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秋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2022年秋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秋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160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二年级上数学全册教案连加连减【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2页的例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4题。【教材说明】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用竖式计算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着重让学生掌握用两个竖式连写的方法计算有关的连加、连减两步计算式题。学习连加、连减,对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算理与算法,形成计算技能,发展运算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学目标】1使学生根据连加、连减算式主动思考笔算过程并用竖式计算,学会用竖式笔算连加、连减,掌握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的笔算方式,并能正确地笔算。2使学生经历连加、连减笔算方式的思考、计算过程,体会加减笔算在新背景下的应
2、用过程,感受知识的发展过程,培养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能力,积累计算学习的经验。3使学生在主动思考、尝试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培养主动思考、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连加连减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连加连减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准备】课前预习。【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提问:你还记得上学期学习的加减法笔算吗?谁来说说加法和减法笔算的方法?二、预习汇报1学习例1。(1)出示例1情境图,让学生说说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提问:求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纸船,可以怎样列式?(指名学生口答。)引导:这是一道连加算式,你认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通过预习,你能用
3、竖式算出这道连加算式的得数吗?(2)出示预习任务: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你能用竖式算出这道连加算式的得数吗?小组交流讨论,并汇报预习结果。(3)其他小组补充说明。(4)老师结合学生汇报的结果相机展示并归纳总结。2.完成“试一试”。(1)出示“试一试”的算式,说明是连减算式。引导:可以怎样写竖式计算?同桌相互讨论,再用竖式把得数算出来。同时,指名学生板演。(2)交流计算过程和得数,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指出:连减可以分两步列竖式计算,也可以吧两步竖式连起来写。一般连起来写竖式,计算过程稍微简便一些。【设计说明:对于新知的学习,这里主要采用“课前预习”“课上汇报”的形式进行,这样,可以让学生在
4、独立思考以及与小组内同学进流中,学会计算方法。此后,通过比较,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连加笔算的计算过程,知道连加和连减的笔算,一般吧两个竖式连起来写,计算过程要简便一些。】三、组织练习1.基础练习(“想想做做”第1-2题)。(1)“想想做做”第1题。指名学生板演。交流每一步算式的得数,说明连加、连减一般像这样把竖式连起来比较方便。(2)“想想做做”第2题。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校对并订正。汇报交流:重点让学生具体说说每道竖式的计算过程,特别是进位和退位的处理方法。2.应用练习(“想想做做”第3题)。“想想做做”第3题。同桌之间相互说说题意,再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全班汇报交流并校对。3拓展练习(“想想
5、做做”第4题)。“想想做做”第4题。引导:根据哪两个条件求一共摘了多少个?又根据什么求还剩多少个?指名学生口答,并说明自己的思考过程。指出:这里根据上午和下午摘的个数,可以求出一共摘了84个,再根据一共摘了84个和运走60个,求出还剩多少个。【设计说明:练习的设计层次清晰,形式多样,各有侧重。第1题重在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方法;第2题让学生独立地用两个竖式连写的方法进行计算,有利于学生巩固竖式计算的方法,逐步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第3、4题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发应用,发展初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全课总结,拓展运算律谈话:这节课学习了
6、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板书设计:第2课时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4页的例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5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主动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算式,学会加减混合的笔算,掌握用竖式笔算的过程,并能灵活应用口算和笔算正确地进行计算。2使学生经历加减混合笔算的计算过程,体会加减口算和笔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知识的综合应用,积累计算学习的经验,发展运算能力。3使学生在主动思考、尝试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发展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主动思考、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加减混合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计算时合理选择口算。【教学准
7、备】课前预习。【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用竖式怎样计算?(指名学生说一说。)二、预习汇报1学习例2。(1)出示例2情境图,让学生说说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提问:求还剩多少只,可以怎样列式?(指名学生口答。)引导:这是一道加减混合算式,你认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通过预习,你能用竖式算出这道加减混合算式的得数吗?(2)出示预习任务: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你能用竖式算出这道算式的得数吗?小组交流讨论,并汇报预习结果。(3)其他小组补充说明。(4)老师结合学生汇报的结果相机展示并归纳总结。2.完成“试一试”。(1)出示“试一试”的算式。引导:可以怎样写竖式计算?同桌相互讨论,
8、再用竖式把得数算出来。同时,指名学生板演。(2)交流计算过程和得数,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指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口算内容。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里,遇到可以口算的可以不列竖式计算,直接口算得数。【设计说明:对于新知的学习,这里主要采用“课前预习”“课上汇报”的形式进行,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以及与小组内同学进流中,学会计算方法。此后,通过比较,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加减混合笔算的计算过程,知道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笔算,竖式可以连起来写,能口算的可以直接口算。】三、组织练习1.基础练习(“想想做做”第1-3题)。(1)“想想做做”第1题。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校对。
9、交流每一步算式的得数,说明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明白题意:先算加20的得数,再算减6的结果。提问:这道题你能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可以口算?指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是我们学过的口算内容。在加减混合里,遇到能口算的,就可以直接用口算,这样计算比较方便。(3)“想想做做”第3题。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校对并订正。汇报交流:重点让学生具体说说每题里哪一步可以用口算。说明:如果第一步用口算,第二步计算时竖式里就直接写口算的得数。2.应用练习(“想想做做”第4题)。“想想做做”第4题。同桌之间相互说说已知条件和问题,再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全班汇报交流并校对。思考:你认
10、为这里的两个问题有什么联系?指出:这里求出的第一个问题的结果,是求第二个问题的条件。所以要先根据原来有45棵和吃了37棵,求出第一个问题的结果,才能求出第二个问题的结果。3拓展练习(“想想做做”第5题)。“想想做做”第5题。引导:先根据什么求出第一个问题,再根据什么求第二个问题?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再指名学生口答,并说明自己的思考过程。【设计说明:练习的设计层次清晰,形式多样,各有侧重。第1题重点帮助学生巩固用竖式的简便写法计算加减混合式题,逐步形成计算技能。第2题是一组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通过练习让学生体会到:计算时,如果遇到加减一位数或整十数的,都可以直接口算出得数。第3题的四道算式中都有一
11、步是可以口算,培养学生根据算式特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的意识和能力。第4,5题都是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帮助学生学会解答连续两问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四、全课总结,拓展运算律谈话: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板书设计:第3课时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练习【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第5页练习一第1-5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三个数的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提高计算水平。2.使学生能选择笔算或口算的方法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提高合理运算的能力。【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三个数的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教学难点】:
12、运用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数学小讲师二、旧知回顾1.回忆:前两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内容?2.小组讨论:(1)怎样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两步计算?两个竖式连写时,要注意什么?(2)什么时候可以用口算使计算方便一些?3.揭示课题为了能正确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今天我们练习这部分内容,(板书课题)小朋友们要认真的练习计算,并且能用方便的方法时,就用方便的方法算。三、自主探究1.出示教材第5页第1题。让学生直接写出得数。交流得数。指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是我们学过的口算内容,在计算过程中,遇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可以直接用口算,这样可以算得比
13、较快。2.完成教材第5页第2题。让学生先算一算,然后交流:你是按照什么顺序计算的?(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运算。)提问:你的竖式是怎样写的?哪些可以直接口算?(其中第1题第二步口算,第2题第一步口算,第3题第二步口算。)提醒学生: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比较复杂,计算时要认真、细致,算好每一步。两步都要笔算时,可以连起来写。计算时还要注意每一步的算式,能口算的就口算。3.完成教材第5页第3题。(1)提问:算出每条线上三个数的和是什么意思?学生完成后,交流:有用一步计算的吗?是哪些情况?指出:当第一步算出是整十数时,第二步加法可以口算,这样更简便。(2)我们来看右图中的数,你发现了什么?(有两
14、个43和两个17,43+17=60,结果在好是整十数。第二步可以直接口算。)4.完成教材第5页第4题。从题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怎样求小华一天一共拾了多少个鸡蛋?(上午拾的鸡蛋+下午拾的鸡蛋)怎样求拾的鸡蛋比鸭蛋多多少个?(鸡蛋个数一鸭蛋个数)5.完成教材第5页第5题。引导:根据条件能提出哪些同题?同桌互相讨论时让学生说说已知的条件。学生交流问题,教师适当板书求和,求相差数的问题。说明:用其中的两个条件,可以提求一共多少人的问题,还可以提谁比谁多多少人或少多少人,也就是相差多少人的问题。6.拓展延伸。二(1)班栽杨树36棵,松树28棵。其中的31棵是男生栽的,女生栽树多少棵?学生独立完成。四、课
15、堂小结这节课练习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你对这些内容是怎样认识的?你还有哪些新的体会?第4课时解决问题-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6-8页例3和“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目标:1. 使学生经历把两种物体的数量摆得“同样多”的操作活动过程,学会并能正确地用“多的去掉”、“少的添上”或“移多补少”的方法把两种物体摆的“同样多”。2. 使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这类问题里大小不同的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主动探索并了解把两个不同个数物体摆的同样多的不同途径,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3. 让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把两种物体摆的“同样多”的方法
16、教学难点: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具学具:课件、圆片、小棒。教学过程:数学小讲师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出示圆片和三角形的图片。三角形比圆片多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比较两个不同数量的物体时,用一条虚线把它们相同的部分和多出来的部分找出来,这样就能知道多多少和少多少了。出示小朋友穿彩珠图。谈话: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从图上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想到哪些数学问题?如果要让两个人的彩珠同样多,你有什么办法?请你先想一想,再用圆片摆一摆。在小组内说一说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引导:你想到了什么方法呢?谁来把你的方法给大家介绍介绍。学生活动,教师
17、巡视。2.展示引导:谁来把你的想法摆给大家看一看?指名操作并提问:我的方法大家看明白了吗?我是怎么做的?大家有什么建议吗?3.比较:刚才几个同学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指出:无论用什么方法,都要根据两个数的相差数进行调整。所以,解决问题时,首先要弄清楚两个数量相差多少。4.总结:让我们再回顾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一开始我们有很多想法,后来我们用什么办法把问题弄清楚了?指出:操作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 初步应用(1)听一听,摆一摆,做一做要求:摆两排小棒,一排15根,另一排9根。请你根据刚才的三种方法摆一摆,想一想,
18、如果要使两行小棒的根数同样多,可以怎么做?各自尝试(2)反馈交流:谁来和大家说说你的方法?强调:看来,在这个问题中,关键还是要找到相差数。移多被少时,只能移多出的一半。2. 逐步抽象谈话:刚刚我们都是通过动手摆一摆、画一画解决问题的。如果不动手操作,你还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吗?(1)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第(1)小题的图提问:从图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要使苹果的个数和梨的个数同样多,可以怎么办?学生独立练习。交流: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指出:看懂条件,算出相差数,问题就能解决了?追问:能不能从上面一行拿几个到下面一行,为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导:要使苹果和梨同样多,不是使水果的个数同样多,所以不可
19、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来做。(2)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第(2)小题的图让学生独立练习,然后交流。追问:还可以怎样使两人邮票的枚数同样多?学生回答。(3)小结:从动手摆一摆到看着直条图解决问题,虽然我们已经不能清楚地看到每一个物体,但是有了图,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依然很清楚。3. 提升运用。过渡:如果没有图,你还会解决这样的问题吗?(1)想想做做3一共养了多少只鸡?卖掉多少只鸡后,鸡和鸭同样多?提问:要求卖掉多少只鸡后,鸡和鸭同样多,就是求什么?独立完成,交流反馈。指出:看来同学们对数量关系已经比较熟悉了,既没有动手摆,也没有动手画,这样的问题照样能解决。(2)想想做做4学校大门的左边摆了25盆花,右边
20、摆了17盆。左边比右边多摆了多少盆?要让学校大门两边花的盆数同样多,可以怎样做?(口答)提问:想一想两排盆花排列的样子,你能想出调整过程吗?如果想不清楚,可以怎么做?小结:有的小朋友在脑子里想一想,有的小朋友动手摆一摆、画一画。动手操作真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好帮手,当你需要它时,它主动为你服务,当你已经不需要它时,它躲到一边默默守候。在以后的学习中,它会做你的好朋友,一直陪伴你。谈话:最后,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思维挑战题,有信心接受挑战吗?出示:小力给小林12枚邮票后,两人的邮票数同样多,原来小力比小林多多少枚邮票?试一试,再和同桌说一说方法。交流:你是怎样解决这个新问题的?小结:遇到新问题时,我们
21、可以动手画一画,通过画图找出解答问题的方法。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使两个不相同的数量变得同样多,你有哪些收获呢?板书设计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的实际问题去掉多的 添上少的 移多补少(移一半)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10页例4和“想想做做”第1-5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索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的方法,并学会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2在实际操作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3. 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
22、理解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理解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决问题。教学准备:课件、圆片、三角形等教学用具。教学过程:数学小讲师。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根据小讲师所讲内容引入新课。(学具摆一摆时注意一一对应)二、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出示例题图。引导学生观察例题图,并指名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小英做了11朵花。小华比小英多做3朵花。小平比小英少做3朵花。1.提问:根据这些条件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根据学生所给问题板书:(1) 谁做的花最多?谁做的花最少?(2) 小华做了多少朵?(3) 小平做了多少朵?1. 解决问题(2)。(1) 启发:想知道小华做了多少朵花,我们要如何选择刚刚整理
23、的条件呢?如果用圆片代替花摆一摆,怎样摆就可以知道小华做了多少朵?学生小组动手操作,师巡视个别指导。反馈:你是怎样摆的?要注意什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展示过程)预设:生1:想知道小华做了多少朵花,我们只要用小英做的朵数再加上3朵就好。生2:用圆片代替花,我们要先把小英的11朵花摆好,再摆上3朵就是小华做的花了。(2) 看着摆出的圆片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算出小华做了多少朵花呢?你准备怎样列式解答。(3) 追问:想要知道我们得出的结果对不对应怎样来检验呢?2. 解决问题(3)。(1) 启发:如果用圆片代替花摆一摆,如何摆就可以求出小平做的花朵数?(2) 反馈提问:你知道小平做了多少朵?你是怎样想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秋苏教版二 年级 上册 数学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23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