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同步练习(含答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同步练习(含答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同步练习(含答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9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9. 9.念奴娇念奴娇 赤壁怀古 永遇乐赤壁怀古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樯橹(qing) 酹(li) 吟啸(xio) 羽扇纶巾(gun) B笺注(qin) 赤鼻矶(j) 蓑衣(su) 料峭(qio) C针砭(bin) 粗糙(co) 差别(ch) 创伤(chung) D战栗(zhn) 炽烈(ch ) 对称(chng) 万箭攒心(cun)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奴娇”是词牌名,“赤壁怀古”是本首词的题目。本首词共分上下两阕。 B在首句中,作者由眼前浩荡的长江联想到历
2、史长河,淘洗着千古的英雄豪杰。 C“人道是”说明作者知晓此地并非三国古战场,但要借赤壁地名抒发内心情感。 D“羽扇纶巾”句写出了赤壁之战中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指挥大破曹军。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纶(ln)巾 酹(li)酒 樵(qio)悴 崩摧(cu) B纶(ln)巾 酹(li)酒 樵(qio)悴 崩催(cu ) C纶(gun)巾 酹(li)酒 樵(qio)悴 崩摧(cu) D纶(gun)巾 酹(li)酒 憔(qio)悴 崩摧(cu) 4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萧瑟 桅杆 淘气 永葆生机 B已而 凭吊 纶巾 繁冗拖沓 C赤壁 风姿 樯橹
3、绘声绘色 D故垒 酒樽 罗网 安份守己 5“樯橹灰飞烟灭”一句中,用“樯橹”代指战船。下列诗文没有采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 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 ) B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 D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白居易琵琶行 ) 6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江”指长江,词人由流逝的江水联想到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感慨万千。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集中描写了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象。 C“小乔初嫁了”写英雄美人相得益彰,衬出词人年轻有为,风流倜傥。 D这首词气势磅礴,
4、格调豪放,以大手笔描写了赤壁大战的恢弘场面。 7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沁园春 长沙上下两阕,一今一昔,一独一众,在时空前后对照下,既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生机勃发的秋景图,又传达出一种健康昂扬、意气风发的生命状态。 B 想北平一文语言通俗纯净,亲切而意味深长。老舍在文中没有铺张夸饰北平的丰物美景,而是娓娓叙谈,字里行间既有对北平的深切挚爱,也有眷恋故土的深情。 C 百合花 是一篇将政治主题和人性审美意蕴巧妙结合的作品, 表现了战争年代人与人之间的真挚友情,赞美了小战士平凡崇高的品格,表达了对人性真善美的呼唤。 D 念奴娇 赤壁怀古下阕再现了周瑜的形象并
5、赞美其功业。“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句,正面表现了周瑜在这一场生死攸关的战役中指挥若定、从容不迫的神态。 8下列关于典故的类型、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A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B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C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D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9李清照的词被誊为( ) A稼轩体 B半山体 C易安体 D漱玉体 10李清照属于婉约派词人,但也不乏豪放派之作,从下列诗句中,选出属于豪放风格的一句( ) A暗淡轻花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 鹧鸪天 桂花 ) B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 永遇乐 ) C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
6、欲转千帆舞。 ( 渔家傲 ) D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 菩萨蛮 )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11下面各句均摘自中学语文课本所选的古代诗词。请写出每句的出处和作者,这些诗句有何共同之处?试用雨霖铃中的一句词加以说明。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2下列诗句各表现什么季节的景色?将序号写在横线上。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乱花渐欲迷人
7、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A春_B夏_C秋_D冬_ 13下面六个句子被打乱了顺序,请重新排序。 苏东坡被贬广东,他一到惠州,就赋诗大赞“岭南万户皆春色”。 由于广东的自然环境优越,可提供做盆景的树种很多。 广东盆景又称岭南盆景。 广东盆景的盆栽艺术,也有近千年历史。 到了清代,盆景艺术已普及于民间。 所以,广东盆景以树桩盆景较为盛行。 14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羽扇纶巾( ) 一尊还酹江月( ) 三、语言表达三、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
8、题。 他憋着一口气,使出洪荒之力朝头顶的岳阳楼上爬。然而, ,远处的君山、近处的湖水似乎显得有气无力,像得了一场大病的人,向他投来无精打采的神色。他太累了,只好一步一步地朝上爬,费了老大的劲,终于爬上神交已久的楼台。斜风细雨中,楼阁一言不发,静静地立着,静默成雨中的一个意象。也许,楼台在这里等候他不少年头了。这老头儿是该来了,该用他的眼睛打量一下这方天地。 放眼一望,凄风苦雨,乌云斜飞,这样的气氛更让他觉得自个儿像一只风雨里的孤鸟。一点儿不假,从“安史之乱”以来,哪个小老百姓没有遭受牵连、流离失所呢?单以他来说,从长安一路走来,沿途躺 着太多的饿殍,那景象,让人一望伤目。要说,他确实太疲惫了,
9、身体上的,心理上的,都有。战争的惨烈,黎民百姓的苦处以及自身的孤单,一股脑儿在心头交集,起伏,缠绕,更迭,他不觉一把老泪脱眶而出,流进嘴里,舌头一卷,咸咸的,还带着苦味。泪水,迷蒙了他的双眼,也打湿了他满腔的愁绪和那个寂寥的黄昏,连空中的鸥鸟也好像在为他哭泣。试问,芸芸众生有哪个知晓他此刻的感受呢?没有,一个也没有。“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每次读到这样的句子,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似乎随手一抓,就能从文字里抓出一把人世的苍凉,还有浓得发黑的哀愁。不言而喻,字里行间有着透骨的寒意和对人生的迷茫,渗透着尖厉的生命大痛和锥心刺骨的生命体验。可以说,他的每个文字, 。 15
10、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拟人 比喻 夸张 排比 B拟人 比喻 反问 设问 C引用 借代 排比 反问 D引用 反复 借代 夸张 1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他身心疲惫,战争的惨烈、黎民百姓的苦处以及自身的孤单在心头聚集,不觉一把又咸又苦的老泪流进嘴里。”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17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个字。 18下面是某企业职工职称评审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120 字。需提交的材料名称无需逐一列出。 19根据前后语境,在下面语段的
11、空白处填入合适的内容,使语意丰富,前后贯通。 鉴赏唐诗宋词,是探寻“美”的历程。你可以鉴赏它的“形象美”形形色色的人物(如不慕权贵、傲岸不羁的高士,_,如献身边塞、反对侵略的战士),多姿多彩的景物(如惜别的杨柳,_,失意的落叶,得意的春风),丰富的意象,深邃的意境。你可以欣赏它的语言美豪放飘逸,_,朦胧隐晦,悲壮苍凉,清健俊爽。也可以赏析它的“技巧美”象征比兴,_,虚实结合,动静相生人生路上,和诗歌结伴而行,能使我们的心灵充实而富有光辉。 2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写一段不少于 300 字的文学短评。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
12、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片段一: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绿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是满头白发的一对老人,在相互逗乐取笑。 大儿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正忙于把鸡笼编好。最令人欢喜的是小儿调皮的神态,横卧在溪头草丛,剥食着刚刚摘下的莲蓬。 技巧感悟:你认为这段文字的问题在哪儿? 答:_ 片段二:辛弃疾生活在南宋时代,国家山河破碎,风雨飘摇。而作者却躲在乡下,和村夫野老打成一片,淡忘了国仇家恨,松懈了斗争意志。描写自然风光的美好,也是在粉饰太平。 技巧感悟:你赞同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 答:_ 片段三:这首词描写了一家人的形象,夫妻二人都上了年纪,不能劳作了,
13、只能喝点酒,谈谈心。而大儿、中儿十分勤劳,一个在锄豆,一个在编织鸡笼。小儿子还不常事,在溪边玩耍。 技巧感悟;这样读来,这首词就寡淡无味了,你认为造成这“淡”味的原因是什么? 答:_ 片段四:这首词有环境描写,“茅檐”“溪上”“青草”,页淡减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了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场安排了广阔的背景。这首词人物形象鲜明,老公公和老婆婆,他们讲话的声音带着醉意, 愈加显得温柔婉媚;两个大孩子勤劳而朴实,而小儿子却天真可爱。这首词语言简洁,没有浓悉重彩,只是用白描手法,写农村某人家的环境和一家老小五口人的生活画面。这首词还表达了作者喜爱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审美观点。 技巧感悟;文学短评写作要注意
14、精要,你认为上面的片段应如何改进? 答:_ 21请仿照下面为李清照的一首词声声慢写的推荐词,另选一首古诗词,写一段推荐词。 喜欢李清照的词,因为它晓畅易懂。喜欢李清照的词,因为它意境优美。喜欢李清照的词,因为它情感真挚。一首声声慢 ,道出了人间多少愁绪。 四、小阅读四、小阅读- -课内课内 22阅读念奴娇 赤壁怀古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三首词,从意象、意境、选材、情感等方面分析豪放派与婉约派作品的不同之处。 23 念奴娇 赤壁怀古和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词都是豪放风格的词作,试比较它们在豪放风格上的异同。 24“遥想公瑾当年”句中“遥想”一词统领的内容是( ) A小乔初嫁了。 B
15、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C小乔羽扇纶巾。 D小乔樯橹灰飞烟灭。 25对“乱石穿空”三句理解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一个“穿”字,突现了山崖“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势。 B“拍”不仅给人大浪撞击大石的视觉形象,还给人以撞击的听觉效果。 C“卷”字用拟人手法,展现出波涛翻卷动荡之貌,写出浪花激溅之状。 D一个“惊”字既写出波涛之气势,更写出波涛给人的感觉。 26“多情应笑我”,试分析。 27“千古江山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试分析这里运用孙权典故的表现力。 28下边语句有不同理解。你认为怎样理解更好,说说理由。 (1)羽扇纶巾 第一种理解:这里指的是周瑜。 第二种理解:这里指的是诸葛亮。 (2)故
16、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第一种理解:我(苏轼)神游故国,应笑自己多情善感,头发早变白了。 第二种理解:周瑜神游故国,应笑我(苏轼)多情善感,头发早变白了。 (3)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第一种理解:敌人在佛狸祠下寻欢作乐,显示出侵略者的骄横。 第二种理解:宋朝百姓在佛狸祠下迎神致祭,呈现出因妥协换来的和平。 29 念奴娇 赤壁怀古这首词,是怎样结合写景和怀古来抒发感情的?我们应当怎样认识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看法?这首词里的写景,用词洗练生动,着墨不多,却能表现出气势雄伟的“江山如画”的景象,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30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有的版本作“乱石崩云, 惊涛裂岸
17、”。 请从艺术效果角度分析, 你更喜欢哪一版本。 31词的上阕写景,写出了赤壁景色的哪些特点?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B.“笺注”的“笺”应读 jin;“料峭”的“峭”应读 qio。 C.“针砭”的“砭”应读 bin。 D.“对称”的“称”应读 chn。 故选 A。 2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说明作者知晓此地并非三国古战场”错误。“人道是”三字用得极有分寸。赤壁之战的故地,争议很大。一说在今湖北蒲圻县境内,已改为赤壁市。但今湖北省内有四处地名同称赤壁者,另三处在黄冈、武昌、汉阳附近。苏轼所游是黄冈赤壁,他似乎也不敢肯定,
18、所以用“人道是”三字引出以下议论。选项表述绝对。 故选 C。 3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纶巾”的“纶”应读 gun;“樵悴”的“樵”应为“憔”。 B.“纶巾”的“纶”应读 gun;“酹酒”的“酹”应读 li;“樵悴”的“樵”应为“憔”;“崩催”的“催”应为“摧”,应读 cu。 C. “酹酒”的“酹”应读 li;“樵悴”的“樵”应为“憔”。 故选 D。 4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D.“安份守己”的“份”应写作“分”。 故选 D。 【点睛】 5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A.“杜康”代指酒。 B
19、.选项没有采用这种手法。 C.“烽火”指代战争。 D.“管弦”代指音乐。 故选 B。 6C 【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C.“衬出词人年轻有为,风流倜傥”错误。“小乔初嫁了”衬出的是周瑜年轻有为,风流倜傥,而非词人。 故选 C。 7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课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D“正面”错误,“谈笑间”是直接描写周瑜的表现,是正面,“强虏灰飞烟灭”是写曹军的惨败,是以曹军惨败侧面衬托周瑜,是“侧面”。 故选 D。 8C 【详解】本题考查把握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例句用事典,借古伤怀,借廉颇自比,表达壮志难酬的同病相怜之悲。 A.化用谢灵运登石门最高顶中
20、的诗句“惜无同怀客,共登青云梯”,表达的是自己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 B.运用事典,借古讽今,借刘义隆草率用兵最终仓皇落败,告诫南宋统治者,以史为诫。 C.运用事典,借古伤怀,表达对英雄人物的追慕之意,暗含壮志难酬之慨。与例句用法、作用相同。 D.引用诗经郑风子衿中诗句,表达对人才的渴望。 故选 C。 9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李清照的词被称为易安体,因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易安体主要艺术特色有:一、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 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二、“易安体”倜傥有丈夫气。 10C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 C 项,这首词气势磅礴、音
21、调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是李词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篇。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 故选 C。 11送友人李白。孔雀东南飞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兵车行杜甫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这些诗句都表现了离别的悲伤,即“多情自古伤离别”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理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具体分析诗句中得内容,进行理解辨析,判断情况。出自唐代李白送友人 ,意思是“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
22、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出自孔雀东南飞 ,意思是:(接着)举手告别,惆怅不止,两人的感情同样的恋恋不舍;出自唐代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意思是:船帆越走越远,只留下一个影子,最后在水天相连的蔚蓝天空中消失了,只见那滔滔长江水向东奔流; 出自唐代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 ,意思是:再干了这杯酒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出自唐代杜甫兵车行 ,意思是:亲人不忍分离,有的扯着衣服不让离开,有的在一旁顿足,有的拦在道路上哭,因为哭的人很多声音大的直冲上云霄;出自唐代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意思是,不要在分手的岐路上因离别而悲伤,就像那些青年男女一样地别泪沾巾;出自唐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意
23、思是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出自唐代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意思是: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后,只留下楚山的孤影;出自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山回路转,看不到你的身影 了,雪地上只留下马的足迹。这些诗句都表现了离别时难分难舍,依依惜别之情,情中带着悲伤,故联系柳永雨霖铃 ,“多情自古伤离别”最符合该种情感。 【点睛】 诗歌鉴赏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首先是“内化”, 即对作品加以揣读品味, 使之在脑海“浸泡”, “泡开”,使其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特点充分舒展显现,用心感悟,酝酿出具体、确切、明晰的感受。然后是“外显”,即通过口头或笔头的形式加以表述,既
24、能分点分类又能整体整合,有条有理、语言规范地将“内化”的结果表现出来。概括起来说,即是理解品味表述三个顺次环节。 12 A B C 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理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具体分析诗句中得内容,进行理解辨析,判断情况。本题要求是“下列诗句各表现什么季节的景色?将序号写在横线上”。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出自扬州慢 淮左名都宋代姜夔,理解为“过去昔日繁花热闹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故诗句表示的是冬天。“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见于毛泽东诗词沁园春 长沙中的句子,意思是: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故诗句表示
25、的是秋 天。“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钱塘湖春行,意思为:眼观岸边野花,渐使游人为之着迷;路上浅浅绿草,仅能把马蹄遮盖。故诗句表示的是春天。“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出自宋代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 ,意思是: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故诗句表示的是秋天。“四顾萧条,寒水自碧”,出自宋代姜夔的扬州慢 淮左名都 ,意思是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故诗句表示的是冬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出自唐代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意思是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故诗句表示的是冬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 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同步练习含答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念奴娇 赤壁 怀古 永遇乐 口北
![提示](https://www.77wenk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23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