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考点梳理汇编
《2022-2023学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考点梳理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考点梳理汇编(21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中考历史总复习最新考点梳理汇编中考历史总复习最新考点梳理汇编 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上册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上册 考点一:北京人 时间:距今约 70-20 万年 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特征:有猿类特征 生活习惯/方式特点: (1)能够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 (2)采集渔猎 (3)使用天然火,能保存火种 (4)过群居生活。 考点二:分封制度 目的: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依据:血缘关系远近以及功劳大小 影响:积极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弊端:诸侯国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容易导致地方分裂割据。(最终导致春秋战国的战乱与纷
2、争。) 考点三:商鞅变法 时间人物:公元前 356 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背景: 政治: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变化,各国统治者都实行变法改革,以求富国强兵, 经济:铁制工具和牛耕 的推广,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新兴地主势力不断增强; 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其中秦国商鞅变法的成效最大。 治国思想:法家思想(“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性质: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考点四:百家争鸣 孔子(春秋):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仁”、“礼”、“以德治国”、教育思想 老子(春秋):道家学派创始人 “无为而治”、事物都有对立面,可互相转化 考点五:汉武帝巩固统一(作用:巩固大一统,西汉进入鼎盛时
3、期) 政治:推恩令(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经济: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文化:诸子百家学说流行,依附诸侯批评皇帝;董仲舒: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张骞出使西域 军事: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考点六:北孝文帝改革 政治: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经济:推行均田制,使无地农民获得了耕地。推行新的租调制,大大增加国家收入。 民族:495 年,迁都洛阳以后,改革的重点在于移风易俗:易服饰、该汉姓、讲汉话、通婚姻、该籍贯等。 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下下册册
4、 考点一:大运河的开通 时间:605 年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地位: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中国历史上和世界运河史上的伟大工程 意义: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文化交流,对维护国家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起着重要作用 考点二:盛唐时期 1.政治上: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唐玄宗时期:开元年间,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2.经济上:农业(筒车和曲辕犁)和手工业(制瓷业)得以发展 3.民族关系:民族交融;开明的民族政策
5、(例如:文成公主入藏、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唐蕃会盟碑) 4.外交上:包容开放;兼收并蓄 5.玄奘西行: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玄奘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鉴真东渡影响:传播了中国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6.唐朝之所以兴盛的原因: 政治: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经济: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民族: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对外: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考点三:经济重心南移 原因:北方人口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 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过程:魏晋南北朝时期奠定了基础开始于唐朝时期(安史之乱
6、后)完成于南宋时期 影响:基本确定了我国经济南强北弱的格局;促进了江南经济开放 考点四:科技发展 活字印刷术:促进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 火药影响:促使欧洲骑士阶层的衰落,为摧毁封建势力创造了条件 造纸术影响:推动欧洲文化的普及和推广 指南针影响:为欧洲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条件 考点五:元朝行省制度 行省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发展,对于我国地方管理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考点六:郑和下西洋 目的:宣扬国威,加强海外联系 区域: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沟通西太平洋、印度洋 结果:不计经济效益,加重了政府和人民的负担,被迫停止 影响:都促进了各地区间的交往与联系 考点七:
7、戚继光抗倭 背景: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患日益严重 性质: 一场反侵略的战争(正义的民族自卫战争) 意义:巩固了东南海防,保障了沿海人民的生命安全 评价: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考点八:清朝前期的兴盛 农业:耕地面积扩大;兴修水利;改进种植技术、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以及花卉、水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手工业:丝织、棉织、制茶等手工业发展,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出现了较为成熟的手工业工场,采用雇佣劳动方式,颇具规模 商业:商业网形成;工商业城镇形成 形成晋商、徽商等拥有雄厚商业资本的大商帮 考点九:闭关锁国 原因:政治稳定,经济繁
8、荣,社会安定,文化昌盛,各方面领先世界 影响: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扩大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科技文化兼容并蓄,取得许多领先世界的成就 启示:开放则兴、闭关则衰;应坚持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学习外国先进技术经验,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中国近代史: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八年级上册 考点一:中国近代侵略史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时间 1840-1842 1856-1861 1894-1895 1900-1901 国家 英国 英法联军 日本 俄德法美日意奥英 条约 南京条约 北京条约 天津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侵略方式 商品输出为主 商品输出为主 资本输出为主 资本输
9、出为主 影响 开始沦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隋朝沦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条约相同点: 1.都有巨额赔款; 2.都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 3.都给中国人加了沉重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 4.都不同程度影响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5.都是近代史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考点二:中国近代化探索 1. 洋务运动 失败原因: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不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内部腐败;外国势力的挤压 2.戊戌变法运动 结果:慈禧发动戊戌政变,标志戊戌变法失败 影响: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启示: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
10、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3.辛亥革命 影响: 1.推翻清王朝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最大功绩) 2.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3.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局限: 1.胜利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性质: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4.新文化运动影响: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局限:局限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考点三:五四运动(结合中国共青团成立 100
11、周年考)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口号: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意义: 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伟大的力量 一些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考点四:中国共产党成立 1.历史条件: 资本主义的发展; 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2.时间:1921 年 7 月 3.地点:上海浙江嘉兴南湖 4. 成立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5.
12、红船精神: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考点五:遵义会议 内容: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意义: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挽救了党、红军、革命,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考点六:全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 1.西安事变结果及意义: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标志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
13、形成 2.七七事变意义: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3.敌后战场抗战的认识: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抗日战争的整体,成为抗日战争取胜的关键因素。 4.国共第二次合作意义: 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 5.中共七大为胜利准备了条件 意义 为争取抗战胜利准备了条件; 指明了抗战后的奋斗方向。 6.重要战役: 台儿庄战役(李宗仁指挥) 武汉会战(进入相持阶段) 第三次长沙会战 豫湘桂战役 平型关大捷(林彪指挥) 百团大战(彭德怀指挥) 7.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历史影响 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
14、争;中国共产党的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8.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国内: A. 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B.促进了民族觉醒,为彻底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国外: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考点七: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广大解放军战士英勇善战。 3.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主要原因)。 4.国民党统治腐败,士气低落。 中国现代史:八年级下册中国现代史:八年级下册 考点一:新中国成立与巩固 1.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意义 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15、治协商制度 ,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准备 2.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国内意义: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三座大山)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易错考点提拔: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不意味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1956 年底中国完成了三大改造进行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4.抗美援朝政治胜利的意义: 国内:中朝军队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
16、帝国主义侵略护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 国际:稳定了朝解半岛局势、准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5.土地改革的意义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 2000 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考点二: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1957 年) 1.一五计划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17、准备了物质条件 2.三大改造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意义: (1)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2)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制度 4.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意义 (1)标志着共同纲领行使宪法作用的历史使命的完成 (2)为全国人民指明了一条清晰的、明确的通往社会主义的道路,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是中国走向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良好开端 考点三: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1.:良好的开端:1956 年召开的中共八大 时间地点:1956 年,在北京召开。 主
18、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探索中的失误 1.背景:1958 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2.具体表现:(1)“大跃进”:高速度、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特点) (2)人民公社化运动:政社合一,“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影响:19591961 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3.调整国民经济 (1)时间:19611965 年。 (2)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3)结果: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考点提拔: (1)认识: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
19、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2)启示经济建设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4.文化大革命 考点提拔: 认识:(1)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很短,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因而在探索中走了弯路 (2)人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世界历史总是在跌宕起伏的曲折过程中前进的 启示:(1)要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 (2)健全民主与法制建设,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 5:1966-1976 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成就: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工业:钢铁: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 石油: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建
20、成,原油和石油自给。 新兴工业:电子、原子能、航天从无到有。 交通: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 科技: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文化大革命时期: (1)1967 年,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2)1970 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3)1973 年,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 考点四: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1978 地点:北京 2.会议背景:两个凡是:“凡是毛泽东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泽东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一方针后来被称为”两个凡是“。 两个凡是“引起全国上下不满,1978 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
21、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内容: (1)思想上: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2)政治上: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3)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4.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它完成了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中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考点提拔 (1)20 世纪中国人民经历的历史性巨变 醒过来:辛亥革命(孙中山):结束了存在 2000 多
22、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主共和国 站起来:新中国成立(毛泽东):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富起来:改革开放(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开始富强起来 (2)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重要会议 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肯定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共十九大: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认识:中国共产党能够全面、深刻的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教训,不断开辟正确的发展道路 2.经济体制改革 (1)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
23、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2.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过程: (1)尝试:1978 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2)到 1983 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4.意义 a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b 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考点提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1土地改革,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私有制) 2三大改造,农民土地私有制变为社会主
24、义公有制。(土地公有制)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土地公有制) 4.1949 年至今,我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趋势是: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私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 (2)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意义/作用: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 (3)市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提出:1992 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意义: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考点四:对外开放 *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开放格局 *特点:全方位、多层次、
25、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特点 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时间:2001 年 12 月 意义: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重要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共十二大 1987 年,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南方 讲话 时间:1992 年初。 观点: a、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b、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 c、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d、发展才是硬道理。 意义: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中考 历史 复习 考点 梳理 汇编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22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