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秋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全册教案
《2022年秋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全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秋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全册教案(91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1. 1.草原教学设计草原教学设计 第 1 单元第 1 课总课时数:1 课时 课题 1.草原 教教学学 目标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理解“一碧千里、渲染、勾勒”等词语。 2.想象草原美景,品味语言精妙,学习写景中抒情的表达方法。 3.感受内蒙古的民族风情,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重点 想象草原美景,品味语言精妙,学习写景中抒情的表达方法。 难点 感受内蒙古的民族风情,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创新 一、一、整体感知,理清文脉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 激发情趣(1)背诵描写草原的古诗(如敕勒歌),说说草原给你留
2、下的印象。(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老舍先生的草原。1961 年夏天,老舍等 20 余位作家、艺术家应邀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西北部的陈巴尔虎旗参观访问,老舍先生记下了进入草原的所见、所闻、所感。 2. 整体把握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去写草原的。(1)检查反馈词语提示 1:引导学生发现词语的特点,第一组是描写草原风光的,第二组是描写人们活动的,最后一句则是作者对草原参观访问后的感受。2.引导学生注意课文是从草原美、人情美两个方面去写草原的,从而厘清文本脉络。 二、二、还原想象,欣赏画面还原想象,欣赏画面 1.还原想象(1)默读第 1 自然段,圈出描
3、写的景物。想一想,如果你是个小小摄影师,来到草原,你会从哪些角度去选景呢?把相关的语句用直线画出来,试着给画面取个题目。要点:蓝天、小丘、羊群、骏马、大牛 (2)同桌或小组交流准备拍摄的画面要点。 1.体味表达。(1)作者用丰富的想象描写了大草原的美丽风光,让我们也仿佛身临其境。指名读第 1 自然段,思考:这一段除了描写草原的优美风光, 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作者的感受?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以课后练习第 2 题为例进行品味学习。(2)再从课文中找到其他类似的句子,交流、朗读 2. 2.丁香结教学设计丁香结教学设计 3. 抒发感受:当你置身于草原这样的美景之中,你想说点什么,你又会做些什么
4、呢?把你最深的感受用一段文字写下来。 三、三、聚焦场面,体味风情聚焦场面,体味风情 1.提要概括。草原风光美,草原人情更美。请大家读第 25 自然段,说说这一部分主要写了哪几个场面?试着用小标题概括。要点:远迎、会见、款待、话别 2.体味感情。作者亲身经历了这次在草原的参观访问,他不由地赞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呢?又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蒙汉情深”?请用直线画出相关句子。要点(1)远迎。人多“男女老少”“一群马”;盛装“穿着各色的衣裳”;心情急切“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重点体会“飞”字,感受当地人民的热情好客;想象自己和老舍先生在一起,见
5、到了这感人的一幕,读出“蒙汉情深”。一对反义词“静寂”与“热闹”,抓住相关语句理解,体会此时草原的热闹与先前的静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们更能感受到“蒙汉情深。(2)会见。“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放”“心可是一样”,体会“蒙汉情深”指导朗读。(3)款待。热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总是用好酒好肉、载歌载舞招待最尊贵的客人,老舍行也热情回敬。此时,蒙汉两族人民多像一个和睦的大家庭啊。(4)话别。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假如你是客人,你会说些什么?假如你是主人,你又会怎么说? 3.联系生活。“蒙汉情深”,这是多么生动的画面!生活中你也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吧,和同学交流吧。提示:说清惜别时的情
6、景,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四、四、拓展阅读,强化要素拓展阅读,强化要素 2.呈现老舍内蒙风光中的相关内容。(见课件) 2.以“我读出了景色美”“我读出了情感美”“我读出了语言美”为话题赏析上述段。(1)任务一:我读出了景色美提示:可以抓住“幽美”,从小山河流、绿柳白杨、黄牛白羊等构成的图画进行赏析。(2)任务二:我读出了情感美提示:可以抓住“陶醉”进行品味,陶醉在绿色之中,陶醉在清新的环境之中,陶醉在悠闲的氛围之中。 (3)任务三:我读出了语言美提示:可以联系草原,体悟老舍的语言风格,作者使用了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增加了美感。 板书设计 风光美人情美 远迎会见款待话别 教学反思 第 1 单元第
7、 2 课总课时数:1 课时 课题 2.丁香结 学 目标 1. 会写“缀、幽”等 11 个字,会写“宅院、优雅”等 19 个词语。 2. 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丁香的,品味优美的语言, 3. 体会由事物引发联想的表达方式,并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重点 品读优美的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事物的方法;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由丁香结生发的有关人生的感悟。 难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由事物引发联想,进而阐述自己感受的写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创新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花草树木及其象征意义的图片,学生仔细观看,交流感受
8、,进入本课的学习。导语: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你是否会浮想联翩?古往今来的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等。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丁香结,去文中看一看作者又赋予了丁香结怎样的象征意义。 2.出示课题,理解课题。(板书:丁香结)明确:“丁香结”表面指丁香的花蕾,实际指人生中的很多问题。以此为题,寓意深刻,易引起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简单介绍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 2.学生自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3.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三、再读课文,整体感
9、知。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层次。(1)给课文划分层次,交流为什么这样划分,归纳出每一层主要写了什么。(2)了解本文的内容主要分为两大主体,即描绘丁香的特点及阐述作者的独特感悟。 四、四、研读课文,重点探究。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圈画重点内容和难以理解的语句。 2.品读课文,欣赏有关丁香的画面,感受丁香的特点。 画面一:城里的丁香(课件出示相关语句)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 3.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第 1 单元第 3 课总课时数:1 课时 有什么表
10、达效果?) 画面二:城外校园里的丁香(课件出示相关语句)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这句话中,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丁香花的?突出表现了丁香花的什么特点?) 画面三:斗室外三棵白丁香(课件出示相关语句)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这两句话中的“积雪”和“莹白”在文中具体指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画面四:雨中丁香(课件出示相关语句)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
11、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雨中的丁香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师生用简洁的语言梳理四幅画面的描写角度,总结写出了丁香花怎样的特点。 4. 再识“丁香结”,感悟情感。研读课文第 46 自然段,教师出示阅读提示,引导学生思考、 交流。 从课文引用的两句古诗中你体会到古人在丁香结中寄托了怎样的情感?作者在文中引用这两句诗有什么作用?什么是丁香结?为什么称为丁香结?丁香结有什么象征意义? 作者由丁香结生发了怎样的人生感悟?你是如何理解的? 5. 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五、五、拓展象征意义的植物拓展象征意义的植物 板书设计 赏花悟花 教学反思 课题 3.古诗
12、三首 教学 目标 1识记本课 3 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词。 2进一步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 3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热爱、歌颂自然的情怀,感受自然的美好。 重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的丰富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创新 一、激发情感,谈话导入。一、激发情感,谈话导入。在我们的唐诗宋词中,有许多是描写山水风景的。如王之涣凉州词中的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还有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今天,我们将学习
13、新课古诗词三首。(板书课题:古诗词三首) 二、品读古诗,认识作者。二、品读古诗,认识作者。1.认识生字。学会正确读写。2.认识诗歌的作者。【出示课件2】诗人资料 3.读出节奏。学生自读,教师指导:【出示课件 3】4.反复多读这首诗,通过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1.汇报: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出示课件 4】古诗译文 3.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诗境,悟其感情。四、想象诗境,悟其感情。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想象。2.学生发言,把想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3.
14、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5自由读诗,要求带着和诗人一样的感情朗读。6练习背诵。 五、总结学法,自学新诗。五、总结学法,自学新诗。1.总结方法:【出示课件 5】(板书: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2.用总结的方法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师巡视指导。【出示课件 6】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六、检查回馈,点拨指导。六、检查回馈,点拨指导。1.指名学生朗读,师生共同评价。2.再读全诗,你觉得哪个词用得好?3.学生回答, 教师指导, 感悟遣词用句的技巧: (1) 诗中把
15、 “乌云” 比作 “翻墨” ,即打翻的墨汁,形象逼真。(2)用“跳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3)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一个“跳”字,一个“乱”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了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 七、七、感情朗读,背诵课文。感情朗读,背诵课文。【出示课件 8】清平乐村居同学们,你们记得这首词是谁写的吗?(辛弃疾)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他的另一首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板书课 题) 八、思考质疑,解读课题。八、思考质疑,解读课题。1.齐读课题。2.读了题目,你知道了什么?3.课题有两部分,第一部分“西江月”是词牌名,我们学过的词还有哪些词牌名?4、
16、说说题目的意思。(夜间行走在黄沙岭的道路上) 九、初读词作,初步感悟九、初读词作,初步感悟 1.读通,读顺。2.指名朗读,随机引导学生读出这首诗的节奏。【出示课件 9】课件配乐范读。3.女男生赛读。4.全班齐读,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夜晚?就在这样的夜晚, 作者他到底看见, 听见, 闻到什么?从而又想到什么呢?(二)全班交流,理解诗意。1.默读课文,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2.指名说说词语的意思。教师指导 3.指名说已弄懂的句子的意思。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1)指名说“谁听取蛙声一片?”又是谁“稻花香里说丰年”?(2)讨论:这句话该如何解释?5
17、.试着把意思连起来说一遍。【出示课件 10】古诗译文 十、合作探究,反馈交流。十、合作探究,反馈交流。(一)全班交流,自由读词,思考下列问题:【出示课件 11】1.你从词中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词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3.词中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由“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这句词,你想到了哪一句有名的诗?(二)学生汇报,教师引导。1.听到了风的声音,蝉和青蛙的叫声。看到了明月、惊鹊、风吹稻田、天外疏星。想到了农民丰收时的情景。 (板书:看明月,惊鹊听清风,鸣蝉,蛙声闻稻花香想说丰年)2.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象。3.流露出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
18、活的思想感情。(板书: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4.我想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 十一、拓展延伸,写话练习。十一、拓展延伸,写话练习。【出示课件 12】想象这首词的画面。 配乐写话。此时此刻,你的脑海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请用简单的文字进行描述。2.给自己的文字取一个美丽的名字。3.集体交流交流讨论 4.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板书设计 古诗三首 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 看明月、惊鹊 听清风、鸣蝉、蛙声热爱大自然 闻稻花香关心人民生活 想说丰年 教学反思 4. 4.花之歌教学设计花之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第 4 课总课时数:1 课时 课题 4.花之歌 教 学 目 标
19、 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散文诗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2.能够说出课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我”是花,感受花“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精神。 3.能找出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体会作者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情达意的效果。 重点 能够说出课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我”是花,感受花“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精神。 难点 能找出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体会作者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情达意的效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创新 一一、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1.教师背诵课文片段。同学们,老师背诵得怎么样?
20、学生交流,揭示课题 2.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相机理解“苍穹”“冠冕”“旖旎”“鸣啭”“祭献”等词语 3.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我” 是花?为什么?学生在交流中体会作者想象的奇特。 要点(1)第 1 自然段,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介绍了自然界中循环往复的花开花落。“大自然说出来”喻指花开,“又收回去”喻指花落,“然后又说一遍”喻指这个过程的循环往复。(2)第 2 自然段,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比作星星,这是交代了花的整体形貌和生长环境。 (3)第 3 自然段是说花的四季变化。 “诸元素”的是四季,即春、夏、秋、冬。这个自然段把花比作诸元素之女,写出了花在
21、冬天孕育,在春天开放,在夏天成长,在秋天凋零的过程。(4)第 4 自然段是说花是人类纯洁和神圣感情的寄托。花可以作为表达情意的礼物,可以作为婚礼的装饰,可以作为葬礼的祭献。(5)第 5 自然段是写花的一天如何度过。 (6)第 6 自然段,写花怎样和周遭世界和谐相处。 “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和“硕大无朋的独眼”分别指星星和太阳。作者运用比喻及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昼夜更替的自然变化。(7)第 7 自然段表达了花在享受世界无私给予的同时,坚持追求光明的决心与行动 4.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 习作习作 1 1 变形记教学设计变形记教学设计 第 1 单元第课总课时数:1 课时 二、介绍背景,深化
22、理解二、介绍背景,深化理解 1.想一想:你觉得纪伯伦仅仅是在写花吗?他真正想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学生交流。 2.补充介绍作者的写作背景(见课件) 3.说一说:了解了作者的生活经历,你对课文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提示:引导学生从“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想开去,说说课文表现出纪伯伦怎样的人生态度。 4.聊一聊: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对“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理解。 提示:可以联系自己如何面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来举例说明。 5.总结全文:花之歌一文表面是写花,真正是写人。作者正是利用花这种大自然的语言,来号召我们要“仰望高
23、空,对光明心驰神往;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三、拓展阅读,互学互享三、拓展阅读,互学互享 1.过渡:看来,我们要真正读懂一首散文诗,就要学会在阅读时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这样才会对诗歌的意境以及蕴含的哲理有更准确的认识。 2.出示“阅读链接”杨柳与水莲一文,简介作者宗白华。3.自由朗读课文,想想本文又有哪些想象奇特的地方。 3.想一想,说一说:宗白华通过杨柳与水莲的对话又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4.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 5.小练笔:花之歌开篇连用四个比喻“我是”构思精巧语言清新。请你运用比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写你心目中的“草之歌” “树之歌” “云之歌”等。 板书设计 追
24、求光明积极乐观 教学反思 课题 习作 1 教 学 1. 联系生活经验,展开丰富想象。 2. 有条理的记叙变形后的经历、生活,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目 标 3.根据别人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 重点 引导学生把变形的经历写得详略得当,要写得形象生动、写出特点。 难点 学会运用多种写作手法把变形的过程写得生动有趣,如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创新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情境导入,引出习作的主题。 2.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谈谈对“变形”二字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交流方法。二、初读课文,交流方法。
25、1.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上的引导、提示文字,分组讨论。 思考:(1)什么是变形?该怎样选择变形对象呢?(2)写变形,要突出什么?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3.创设情境,引导“变形”。过渡:大家想好了吗?如果你也有一次可以变身的机会,你最想变成什么?预设:引导学生说出他们想变身的东西,如雨滴、大树、虫子、云朵等。可将大家的想法做一个统计表,一是让学生了解同学们都想变些什么,可能会有一些有趣的发现。二是引导学生不要都写一些常见的内容,避免千篇一律,要有独特的想象。 4.再读课本上所给的题目,借鉴学习。 三、发挥想象,完成初稿。三、发挥想象,完成初稿。 1.学生发挥想象,可先写出一至两个小片段,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秋部编版 六年级 语文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23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