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教学设计(2022年秋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教学设计(2022年秋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教学设计(2022年秋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7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1 1.1 .1 显微镜下的细胞显微镜下的细胞 【教学分析】【教学分析】 本课是“显微镜下的世界”单元的起始课,通过本课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教学,将继续引领学生利用显微镜认识生物界的另一大类微生物。 教材中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等不同的植物细胞,使用图示和语言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描述、交流和总结,并结合阅读等活动了解动物和人体也是由各式各样的细胞构成的,进而运用比较、概括等思维方式得出结论“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学会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及装片的制作过程。 (2)科学思维:培养科学探究意识,增强探
2、究本领。 (3)探究实践:能利用显微镜对细胞进行观察,并能利用图示和语言的方式描述观察到的细胞。 (4)态度责任: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洋葱表皮细胞、其他植物的细胞、动物的细胞、人的细胞的图片或视频,显微镜、洋葱、镶子、滴管、碘液、吸水纸、课件、记录单等。 (2)活动场地:实验室。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自然事物,其中哪些是有生命的? 生 1:植物、动物和人。 生 2:人也属于动物。 师:是的,植物、动物包括人,都是生物。生物体都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生 1:我们学过人体包含消化系
3、统、呼吸系统 生 2: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 师:它们是人体的消化器官,这些器官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生:应该是由一块一块的肉组成的。 师:其实人体的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组成的,其中就有组成肌肉的肌组织,还有组成我们身体表皮的上皮组织,组成我们神经系统的神经组织,还有组成我们血液、骨、软骨、脂肪等的结缔组织。 生:那组成这些组织的又是什么呢? 师:是啊,这个问题问得好。科学家总是想研究宏观物体是由什么微小的物体组成的,它们是怎样组织在一起的,这些微小物体在这个宏观物体中起什么作用。 生物学家也是这样。 显微镜就是帮助生物学家研究生物微观结构的重要工具,它可以把物体放大几百倍以上
4、。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使用显微镜来观察研究生物是由什么组成的。大家有兴趣吗? 生:有兴趣! (2)观察。 师:我们知道,植物和动物一样也包含一些器官,还记得一般植物有哪些器官吗? 生: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师:完全正确。像洋葱的一个个鳞片其实就是洋葱的叶。每片鳞片都有一层内表皮和一层外表皮,这层内表皮特别薄,我们今天就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的这层内表皮是由什么组成的。我们每个组都有一块洋葱,用镶子在洋葱鳞片的内表皮上撕下一层薄薄的膜(教师演示) ,这就是洋葱的内表皮,大家先分别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它是什么样的。 (学生分组用肉眼和放大镜进行观察,并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结果) 师:请大家尽量使用科学
5、的语言来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结果。 生:这层洋葱内表皮非常薄,基本上是透明的,柔软,光滑,呈淡淡的紫色,在放大镜下能看到一些紫色的小颗粒。 师:描述得很详细,使用的语言也很规范。如果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的内表皮,会看到什么样子? (3)实验。 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显微镜。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放大仪器,由镜座、镜柱、镜筒、目镜、物镜、反光镜、载物台、准焦螺旋等部分构成。 (教师边介绍边演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学生分组练习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师: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的内表皮时,不能直接把它放到载物台上,要先把它做成装片。 (教师指导学生制作洋葱内表皮装片以及使用装片进行观察) (学生制作装片并在显微镜下
6、观察,做好观察记录) (4)处理信息。 师:你在显微镜中看见了什么?能在纸上或黑板上简单地画一画吗? (学生们交流后,尝试完成洋葱表皮细胞构造图) 生 1:我们小组观察了洋葱表皮细胞,它是一个个的小格子,就像一个个小房间一样,排列很紧密。 生 2:这是我们小组绘制的洋葱表皮细胞图, 从图中看每个小格子里都有一个小点。 师: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洋葱表皮细胞图) 师: (小结)通过用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洋葱的表皮并不是像用肉眼看到的那样,仅仅是一层近似透明的薄膜,而是由很多小格子构成的。这些小格子是细长的,一排排的,排列得很整齐、很紧密。这些小格子就是洋葱表皮的细胞。 师: (大屏幕演示)把一个洋
7、葱表皮细胞放大,我们会发现洋葱表皮细胞是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叶绿体、液泡组成的,我们看到的小点就是细胞核。 师: (继续大屏幕演示植物的叶纵切、根横切在显微镜下的拍摄图)这些是植物的叶和根的细胞。谁来指出哪些是细胞?分别是什么形状? (学生观察并汇报交流) 师:通过同学们的观察和汇报交流,我们发现植物体是由很多细胞构成的。植物不同部分的细胞,形状、大小也不同。 (5)阅读。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植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其实,动物和人体也是由细胞构成的。老师这里给大家展示几种动物细胞。 (教师课件展示几种动物细胞图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吗? 生 1:植物体是由很多细
8、胞构成的。植物不同部分的细胞,形状、大小也不同。 生 2:动物和人体也是由各式各样的细胞构成的。不同的细胞,形状、大小也不同。 生 3:植物、动物包括人体都是由各种各样的细胞构成的。 生 4: 师:是的,把这些发现概括起来,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的结构,并使用科学的语言或者绘图的方式来描述细胞的样子,是本课学习的一个重点。 在指导学生认识显微镜的教学环节, 教材没有解释显微镜每部分的具体作用, 而是从怎样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的角度进行了说明。教师在教学中也没有特别要求学生说出甚至背诵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而是让学生了解对观
9、察起关键作用的几个部分的用途和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方法。 在指导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教师要求学生观察后用图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观察的结果,这也是一种记录实验现象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接触显微镜,让学生多用眼“看一看”,多动脑“想一想”,多动手“做一做”,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引导,保证学生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探究之后能有所发现,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喜悦和兴奋。 1.21.2 发面的秘密发面的秘密 【教学分析】【教学分析】 发面的秘密为本单元第二课,以酵母菌为例,引
10、导学生探究微生物中的真菌。教材以生活中妈妈用酵母粉蒸馒头的情境引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蒸出来的馒头又松又软,酵母粉里有什么神奇的东西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酵母粉,并用图示或文字描述自己的发现,知道酵母粉中有许多酵母菌,并通过收集资料来获取酵母菌的更多信息,进一步了解酵母菌。然后设计实验来验证酵母菌在发面过程中的作用。在处理信息环节引导学生整理实验结果,结合自己收集的有关酵母菌的知识揭开酵母菌发面的原理:“酵母菌能够将生面团中的葡萄糖代谢生成二氧化碳和酒精。二氧化碳在面团中形成气泡,从而使面团中产生很多蜂窝状的小孔。 ”最后通过补充阅读认识生活中看得见的一些真菌蘑菇和木耳。本课是
11、在学生学会了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后,继续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通过显微镜观察知道酵母粉里有酵母菌,并用图示或文字描述酵母菌。并知道酵母菌是一种真菌。认识生活中看得见的真菌蘑菇和木耳。 (2)科学思维:学习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对比实验的方法 (3)探究实践:通过收集的材料了解酵母菌的作用,通过发面对比实验,验证酵母菌在发面过程中的作用。用照片和语言文字整理实验结果,交流酵母菌发面的原理。 (4)态度责任:培养观察、比较、描述的能力及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培养皿、酵母粉、温水、白糖、玻璃棒、显微镜、提前
12、培养的酵母菌等。 (2)活动场地:实验室。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 师:大家在家看过妈妈发面吗?你发现妈妈发面时都做了什么? 生 1:妈妈和面时,加了酵母粉。 生 2:妈妈是用温水和面的,她说用温水发酵快。 生 3: 师:关于发面,我们想知道些什么? 生 1:酵母粉里有什么? 生 2:水温对发面快慢有什么样的影响? 生 3: 师:我们先来用显微镜观察酵母粉里有什么。 观察。 师:下面我们用显微镜来观察酵母粉,看看酵母粉里到底有什么。就像我们 观察洋葱表皮的时候要先将其做成装片,观察酵母粉也不能直接观察,也要将其做成装片。而且酵母粉的装片制作起来更复杂一些。我们首先要制作培养
13、液: 第一步,在一个清洁的培养皿里加入一点儿酵母粉。 第二步,在培养皿里加入 100 毫升温水和 5 克白糖,用玻璃棒搅拌均匀,放在温暖的地方。 第三步, 过几个小时, 取一滴浮在上面的液体做成装片,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师:由于时间的关系,老师已经提前给每个小组做好了装片。下面我们来分组观察,观察后把看到的现象用语言或者绘图的方式记录下来。 (学生分组观察、交流、描述、记录) (学生交流汇报观察到的结果) 师:(课件演示酵母菌放大图)大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这些接近卵圆形、圆柱形的物体,大小不一,形状也不完全相同,有的还带有小芽它们也是一种生物酵母菌。 搜集证据。 师:老师这里给大家准备了一些
14、有关酵母菌的资料,我们来阅读一下。 (学生阅读有关酵母菌的资料) 师:通过阅读,大家有什么发现? 生 1:酵母菌是一种能发酵糖类的单细胞真菌。 生 2:酵母粉中的酵母菌在 28-30的温糖水中能够迅速生长繁殖,发面效果也最好。 生 3:酵母菌能用来发面,也能用来酿酒。 生 4: 师:我们知道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除了动物和植物,真菌也是一大类生物,酵母菌就是真菌的一种。 由于酵母菌的大小通常只有几微米 (1毫米=1000微米) ,所以我们用肉眼是看不见的。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很多微小到肉 眼看不见或者很难看清的生物,我们把这些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4)实验。 师: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
15、发现了酵母粉里有酵母菌,这能充分证明是酵母菌帮助发面的吗? 生:不能完全证明,因为我们还没试过不用酵母粉面团是不是能变大,要做对比实验才能证明。 师:你说得有道理。 生:刚才我们通过阅读资料,也知道酵母菌能够用来发酵糖类,而淀粉就是一种糖类,所以应该是酵母菌的功劳。 师:资料上说的是别人得出的结论。那我们怎样亲自通过实验来验证酵母菌的发面作用呢? 生:通过对比实验。 师:对比实验是验证我们猜想的一个最有说服力的途径。关于使用酵母粉发面,我们还有什么想研究的吗? 生:我还想知道温水和凉水到底使用哪个发面效果好,我也想设计个对比实验研究一下。 师:非常好!请各小组根据自己想研究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
16、 (小组合作,设计探究发面的秘密实验方案) (师生交流确定实验方案) 师:具体实验,同学们可以在课下进行,有必要的话可以请妈妈一起做。要做好实验记录,可以使用文字、表格,也可以使用绘图、照片,或者录制成视频。 (5)处理信息。 师:上节课的实验同学们都做好了吗? 生:做好了。 师:请每个同学拿出自己的实验记录,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研究的问题、实验 的方案、实验的过程、观察到的现象和记录、整理的信息以及得出的结论,要特别注意同学们的实验记录和处理信息的方式有什么优点和不足,然后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学生组内交流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生 1:我是第一小组的代表,我研究的题目是“酵
17、母粉对发面效果的影响” ,我设计的是一个对比实验,用同样多的面粉,加了同样多的白糖,都使用同样多的 30 龙的温水和面,其中一个加了酵母粉,一个没有加酵母粉,和成两个同样大小的面团。把它们放在同样的环境下,并且用手机给它们拍了第一张照片。然后每过 10 分钟,再给它们拍一张照片。这是一个小时内先后拍的 7 张照片。从照片可以看出 师:你使用照片来记录实验现象,并且根据先后拍摄的7张照片来展示实验结果,非常有说服力。 生 2:我是第二小组的代表, 我研究的题目是 “和面水温对发面效果的影响” ,我设计的方案也是一个对比实验在实验时,我是每过 10 分钟使用直尺测量并记录面团的直径,我还把这些数据
18、绘制成了柱形统计图,从统计图可以明显看出 师:你用统计图来对比每个面团直径的变化,非常直观。 生 3:我是第三小组的代表,我把我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做成了一个视频 师: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对用酵母菌发面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且通过不同的处理信息的方式得出了自己的结论。谁来概括一下大家的发现? 生:酵母粉中的酵母菌可以用来发面。酵母粉中的酵母菌在 2830 度的温糖水中发面效果最好。 师:根据同学们的实验和我们阅读的资料,我们知道了酵母菌能够将生面团中的葡萄糖代谢生成二氧化碳和酒精。二氧化碳在面团中形成气泡,从而使面团中产生很多蜂窝状的小孔。这就是酵母菌发面的原理。 (6)阅读。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酵母菌是
19、一种真菌,真菌和动物、植物一样,也是一大类生物。我们还把像酵母菌这样小到肉眼看不见或者很难看清的生物称为微生物。除了酵母菌,同学们还知道其他真菌吗?这些真菌都是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吗? 生: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 9 页下边的内容,然后小组内交流除了课本上的蘑菇、木耳,你还知道哪些真菌。 生:金针菇、灵芝 师: (小结)真菌界是真核生物(细胞中具有细胞核的生物)中与植物界、动物界等相并列的一大生物类群,包含霉菌、酵母、蕈菌以及其他我们所熟知的菌菇类。这些真菌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补充视频:微生物的功劳) 师:同学们,通过观看视频,你知道了什么? 生 1:原来,我们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需要微生物
20、的参与。 生 2:我们的很多食物中也有酵母菌和乳酸菌的身影。 生 3: 微生物能够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让生产者再次利用。如果没有微生物,动植物残体会越来越多,我们的世界就会出问题。 师:是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微生物的参与,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也离不开微生物。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这一课活动较多,有观察、培养酵母菌、实验、搜集证据、处理信息、阅读等,有一定难度,且发面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课堂上很难完成,因此为了保证教学效果,试教时将这一课分成了两个课时来完成,并且将发面实验放到课下,课堂上让学生设计对比实验后,按照设计的方案回家做实验。第二个课时让学生
21、汇报自己的实验过程、观察到的现象和记录、整理的信息以及得出的结论,以重点培养学生用合适的方式处理信息的能力。 1 1.3 .3 发霉的馒头发霉的馒头 【教学分析】【教学分析】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的第 3 课。本课共分五个部分:观察、实验、处理信息、迁移应用、拓展阅读。虽然学生从小就对生活中发霉的现象十分熟悉,但霉菌的样子和习性大部分学生并不太清楚。本课编排的意图是让学生初步了解霉菌的形态和特征,并学会用辩证的观点认识微生物的功与过。 教材通过生活中常见的馒头发霉的现象引入,引导学生探究其原因。使用体视显微镜或者第 2 课中所使用的显微镜观察霉斑,看看食物霉斑里面有什么,
22、用语言描述或者用图画描绘自己的观察发现,从而得出结论使食物发霉的是霉菌,并认识霉菌的结构特征。接着研究食物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霉,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并通过对比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在处理信息时,运用表格的形式汇总小组实验结果,观察和对比不同实验中馒头发霉的情况,运用比较、分析、概括等思维方法得出结论“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在寒冷、干燥的条件下不容易发霉” 。接着将这一结论迁移应用到生活生产中的防霉技术,知道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暴晒、高温消毒等都是防霉的有效方法。最后通过拓展阅读学习如何预防真菌感染。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观察显微镜下的霉斑,能
23、用语言或绘图描述霉菌的颜色、大小、形状、结构等,知道霉菌也是一种真菌。初步认识霉菌的危害与防霉技术,了解预防真菌感染的方法。 (2)科学思维:运用表格、图片等形式汇总实验结果,观察和对比不同条件下馒头发霉的情况,并通过对比、概括等思维方法得出“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 容易发霉,在寒冷、干燥的条件下不容易发霉”的结论。 (3)探究实践: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食物发霉的条件。 (4)态度责任:在探究活动中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发霉的各种食物、体视显微镜或光学显微镜、课件等。 (2)活动场地:实验室。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1)引入活动。 师:同学们,
24、课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了观察发霉的物品的任务,请将你看到的情况给大家描述一下。 生 1:我家的馒头发霉了,馒头上有黑色的毛。 生 2:我家的面包发霉了,面包上有绿色的点。 师:有几个?面积大吗? 生 2:刚开始小,不多,放了几天就更多了,而且多了黑色的毛。师:从这一点你能联想到什么?(霉是有生命的,可以生长、繁殖) 生 3: 我家的橘子发霉了,橘子上有绿色的毛, 还有白色的点, 而且发软。 师:从这一点你又能联想到什么?(霉可以使食物腐烂、变质) (课堂气氛特别活跃,在学生发言时教师有意识地记录了物品的名称、霉的颜色,目的是为下一步获得霉的知识奠定基础) 观察。 师:霉斑里边到底有什么?我们用显微
25、镜来观察一下。 (也可使用体视显微镜或手持式显微镜来观察,这样更简便、直观) (学生分组观察交流) 师:通过观察交流,你们获得了关于霉的哪些知识? 生 1:我知道了霉有多种颜色。 生 2: 我知道了霉的样子,有的由密密麻麻的顶端带有不同颜色的小球的细丝组成,有的长着长长的丝,有的像棉花一样 生 3:我知道了霉的害处,它会使食物腐烂。 生 4:我知道了不仅馒头会发霉,其他食物也会发霉。 生 5:我知道了发霉需要一定的条件,因为有的物品会发霉,有的不会发霉,只有具备了一定条件才会发霉。 师:(小结)我们通过观察交流,对食物发霉有了初步认识。使食物发霉的是另一类真菌霉菌。霉菌主要由两部分构成:营养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教学设计2022年秋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 单元 显微镜 世界 教学 设计 2022 大象 六年级 科学 上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20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