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2022—2023学年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1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小学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20222023 学年第一学期 班级:五年级 任课教师: 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常见的物质的变化,知道不同能量之间的转换。 2初步了解地球上一些与地壳运动、大气运动、水循环有关的自然现象的成因。 3初步认识人体的主要生命活动和人体健康。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假设,并能说明假设的依据。 3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 4能基于所学的知识
2、,初步具备实验设计的能力和控制变量的意识,并能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 5能基于所学的知识,用科学语言、概念图、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 6能对探究活动进行过程性反思,及时调整,并对探究活动进行总结性评价。 科学态度目标: 1表现出对事物的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 2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采用新的方法、利用新的材料,完成探究、设计与制作,培养创新精神。 3能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反思、调整自己的探究,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认识到人类、
3、动植物、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了解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活动会对环境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自觉采取行动,保护环境。 2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 3了解科学技术可以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册科学包含五个单元和一个专项学习,包含了 7 个主要概念的分布: 1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6机械能、声、光、热、电、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10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各系统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 14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 15地
4、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 17技术的核心是发明,是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 18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并激发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观察及生活经验来系统、科学的学习本册科学知识,并引导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并思考生活中事物间的联系, 学习、 认识事物的方法, 也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 既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与科学思维,同时也认识到我们美好的世界,需要我们自己去创造。 三、各单元设计意图三、各单元设计意图 第 1 单元光与色彩设计意图:光对于地球上的生命体来说至关重要。如果没有光整个世界便会陷入无边的黑暗中
5、,人类将无法生存 与生活, 人类通过眼睛接收了 80%以上的外部信息。研究光现象与光变化对帮助儿童认识外部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本单元通过研究光的形成、光在空气中的行进、光在不同物质中行进时发生的现象与变化,以及认识光的种类和层次等一系列科学实践活动,引领学生进入光世界,认知、研究光现象,感悟光对我们生存生活的重要意义。光无疑是每个人所熟悉的,但许多人对“怎样看见光,如何发现色彩,光是怎样行进的”缺少理解,儿童尤为如此。这直接导致他们对光现象的过程变化缺乏形象思维,知识积累不足。本单元主题的提出,不仅承接了低年级奇妙的光相关主题的发展,还通过感性体验动手操作等活动,为初中学段光学现象的学习提供了
6、知识基础与实践操作经验,帮助学生更顺利地参与到光现象的探究活动中。本单元的科学实践活动都是基于将肉眼难于感知的光学现象转化为可视过程设计的。通过某些反射光的媒介显现光在空气中的行进,用适宜的工具展现白光的复合性等实验,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科学探究过程,培养设计、动手操作的兴趣,学会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观察研究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活跃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第 2 单元热传递设计意图:自然界中热传递无处不在,研究由温差引起的热传递现象是认识自然界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科技领域内,热传递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人们冬天晒太阳取暖,夏天开空调降温,研究食品冷藏保鲜技术等,都与热传递现象有
7、关。当我们了解热传递的发生条件、热传递的方式以及材料的传热性能后,就能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是防止热传递的发生,还是利用热传递方便生活。对于热传递学生有很多切身的感受,如盛有热水的玻璃杯烫手,但这只是生活经验,学生不知道热传递有三种方式,以及三种传热方式的异同。为此,本单元设计大量实验为学生提供直观现象,帮助学生分析影响热传递的主要因素,概括热传递的基本规律,理解热传递的实质是能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的过程,进而解释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对于本主题,学生不仅有生活经验,还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在四年级学习了冷和热知识,强调运用实验观察的方法,掌握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变化可以使物体产生体积和形态的变化
8、,并了解一般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因此,对于热学知识,在小学阶段学生经历了“进阶”的学习过程。此外,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强化学生对“物质是运动的”这一核心观点的理解,在前期从宏观层面学习机械运动的基础上,借助一些表象来了解微观运动,为初中学习分子热运动提供丰富的认知基础。本主题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有大量的生活事例作为学习素材。这不仅为学生在基于事实的基础上分析传热现象、抽象传热特点、概括传热规律提供充分机会,还为学生培养逻辑思维和逆向思维提供有效载体。同时,运用热传递知识编排多种制作活动,为 学生知识迁移、设计思维、动手能力的发展提供契机。 第 3 单元地球的表面和内部设计意图:地球养育了人
9、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科学是地质、地理、海洋、气象以及与之有关的学科的总称。人类面临的资源短缺、气候变暖、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等一系列问题,无不与地球有关,无不与地球科学有关。在地球各系统内外均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板块运动、造山运动以及地震、火山喷发等就与地球内部物质、能量的不断作用和平衡有关,它们主宰全球海陆变迁和地球物质迁移与积累, 并造就千变万化的地貌以及气候。 随着岩石循环学说的提出、 大陆漂移现象的发现、 板块学说的创立、同位素理论的应用、全球遥感及定位系统的布控、数字地球的建立、新材料新能源的开发地球的过去、现在、将来,以及地球内部的奥秘正被人类一一揭示。合理选择栖居地,建
10、立呵护地球家园的全球化环保共识,是每一个地球公民的必备素养。千变万化的地貌与经纬度共同决定一个地区的气候和植被。描述和区分不同地貌,有利于学生把握主要地形的本质特征,正确使用科学语言进行交流。小学生对诸如温泉、火山喷发、地震、地表变迁等不同寻常的地质现象充满好奇和求知欲,但是对火山喷发和地震的过程、岩石风化方式、岩石成因的认识是片面的、模糊的。本单元将帮助他们发现改变地形地貌的内外自然力量,将地表的变化与地球内部神秘的圈层结构、物质组成和运动建立起对应关系,学习抗震防灾的基本常识。本单元从地表探秘人手,通过一系列模拟活动指导学生认识地球表面常见的地形及其变化和形成原因,以及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与物
11、质组成。学生将设计制作地形模型来表现地形特征;将从多个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假设,借助模拟实验进一步感受地震、火山喷发、板块运动、岩石自然破碎的发展模式,初步了解它们的成因;将感受地震、火山的巨大危害,了解地震、火山对人们的生产与生活造成的严重破坏,学习科学避震的一些基本方法;在认识地球内部岩浆活动、板块运动以及风化、侵蚀、沉积作用的基础上,将地球内外因素综合起来认识岩石的三大成因。本单元内容趣味性强、可操作性强,每课均开发或使用一个模型显示相关自然事物之间的关系,通过描述现象或运动机制支持学生的学习,符合五年级学生认知水平。 第 4 单元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设计意图:本单元主题的提出地球表面各种形
12、式的水不断地相互转化。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的形式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就是水循环。水循环无论是对于生命来说,还是对于地球本身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水循环能够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和不断更新的状态,使得水成为可再生资源。水循环造成了不同的天气现象,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水循环也深刻地 影响着地球表层结构的形成、演化和发展。在学习本单元以前,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些基本的天气现象,能够对一些气象要素进行简单测量,也学习了水的三态变化,这些都是学习水循环的基础。但学生的知识相对零碎,没有将一些天气现象的变化置于地球水圈的大情境中,缺少对水循环系统的认知。本单元就是帮助学生将地球上的水作为一个系统
13、来进行宏观的认识,形成水在陆地、海洋、大气循环的科学大概念。本单元用水在自然界的循环做主题,涉及水圈与大气圈这两个主要概念。该主题能够很好地将两个主要概念融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大概念。因为在水的循环过程中形成了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所以本单元还给学生提供探究天气现象形成原因的机会,让学生比较几种天气现象的不同,设计模拟成因的探究实验,运用实验结果以及示意图辅助解释不同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 第 5 单元人体“司令部”设计意图:人的身体是具有复杂结构的有机整体,各系统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密切配合、缺一不可。其中,神经系统调节、维持、控制着其他各系统的功能与活动,让机体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
14、环境,并主动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人的大脑,作为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调节与控制的最高中枢,而且是思维活动的器官,在整个神经系统中居于主导地位。因此,掌握一些脑科学的知识,对学习、工作、生活,甚至一生的发展都意义深远。在生活中,学生一方面难以直接观察和感知隐藏在人体内的神经系统,另一方面又对其有所耳闻,会不自觉运用一些相关词汇。但是,学生少有机会对神经系统进行系统了解,甚至会有一些错误认识。因此,对学生而言,神经系统是神秘的、有趣的,他们渴望了解其奥秘,渴望了解后的了然,这会有助于他们变得更有智慧、更会思考。教材立足于认识神经系统的现实意义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神经系统的工作方式
15、,从刺激与反应的关联性出发,以人体神经系统以及脑科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为核心,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发展为目的,提出了“人体“司令部”这个学习主题。 专项学习像工程师那样设计意图:本册教材关于工程实践专项学习的主题是“设计并制作一个降落伞,保护鸡蛋平稳降落”。通过这样一个任务,让学生学会用简单明了的方法界定出任务的具体要求和限制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文献检索与探究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前期研究,探究伞面材料、伞面大小、伞面形状、伞绳根数及长短与下降速度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之后依据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等比例缩小的实物模型,并通过测试,从材料选择的合理性、制作技术的
16、可操作性、产品的实用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将测试得到的信息与任务要求进行对比,分析设计上为什么不足,以此改进完善自己的作品,最后以多种形式和同伴互相展示交流自己 的作品。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角度来看,本册着重指导四个主要环节明确问题、前期研究、制作模型和测试改进,让学生有针对性地经历工程实践活动的完整过程。 四、教学策略四、教学策略 1保护儿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五年级的孩子仍然对外界世界充满好奇,并对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所以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既要结合课程知识和能力目标,又要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联系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 引导并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情境中提出自己感兴趣并能探究
17、的问题,并且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制定科学的探究计划,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良好的科学学习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的学习中仍应充分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将此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3倡导探究式学习 将科学知识的学习融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鼓励学生通过直接参与或探究
18、实验的方式,实现自我的, 主动的教育过程, 将科学探究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思维, 并对现有的事物敢于质疑, 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的能力。 4建构合理的评价标准 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 让每个学生在这种机制中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感受成功的喜悦, 从而培养起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五、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喜欢科学、爱动脑、爱动手,思维敏锐,整体学习态度比较认真。通过四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与之前学习相比,进入小学高年段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也有所提高,要求学生有耐心和细致的学习态度。由于各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苏教版五 年级 上册 科学 教学计划 教学 进度表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21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