四年级语文上册 1-8单元知识与能力训练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 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 1-8单元知识与能力训练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 人教部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上册 1-8单元知识与能力训练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 人教部编版(5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2-2023 学年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 知 识 与 能 力 训 练 目 录 第一单元知识与能力训练1 第二单元知识与能力训练5 第三单元知识与能力训练9 第四单元知识与能力训练13 期中知识与能力训练18 第五单元知识与能力训练22 第六单元知识与能力训练26 第七单元知识与能力训练30 第八单元知识与能力训练35 期末知识与能力训练一39 期末知识与能力训练二44 1 第一单元知识与能力训练 积累与运用积累与运用(3 30 0 分)分) 一、汉字趣谈(12 分) 。 鼎鼎,甲骨文像有足、有提耳的青铜容器,也是煮具,盛行于商周时期,最早用于皇宫祭祀时熬制美食。造字本义为:名词,王室祭祀
2、时的三足青铜礼器。借代引申词义为:王位,政权,国家。词性引申为形容词词义为:分量重的,显赫的,盛大的。词性引申为动词词义为:牢固地支撑,强力地支持。有的甲骨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立足写成,在容器中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内容物。金文省去两个提耳。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立足变形成。 1.“人声鼎沸”的“鼎”的意思是( ) ,利用“鼎”字的其他含义可以组词为( ) 、 ( ) 、 ( ) 。 2. “人声鼎沸”是描写比较热闹的场面的, 相近的词语还有 ( ) 、( ) 、( ) 。词义相反的词语有( ) 、 ( ) 、 ( ) 。 3.“人声鼎沸”让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人声鼎沸”的情景?(2
3、 分) _ _ _ 二、课文复习。 (18 分) 1.观潮是按照( )( )( )的时间顺序来写的。 (3 分) 2.“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观”指( ) ,“观潮”中的“观”指( ) ,“世界观、价值观”中的“观”指( ) 。 (3 分) 3.观潮中“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 盼着。”不写潮水却写人们是不是跑题了?为什么?(3 分) _ 2 _ 4.课题走月亮可以改为月下散步吗?为什么?(3 分) _ _ 5.走月亮中写到“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留着月光。 ”香味和月光本不会流动,你怎么理解这句话?(3 分) _ _ 6.“明月
4、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 )的诗句,他的作品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我能默写本单元学过的他的诗歌(3 分) : _ _ 阅读与感悟阅读与感悟(4040 分)分) 对比阅读 【材料一】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长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材料二】 浙江之潮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材
5、料三】 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去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1、阅读【材料一】 ,回答。 (1)文中与“好像”意思相近的词语有( ) 、 ( ) 。 (4 分) (2)这段话是按照( )顺序来写的,从( )和( )两个方面来描写( )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8 分) (3)文段中把浪潮分别比作( ) 、 ( ) 、 ( ) ,这样写的好 3 处是( ) 。 (8 分) 2、阅读【材料一】 、 【材料二】 、 【材料三】 ,回答。 (1)用“ ”画出【材料一】 、 【材料二】中描写声音的句子。 (4 分) (2) 【材料一】 、 【材料二】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6 分)
6、_ _ _ (3)把“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在【材料一】对应句子画上“”。(4 分) (4)阅读【材料一】 、 【材料二】 、 【材料三】后,请用上 2-3 四字词语来为钱塘江大潮写一段宣传语。 (6 分) _ _ _ 习习 作作(3030 分)分)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让你想起了怎样的画面?以风景这边独好为题完成习作。 4 5 第二单元知识与能力训练 积累与运用(积累与运用(3535 分)分) 一、请从“竖、坚、驾、驶、愉”这五个字中任选两个说一说古人的造字智慧。(5分) 二、补充词语,并按要求完成练习。 (6+3+3=12 分) ( )风( )雨 归( )到( ) 出乎
7、( ) ( ) ( )云( )雾 色彩( ) ( ) 远洋( ) ( ) 1、分别写出划线成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2、任选 2-3 个成语围绕一个话题写两句话: 三、根据意思,在横线上填入相应的名言警句。 (6 分) 1、人有疑惑很正常,就像韩愈所说: “ ” ,孰能无惑? 2、 “ , ”出自尚书 ,意思是遇到疑难就要向别人请教,学识就会博学精深,而自认为什么都懂,学识就会浅薄。 3、凡是有知识有能力的人,都是认真学习,虚心向别人请教的,就像王充所说:“ , , 。 ” 四、填空。(7 分)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这篇课文的作者是 (国家)的 (作者)。他的作品还有 、 。请你用一句话评价他的作
8、品 。 五、请你推荐一本你最近读的一本,并介绍这本书的作者和主要内容。 (5 分) 6 阅读与感悟(阅读与感悟(3535 分)分) (一)根据本单元所学内容答题。 (6 分) 1、学完本单元,说说你最喜欢哪一篇课文,并说明理由。 (2 分) 2、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雷达。你知道其他方面的仿生学知识吗?请选取一个说一说其中的原理。 (2 分) 3、学了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2 分) (二)读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1-3 自然段,回答问题。 (16 分) 1、 “呼风唤雨”原来指 ,在文中指 。 (4 分) 2、文中“千
9、里眼”一词在现代指 , “顺风耳”在现代指 , “腾云驾雾的神仙”在现代指 。 (6 分) 3、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请补充它的上句诗 , 。 (2 分) 4、课文中写到 20 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4 分) (三)读小古文朱熹读书须有疑 ,回答问题。 (13 分)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 7 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1、 解释下面词语的
10、意思。 (3 分) 疑: 始: 渐: 2、 请说说诗句意思: “疑渐渐释, 以至融会贯通, 都无所疑, 方始是学。 ” (4 分) 3、 请你用一句诗来概括这篇小古文的意思: (4 分) 4、 读了这篇小古文,你能总结一下读书的好方法吗?(2 分) 习习 作(作(3030 分)分) 任选一题:任选一题: 1、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主要赞扬了豌豆苗在恶劣的环境中顽强生长,给了小女孩莫大的勇气和希望,鼓励着她战胜病魔,并最终恢复了健康。如果你是第六粒豌豆,你想成为怎样的豌豆?说一说你的想法。 (400 字左右) 。 2、 如果你把自己的家想象成一个 “动物园” , 你会把你的家人想象成什么动物?快
11、来动笔写一写你的家里人吧!题目自拟。 8 9 第三单元知识与能力训练 积累与运用积累与运用(3535 分)分) 一、默写暮江吟 (5 分) 诗中后两句让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画面: 二、填空。 (27 分) 1、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代诗人_,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_” 。除了题西林壁 ,他还写了_。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 _不同的角度, 处在_、 _、 _、_不同位置观看_的感觉。俗语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诗句_,_说明了这个道理。 2、2.雪梅的作者是_,作者通过描写_与_争春,让诗人思考后评价二者皆有特色,雪更_,梅花更_ 3、 爬山虎的脚的作者是_,原名_,他出版了
12、我国第一部童话集_、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_。 4. 蟋蟀的住宅选自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_,他创作了著名的_一书。此书既是一部严肃的_,又是一部优秀的_。 5、八月里来雁门开, 。 6 八月暖,九月温, 。 阅读与感悟阅读与感悟(3535 分)分) 一、阅读诗文暮江吟 ,回答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 ,有什么表达效果?(4 分) 10 二、该怎样保护视力?提出两点保护视力的建议。 (3 分) 三、你认为蟋蟀的住宅这个标题好吗?好在哪里?(3 分) 四、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他对昆虫进行了长达 30
13、 年的观察,创作了著名的昆虫记一书。请你介绍一下其中的主要内容。 (5 分) 资料一资料一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15 分 )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_,没有_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_。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3 分) (2)根据选文写出“嫩”的意思。 (2 分) 嫩红:_ 嫩叶:_ (3) 我会写出下列的近义词。 (3 分) 均匀( ) 拂过( ) 引人注意( ) (4
14、)爬山虎的叶子有哪些特点? (3 分) (5)爬山虎叶子的叶尖为什么一顺儿朝下?为什么说“在墙上铺得那么舒服,没有 11 重叠起来的”? (4 分) 资料二资料二 (6 6 分)分) 雪梅二首 宋 卢钺 其一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其二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1、 比较雪梅中的其一,其二,它们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从内容、写法、给予人的启示等方面说明。 相同 不同 习习 作作(3030 分)分) 门前的小草,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大自然的风景每天都是新的。春天的风,夏天的雨,秋天的云,冬天的雪只要细心观察
15、,你会发现,变化无时不有,无处不有。在你的生活中,你都看到、感受到了哪些变化?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以“变化”为题,写一篇作文,题材不限,400 字左右。 12 13 第四单元知识与能力训练 积累与运用(积累与运用(3030 分)分) 一、默写嫦娥 ,写诗题和作者。 (5 分)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 23 个词语写一段话。 (10 分) ( ) 云( )雾 上( )入( ) ( ) 机( ) 算 各 显 ( )( ) ( ) 六 ( ) 臂 ( )( ) 广 大 ( )( )先知 刀枪( ) ( ) 女( ) ( )天 三、按要求完成下面练习.(5 分) 本组课文我们学习了四篇神话
16、故事, 了解了一些著名的人物, 比如盘古、 精卫、 普罗米修斯和女娲,其中你最喜欢哪个人物?请你用三句话说说理由。 四、 请推荐一个你最喜欢的神话故事,并说明理由。 (4 分) 五、填空。 (6 分) 1、我还知道出自神话的成语: 、 2、各用一个成语分别评价盘古和普罗米修斯: 3、女娃游于东海, ,故为精卫。 14 阅读与感悟(阅读与感悟(4040 分)分) 一、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26 分) 【材料一】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于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
17、古极长。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为星辰。皮肤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mng。 选自三五历纪盘古开天地 【材料二】很久很久以前,天地还没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像一个大鸡蛋。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混沌之中睡了一万八千年。有一天,盘古醒来就拿起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劈了过去,只听见一声巨响, “大鸡蛋”碎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1、读【材料一】 ,横线画出你认为最神奇的句子,并写出你的感受。 (4 分) 2、盘古倒
18、下后,身体变成了世间万物,请你发挥想象,盘古的身体还变成了什么?(至少写两点) (4 分) 3、理解: “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 (4 分) 4、读了盘古开天地 ,你觉得盘古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4 分) 5、结合材料一、二,说说两者的相似之处。 (5 分) 15 6、.结合两个材料,说说你更喜欢哪个材料,并说明理由。 (5 分) 二、读女娲补天 ,回答问题。(14 分)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
19、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译文:译文:上古时候,(不知道由于什么原因),天穹的四边忽然毁坏了,九州大地忽然裂开了, 使得天不能覆盖万物, 地不能普载万物。 (这时), 熊熊的大火燃烧不灭,浩浩的洪水奔流不息;猛兽从山林里奔跑出来, 吞噬善良的人民;鸷鸟翱翔在天空中,攫食老者和弱者。于是女娲熔炼了五色石子去补苍天。(她)斩断大龟的四只足代替天柱, 来支撑天空;又杀死兴波作浪的黑龙, 以拯救中原的人民;然后把芦苇烧成灰,堆积起来,用以堙塞洪水。 苍天补好了,天的四极端正稳固了,洪水干涸了,中原一带的灾祸平息了,恶禽猛兽被诛灭了,善良的人民渐渐从灾难中获得了新生。 1. 解释下面加粗的字。 (6 分)
20、 爁焱爁焱而不灭( ) 猛兽食颛颛民( ) 鸷鸟攫攫老弱( )( ) 淫水涸涸( ) 狡虫狡虫死( ) 2.下面各句中加点的 “以” 与 “杀黑龙以济翼州” 的 “以” 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 (2分) A.策之不以其道 B.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D.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3. 这则神话选自淮南子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远古人类为改变生活环境而进行的无 畏 斗 争 。 以 女 娲 为 例 , 她 面 对 险 恶 环 境 , 英 勇 奋 战 ,“ , , , ” ,显示了人类祖先与天地奋战的雄伟气魄和创造 16 世界的伟大力量。(4 分) 4.传说女娲炼五
21、色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梗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悲欢离合,这个情节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 。(2 分) 习习 作(作(3030 分)分) 请从以下题目中任选一个进行习作。 1. 我和-过一天 2、 假如我是- 17 18 期中知识与能力训练 积累与运用(积累与运用(3030 分)分) 一、默写雪梅 ,朝代作者也要写上。 (7 分,其中书写 2 分) 二、请你用一句话或一句诗来描绘你心中的钱塘江大潮。 (3 分) 三、填空: (10 分) 1、 ,雁儿脚上带霜来。 2、 , , ,明辨之,笃行之。 3、人声( )沸 鸦( )无声 神( )妙算 ( )云驾
22、雾 请选择一个词语,谈谈你从这个词语想到了哪个人物或故事: 四、读到“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你想到怎样的画面。 (3 分) 五、 “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请用这句话所用的修辞手法再写一个句子。 (2 分) 六、请介绍一个你课外读过的神话故事。 (5 分) 19 阅读与感悟(阅读与感悟(4040 分)分) 一、你认为走月亮这个课题好不好,并说明理由。 (5 分) 二、 “蟋蟀的住宅为什么算得上伟大的工程?” (4 分) 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2+2+5) 材料一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材料二登庐山 (苏
23、轼) 读书庐山中,作郡庐山下。平湖浸山脚,云峰对虚榭。 材料三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张九龄)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1、诗人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 (2 分) 2、 题西林壁蕴含的哲理: (2 分)3、 “万丈红泉落”描写的是 (景物)的壮观。 (2 分) 4、三首诗都是描写庐山的,你更喜欢哪首,说明理由,至少写两点。 (5 分) 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5+4+5+6)分。 材料一盘古开天地节选 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大地,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夜晚带来光
24、明;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20 材料二女娲补天节选 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材料三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 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 溺而不返, 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阅读材料一,这是一组 句(填修辞方法) ,请接着省略号自己再写两句。 (5 分) 2、从
25、材料二,你感觉到女娲是个怎样的人?(4 分) 3、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请把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文。 (5 分) 4、请比较三则材料的异同,至少写两点。 (6 分) 习习 作(作(3030 分)分) 请从下面两个习作中,选择一个作文。记得把字写工整,内容写完整。 1、 我的发现 你一定细心观察过小动物、小花小草在观察中,一定有新奇的发现,请把你的发现写下来。 2、 四年级的风景 (进入了四年级,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一定有很多的变化,请用你眼睛发现自己身边的美) 21 22 第五单元知识与能力训练 积累与运用(积累与运用(3737 分)分) 一、补充成语,然后选择其中 23 个成语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语文上册 1-8单元知识与能力训练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 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 语文 上册 单元 知识 能力 训练 学年 第一 学期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19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