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测评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测评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测评卷(含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单元单元综合综合测评测评卷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小题,19分) (2022 河北深州高三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题。 材料一 何谓文艺评论的“初心”?这要从文艺评论的功能、价值和职责中去找寻。 作为人们对于文艺作品的认识、鉴赏、评判,文艺评论尽管总是后于文艺创作的,然而,时间先后无关地位高下,文艺评论绝非文艺创作的附庸与点缀,而是具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一个优秀的文艺评论家,首先要把好文艺评论的方向盘,坚持正确方向导向,本着良知与公心,对广大文艺家和读者、观众负责。反过来说,文艺
2、评论也不应凌驾于文艺创作之上指手画脚,颐指气使,而应与文艺创作展开平等、真诚的对话。评论家和文艺家之间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古罗马美学家贺拉斯用磨刀石和钢刀来描绘批评家和诗人的关系。他说,诗歌仿佛一把刀,只有经过批评的不断磨砺,才能变得锋利。评论家和文艺家应该既是朋友又是对手,在思想和审美的较量中,在不间断的挑战和应战中,相互砥砺,彼此成就。 健全文艺评论标准,要把政治性、艺术性、社会反映、市场认可统一起来,把社会效益、社会价值放在首位,发挥文艺评论特有的“批评精神”,着眼于提高文艺作品的思想水准和艺术水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
3、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从宏观层面而言,文艺评论具有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的作用,具有弘扬真善美、批驳假恶丑的社会效应。从微观层面讲,文艺评论应对具体的文艺创作作出评判,褒优贬劣,激浊扬清,好处说好,不足处说不足,像鲁迅所说的那样,批评家要做“剜烂苹果”的工作,“把烂的剜掉,把好的留下来吃”。 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为了人民。人民是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而人民鉴赏水平、审美能力、艺术修养的提高,有赖于评论家们专业性的工作。文艺评论家是一群特殊的读者与观众,是连接文艺创作和普通读者、观众的桥梁,他们以文艺评论引导读者、观
4、众,并对读者、观众的最终评判施加积极有效的影响。 文艺评论的初心和使命正在于,严肃客观地评价作品,坚持从作品出发,提高文艺评论的专业性和说服力,把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推介给读者、观众;同时,文艺评论与文艺创作有效互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摘编自饶翔文艺评论应秉持初心,助力创作) 材料二 纵观近年来的文艺批评,成就当然不容否定,但问题同样不容轻视。重塑科学、健康、锋利的批评精神,是文艺批评建设的当务之急。 今天的文艺批评家面对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局面。社会舆论和文艺创作潮流多变,取向各异,相关的话语环境和利益关系愈发复杂多样,批评话语附着的外部因素和引发的场外效应繁复。但这不意
5、味着批评家可以迷失立场、放弃原则、随波逐流,失去起码的辨识能力和批评意识。批评家必须以探索真理、揭示问题、真诚批评为天职。虽然在市场经济、商业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下,人们的价值观、利益观发生了很多变化,但这不意味着批评家可以把个人毁誉荣辱和一己私利放在首位,无视甚至离弃批评家的职业良知和底线。 文艺创作是公共产品的生产过程。文艺家和批评家都需要把持公心。无论批评还是表扬,出发点都是社会的文化价值和群众的文化利益,这个利益包括思想的、价值的、审美的。在这个前提下,文艺家和批评家完全应当坚持标准、坦诚相见、平和包容。一个好的文艺家,善于在接受批评中不断进步。而一个合格的批评家,必须对得起批评家的身份和
6、责任,经得起品格和底线的考验,在褒贬甄别中体现对文艺、对社会和受众的担当。唯有如此,创作和批评才能共同进步。在文艺发展进程中,少不了探索与争鸣,创作和批评都需要不断地深化认识,提高水准。人民大众需要具有批评精神的文艺批评。搞理论装点、简单套用,用商业标准取代艺术标准,甚至良莠不分、颠倒是非,这样的批评丧失了批评的精神和品格,令人失望。批评的精神是为文艺负责、为大众负责的精神,是批评家淬炼自我、与人民共进的精神。重塑批评精神,正确的文艺思想和方针才能真正成为主导,文艺批评才能重新找回失却的地位,文艺的成长才能蓬勃向上。 要改进文艺评论的方式方法。改变学术圈内“自说自话”的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使文
7、艺批评更接地气,更富生气,更有人气,引导大众在选择文艺产品的过程中分清优劣、明晰善恶、辨别美丑。充分发挥文艺评论的积极作用,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发扬科学理性的精神,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赞誉优秀作品,批评鞭挞不良现象,实现创作、评论与审美的良性互动,促进文艺创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文艺评论要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在艺术质量和水平上敢于实事求是,对各种不良文艺作品、现象、思潮敢于表明态度,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表明立场。只有这样,文艺评论才能真正发挥引导文艺创作、探索文艺规律、推介优秀作品、提高鉴赏水平的重要作用,“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中国文艺批评家才能大量涌现
8、。 (摘编自刘让兴、李一丹、张尧新时代的中国文艺批评该聚焦何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艺评论不是文艺创作的附庸与点缀,也不应凌驾于文艺创作之上,二者彼此成就,缺一不可。 B.健全文艺评论标准,要把政治性、艺术性放在首位,着眼于提高文艺作品的思想水准和艺术水准。 C.作为特殊的读者与观众,文艺评论家以文艺评论引导读者、观众,并对读者、观众施加影响。 D.文艺评论的重要作用在于引导文艺创作、探索文艺规律、推介优秀作品、提高文艺鉴赏水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艺创作总是先于文艺评论,因而人们对于文艺作品的认识
9、、鉴赏、评判总是后知后觉的,但文艺批评家例外。 B.作者引用贺拉斯关于批评家和诗人的比喻揭示了评论家和文艺家既是朋友又是对手,相互砥砺、彼此成就的关系。 C.改进文艺评论的方式方法,改变“自说自话”的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就能使文艺批评更接地气,更加富有生气。 D.社会舆论和文艺创作潮流多变、取向各异、相关的利益关系复杂多样等是近年来文艺批评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文艺评论与文艺创作有效互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评论家李健吾与好友巴金忠实于自己的艺术见解和良知,就“激流三部曲”展开持续半年、数个回合的论战,共同推动了中国现代文
10、学的繁荣。 B.现代作家张恨水学识丰富,吸收新文学素养,创作出雅俗共赏,集言情、武侠、历史等诸多文学类型的因素于一体,提倡抗战救国的文学作品。 C.美籍华人学者、著名红学家周策纵先生广泛结交海内外红学界的朋友,与著名红学家俞平伯先生结为忘年之交,引领红楼梦研究走向世界。 D.面对市场,一些批评家坚持思想和艺术标准,在大量潮水般涌来的文艺作品中披沙拣金、去粗取精,将精品佳作淘选出来,推介给人民大众。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材料一号召文艺批评家“把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推介给读者、观众”,材料二期待“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中国文艺批评家”“大量涌现”。请结合
11、材料,简要说明你对这两种“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题。 文本一 一个大党和一只小船 梁 衡 1921年 7月 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栋房子里召开,但很快就被巡捕监视上了。不得已,立即休会转移。代表之一的李达,他的夫人王会悟是嘉兴人,是她提议到这里来开会。王会悟、李达、毛泽东先从上海来到嘉兴。他们登上南湖湖心岛上的烟雨楼,见四周烟雨茫茫,水面上冷冷清清地漂着几只游船,不觉灵机一动,就租它一只船来当“会场”。当时还计划好游船停泊的位置,在楼的东北方向,既不靠岸,也不傍岛,就在水中来
12、回漂荡。大会最后一天的会议就在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中国共产党就这样诞生了。于是党的肌体里就有了船的基因,党的活动就再也离不开船。 宋人潘阆有一首写大潮中行船的名词:“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共产党就是敢立于涛头的弄潮儿。中共一大之后,毛泽东一出南湖便买船南下到湖南组织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他振臂一呼,发动秋收起义,上了井冈山。这时全国正处在白色恐怖之中,许多人不知革命希望在何方。他挺立井冈之巅,大声说道:“中国革命高潮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这之前,周恩来也领导了南昌起义,兵败后南下广州,只靠一只小木船,深夜里偷渡香港,又
13、转道上海,再埋火种。谁曾想到,惊涛骇浪中,这只小木船上坐着的就是未来的国家总理。蒋介石曾希望借中国大地上的江河之阻剿灭革命,但革命队伍一次次地利用木船突围决胜。天险大渡河曾毁灭了石达开的 10万大军,但是当蒋介石围追红军到这里时,只见到远去的船影和留在岸上的几只草鞋。抗战胜利后,共产党东渡黄河,问鼎北平。而东渡黄河靠的还是老艄公摇的一条木船,船仍然不大,以至于连毛泽东心爱的白马也没能装上。中国革命的整个司令部就这样在一条木船上实现了战略大转移。不久就有百万雄师乘着帆船过大江,解放全中国。中国历史上秦皇汉武们喜欢说他们是马上得天下,中国共产党真正是船上得天下。是船上生、浪里走而夺得天下的啊。毛泽
14、东 1958年到杭州时,专列经过南湖,他急令停车,在路边凝望南湖足有 40分钟。想他当时胸中涛翻云涌,其思何如。 历史上第一个以舟水关系而喻治国驭世者,大概是荀子,后来魏征也把这个比喻说给唐太宗。他说:“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当我们这只小船航行到第 24个年头,时在 1945年,七大召开,中国共产党胜利在即,将掌天下。民主人士黄炎培赴延安,与毛泽东有一次著名的谈话。黄问,如何能逃出新政权“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周期律?毛泽东答:靠民主,靠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我们打造出一只共和国的大船。后来,红船航行到第 71个年头,1992年,邓小平南方视察再指航向:“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发展才是硬
15、 道理”。我们扬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风帆,又一次勇敢地冲上浪尖。我们的事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中国共产党已是一个伟大的、成熟的党。 南湖边上现在还停着这只小小的木船,烟消雨停,山明水静。游人走过,悄悄地向它行着注目礼。这已经是一种政治的象征和哲学意义的昭示。从贫无寸土,漂泊水上,到神州万里,江山红遍。党在船上,船行水上,不惧风浪,不忘忧患,顺乎潮流,再登彼岸。 (有删改) 文本二 我喜欢梁衡散文,不仅仅因为他能巧夺天工般地驾驭语言,还因为他深邃的思想和高远的立意,及其营造的意境和境界,读者可以在美的享受中与他的思想一起共鸣,这是梁衡散文震撼力和感染力之所在。 过去,教科书常言散文“形散而神不散
16、”,表现方法可以不拘一格,材料组织、谋篇布局可以比较自由,只要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即是一篇好散文。梁衡却不这么认为,他的观点是:散文既然是一种艺术,就必须符合美的要求,在文章组织中要讲究描写之美、意境之美、哲理之美。所谓描写之美,就是“作者能将要说的事物客观地、清楚地写出来摆在读者面前。要求如实,不走样,能显示事物本来的美”;所谓意境之美,就是“作者在对某事物的描写或某种思想的表达中能产生一种美的氛围、意境,将读者引到一个美的精神境界”;所谓哲理之美,就是“作者在对客观事物作了描述,也抒发了自己的感情,并感染了读者后,又进一步升华到一种哲理思想上,并理出一种新理念,创造出一些警句哲言,将其定格下
17、来”。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进行创作实践的。 (摘编自张维佳梁衡散文的意境和境界)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个大党和一只小船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一个大党诞生于一只小船上,一方面是机缘巧合,另一方面寓意深刻,引人深思。 B.毛泽东 1958年到杭州时,专列经过南湖,他急令停车,在路边凝望南湖足有 40分钟,面对党的发源地,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C.文章以时间为序,先后勾勒出不同时期“船”的文化形象,深情回顾了党的发展史,讴歌了革命伟业,展望了党的锦绣未来。 D.在嘉兴南湖的一条小船上,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于是党的肌体里就有了船的基因,党的活
18、动就再也离不开船。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梁衡的这篇散文被誉为“红色散文”,同属于“红色经典”的还有红旗谱创业史红岩青春之歌骆驼祥子等。 B.弄潮儿本指与潮水周旋的水手或在潮中戏水的年轻人,现比喻站在时代前列敢闯敢干的人。 C.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提到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荀子劝学中的“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说的也是这个观点。 D.梁衡对“形散而神不散”的说法完全持否定态度,认为散文属于艺术,定要符合美的要求,对审美的追求才是散文的核心任务。 8.简要分析文本一中“船”的含义。(4分) 9.如欲以散文三重美为题为一个大党和一只小船写一则小评论,请结合
19、文本,列出评论要点。(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刘文静劝李渊与突厥相结,资其士马以益兵势。渊从之,自为手启,卑辞厚礼,遗始毕可汗云:“欲大举义兵,远迎主上,复与突厥和亲,如开皇之时。若能与我俱南,愿勿侵暴百姓;若但和亲,坐受宝货,亦唯可汗所择。”始毕得启,谓其大臣曰:“隋主为人,我所知也,若迎以来,必害唐公而击我无疑矣。苟唐公自为天子,我当不避盛暑,以兵马助之。”即命以此意为复书。使者七日而返,将佐皆喜,请从突厥之言,渊不可。裴寂、刘文静皆曰:“今义兵虽集而戎马殊乏,胡兵非所须,而
20、马不可失;若复稽回,恐其有悔。”渊曰:“诸君宜 更思其次。”寂等乃请尊天子为太上皇,立代王为帝,以安隋室;移檄郡县,改易旗帜,杂用绛白,以示突厥。渊曰:“此可谓掩耳盗钟,然逼于时事,不得不尔。”乃许之,遣使以此议告突厥。 西河郡不从渊命,甲申,渊使建成、世民将兵击西河;命太原令太原温大有与之偕行,曰:“吾儿年少,以卿参谋军事;事之成败,当以此行卜之。”时军士新集,咸未阅习,建成、世民与之同甘苦,遇敌则以身先之。近道菜果,非买不食,军士有窃之者,辄求其主偿之,亦不诘窃者,军士及民皆感悦。至西河城下,民有欲入城者,皆听其入。郡丞高德儒闭城拒守,己丑,攻拔之。执德儒至军门,世民数之曰:“汝指野鸟为鸾
21、,以欺人主,取高官,吾兴义兵,正为诛佞人耳!”遂斩之。自余不戮一人,秋毫无犯,各尉抚使复业,远近闻之大悦。建成等引兵还晋阳,往返凡九日。渊喜曰:“以此行兵,虽横行天下可也。”遂定入关之计。渊开仓以赈贫民,应募者日益多。渊命为三军,分左右,通谓之义士。 突厥遣其柱国康鞘利等送马千匹诣李渊为互市,许发兵送渊入关多少随所欲渊引见康鞘利等受可汗书礼容尽恭赠遣康鞘利等甚厚择其马之善者,止市其半;义士请以私钱市其余,渊曰:“虏饶马而贪利,其来将不已,恐汝不能市也。吾所以少取者,示贫。且不以为急故也,当为汝贳之,不足为汝费。” 康鞘利北还。渊命刘文静使于突厥以请兵,私谓文静曰:“胡骑入中国,生民之大蠹也。吾
22、所以欲得之者,恐刘武周引之共为边患;又,胡马行牧,不费刍粟,聊欲藉之以为声势耳。数百人之外,无所用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 隋纪)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许发兵送渊入关/多少随所欲/渊引见康鞘利等/受可汗书/礼容尽恭/赠遣康鞘利等甚厚/ B.许发兵送渊/入关多少/随所欲渊引见/康鞘利等受可汗书/礼容尽恭/赠遣康鞘利等甚厚/ C.许发兵送渊入关/多少随所欲/渊引见康鞘利等/受可汗书礼/容尽恭赠/遣康鞘利等甚厚/ D.许发兵送渊/入关多少/随所欲渊引见/康鞘利等受可汗书礼/容尽恭赠/遣康鞘利等甚厚/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
23、项是( )(3分) A.可汗,是中国古代柔然、突厥、回纥等最高统治者的称谓。西域各民族也把唐太宗称为“天可汗”。 B.太上皇,是皇帝生父尊称。如秦始皇追尊其父庄襄王为“太上皇”。 C.甲申,是古代常用的天干地支纪年法。从文中的“甲申”年到“己丑”年,已经过了五年。 D.互市,中国历史上指对外贸易或同边境民族间贸易,最早为汉初同南越和匈奴通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渊做事沉稳,思虑周详。李渊致信可汗,辞卑礼厚,在得到突厥愿意支持自己的回复以后,依然保持清醒的头脑,谨慎应对。 B.李渊大举义兵,名副其实。李渊之子建成、世民以仁行兵,不与百姓为难
24、;攻克西河郡之后,只将郡丞处死,余者不戮一人。 C.李渊开仓赈贫,深得人心。李渊开仓放粮,赈济百姓,引来更多人士前来投奔,壮大了军事力量,李渊将军队编为左右两路。 D.李渊乐于倾听,善纳嘉言。李渊悉数采纳刘文静的结交突厥、让突厥资助大量军马的策略,并面授机宜、派其前往突厥请兵。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移檄郡县,改易旗帜,杂用绛白,以示突厥。 (2)虏饶马而贪利,其来将不已,恐汝不能市也。吾所以少取者,示贫。 14.结合选文回答,李渊为什么与突厥始终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统编 高中语文 选择性 必修 中册 第一 单元 综合 测评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19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