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南省中考语文适应性测试卷(2)含答案
《2022年河南省中考语文适应性测试卷(2)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河南省中考语文适应性测试卷(2)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2 河南省中考语文适应性测试卷(河南省中考语文适应性测试卷(2) 一、积累与运用一、积累与运用(共 28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记载(zi) 拘泥(n ) 间不容发(f ) B翘首(qi o) 追溯(s ) 锐不可当(dng) C遒劲(j n) 稽首(q) 呼天抢地(qing) D. 筵席(y n) 蒙骗(m n) 前仆后继(p)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 分) A盘桓 掉书袋 无精打采 味同嚼腊 B寒暄 摆渡船 鸠占雀巢 一代天骄 C侍侯 青纱帐 丰功伟绩 矫揉造作 D筵席 顶门杠 信手拈来 前仆后继 3. 古诗文默写。
2、 (8 分) (1)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 子罕)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 (鱼我所欲也) (3)人们常借李商隐无题中的诗句“ , ”来赞美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 (4)在古代文人的笔下,四季风物,能触发不同的感情:李白感受暮春“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花落鸟鸣饱含他为贬谪好友的飘零无依而伤怀; 欧阳修看到“ ”( 醉翁亭记),琅琊夏日繁盛树阴却让他沉醉其中;鉴湖女侠秋瑾看到“ ”(满江红),明净秋色却引发她慨叹时光流逝;张岱独赏“ ”(湖心亭看雪 ,冰花弥漫,衬托他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四时之景,唯情而已。 4. 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 (4 分)
3、 (1) 朝花夕拾中的故事既有浓浓的温情,也有对人情世故的观察。请结合藤野先生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 借助名家对名著的点评, 有助于我们对作品更准确、 更深入的理解。 下面是名家对艾青诗的评点,请结合艾青诗歌的语言风格和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艾青诗歌的价值,在于其对于民族、人类的爱,对人的朴素情怀的感动,以一种独特的美的形式来呈现和表达。 杨联芬评艾青诗 5.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 更为重要的是,人们从读书中学会做人。 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
4、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说,读书使人避恶。 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说,读书使人向善。 人们通过阅读,能够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 读书人是世间的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 A. B. C. D. 6.下面是班级“河南特大雨灾洪水无情,人间有爱”板报所用的两则材料,阅读后回答问题。 (共 9分) 材料一材料一 2021 年 7 月 19 日至 21 日、河南郑州突降暴雨、大基雨,局部特大暴雨,多个气象观测站日降雨量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极值。截至 7 月 21 日早上,郑州市受灾人口 3.6 万人,紧
5、急转移避险近 20万人。一场罕见的持续强降雨,让中原大地变成了水乡泽国。道路积水、地铁停运、居民被困、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出行安全面临着极大威胁。然而,暴雨虽急,爱比雨大;洪水无情,人间有爱。 7 月 20 日,国家应急管理部派出工作组赶赴河南,指导开展防汛抢险救灾工作、河北、山西、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湖北等 7 省 1800 名消防员携带 250 艘舟艇、7 套“龙吸水”大功率排涝车、11 套远程供水系统、1.85 万余件(套)抗洪抢险救援装备紧急驰援河南防汛抢险救灾。同时,不少企业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既有物资和资金上的援助,更有“河南灾情,一键救援”的技术支持。暴雨虽急,却快不过同舟共济的
6、紧急救援。汇聚着多方力量的抗洪救灾,托起了受灾群众生的希望。 材料二材料二 “河南感谢你”海报(下图) (1)给材料一的消息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 15 字)(2 分) (2) 请你以中学生的身份, 向来自五湖四海的救援队伍介绍材料二海报的构图要素及寓意并表达谢意。(“介绍”注意要素齐全,顺序合理,语言简明得体。7 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 28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一)阅读下文,完成 7-10 题。题。 (共 16 分) 麦浪滚滚 小满过后,我回到故乡,想再看看麦浪翻滚的样子。 车在蔚蓝的天空下行驶,夏初的葳蕤袒露在阔野上,故乡大地一派生机。看呵,绿树含烟,鸥鸟翩翩;丰草争茂,流水潺
7、潺;田畴如毯,麦浪绵绵。目力所及,皆是一幅线条明快、色彩斑斓的田园图画! 自从参军入伍,近三十年了,我离故乡与庄稼已渐行渐远。眼前这片一望无边的浪滚麦浪,于我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它哺育我成长,须臾不可分离;陌生,是因为在拥有它的日子里,几乎从来没有仔仔细细地端详过它的模样。 往田垄深处走去,小麦的清香和着土地的芬芳沁人心脾。极目远眺,一块块麦田密如绒毡,棋盘般整齐,像是心灵手巧的裁缝修剪过一样。微风吹过,麦叶沙沙作响,麦浪起起伏伏,绸缎般绵延向远方。身前身后,一株株青绿色的麦秆,叶片修长挺拔;一粒粒鼓胀饱满的麦粒,密密匝匝,结成小穗,每穗有多少颗麦粒就有多少根麦芒,像战士紧握的钢枪。而此
8、时最容易让人遗忘的是那些不起眼的麦花。和其他植物姹紫嫣红的花不同,麦花极简约极朴素,它们摒弃了花瓣,没有明艳的色彩,只是袒露着雄蕊和雌蕊,半悬半挂在麦穗上,翘首期盼“风媒”的摄合,将“良缘”化为金黄的丰收。 割小麦是庄稼人一年中的重活,但晒麦子并不比割麦子轻松。记得小时候,打完麦子扬完场,把新麦子运回家,父亲又带着哥哥、姐姐急急忙忙回到地里抢墒犁耙,安插好秋作物,才匆匆返回城里的建筑工地。剩下的重担就全落在母亲身上。 新麦子打下来,要经过连续几天的暴晒才能不生虫不发霉,每年三伏天还要倒缸返晒。以前我家院子地面是土的,庭扫后,等太阳把地面晒得灼烫,母亲就把旧草席、旧被单铺在地上。她踩着凳子趴在缸
9、沿上,一瓢一瓢把麦子挖出来,倒在地上均匀摊开,再光着脚板,双脚交替向前押动,把麦子犁成麦垄,半个钟头的工夫就重复翻拢一遍。烈日下,一会儿就大汗淋漓,双脚奇痒。后来我家院子铺了水泥地面,再晒麦子就方便多了。那时,每到暑假我都要帮母亲晒麦子。太阳直刺得头皮发烫发木,我不情愿地爬到麦缸里,这边一瓢一瓢地挖,母亲就一簸箕一簸箕地接。缸挖空了,母亲给我擦擦身上的汗,炒个鸡蛋,哄着我吃了后到炕上歇着,她又转身去忙。我一觉醒来,已过晌午,窗外烈日当空,只见母亲正在太阳底下端着簸箕娴熟有节奏地颠簸着麦子,稗子、麦糠、秸秆等随之被筛出,留下的是金灿灿的麦粒。母亲满脸通红, 汗如雨下年复一年, 母亲白皙的脸庞上渐
10、渐有红褐色的晒斑皲裂, 一头乌黑的秀发变得苍白,硬朗挺直的腰板越来越弯曲了而今天,院子里只剩下那几口空空的麦子缸还孤寂地蹲在那里,炽热的阳光也只能在香椿树和鸟儿身上跳跃了。 新麦子入仓后,一部分置换成家庭开支以及我们的新衣服、书本费,剩下的就成了口粮,这时满屋子开始飘荡甜丝丝的麦香。母亲心灵手巧,善于调剂生活,她用刚磨出来的麦子面制作面老虎、面燕子、面钱龙、面鱼、面荷叶等,一则庆祝丰收,一则解我们的馋。那时发面不像现在用酵母,而是用自制的“老面引子”,母亲制作的各色面食花样,光滑、白皙、香甜、暄软,奥秘除了揉面有技巧,其他全在“老面引子”的发制、存贮。村子里谁家儿女嫁娶、给老人祝寿、小孩过满月
11、等,总是要找母亲帮忙,她制作的大饽户户传看,赞不绝口。母亲总是说:“不就是抚弄个面团嘛,只要邻居乡亲不嫌弃就行!这对母亲来说,大概是一种朴素的生活艺术吧!参军以后,我在天南海北的很多城市里吃过很多有特色的面食,面粉更精,造型更美,但怎么吃都找不到记忆里的感觉。 布谷布谷在一阵清脆的布谷声中,我缓过神来。哦,望着眼前这片哺育我长大的土地,我恍然想到,这布谷鸟啼落的可是满地跳跃闪烁的碎金子!麦浪滚滚,故土情深。有泥土般厚重的自信,有麦穗一样饱满的情怀,脚踏实地向前走,我们生命的原野会愈发蓬勃粲然! 7.仿照示例,梳理本文的情节。(3 分) 回到故乡,赏田园图画; ; ; ; 。 8.文章第段是如何
12、对麦浪景色进行描写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4 分) 9.文中母亲的形象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4 分) 10.联系全文,说说题目“麦浪滚滚”的作用。(4 分)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 11-13 题。题。 (共 12 分) 【文本一】 谈读书(节选) 历史愈前进,人类的精神遗产愈丰富,书籍愈浩繁,而读书也就愈不易。书藉固然可贵,却也是一种累赘,可以变成研究学问的障碍。它至少有两大流弊。第一,书多易使读书不专精。我国古代学者因书籍难得,皓首穷年才能治一经,书虽读得少,读一部却就是一部,口诵心惟,咀嚼得烂熟,透入身心,变成一种精神的原动力,一生受用不尽。现在书籍
13、易得,一个青年学者就可夸口曾过目万卷,“过目”的虽多,“留心”的却少,譬如饮食,不消化的东西积得愈多,愈易酿成肠胃病,许多浮浅虚骄的习气都由耳食肤受所养成。 第二,书多易使读者迷方向。任何一种学问的书籍现在都可装满一个图书馆,其中真正绝对不可不读的基本著作往往不过数千部甚至于数部。许多初学者贪多而不务得,在无足轻重的书籍上浪费时间与精力,就不免把基本要籍耽搁了。比如学哲学的尽管看过无数种的哲学史和哲学概论,却没有看过一种柏拉图的对话集 ;学经济学的尽管读过无数种的教科书,却没有看过亚当 斯密的 原富 。 做学问如作战,须攻坚挫锐,占住要塞。 目标太多了,掩埋了坚锐所在,只东打一拳,西踢一脚,就
14、成了“消耗战”。 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优游涵泳,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譬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文本二】 读书永远学不来的能力 读书永远学不来
15、的能力,是放下书,走出去行动的能力。 读书肯定是好事,但也容易令人产生这么一种幻觉:读过某些道理,便以为自己懂了。人们常说:“知道了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原因其实很简单:我们的一生是由无数个选择构成的。而人在作出选择的时候,往往是非理性的。这就是人最大的弱点:人是受情感驱动的,因而也是脆弱的。你读了再多的书,学会了再多的道理,在你面对实际的困境的时候,往往派不上什么用场。 你知道要学会投资自己,以期在未来收获机遇,但当你结束了一天的劳累,你是否真的能关掉美剧和电影,强迫自己好好去读几页英语? 你知道理性人追求边际效益,不考虑沉没成本,但当你真的面对抉择,要放弃你坚持了两年、三年、五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河南省 中考 语文 适应性 测试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21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