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秋青岛版(六三制)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共16课)
《2022年秋青岛版(六三制)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共16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秋青岛版(六三制)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共16课)(27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青岛青岛版版一一年级科学上册年级科学上册 教教 学学 设设 计计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我们一起学科学我们一起学科学 1 1. .走进科学课走进科学课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2、使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初步感知观察、实验学是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重要方法。 【教学重难点】 启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教学准备】 几盆植物、装有水的杯子、画有小鱼的纸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老师提问:
2、1、今天学习什么课? 2、科学课是学习什么的? 学生自由发言 二、探究活动 (一)探究科学课上做什么。 教师展示教科书上的卡通图,提出问题: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再次提问:同学们还做过哪些类似的事情? (学生汇报) 教师总结: 当同学们对某个事情或现象发生兴趣, 通过认真观察和研究来探究问题的答案时,就是在研究科学了。 (二)亲历探究活动 1、观察植物的叶子 (1)教师指导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组植物。 (2)教师提出观察要求,学生进行观察活动。 (3)学生汇报与交流观察情况。 (4)教书讲解观察叶子的方法,学生再次观察。 (5)学生交流观察收获与体会。 (6)师生共
3、同总结:观察要以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要认真并做好观察记录。 2、进行小纸鱼实验 (1)教师讲话,激发做实验的兴趣。 (2)教师演示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3)学生进进行实验。 (4)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体会。 三、评价与反思 1、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2、学生相互评价:哪个环节自己做的比较好?哪个小组整体表现比较好? 四、拓展活动 教师布置作业:让家人讲讲科学家的故事,以便对科学家的工作有所了解。 【教学后记】 2 2. .我的“小问号”我的“小问号” 【教学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中的观察、比较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2、愿意倾听别人的问题。 3、通过发现
4、问题、提出问题感知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玩玩具时,注意观察,提出发现和疑问,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准备】 学生自主选择,准备自己喜欢的文具并将文具带到课堂上与同学一同探究。 【教学过程】 一、介绍玩具,导入新课: 学生介绍自己带来的玩具,讲解玩具的玩法和功能。 二、探究活动 (一)玩玩具,提出问题。 1、教师拿出跳跳蛙,引导学生猜想:拧紧跳跳蛙上的法条,松开手后,会看到什么现象? (学生汇报猜想) 2、教师演示玩跳跳蛙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3、学生交换玩具,互相向对方提出问题。 4、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用笑脸标志涂色个数表示记录问题个数。 5、将玩具整理好,全班交流所
5、提出的问题,汇总提出的问题的总数。 (二)生活中的“小问号” 1、教师播放苹果落地的视频。 (1)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2)教师用幻灯片形式播放牛顿的提问和研究成果。 (3)教师小结: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我们要善于观察并从中发现、提出问题。 2、引导学生列举生活的实例并提出问题。 (1)比一比,谁提出的问题多。 (2)学生展示自己的记录方法。 三、评价与反思 1、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2、学生相互评价:哪个环节自己做的比较好?哪个小组整体表现比较好? 四、拓展活动 教师布置作业:在家中、校园或者居住地附近进行观察,把自己的“小问号”记录下来。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第
6、二单元 我们怎么知道我们怎么知道 3 3. .看一看看一看 【教学目标】 1、知道眼睛可以看到物体的颜色、形状等;了解观察的方法不同,结果可能会不同。 2、能对生活中常的七巧板、松树、花生等物体外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意识到保护眼睛的重要性,注意卫生保健。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意识到:要想全面认识物体的特征,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如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等进行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 镜子、七巧板、松树图片、花生。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教师出示课件谜语:“上面毛,下边毛,中间一颗小葡萄”。 教师根据学生猜出的谜语,向学生提问“眼睛有什么作用”,导出本课。 二、探究活动 (一)看
7、一看我们的眼睛 1、学学生用镜子认真看一看自己的眼睛,说出特征,并小组交流。 2、教师适当纠正学生回答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科学学生生活手册上画一画。 3、教师展示优秀作品并加以评价。 (二)探究眼睛的功能 1、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眼睛的功能。 2、教师借助自己身上的衣服,引导学生认识到眼睛可以看到物体的颜色。 3、出示七巧板,学生观察,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汇报。 5、教师总结:用眼睛看七巧板的颜色、形状等,就是在观察。 (三)认识观察的顺序 1、教师出示松树的图片和松针的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分别是站在什么角度观察的。 2、教师提供花生让学生小组观察,教师巡回指导,最后汇报观察结果。 3、
8、教师总结观察的顺序。 (四)保护眼睛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保护眼的重要性。 2、寻找生活的错误做法。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今后应该怎么做。 三、评价与反思 1、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2、学生相互评价:哪个环节自己做的比较好?哪个小组整体表现比较好? 四、拓展活动 课下让学生完成拓展活动“找一找,图中有几种动物”,将结果填在科学学生生活手册中。 【教学后记】 4 4. .听一听听一听 【教学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通过观察认识耳朵的外部特征。 2、知道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耳朵可以辨别声音。 3、在好奇心的趋势下,能对生活中的多种声音表现出探究兴趣。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
9、生在生活中搜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观察物体的方法有很多,在观察时要用到多种感官。 【教学准备】 手电筒、瓶子、沙子、石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音乐清晨。 2、教师让学生谈听音乐后的体会,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是用什么器官听到声音的? 3、引入本课 二、探究活动 (一)观察耳朵 1、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耳朵是什么样子的,并追问是如何知道的。 (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耳朵的认识,了解学生对耳朵的认识程度。) 2、学生小组内相互观察耳朵。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看不到耳朵内部的情况下,需要利用什么工具继续进行观察? 4、学生继续观察。 5、小组展示汇报。 (二)听不同
10、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耳朵的功能 2、教师为每个小组提供 4 个杯子,让学生轻轻敲一下,听一听它们的声音是不是相同。 3、学生小组活动。 4、学生汇报。 5、教师引导学生描述自己听到的声音。 6、师生共同总结: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三)猜一猜里面是什么 1、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教科书插图中的学生在做什么?是怎样做的?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3、学生展示交流成果。 4、教生共同总结:我们的耳朵能分辨出不同的声音,也是在观察。 三、评价与反思 1、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2、学生相互评价:哪个环节自己做的比较好?哪个小组整体表现比较好? 四、拓展活动 教师出示几种比
11、较常见的声音让学生辨识,提出课下探究的活动方向。 【教学后记】 5 5. .摸一摸摸一摸 【教学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皮肤这一感觉器官。 2、知道皮肤可以感觉到物体的薄与厚、粗糙与光滑、干与湿、冷与热等。 3、通过交流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判断箱子里的物体是什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 2.通过提问初步培养学生的假设能力。 【教学准备】 水彩笔、毛巾、复印纸、纸板、砂纸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蒙住眼睛,摸一摸老师手中的东西,说一说是什么,并解释是怎样猜出来的,在摸的过程中利用了哪种器官。 二、探究活动 (一
12、)观察我们的皮肤 1、教师让学生先观察自己的皮肤,待学生有初步认识后,再在小组内相互观察面部皮肤或其它部位的皮肤如脖子、耳朵、手臂等部位。 2、教师总结:皮肤的颜色有粉红色的,黄色的;皮肤表面有毛孔和汗毛;手掌有掌纹等。 (二)说一说,摸到的是什么。 1、教师出示不透明的纸箱,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猜箱子里面可能有什么,注意指导学生要有依据的猜测。 2、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重点倾听学生判断的理由。 3、小组展示,教师进行评价。 4、教师总结:每个物体有不同的外部特征,通过这些特征我们可以判断摸的是哪种物体。 (三)摸一摸,有什么发现 1、教师为每个小组准备 4 组物品:干湿不同的两块毛巾、一杯冷
13、水和一杯温水、复印纸和纸板、复印纸和砂纸。 2、小组讨论交流摸物体的方法。 3、学生活动,摸一摸毛巾的干湿、水得冷热、纸的厚薄,并用语言描述。 4、教师总结:皮肤可以感觉到物体的干与湿、冷与热、粗糙与光滑等。用皮肤认识物体的特点也是在观察。 三、评价与反思 1、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2、学生相互评价:哪个环节自己做的比较好?哪个小组整体表现比较好? 四、拓展活动 教师布置任务:回家后,蒙上眼睛,摸一摸,分辨出爸爸和妈妈。 【教学后记】 6 6. .闻一闻尝一尝闻一闻尝一尝 【教学目标】 1、知道鼻子是我们的嗅觉器官,舌头是我们的味觉器官;鼻子可以分辨多种气味,舌头可以尝出多种味
14、道。 2、能利用多种感觉器官观察水果的形态特征并能用语言初步描述这些特征。 意识到保护鼻子、舌头的重要性,注意卫生保健。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从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观察、描述物体。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的意识。 【教学准备】 利用筷子、镜子、苹果、橘子等实物来观察。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教师把橘子用布盖住,让学生蒙上眼睛闻一闻,提问:盖住的东西是什么? 教师让学生尝一尝橘子并说说尝到的味道。 学生说出答案后,教师导出本课。 二、探究活动 (一)观察我们的鼻子和舌头 1、教师让学生用镜子观察自己的鼻子和舌头,看一看它们有什么特征,在本组内交流。 2、教
15、师推荐小组代表向学生介绍自己的鼻子和舌头。 3、教师引导学生说出鼻子和舌头的功能,让学生知道鼻子是嗅觉器官,舌头是味觉器官。 (二)闻一闻它们的气味 1、教师演示闻白醋气味的方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闻白醋的味道并描述闻到的气味。 2、教师演示如何闻苹果的气味,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闻苹果的味道并描述闻到的气味。 教师强调:对不知道气味的物体不要随便闻。 (三)尝一尝它们的味道 1、让学生展示生活中尝不同物体味道的方法。 2、教师指导学生尝水果的味道,尝之前要先洗净水果。 3、教师发给学生盛有白醋的玻璃杯子,让学生用筷子蘸着尝白醋的味道。 教师强调:对不了解的物体不要随便尝。为了更准确地辨别味道,尝完一
16、种物体后要漱口。 (四)利用多种器官观察水果,说一说他们的特征。 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器官观察水果: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手摸、用鼻子闻、用舌头尝。 2、教师出示图片,小组内逐一说出观察每种水果的方法并描述每种水果的特征。 3、全班交流展示。 4、教师总结:想全面、准确的认识一个物体,要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 三、评价与反思 1、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2、学生相互评价:哪个环节自己做的比较好?哪个小组整体表现比较好? 四、拓展活动 课下请同学到校园中看一看花的颜色,闻一闻花的气味。同学们在活动时注意安全,爱护花草。 【教学后记】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玩中学玩中学 7 7. .玩
17、磁铁玩磁铁 【教学目标】 1、 能够通过观察活动认识到生活中的常见磁铁的形状;知道磁铁可以直接吸引铁,也可以隔着物体吸引铁。 2、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利用多种感官直接感知、体验、观察;学会描述磁铁吸引铁的现象,学会做简单的表述和记录,并得出结论。 3、寻找生活中哪里用到了磁铁;知道与磁铁有关的科技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4、学会合作、交流和分享,能在游戏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关注科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利用多种感官直接感知、体验、观察;学会描述磁铁吸引铁的现象,学会做简单的表述和记录,并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 多种形状的磁铁、铁丝、曲别
18、针、小铁圈、塑料尺、文具盒、铅笔、橡皮、纸屑、硬币等物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老师提问:1、同学们,大家知道磁铁都有哪些形状吗?(学生通过观察说出磁铁的形状,并进行交流。) 2、磁铁都有哪些性质呢? 学生自由发言 三、探究活动 (一)探究磁铁可以吸引哪些物体,不能吸引哪些物体。 组织学生玩一玩磁铁,在玩中发现磁铁能吸引铁的现象(教师要特意准备含镍的物品)。在学生动手玩的过程,提出问题:磁铁可以吸引哪些物体?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磁铁可以吸引铁,不能吸粉笔、塑料尺等物品。 (二)亲历探究活动 1、磁铁隔着物体能不能吸引铁? (1)教师指导学生按照教科书中提示的操作试一试。当学
19、生隔着一本书能吸引曲别针时,教师要及时提醒:“隔着多本书还能吸引铁吗?”。同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特别是注意观察吸引却别针的个数以及出现的其他情况。 (2)教师提出观察要求,让学生观察磁铁隔着水能否吸引曲别针。 (3)学生汇报与交流观察情况。 (4)教师对学生的探究发现、交流作出评价。 2、找一找,磁铁还能吸引周围哪些物品。 (1)学生用磁铁吸引教室内的物品,并做好简单的记录。 (2)学生交流用磁铁吸引物品时的发现,知道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不能吸引哪些物体。 (3)教师对学生的探究和交流做出评价。 三、评价与反思 1、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2、学生相互评价:哪个环节自己做的比较好
20、?哪个小组整体表现比较好? 四、拓展活动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家中找一找哪些物品可以被磁铁吸引。引导学生要注意爱护物品,不要造成破坏,同时要注意安全。学生如无法自己完成任务,可以请求家长帮助。 【教学后记】 8 8. .玩彩泥玩彩泥 【教学目标】 1、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了解生活中力改变物体形状的现象。 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通过观察、比较提出与力有关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用感官观察力使物体形状改变的现象;能简要描述力改变物体形状的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学生交流。 3、 了解生活中常见物品形状的改变与生活的联系; 初步了解力改变物体的形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培
21、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利用多种感官直接感知、体验、观察;学会生活中常见物品形状的改变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力改变物体的形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彩泥、彩纸、毛巾、海绵、橡皮筋、塑料尺。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老师提问出示用彩泥制作的小动物,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知道这些小动物都是用彩泥捏成的,从而引出本课的:玩彩泥。 二、探究活动 (一)玩一玩彩泥,有什么发现? 教师通过两个问题引出主题:“你们平时是怎样玩彩泥的?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想用哪些方法玩彩泥?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学生汇报方法后,教师提出要求:用你们小组内商量的方法来玩彩泥,玩的过程中要注意
22、观察用力前后彩泥形状有没有变化,把用力后的形状记录下来。学生明确要求以后分组活动,教师参与指导。 学生活动后汇报。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说一说是怎样玩的,有什么发现。在汇报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用这些方法玩彩泥时都会对彩泥用力,进而彩泥的形状发生改变。 (二)试一试,他们的形状能不能改变。 1、磁铁隔着物体能不能吸引铁? 教师先检查学生带来的物品,物品可以是教科书上提示准备的,也可以是学生身边方便利用的,如衣服、尺子等。 教师检查后提出问题:看到这些物品后吗,你们想怎样玩?先小组内交流讨论,再全班内汇报交流。 通过这个活动, 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准备的物品及身边的物品进行探究, 如折纸、 叠毛
23、巾、捏海绵、压弯尺子等。学生观察到在力的作用下这些物品的形状也能发生改变。 3、做一做。 学生在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的基础上, 用彩泥制作出菠萝模型, 进一步体会 “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的含义。在指导学生按照教科书中的图示制作彩泥菠萝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制作其他的水果、小动物等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评价与反思 1、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2、学生相互评价:哪个环节自己做的比较好?哪个小组整体表现比较好? 四、拓展活动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课下观察力改变物体形状的现象。 【教学后记】 9 9. .玩小车玩小车 【教学目标】 1、知道推
24、或拉可以让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推和拉都用到了力;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 2、意识到证据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3、在观察周围事物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并解释交流所获得的信息。 4、了解生活中汽车等常见的科技产品给人类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难点】推或拉能让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 【教学准备】生活中学生常见的玩具小车。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组织游戏。 教师组织学生做游戏:一名学生站在某处不动,另外几名学生想办法使他离开原来的位置。 师生交流游戏规则。 2、交流反思。 教师:你们在游戏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使劲的推他和拉他都可以使他离开原来的位置。(注意学生安全
25、) 教师:推和拉的过程,我们都用了力,这位同学离开了原来的位置,我们也可以说他运动起来了。 3、教师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推力和拉力。 二、探究活动 (一)想办法让小车动起来。 1、教师提出问题:大家大都玩过玩具小车,你们有哪些方法让玩具小车动起来呢? 2、学生说出自己玩小车的方法。 3、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尝试用多种方法使小车运动起来。 4、学生交流并总结:玩小车时用大了推力和拉力,推力或拉力使小车运动起来了。 (二)小游戏。 1、教师谈话:我们来做推小车游戏,看谁的小车能停在中心的圆内。 2、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游戏规则。 3、学生分组做游戏。 4、学生交流游戏中的发现。 (三)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青岛 六三制 三年级 上册 科学 教案 16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23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