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唐代绘画为诗歌开辟了道路,找寻了方向。根据史料记载,唐代的著名诗人几乎人人都有题画之作。唐诗更多的表现出一种绘画美。王维便是这一绘画美的创建者,他开创了诗歌美学的新纪元。绘画作为再现性艺术的一种,在描绘外在事物的同时也要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主题思想,所以它是以描写对象为基础的。我们可以看到在很多山水画中,它所表现出来的内容普遍具有一种模糊性、一致性,但王维却通过这种绘画的方式,创造出一首首的佳作,他的诗使山水画所要表达的画外之意更加明确、清晰,而不是纯粹地用语言
2、诉说情感;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事物也如同画一般,形象地呈现在我们眼前,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题画诗的出现,又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人画的发展,因为题画诗中很大一部分是文人们对于绘画后的一种品评。唐代的文人墨客们以诗的形式介入绘画中,形成一些固有美学观点与文人情趣,并在一定程度上灌输给画家们。唐代王维的水墨山水画就充分表现出这一审美思想的渗透。随着题画诗的出现,绘画的整体构图样式也发生着相应的改变, 并且在这种方式的不断渗透下, 慢慢地促成了文人画的形成与发展。 (选自今传媒 ,2017 年第 4 期) 材料二 初唐的题画诗既有用词的华丽和色彩鲜明,又有如陈子昂一般的刚健明朗,整个题画诗的风格呈现
3、出一种灿烂美。陈子昂要求诗歌要能反映社会现实,抒发真实的情感;要摆脱六朝以来绮靡纤巧的作风,做到具有“汉魏风骨”,建立明朗刚健的风格。其题画诗也不例外。他的山水粉图 “山图之白云兮,若巫山之高丘。纷群翠之鸿溶,又似蓬瀛海水之周流。信夫人之好道,爱云山以幽求”是一首反映自然山水的题画诗,表现了向往自然的空灵境界,整首诗透露着对现实的不满。在其情感真实支配下产生了艺术真实,一种明朗、宏大的意境应运而生。 盛唐的诗歌创作“既多兴象,复备风骨” ,并形成不同的风格群体,创造出各种诗歌之美,题画诗更不例外。这个时期由于国力强盛,社会稳定,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题画诗创作诗人,杜甫、李白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在整
4、个唐代诗人中,杜甫的题画诗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是出类拔萃的,现存杜工部集中有 18 首,都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杜甫的严公厅宴同咏蜀道画图 :“日临公馆静,画满地图雄。剑阁星桥北,松州雪岭东。华夷山不断,吴蜀水相通。兴与烟霞会,清樽幸不空。”这首诗只是运用了意象的组接和画面的空间变化,就创造出含蓄隽永的审美意蕴,并没有直接的抒情和议论,而是用“星桥”“松州”“雪岭”“吴蜀”等地名的并举,突出表现画面中的深远空间感。通过对画面具体描绘,再现画面所形成的意境,物我相生,即景生情,给人以美的享受。 盛唐社会经济繁荣到了顶点,而诗人的创作肯定受到了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们也抓住了这一机会来描绘盛唐的
5、壮美。例如杜甫题画诗画鹰有绦镞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这首杰出的题画诗代表,前写鹰,后寓意。可以看 出作者是以题诗为手段,寓意为目的,这种画中之物的再现和主观情感的巧妙结合,达到了物我相融、相合无垠的中国古代最高审美境界。在诗里,鹰就是诗人的化身,表现了作者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又诠释了中国古代“气韵生动”的美学命题。 盛唐过后的唐代开始走向衰败。中晚唐时期在题画诗领域有较大成就的诗人当数白居易,他的题旧写真图 “我昔三十六,写貌在丹青。我今四十六,衰悴卧江城。岂比十年老,曾与众苦并” ,用画的形式,再借助诗的写实手法,来表达自己政治仕途的失意,透出了一股淡淡的真实美。(
6、选自文学与艺术 ,2010年第 2 期) 材料三 从题画诗人来看,唐代的杜甫、白居易和刘商为后人树立了三个典范。 杜甫的典范意义在于他的题画诗数量在唐人中最多,有助于题画风尚的形成。杜甫以前已有题画诗,但杜甫作为题画诗的典范,在艺术风范上独标高格,前所未有,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却是毫无疑义的。宋顾乐在梦晓楼随笔中认为,六朝以来题画诗很罕见,杜甫的题画诗直接影响了苏轼、黄庭坚等宋代题画诗人。 白居易的典范意义在于他题写真画的诗最多,13 首题画诗中有写真题画诗 5 首。(选自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年第 3 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7、( ) A唐代绘画为诗歌开辟了新的视域和道路,为唐代诗歌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唐诗的繁荣。 B 题画诗蕴含的审美思想, 在推动绘画整体构图样式发生改变时, 也有效解决了其表现内容的模糊性、一致性问题。 C诗歌和绘画二者在相互影响中促进彼此的发展,无论是题画诗还是文人画,都体现了诗、画艺术形式的交互融合。 D在整个唐代的诗人中,杜甫的题画诗数量多、质量高,具有典范意义,产生了极大影响,标志着题画风尚的形成。 2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王维追求诗歌的绘画美,丰富了诗歌美学思想,其诗关注画外之意的明确、清晰,淡化了语言自身的抒情作用。 B 山水粉图
8、作为题画诗,同样体现了陈子昂追求的反映现实、抒发真情实感和反对绮靡纤巧的诗歌创作主张。 C杜甫的题画诗在艺术风范上独标高格,能够使绘画的内容同自己的主观感情有机统一,和谐相融,相得益彰。 D杜甫、白居易和刘商的题画诗在创作上可谓各具特色、各有千秋,都对题画诗的发展有着借鉴价值与深远影响。 3下列说法中,与材料二中表达的观点相一致的一项是(3 分)( ) A“绘画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要抓住事物的精神实质;很多题画诗中都反映出这种创作要求和鉴 赏标准。” B“很多题画诗除了题咏画作本身外,还品评画家,将对画家的褒扬之意蕴含在对其画作的描绘与品评之中。 ” C“题画诗作者可以在欣赏、描绘画面之外,
9、加入自己的主观感受,通过题诗咏志来丰富绘画的意蕴和内涵。” D“唐代题画诗中承载着的许多有关艺术创作、欣赏、风格等方面的见解和主张,具有重要的艺术理论价值。” 4围绕唐代题画诗,三则材料阐述的侧重点各是什么?有何内在关联?请简要概括。(4 分) 答: 5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唐代不同时期题画诗的风格特点。(4 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把栏杆拍遍 梁衡 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 在我看到的资料里,辛弃疾至少是快刀利剑地杀过几次人的。他生于金宋乱世,不满金人的侵略蹂
10、躏,22 岁时就拉起了一支数千人的义军,后又与以耿京为首的义军合并,并兼任书记长,掌管印信。一次义军中出了叛徒,将印信偷走,准备投金。辛弃疾手提利剑单人独马追贼两日,第三天提回一颗人头。为了光复大业,他又说服耿京南归,南下临安亲自联络。不想就这几天之内又变生肘腋,当他完成任务返回时,部将叛变,耿京被杀。辛大怒,跃马横刀,只率数骑突入敌营生擒叛将,又奔突千里,将其押解至临安正法,并率万人南下归宋。但世上的事并不能心想事成,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练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劲。他不计较“为五斗米折腰” ,也不怕谗言倾盆。所以随时局起伏,他就大忙
11、大闲,大起大落,大进大退。稍有政绩,便招谤而被弃;国有危难,便又被招而任用。他亲自组练过军队,上书过美芹十论这样著名的治国方略。他是贾谊、诸葛亮、范仲淹一类的时刻忧心如焚的政治家。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老实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 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比如那首著名的破阵子 。我敢大胆说一句, 破阵子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
12、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 5 000 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虽然杜甫也写过“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 ,唐代诗人卢纶也写过“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但这些都是旁观式的想象、抒发和描述。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水龙吟) 这是他登临建康城赏心亭时所作。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
13、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 辛词比其他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了个爱国臣子,一遍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说到辛弃疾的笔力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他的追求从来不是要做一个词人。郭沫若说陈毅“将军本色是诗人”,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入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他像一块铁,时而被烧红锤打,时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有人说他
14、是豪放派,继承了苏东坡,但苏的豪放仅止于“大江东去” ,山水之阔。苏正当北宋太平盛世,还没有民族仇、复国志来炼其词魂,也没有胡尘飞、金戈鸣来壮其词威。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诗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可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振聋发聩。学诗功夫在诗外,诗歌之效在诗外。我们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更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真正的诗人,最善以常人之心言大情大理,能于无声处炸响惊雷。 我常想,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 。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当权者不使为官,却
15、为他准备了锤炼思想和艺术的反面环境。他被九蒸九晒,水煮油炸,千锤百炼。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锤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海,翻腾,激荡,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胀,冲击积聚。既然这股能量一不能化作刀枪之力,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一股脑地注入诗词,化作诗词。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终于他被修炼得连叹一口气也是一首好词了。说到底,才能和思想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像石缝里的一棵小树,虽然被扭曲、挤压,成不了旗杆,却也可成一条虬劲的龙头拐杖,别是一种价值。但这前提,你必须是一棵树,而不是
16、一棵草。从“沙场秋点兵”到“天凉好个秋” ;从决心为国“弃疾”去病,到最后掰开嚼碎,识得“辛”字含义,再到自号“稼轩” , 同盟鸥鹭, 辛弃疾走过了一个爱国志士、 爱国诗人的成熟过程。 诗, 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写的吗?诗人,能在历史上留下名的诗人,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当的吗?有思想光芒又有艺术魅力的诗人,他的成名,要有时代的运动,像地球大板块的冲撞那样,他时而被夹其间感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考。所以,积三百年北宋南宋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有删改) 6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第段概述辛弃疾一生的经历,既是对第段内容的具体阐释,也为下文全面展开评述
17、作了必要的 铺垫。 B第段通过苏轼与辛弃疾的比较,说明只有被政治大事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锤打过才可能成为真正的诗人。 “身穷诗乃亨” ,就是这个道理。 C作者认为辛弃疾的“独特地位”与积北宋南宋之动荡的历史背景、时代运动分不开。 D最后一段是全文内容的总结,高度评价辛弃疾在中国诗歌史上的独特地位和价值,也阐明了作为文人具有才能和思想的重要性。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这篇散文用豪迈奔放的语言,热情洋溢地歌颂了爱国词人辛弃疾,笔力雄厚,慷慨悲壮。 B文章多处运用联想手法,如由“弃疾”这个名字,联想到他忧国的心病,联想到他表达这种忧思的原因等。 C.
18、文章多处运用对偶、排比手法,整齐而有节奏,增强了作者情感表达的效果。 D本文以记叙为主,兼抒情性的议论,笔力纵横驰骋,内容博杂丰富,见解独到深刻,有散文大家之风。 8概括说明为什么作者认为辛弃疾在文人中具有唯一性。(6 分) 答: 9作者为什么说“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请结合全文分析。(6 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
19、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十四年春三月,军至谯,作轻舟,治水军。辛未,令曰:“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其令死者家无基业不能自存者, 县官勿绝廪, 长吏存恤抚循, 以称吾意。 ” 十五年春,下令曰: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十六年,公至孟
20、津。天子命公置旄头,宫殿设钟虡。是年乙未,令曰:“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 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 ”又曰: “夫刑,百姓之命也,而军中典狱者或非其人,而任以三军死生之事,吾甚惧之。其选明达法理者,使持典刑。 ”于是置理曹掾属。(节选自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 B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
21、/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 C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 D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南阳何颙异焉”中“异”与桃花源记中“渔人甚异之” 中“异”含义相同。 B“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中“济”与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直挂云帆济沧海” 中“济”含义不同。 C迁,古代的官职调动,一般指升级,包括升级、降级、转调三种。文中的“迁”即升级。 D乙未,干支组合之一,古人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
22、用以纪年、月、日,文中为纪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曹操与众不同。他年少时能随机应变,机智敏锐,但放浪形骸,因此桥玄、何颙等认为他非同常人。 B曹操重视人才。他认为如今天下尚未平定,正是需要贤才的时候,执政者应该去寻访贤才,唯才是举。 C 曹操仁爱士兵。 他下令官府要慰问救济无基业、 难以维持生活的战死士兵家庭, 不得停止供应食粮。 D 曹操重视军法。 他认为把将士的生死大权委任给不通晓法律的人是可怕的, 因此设置理曹掾属之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 译文: (2)二三子其
23、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译文: 14对“有行”和“上进”的关系,曹操的观点是什么?他举了哪些例子去证明的?请用现代汉语说明。(3 分)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1516 题。 哭刘尚书梦得 白居易 四海齐名白与刘,百年交分两绸缪。 同贫同病退闲日,一死一生临老头。 杯酒英雄君与操,文章微婉我知丘。 贤豪虽殁精灵在,应共微之地下游。 【注】 梦得:刘禹锡,字梦得,死后被追赠户部尚书。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我知丘:孔子曰“后世知丘者春秋 ” 。白居易自注: “ 春秋之旨微而婉也。 ”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
24、项是(3 分)( ) A首句点明自己和刘禹锡是诗坛相提并论的名人,虽有自夸之意,却不令人反感。 B“绸缪”表现了朋友间的情意殷勤,“百年交分”则更表现出二人友情的终生不渝。 C第三句写诗人与刘禹锡有着同样的贫困与病痛,字里行间含有委屈与不平之意。 D尾联说一代诗豪刘禹锡虽然去世了,但不久的将来,诗人将在地下与之重逢欢聚。 16诗歌颈联意蕴深刻,手法精妙,请简要赏析。(6 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诗 歌 的 本 质 是 对 生 命 的 独 特 发 现 与 表 达 。 陶 潜 挂 冠 归 隐 , 如 俊 鸟 出 笼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统编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 第三 单元 检测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22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