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云南省三校高三上学期备考实用性联考语文试卷(三)含答案
《2023届云南省三校高三上学期备考实用性联考语文试卷(三)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云南省三校高三上学期备考实用性联考语文试卷(三)含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20232023 届云南三校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届云南三校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语文语文试卷试卷(三)(三)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 分)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小题,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道德与法律是古代中国国家和社会治理的两种主要手段。 在不同历史时期, 二者具有不同的理论表达,对这两种手段的运用方式也各有侧重。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德治法治并重逐渐形成传统。当前,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加需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充分发挥法律和道德共同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
2、序的重要作用。 德治是对儒家为政以德、以礼治国的一种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法家思想,强调通过严明法令来维护君主统治和社会秩序。许多学者认为, 商周之变与秦汉更替的治理思想变化,对古代中国德治法治并重模式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 商周之变是德法关系的一次大变革。 商周之变颠覆了商朝祖先即为天神的天命观,把天塑造为具有道德人格的主体,确立了天命靡常、与天同心才能以德配天的观念。以德配天要求从内心检视自己的行为、约束自己的欲望,从而符合天道的要求。这就使得礼这一德的规范化形式在整个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商朝假借天命的刑罚观念也因此受到限制,这为西周提出明德慎罚打下了思想基础。以德节制罚、以德引导政
3、令的治理理念逐步形成。 秦汉更替是德法关系的又一次大变革。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百家争鸣,秦以专任法治而强,实现大一统。代秦而兴的汉朝,经过数十年思想更迭,逐渐接受儒家为政以德的理念,确立了德主刑辅治理思想。到隋唐时期,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 唐律疏议 )的德治法治并重模式日趋成熟。 古代中国的德治法治并重模式具有鲜明特征。为政以德关乎能否服众,一旦失德,就是有违天命,政令、刑罚就会失去正当性。德治法治并重是一种建立在共同价值取向基础上的秩序追求,即以价值共识、道德教化、礼制规范以及一定的国家强制,实现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力服人的善治秩序。刑罚也是一种维系秩序的重要手段,但在
4、传统价值取向上只是为了济德礼之穷 ,不可以滥用。德治与法治相互补充、相互支撑,共同维系国家长治久安。 礼法结合、德法共治是中华传统法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德治和法治都认同儒家伦理观念,在内在价值方面具有共同基础。德治法治并重的重要思想,在规范体系和实施体系上都得到充分体现。 德治与法治各有其典 则 。 典是指礼法体系的基本经典、基本法则,确定国家治理的主流价值和主要规范。德治之典主要是官方倡导学习的一系列儒家经典,这些既是阐释德治义理的经典,包含大量关于礼的基本规则,也为其他社会规范形式提供基本价值原则。法治之典主要是历代的刑书与律典。 则是各种形态的具体规则,规定行为准则、政务标准等。德治之则主
5、要散见于各种礼制、民约与规则之中,法治之则主要表现为各种政令、条例、事例和司法成案等。这种德 法各有典有则的规范体系是相互衔接、相互渗透、综合为治的。德治法治并重不仅体现在规范体系的融通上,还体现在实施体系的完备上。古代中国把家庭、家族视为个人人格养成的亲属团体。家被赋予一定的自治权,亲属之间的纠纷有些可以在家的内部自行解决。地方政府负责本区域内律典、政令的实施,以强制力保障 秩序安定,同时又注重道德教化作用。比如,一些州县和乡里设有彰瘅亭和申明亭,由德高望重的乡绅旌表嘉善、申诫顽劣。国家对大典、大政负责,但也允许乡贤、书院、家族、牙行等团体,以内部章程、规约、自律规则等规范形式实行自治。 新
6、时代法治与德治的内涵和方式与古代有很大差异,但在两者结合方式、规范体系融通、组织实施方面,传统治理经验仍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 (摘编自张生从德治法治并重传统中汲取治理智慧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以德配天”的观念是商朝“祖先即为天神”的天命观颠覆后的产物,为周代形成“明德慎罚” “以德制罚”的理念打下了思想基础。 B德治和法治有共同的内在价值方面的基础,都认同儒家的伦理观念。德治法治并重的治理模式,历经千年逐渐成为传统。 C官方倡导学习的儒家经典主要是阐释德治义理的经典,是礼法体系的基本经典与法则,为其他社会规范形式提供基本价值原则。 D当前,我国坚
7、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原则,古代德治法治并重的重要思想在规范和实施体系上都值得我们遵照和践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主体部分探讨了我国古代国家与社会治理模式中德治法治并重这一重要特征,从历史演变、鲜明特征、规范与实施体系等角度展开论证。 B文章第二段引用唐律疏议中的文字来说明唐代法律主张在治国方面德治和法治相互配合,德治法治并重,表明了这种治理模式的特征。 C文章在论证德治法治相互融通的规范体系时,既指出德治与法治各自的“典” “则” ,又在论述中论证它们彼此的关系,显示了作者的思辨态度。 D 文章开头提出论述对象, 接着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了古代中
8、国的德治法治并重模式, 结尾点明写作目的。全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商周之变”与“秦汉更替”是我国古代治理思想的两次重要变化时期,它们促进了古代中国德治法治并重的治理模式的发展与成熟。 B. 中国古代治理的德法并重是一种建立在共同价值取向基础上的秩序追求,冀望实现以德服人的善治秩序,德治一旦缺失,法治就丧失了推行性。 C我国一些朝代的州县和乡里设有彰瘅亭和申明亭,由德高望重的乡绅旌表嘉善、申诫顽劣,这是德治体系中重要的一环。 D我国古代德治与法治在组织实施方面,既有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又允许一定范围的自律自治,国家和民间各负其责
9、,提升治理有效性。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212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3 月 6 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强调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对我们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我们要牢记嘱托,牢固树立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
10、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大力践行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根本,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要坚持农田就是农田、农田必须是良田的发展共识。我们要用长牙齿的硬措施进一步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打好种业翻身仗,解决好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对标国内外最高水平,深入推进种业振兴行动,重视发挥种业集团的行业引领龙头作用,要重视推进品种审定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与时俱进,
11、形成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引导企业致力于种业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早日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我们还要坚决抵制舌尖上的浪费,通过引导餐饮行业提供小份菜、开展形式多样的爱粮节粮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等方式,让光盘理念存之于心、践之于行,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 (摘编自南方日报2022 年 3 月 8 日聚焦国之大者守护粮食安全) 材料二: 近日,国务院宣布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就是要回答农用地土壤质量家底问题。 我国分别在新中国成立初和改革开放后进行过两次土壤普查。时隔多年重启这项普查,最重要的推动因素就是粮食安全。 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全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我国粮食
12、产量高,同时也是世界第一粮食进口国,国际粮食市场稍有风吹草动,就可能对我国粮食安全构成威胁。因此,中央反复强调,越是有粮食吃,越要想到没粮食的时候。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我们还需要掌握土壤现状和变化趋势。在人们印象中,江南是鱼米之乡,但目前的真实状况是,耕地持续北移。南方自然条件更佳,雨水充足,粮食作物可以一年二熟甚至三熟,但北方光照和雨水则差了不少,粮食作物多为一年一熟,这对耕地产能有很大影响。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显示,我国现有 19. 18 亿亩耕地,但位于 6 度以上坡度的耕地占近 23%。 此外,土壤质量、健康安全是各方关心的大事。我国耕地利用强度比较高,化肥用量相
13、当骇人。农业农村部提供的数据显示,40 年来,我国粮食产量增加了 2.2 倍,但化肥用量增加了 6.2 倍。同时,耕地盐碱化、强酸化都比较严重。因此,土壤污染状况、是否重金属超标等,都需要先盘点清楚。掌握了这些基 本情况,如何修复和利用耕地就有了方向。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2022 年 3 月 2 日做好土壤普查护航粮食安全) 材料三: 习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技术培训,把种粮大户组织起来,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要认识到,农业现代化是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基础,是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保障,其关键就在科技进步,核心是通过科技的力量提高农业劳动生产
14、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绿色发展水平,使农业产业包含更多的科技含量、更大的就业容量、更好的生态质量。 在实际行动中,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要健全稳定的农业科技支撑机制。在这一过程中,要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使其更多投向农业数字技术创新等领域;鼓励和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农业数字技术、 农业数字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抵押物的信贷活动, 提升农业数字技术创新活动的融资能力;积极探索适合农业数字技术产品和服务的税收管理制度,通过设立农业科技金融资助专项经费、对农业科技型企业实施投资补助等,拓宽农业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要保障农业科技行动顺利开展,必须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持
15、续夯实农村和偏远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还要看到,智能终端等设备是农业数据采集、整合、共享、利用的窗口,是查询、了解、掌握农业生产信息、产品供求信息、农业交易信息的载体,要切实加快智能终端设备在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应用普及。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2022 年 8 月 9 日把握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着力点) 4. 下列对“粮食安全”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B. 耕地是粮食安全的根本,必须要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 C. 农业的“芯片”是种子,种源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只有充分依托科技,才能实现种源的自主可控
16、。 D. 虽然我国耕地持续北移,但只要我们充分利用科技,相同面积耕地上的生产效能是不会降低的。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既要关注粮食的生产和储存,又要把好粮食消费的大门,双管齐下,确保粮食安全。 B. 农业现代化是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基础,关键在科技进步。 C. 政府的引导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农业数字技术信贷活动能够健全稳定的农业科技支撑机制。 D.我国耕地利用强度较高,化肥用量相当大,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土壤污染、肥力下降。 6. 2022 年某一天,我省某地接到有关耕地使用的投诉,如果你是调查组成员,你会从哪些方面展开调查?请结合材料
17、信息加以概括。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小题,15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西北风呼啸的中午 余华 文本一: 阳光从没有一丝裂隙一点小洞的窗玻璃外面窜了进来,那时我赤膊躺在被窝里,右手正在挖右眼角上的眼垢,现在我觉得让它继续搁在那里是不合适的,但是去粗暴地对待它也是没有道理。因此我挖得很文雅。而此刻我的左眼正闲着,所以就打发它去看那裤子。裤子是昨晚睡觉时脱的,此刻它很狼狈地耷拉着,我竟开始怀疑起昨夜睡着时是否像蛇一样脱了一层壳。这时有一丝阳光来到了裤管上,那一点跳跃的光亮看上去像一只金色的跳蚤。于是我身上痒了起来,便让那闲着的左
18、手去搔。有人在敲门了。我想谁会来敲我的门呢?除非是自己,而自己此刻正躺在床上。大概是敲错门了。我就不去答理,继续搔痒。这时那门像是要倒塌似地剧响起来,随即还来不及容我考虑对策,那门便沉重地跌倒在地,发出的剧响将我的身体弹了几下。 一个满脸络腮胡子的彪形大汉来到床前,怒气冲冲地朝我吼道: 你的朋友快死了,你还在睡觉。 这个人我从未见过,我对他说: 你是不是找错地方了?他坚定地回答: 绝对不会错。 他的坚定使我疑惑起来,疑惑自己昨夜是否睡错了地方。我赶紧从床上跳起来,跑到门外去看门牌号码。可我的门牌此刻却躺在屋内。我又重新跑进来,在那倒在地上的门上找了门牌。上面写着虹桥新村号室。 这就没错了。我对
19、他说: 你肯定是找错地方了。 现在我的坚定使他疑惑了。他朝我瞧了一阵,然后问: 你是不是叫余华?我说: 是的,可我不认识你。 他听后马上又怒气冲冲地朝我吼了起来: 你的朋友快死了! 但是我从来就没有什么朋友。 我也吼了起来。 你胡说,你这个卑鄙的小市民他横眉竖眼地说。 我对他说: 我不是什么小市民,这一点我屋内堆满的书籍可以向你证明。 可他是你的朋友,你休想赖掉。 他朝我逼近一步,像是要把我一口吞了。 可是他是谁呢? 他说出了一个我从未听到过的名字。 我从来就不认识这个人我马上喊了起来。 你这个忘恩负义的小市民。 他伸出像我小腿那么粗的胳膊,想来揪我的头发。 我赶紧缩到床角落里,气急败坏地朝他
20、喊: 我不是小市民,我的书籍可以证明。如果 你再叫我一声小市民,我就要请你滚出去了。 然后我整个人被他从被窝里提了出来。 就是这样,在这个见鬼的中午,这个大汉子一脚踹塌了我的房门,给我送来了一个我根本不想要的朋友,而且还是一个行将死去的朋友。街上的西北风像是吹两片树叶似地把我和大汉吹到了朋友的屋门口。我看到屋门口堆满了花圈。大汉转过脸来无限悲伤地说: 你的朋友死了。 我还来不及细想这结果是值得高兴还是值得发愁, 就听到了一片嘹亮的哭声。 大汉将我推入这哭声中。 于是一群悲痛欲绝的男女围了上来, 他们用一种令人感动不已的体贴口气对我说:你要想得开一点。 而此时我也只能装作悲伤的样子点着头了。我用
21、手轻轻拍着他们的肩膀,轻轻摸着他们的头发,表示我感谢他们的安慰。 这时一个老态龙钟的女人走了上来,眼泪汪汪地抓着我的手说: 我的儿子死了。 我告诉她: 我知道了,我很悲伤,因为这太突然了。 她于是痛哭起来,她尖利的哭声使我毛骨悚然。我对她说: 你要想得开一点。 她点点头,然后说: 我儿子没能等到你来就闭眼了,你不会怪他吧? 不会的,我不会怪他。 我说。 她又哇哇地哭开了,哭了一阵她对我说: 我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可他死了。现在你就是我的儿子了。 她又用我的手去擦眼泪了, 她把我的手当成手帕了。 她那混浊又滚烫的泪水在我手上一塌糊涂地涂了开来。 我使劲将手抽了回来,装作要擦自己的眼泪。我根本没有眼
22、泪。然后我告诉他: 其实很久以来我一直把你当成自己的母亲。 然后她牵着我的手来到一个房间的门前,她对我说: 你进去陪陪我儿子吧。 我推开门走了进去,里面空无一人但却有个死人躺着。死人躺在床上,身上盖着一块白布。旁边有一把椅子,像是为我准备的,于是我就坐了上去。 我在死者身旁坐了很久,然后才掀开那白布去看看死者的模样。我看到了一张惨白的脸,在这张脸上很难看出年龄来。这张脸是我从未见到过的。我随即将白布重又盖上。 心里想:这就是我的朋友。我就这样坐在这个刚才看了一眼但又顷刻遗忘的死人身旁。 (有删改) 文本二: 余华多次提到卡夫卡对他的影响, 他曾说: 在我想像力和情绪力日益枯竭的时候,卡夫卡解放
23、了我。 卡夫卡小说最突出的叙述特点是真实与虚构复合,具体而言便是荒诞框架下的细节真实。他总是以最平淡的语言叙述着与逻辑和常理相悖的事件,而这事件又发生在用现实主义手法描写的环境和心理框架中,因而其作品表现出的审美趋向常常是悖谬与情理共存、虚构与真实交织。卡夫卡的这一独到之处为余华所借鉴。余华认为, 像卡夫卡这类伟大的荒诞作家,他们作品中的细节都非常真实,这是很重要的。而且细部的真实比情节的真实更重要,情节和结构可以荒诞,但细部一定要非常真实。 (节选自余华与卡夫卡比较研究 )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中的“我” ,身份、年龄、职业并没有交代
24、,但由开篇“我”在床上挖眼垢、搔痒等几个细节描写可以看出,在故事发生的那个午后,我正处于无聊闲适的状态。 B.“街上的西北风像是吹两片树叶似地把我和大汉吹到了朋友的屋门口。 ”这处描写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西北风风势之大,暗示了“我”的身不由己。 C“我”面对着“去世朋友”母亲的多次哭泣,我被悲伤的气氛裹挟,态度亦由一开始的麻木转变为动容,在同理心力量的驱使下,对老妇人说出“其实很久以来我一直把你当成自己的母亲” 。 D. 本篇小说以第一人称“我”来叙事, “我”本处在正常的生活逻辑之中,却在一个午后,被莫名地拉入西北风呼啸的室外,莫名地认下一个最好的朋友,承担起为他守灵、替他尽孝的义
25、务。 8.余华深受卡夫卡的影响,其多部作品在形式上都表现出荒诞与真实复合的特点,请结合文本分析荒诞与真实在文本一中的体现。 (6 分) 9.余华认为, “小说语言要能做到真切还原作家的个性化体验,使描述对象鲜明的特点得以生动地展现,而不是随意用一个句子敷衍了事” ,请结合文本一,具体分析余华在作品中是如何做到语言的生动的。(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434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1 19 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褚遂良博涉文史, 尤工隶书, 父友欧阳询甚重之。 太宗尝谓侍中魏徵曰: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云南省 三校高三 上学 备考 实用性 联考 语文试卷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23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