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2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1 第第 4 4 课古代诗歌四首课古代诗歌四首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了解诗歌有关知识,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观沧海观沧海 一、新课导入 大家知道曹操吧?说起曹操,常常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奸雄,今天我们阅读他的观沧海,也许你对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会有更客观的认识。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预习与交流 1.1.根据拼音写出恰当的词语。根据拼音写出恰当的词语。 cng
2、( )海 ji( )石 sng zh( )水何 dn dn( ) xio s( ) 2.2.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各词的意思。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各词的意思。 澹澹: 。竦峙: 。 星汉: 。萧瑟: 。 至: 。何: 。 若: 。临: 。 3.3.文体知识文体知识 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 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 诗。如本课的 。而把唐朝新出现的 、 叫近体诗。如本课的 和 。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 言律诗、 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有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 曲是一种与词相近的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
3、,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用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如本课的 。 4.4.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先后灭吕布、袁术,建安五年(200 年),在官渡打败兵强地广的袁绍,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 年)北征乌桓,大胜。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他善诗歌,常借诗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其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壮,是文学史上建安文学的开创者。步出夏门行蒿里行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壮。 2 5.5.背景链接背景链接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他这
4、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的途中。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 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北上征伐乌桓。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把前后的事件联系起来,我们就可以看出,北征乌桓对曹操来说是一次多么重要的战争了。而观沧海正是曹操在北征乌桓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下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一定会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这
5、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因而成为一篇优秀的作品。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合作与探究 ( (一一) )诗歌朗读诗歌朗读 1.自由朗读诗歌,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答:答: 2.结合注释解读诗意。 ( (二二) )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思考下列问题。 1.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答:答: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 答:答: 3.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描绘大海形象的? 答:答: ( (三三) )深层探究
6、深层探究 1.如何理解“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一句? 答:答: 2.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答: 3 3.诗人在这首诗中把自己欲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人借助了什么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呢? ( (四四) )熟读成诵熟读成诵 四、拓展延伸 请你搜集几句有关“胸襟”“抱负”“志趣”的诗句。 答:答: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一、新课导入 (师生一起朗诵以前学过的李白的诗歌,如静夜诗望庐山瀑布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等。)通过这些诗歌,我们了解到李白是
7、一个热情奔放、想象丰富、重情重义的人。今天,我们将走进他的另一首诗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又具有什么样的艺术风格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预习与交流 1.1.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 ,唐代伟大的 诗人,被后世称为“ ”。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2.2.诗歌大意诗歌大意 这首诗中对 时节特定景物 、 的描写, 表达了 的思想感情。 3.3.背景链接背景链接 王昌龄早年家贫,不
8、惑之年才中进士,开始任秘书省校书郎,后任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后来因事贬至岭南,一生遭遇坎坷。王昌龄天宝年间被贬到龙标尉,与其交情深厚的李白当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慰藉远方的友人。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合作与探究 ( (一一) )诗歌朗读诗歌朗读 1.自由朗读诗歌,并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答:答: 2.结合注释解读诗意。 答:答: ( (二二) )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4 1.诗人在第一句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答:答: 2.该诗中哪一句点明了主旨?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答: 3.“每一首诗中必定会有的那个人,就是诗人自
9、己。”在这首诗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李白?请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描写诗人此时的形象。 答:答: 4.这首诗很能打动人心,得益于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请任意选择一个角度,联系诗歌内容略作分析。 答:答: ( (三三) )熟读成诵熟读成诵 理解背诵全诗。 四、拓展延伸 请查找资料写出李白借月抒怀的诗歌。 答:答: 第三课时 次北固山下 一、新课导入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而闻名于天下。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预习与交流 1.1.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
10、释下列各词的意思。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各词的意思。 次: 客路: 。 风正: 。 悬: 。 残夜: 。 2.2.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官洛阳尉。早有文名,往来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其诗流传不多。 3.3.背景链接背景链接 次北固山下是王湾在先天年间或开元初年游历江南时所作,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据说,宰相张说曾亲自将这首诗题写于政事堂。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 5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合作与探究究 ( (一一) )诗歌朗读诗歌朗读 1.自由朗读 诗歌,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
11、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答:答: 2.结合注释解读诗意。 答:答: ( (二二) )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思考下列问题。 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答:答: 2.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 答:答: ( (三三) )深层探究深层探究 1.探究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 答:答: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你认为该如何理解呢? 答:答: ( (四四) )熟读成诵熟读成诵 四、拓展延伸 思乡是中国文学的主题之一,无数的乡愁陪伴着无数的诗人,同时无数的诗人创造了无数的乡愁诗歌。乡愁丰
12、富了我们的情感世界,乡愁诗歌丰富了我们的文学世界。思乡实际上已经成了一个“结”,一个套在炎黄子孙身上的“结”。在你所积累的诗歌中,哪些诗句抒写了乡愁? 答:答: 第四课时第四课时 天净沙秋思天净沙秋思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眼中,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也许是丰收的,也许是浪漫的,也许是多愁善感的。那么, 6 在一个游子的心中,秋天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去体会体会。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预习与交流 1.1.文体知识文体知识 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 。天净沙是 ,秋思是散曲的 。 2.2.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天净沙 秋思 , 作者 ,是元代著名 作家、
13、家。 他与 、 、 被称为“元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 ”。 3.3.背景链接背景链接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一生都几乎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因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于是在一次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合作与探究 ( (一一) )诗歌朗读诗歌朗读 1.自由朗读诗歌,并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节奏、重音。 答:答: 2.根据诗句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图画,体会思乡之情。 答答: ( (二二) )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1.本曲前三句列出了哪些景物?分别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答:答: 2.请你想象画面,给这首
14、小令另拟一个小标题。 答:答: 3.“断肠人在天涯”这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答: 4.这首小令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答: ( (三三) )深层探究深层探究 1.这首小令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答:答: 7 2.天净沙秋思是如何运用对比映衬手法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答: (四)熟读成诵 四、拓展延伸 展开想象,将天净沙秋思改写成一篇散文。 答:答: 五同步小测五同步小测 1.填空 (1)水何澹澹, 。(2) ,洪波涌起。 (3)我寄愁心与明月, 。 (4)观沧海一诗中,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 (5)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既写景又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 (6)天净沙秋
15、思中的语句,“ , , ”将不同景物组接在一起,从正反两方面烘托出羁旅游子内心的凄楚与悲怆。 (7)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是: , 。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律诗,一首八句,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五六句要对偶,平仄也有规定。 B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作者曹操,字翼德,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七言律诗。 D天净沙 秋思是一首散曲,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3杜甫有句名言曰:语不
16、惊人死不休!语若惊人,须要炼字。下面的对联别出心裁,上联中的“读”字,人格化地活现出水中景,请你在下联中填写一个动词,与“读”相对,拟人化地表现出山里的情趣。 水清鱼读月 山静鸟_天 4学了古代诗歌四首后,班上准备举行以“轻叩诗歌大门”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如果要举行赛诗会,请你为赛诗会拟定一种形式,写在下面。 8 (2)下面是“生活处处有古诗”情境表演中的几个片段,请你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古诗名句。 当我们浪费粮食时,爷爷常引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_,_。 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_”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_”
17、。 (3)请你根据本次活动主题拟写一条标语。 答: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曲,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
18、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8.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答: 9 第第 4 4 课古代诗歌四首课古代诗歌四首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了解诗歌有关知识,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19、 观沧海观沧海 一、新课导入 大家知道曹操吧?说起曹操,常常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奸雄,今天我们阅读他的观沧海,也许你对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会有更客观的认识。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预习与交流 1.1.根据拼音写出恰当的词语。根据拼音写出恰当的词语。 cng( )海 ji( )石 sng zh( )水何 dn dn( ) xio s( ) 2.2.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各词的意思。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各词的意思。 澹澹: 。竦峙: 。 星汉: 。萧瑟: 。 至: 。何: 。 若: 。临: 。 3.3.文体知识文体知识 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
20、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 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 诗。如本课的 。而把唐朝新出现的 、 叫近体诗。如本课的 和 。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 言律诗、 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有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 曲是一种与词相近的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用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如本课的 。 1.1.根据拼音写出恰当的词语。根据拼音写出恰当的词语。 cng(沧)海 ji(碣)石 sng zh(竦峙) 水何 dn dn(澹澹) xio s(萧瑟) 2.2.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各词的意思。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
21、书解释下列各词的意思。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高高地挺立。竦,高耸。峙,挺立。 星汉:银河。 10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至:极点。 何:多么。 若:好像。 临:登上。 3.3.文体知识文体知识 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 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本课的观沧海。而把唐朝新出现的绝句、律诗叫近体诗。如本课的次北固山下和钱塘湖春行。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有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 曲是一种与词相近的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
22、更为灵活,多用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如本课的天净沙秋思。 4.4.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先后灭吕布、袁术,建安五年(200 年),在官渡打败兵强地广的袁绍,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 年)北征乌桓,大胜。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他善诗歌,常借诗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其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壮,是文学史上建安文学的开创者。步出夏门行蒿里行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壮。 5.5.背景链接背景链接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他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的途中。乌桓
23、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 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北上征伐乌桓。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把前后的事件联系起来,我们就可以看出,北征乌桓对曹操来说是一次多么重要的战争了。而观沧海正是曹操在北征乌桓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下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一定会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借着大
24、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因而成为一篇优秀的作品。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合作与探究 ( (一一) )诗歌朗读诗歌朗读 1.自由朗读诗歌,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答:答: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11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结合注释解读诗意。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高耸陡立。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
25、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就用歌唱来畅抒心中的情怀吧! ( (二二) )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思考下列问题。 1.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答:答: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 答:答: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这首诗写出了 3 层意思。 第 1 层(12 句):交代观海的地点。 第 2 层(38 句):描写海水与山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诗歌四首 古代 诗歌 导学案 学生 教师版 2022 2023 学年 部编版 语文 年级 上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19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