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市中考一轮复习试卷: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2023年北京市中考一轮复习试卷:文言文阅读(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北京市中考一轮复习试卷:文言文阅读(含答案)(79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 (2018 北京 中考真题)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宮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甲】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乙】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别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
2、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丙】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
3、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有所广益精益求精计日而待不计其数 B不求闻达知书达理由是感激实事求是 C夙夜忧叹优心如焚庶竭驽钝尽心竭力 D察纳雅言温文尔雅临表涕零涕泪交流 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翻译: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要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使军队上下团结和睦,品行高低不同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 理解:请葛亮之所以推荐向宠是因为向宠人品好,军事才干突出,深得刘备赞誉。 【乙】先帝在时,每与
4、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翻译: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起这些事情,都会为桓帝、灵帝二位君主深深叹息,并对他们感到痛心和遗憾。 理解:刘备痛心和遗憾的原因是桓、灵二帝亲近小人,疏远贤臣,造成了东汉的衰败灭亡。 【丙】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翻译:后来遇到兵败,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重任,在危难关头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 理解:诸葛亮于“倾覆”时接受任务,是为了报答刘备三顾茅庐和临终托付大事的恩情。 3为国尽忠是中华传统美德。请你根据上文和下面的两则【链接材料】,概括说明为国尽忠在诸葛亮、魏征、岳飞身上分别是如何体现的。 【链接材料
5、一】 太宗新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太宗尝劳之曰:“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其年,迁尚书左丞。 (节选自旧唐书 魏征传 ) 【链接材料二】 嗣当激厉士卒,北逾沙漠,尽屠夷种。迎二圣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朝廷无虞,主上奠枕,余之愿也。 (节选自岳飞五岳祠盟记 ) 注:太宗李世民,唐代皇帝。征魏征,唐初政治家。雅平日,向来。劳慰劳。嗣随后,接下来。二圣指被金兵俘虏北去的宋徵宗和宋钦宗 虞忧虑,忧患。 奠枕安枕。 余指岳飞。 二、课内阅读二、课内阅读 (20
6、20 北京 中考真题)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面小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甲】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
7、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4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曹刿请见 见多识广 见义勇为 各抒己见 B小信未孚 言而有信 杳无音信 信手拈来 C公与之乘 乘风破浪 乘虚而入 乘兴而来 D遂逐齐师 出师未捷 百万雄师 仁义之师 5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翻译:(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理解:曹刿认为鲁庄公能够公正处理百姓的诉讼事件,与“小惠”和“小信”相比,更能赢得百姓的信任,具
8、备了迎战的条件。 【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理解:曹刿能敏锐地观察战场形势的变化,他根据“辙乱”“旗靡”判断齐师撤走了伏兵,认为可以追击敌人了。 6“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意思是虽然身份低微,仍然不忘担忧国事。曹刿一介平民,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为国解忧。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简要说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在弦高和卜式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材料一 秦穆公兴兵袭郑,过周而东。郑贾人弦高将西贩牛,道遇秦师于周、郑之间,乃矫郑伯之命,犒以十二牛,宾秦师而却之,以存郑国。 (取材于淮南子 氾论训) 材料二 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
9、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勾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 (取材于汉书 公孙弘卜式兒宽传) 注:袭偷袭。贾人商人,在当时社会地位不高。矫假托。犒犒劳。宾以客礼对待。却之使秦军撤退。事这里指抵抗。式卜式。人名。输交纳。边边防。 (2019 北京 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甲】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
10、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因于心,街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乙】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 告子下) 7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举举于市 举举一反三 举举足轻重 轻举举妄动 B人恒过过 过过目不忘 悔过过自新 言过过其实 C衡于虑虑 不足为虑虑 深思熟虑虑 处心积虑虑 D征于色色 声色色俱厉 眉飞色色舞 喜形于色色 8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翻译:用(这些)来使他内心受到震动,性格变得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能。
11、 理解理解:孟子认为,只有让一个人内心愁苦、筋骨劳累,挨饿受冻,身体疲乏,有做不完的事,才能锤炼他的意志,增长他的才干。 B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翻译: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人(或国家)常处于忧愁祸患之中可以生存,而常处于安逸享乐之中则会灭亡。 理解理解:孟子在阐明困境能使人奋起的道理,并指出造成国家灭亡的原因之后,才得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 9上文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结合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简要说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赵襄子和隋炀帝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链接材料一】 赵襄子攻瞿,胜老人、中人,使使者来谒之,襄子方食抟饭,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
12、此人之所以喜也,今君有忧色何?”泉子曰:“今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 慎大览 慎大) 【链接材料二】 (隋炀帝)恃其富强,不虞后患。驱天下以从欲,罄万物而自本,采城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宫苑是饰,台榭是崇,徭役无时,干戈不戢。遂以四海之尊,殒于匹夫之手,子孙殄绝,为天下笑,可不痛哉! (节选自贞观政要 君道第一) 注:赵襄子春秋末晋国大夫,赵氏家族首领,战国时期赵国的创始人。翟(d )春秋时期的国家。老人、中人翟国的两座城池。抟(tu n)饭捏成团的饭。虞考虑,防范。从同“纵”。罄(q n
13、g)用尽,消耗殆尽。干戈不戢(j )战事终年不休。殒(yn)死亡。 (2022 北京海淀 二模)阅读富贵不能淫,完成下面小题。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0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父命之 奉命于危难之间 为民请命 B以顺为正者 以中有足乐
14、者 俭以养德 C与民由之 似与游者相乐 与众不同 D不得志 处处志之 志存高远 11下面是对孟子何谓“大丈夫”的理解,请选出不正确的一项,并简要说明理由。 【甲】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是大丈夫精神实质的体现。 【乙】无论是否得志,都要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共守道德之高标。 选择:_ 理由:_ 12结合文章内容,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夏完淳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链接材料】 夏完淳,字存古,华亭人。年十六,从其师陈子龙起兵太湖。子龙战败,完淳走吴易军为参谋。易败,复与吴圣兆连谋反正,被执至留都。叛臣洪承畴欲宽释之,谬曰:“童子何知?岂能称兵叛逆?误堕
15、军中耳。归顺,当不失官。”完淳厉声曰:“吾当闻洪亨九先生本朝人杰,嵩山、杏山之战,血溅章渠。先皇震悼褒,感动华夷。吾当慕其忠烈,年虽少,杀身报国,岂可以让之。”承畴无以应,惟色沮而已。 时完淳妇翁职方主事钱栴同在讯,气稍不振,完淳厉声曰:“今与公慷慨同死,以见陈公于地下,岂不亦奇伟大丈夫乎哉!”栴遂不屈,与完淳同死,完淳时年十八。 (取材于屈大均皇明四朝成仁录) 注:洪亨九指洪承畴。妇翁指妻之父。 (2021 北京海淀 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
16、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甲】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乙】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节选自蒲松龄狼) 1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骨已尽矣 山穷水尽 筋疲力尽 弹尽粮绝 B顾野有麦场 相顾无相识 顾此失彼 奋不顾身 C以刀劈狼首 首当其冲 首屈一指 蓦然回首 D盖以诱敌 以其境过清 学以致用 不以为然 14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
17、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甲】其一犬坐于前。 翻译: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理解:这只狼蹲坐在屠户的前面,意在迷惑屠户,为另一只狼的偷袭作掩护。 【乙】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翻译:(狼)打算由通道进入从背后攻击屠户。 理解:狼柴堆打洞想趁屠户不备从背后攻击的行为,体现了狼的凶狠残暴。 15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和上面的选文,完成各题。 【链接材料】 夫天地生物,化育劬劳,一蚁一虫,皆本阴阳五行之气,氤氲而出。上天亦心心爱念。而万物之性,人为贵。吾辈竟不能体天之心以为心,万物将何所托命乎?蛇蚖、蜈蚣、豺狼、虎豹,虫之最毒者也,然天既生之,我何得而杀之?若必欲尽杀
18、,天地又何必生?亦惟驱之使远,避之使不相害而已。 (节选自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有删改) 注:劬(q )劳劳累。相害伤害我。 (1)用自己的话概括链接材料中作者的观点。 (2)结合上面选文中屠户除狼的故事,对链接材料的观点加以补充。 (2022 北京西城 一模)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面小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
19、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6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又何间焉 亲密无间 黑白相间 伯仲之间 B战于长勺 生于忧患 重于泰山 青出于蓝 C公将驰之 晓雾将歇 将功赎罪 将信将疑 D大国难测 变幻莫测 难以揣测 人心叵测 1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
20、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翻译:大官们道德鄙陋,不能深谋远虑。 理解:曹刿回答乡人的问题,揭示了鲁国当权者鄙陋寡见的情况,并为后文鲁庄公在作战中不察敌情、急躁冒进作了铺垫。 【乙】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翻译:这是尽本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您去。 理解:曹刿认为鲁庄公诚心公正处理百姓的诉讼案件能深得民心,可以作战。他愿意跟随鲁庄公打仗,可见其急切盼望战争的心情。 【丙】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翻译: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已尽。 理解:曹刿认为作战靠的就是士气,所以在战场上,他等齐军三次击鼓后,
21、抓住彼竭我盈的战机,适时击鼓进军,取得胜利。 18曹刿论战写战争,下面文段写外交,二者表现了怎样的共同思想?请结合曹刿论战和下面文段具体分析。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取材于战国策 齐策) 注:赵威后即赵太后,赵惠文王的妻子。书未发书,指齐王给赵威后的信。发,启封
22、。岁亦无恙岁,指一年的农业收成。恙,灾害,忧患。说同“悦”。处士隐居不仕的人。叶阳子是齐国处士。叶阳,复姓。振同“赈”,救济。息养育。业任职。 (2022 北京东城 二模)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
23、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9古代汉语中有一词多义现象。如“加”在愚公移山“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中与“增”同义,意思是“增加”,在“万钟于我何加焉”中解释为“_”。“得”在桃花源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中意思是“_”,在“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中同“德”,解释为“感激”。 20下
24、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翻译:如果鱼和熊掌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舍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理解:用当时日常难得到的食物“鱼”“熊掌”进行类比,引出作者的主要看法。 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翻译:由此得知,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糟糕的事。 理解:通过前文正反两方面的假设推理分析,得出如此选择的缘由,仅是为了陈述“人皆有之”这个事实。 C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翻译:贤者宁愿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住宅华美却接受了。 理解:本句和后文“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句
25、形成排比,加强了气势和情感,显示孟子说理义正词严的特点。 21根据短文及下面材料,在横线上填写恰当内容。 兴元后,王师复振,贼虑变,遣将辛景臻、安华至其(指颜真卿)所,积薪于廷曰:“不能屈节,当焚死。”真卿起赴火,景臻等遽止之。希烈弟希倩坐朱泚(c)诛,希烈因发怒,使阉奴等害真卿,曰:“有诏。”真卿再拜。奴曰:“宜赐卿死。”曰:“老臣无状,罪当死,然使人何日长安来?”奴曰:“从大梁来。”骂曰:“乃逆贼耳,何诏云!”遂缢杀之,年七十六。嗣曹王皋闻之,泣下,三军皆恸,因表其大节。淮、蔡平,子頵(yn)、硕护丧还,帝废朝五日,赠司徒,谥文忠,赙(f )布帛米粟加等。 (新唐书 列传第七十八) 兴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北京市 中考 一轮 复习 试卷 文言文 阅读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21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