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2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 20212021- -20222022 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一、积累与运用(2020 分)分)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相顾无相识,_。 ( 野望 ) (2)此中有真意,_。 ( 饮酒 ) (3)白头搔更短,_。 ( 春望 ) (4)_,铜雀春深锁二乔。 ( 赤壁 ) (5)无可奈何花落去,_。 ( 浣溪沙 ) (6)争渡,争渡,_。 ( 如梦令 ) (7) 雁门太守行中抒发诗人誓死报国忠心诗句是:“_,_。” (8)_,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与朱元思书 ) (9)子又有子,子
2、又有孙,_,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愚公移山 ) 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中华民族之所以成为伟大的民族,是因为依靠着悠久古老的历史文明造就的。 B. 学习时,我们应该注意不断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C. 为了保护好我们的家园,必须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或破坏自然资源。 D. 读物能否成为经典作品,关键在于它具备能经受时间考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近日,沈阳故宫邀请辽宁 40 余位非遗传承人展示售卖非遗项目产品,让更多公众发现辽宁之类,感受辽宁之好。刘瓷、满绣、核雕个个巧妙绝 l n (A.伦 B.轮)的艺术品,一项项
3、【甲】 (A.精湛 B.精密)的技艺让观众【乙】 (A.拍案而起 B.拍手叫绝) 。但这些艺术品和技艺正逐渐从日常生活中淡出。 钟氏刻瓷技艺传承人钟立维对这濒临 (A.p n B.bn) 灭绝的技艺十分担忧: 守艺难,我怕坚守近 50 年的技艺失传。当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我们渐行渐远,该如何【丙】 ,需要展开一场现代与传统的对话。 (1)根据拼音为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只填序号) _ _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 【乙】两处。 (只填序号) 【甲】_ 【乙】_ (3)下列三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创新、活化技能,设计
4、并开发具有市场需求的非遗文创品 普及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唤起关注和自觉意识 打通销售渠道,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反哺非遗保护 A. B. C. D. 二、阅读(二、阅读(7070 分)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4. 下面对两首诗歌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钱塘湖春行描写西湖暮春景色,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的
5、喜爱与留恋。 B. 采桑子描写杭州西湖春景,传达诗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慷慨情怀。 C. 两首诗、词均运用细腻写景手法,读来令人感叹诗人细入毫芒的观察力。 D. 两首诗、词均以高超的诗笔,描写兼抒情议论,从自然美中提炼出深刻的哲思美。 5. 这两首诗歌都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住,行天下之大道。
6、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煜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节选自班固苏武传 ) 【注释】卫律:与下文的“胜”“惠”“虞常”都是人名。其事:指虞常与张
7、胜私下交易谋反归汉一事。左伊秩訾:匈奴的王号。受辞:受讯。 6. 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岂不诚大丈夫 (2)往之女家 (3)使卫律治其事 (4)恐前语发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B. 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C. 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D. 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2)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9. 乙文苏武的行为符合孟子“大丈夫”的标准吗?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父亲的风骨 朱成玉 父
8、亲瘦了一辈子,从来都没有胖过,像一根立起来的骨头。 母亲因糖尿病并发症导致眼盲,只好由父亲来照顾,一辈子没做过饭的父亲开始学着做饭。我提出来接他们去楼上住,父亲不肯,说楼上不方便,住平房每天可以带母亲出去晒晒太阳。他让我们放心,说他可以照顾好母亲。不论我们怎样劝说,他都不为所动。父亲一辈子都这样,倔强得很,用母亲的话说:那是一根倔强的老骨头。 妻子对我说:有时候看你爸爸弯腰点炉子半天直不起腰来,就那么弓着身一路走进屋子。我心里可不得劲了。前半辈子弯腰为儿女,后半辈子弯腰为老伴,从来没有时间为自己而活,他这是没有自己的一辈子啊! 父亲退休前,一直是工厂里的车工,每天弯腰在机床前,一站就是 40
9、多年。 我曾经勾着他的脖颈,把他当一棵树上下攀爬;也曾把他当成秋千架,惬意地晃荡。那时候他还年轻,站起来依旧笔直,可是,岁月却和万有引力合谋将他压弯。 再倔强的骨头也有弯的时候。 父亲一直瘦着,现在想想,他又怎么能够胖得起来呢?从小到大,家里的经济条件一直不好,母亲身体差,从来没出去工作过,一家 6 口人都指望着父亲那点微薄的工资,每月的口粮不到月底就吃没了,父亲总是托人和粮店的人说好话,提前把下月的粮食透支出来。在我们这些小豺狼虎豹面前,父亲怎么能吃得上一顿饱饭! 这根倔强的骨头,一直都是硬邦邦的,这大概就是我不喜欢让他抱的原因吧。我清楚地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父亲在门口张着树叉子一样
10、的双臂做拥抱状,我却从他的胳膊底下嗖的一下钻了过去。小兔崽子!父亲骂了一句,悻悻然跟着我进了屋。后来才知道,那一次,父亲在单位得了劳模奖,那是他表达快乐的方式,可是我却扫了他的兴致。 这还是一根险象环生的骨头。父亲这一生做过太多惊险的事情,上山砍柴,砍到了脚背,骨头都露出来了,所幸及时送往医院才保住了右脚。还有一次,中指被车床绞到,皮开肉绽,伤口愈合之后,右手的中指就永远打不过弯来了 父亲手巧,闲暇时会做点灯笼卖,多少可以贴补一下家用。可他毕竟时间有限,做得不多,都是事先订好了的。一个有钱人出了好多倍的价钱,要买父亲预订出去的一只灯笼,父亲回绝了,不卑不亢地说:人总得讲究个信用,不能你钱多就坏
11、了规矩不是,不然这世道怕是要乱了套。 那一刻,我觉得这世间只有一个词可以配得上父亲,那就是骨头。 有一次,父亲问我对死亡的看法。我想了想说:人死了,万事皆休,什么都没有了。父亲说:也不尽然,你爷爷死后,我从炉膛里还捧回了四捧骨灰,热乎乎的,似乎还带着活着时的体温。 听到这些话的时候,我的内心是酸楚的,我不敢想象,将来的某一天,父亲离我而去,这根老骨头会变换成多少思念的骨灰。 如若父亲不在了,还有什么可以让我称之为骨头? 有一次,一个朋友问我父亲的年龄,我一下子愣住了,先想到父亲是属蛇的,然后再一点点推算出他的年龄。为此,我深感愧疚,父亲不光把我的年龄,还把我的生日和生辰八字都记得牢牢的,有人问
12、起,他都是脱口而出。 从那天起,我不光记住了他的年龄,还记住了他的重量和倔强。 (选自作文与考试2017.5) 10.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文通过照顾母亲、 “我”不喜欢父亲抱、 机床工作 40 年、 做灯笼补贴家用等事情写出父亲的“风骨”。 B. “我曾经勾着他的脖颈,把他当一棵树上下攀爬;也曾把他当成秋千架,惬意地晃荡”,侧面写父亲年轻时笔直的身姿。 C. “如若父亲不在了,还有什么可以让我称之为骨头?”既表达“我”对父亲的敬重,也透出对父亲终会离开的担忧和酸楚。 D. “父亲瘦了一辈子,从来都没有胖过,像一根立起来的骨头。”文章开篇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13、,让读者对父亲的印象极为深刻。 11. 第段用一整段写“妻子”对“我”说的一段话,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12. 品析下列词句。 (1)在我们这些小“豺狼虎豹”面前,父亲怎么能吃得上一顿饱饭! (品析加点词语) (2)父亲在门口张着树叉子一样的双臂做拥抱状,我却从他的胳膊底下“嗖”的一下钻了过去。“小兔崽子!”父亲骂了一句,悻悻然跟着我进了屋。 (从人物描写角度) 13. 文中的父亲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两点即可) 。 14. 请说明文章最后一句“从那天起,我不光记住了他的年龄,还记住了他的重量和倔强”的含意。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从中东呼吸综合症(MERS)冠状病毒、严重急性
14、呼吸综合症(SARS)冠状病毒,再到如今的新冠病毒,蝙蝠被认为可能是多种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为何蝙蝠长期携带冠状病毒而不生病呢?近日,一项新研究揭示了其中奥秘。 一项新近发表于英国科学报告的研究以实验验证了蝙蝠细胞可和病毒长期共存的假说。研究人员让 MERS 冠状病毒对一种大棕蝠的细胞进行长达 126 天的持续感染,并通过检测蛋白质、转录体和基因等方式分析被感染细胞。研究发现,尽管 MERS 冠状病毒进入人体后会杀死人体细胞,但却可在蝙蝠细胞中与宿主长期和平共处。 研究人员介绍,一旦暴露于病毒之下,蝙蝠的超级免疫系统就会维持自然的抗病毒反应,该功能在包括人类在内的很多物种中都关闭了。研究显示,
15、与正常细胞相比,长期被感染的大棕蝠细胞中型干扰素的基础水平非常高,可能抑制了病毒的持续复制。 与此同时,MERS 冠状病毒本身也迅速产生了特定基因突变,从而适应蝙蝠细胞。被感染的蝙蝠细胞还具有抵御病毒重复感染的能力。 综合上述原因, 大棕蝠可在长达数月时间内持续携带 MERS病毒而不患病。 但论文通讯作者、 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微生物学家维克拉姆米斯拉说, 如果蝙蝠遇到一些压力,如感染其他疾病、被迫离开栖息地,其免疫系统与病毒的平衡可能会被打破,导致病毒增殖并可能向其他物种传播。 蝙蝠是上千种病毒的天然宿主,有研究认为每种蝙蝠平均携带 17.22 种可能使人生病的病毒。研究人员曾分析一个含有
16、2805 种哺乳动物病毒的数据库,发现蝙蝠身上可能会威胁到人类的病毒数量最多,是排在第二位的哺乳动物灵长目动物的两倍,啮齿动物排第三。蝙蝠可直接将病毒传染给人类,也可能会先传染灵长目动物等其他动物,再传给人类。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等机构研究人员 2 月曾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论文说,他们发现新冠病毒与蝙蝠身上的 TG13 冠状病毒毒株基因序列一致性高达 96%。TG13 是迄今已知的与新冠病毒基因最相近的毒株,表明蝙蝠很可能是新冠病毒的自然界宿主。 尽管蝙蝠会携带多种病毒,但科研人员也强调人们不应将其视作敌人。西班牙世界报网站日前援引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科研人员西蒙里珀格的话称,蝙蝠远非我们的
17、敌人,它们在某些方面也有助于维护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健康。比如,热带雨林中有的蝙蝠以水果和花蜜为食,从而帮助花卉传粉和播种。欧洲的食虫蝙蝠则会捕食大量可能引发虫灾的昆虫。 15.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近期研究人员用实验验证了蝙蝠细胞可以和病毒长期共存假说是在英国发表的。 B. 蝙蝠免疫系统与病毒的平衡很难被打破,但蝙蝠感染其他疾病,就会向其他物种传播病毒。 C. 作为病毒的天然宿主,蝙蝠拥有最多可能会威胁到人类的病毒数量,其次是灵长目动物。 D. 科研人员发现蝙蝠身上TG13 冠状病毒毒株是迄今已知的与新冠病毒基因最相近的毒株。 16. 请简要概括蝙蝠感染冠状病毒后
18、不会生病的三个原因。 17. 面对可以直接或间接把病毒传染给人类的蝙蝠等野生动物,人们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做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2021 年春节期间, 典籍里的中国 中国诗词大会聚焦经典文化,在央视开播以来,表现亮眼。请看下面柱状图: 典籍里的中国 中国诗词大会栏目调查信息柱状图 【材料二】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首期以尚书为开篇,当代读书人撒贝宁穿越千年,对话先贤,畅聊尚书的流转传承及其记录的上古故事。CCTV1 大年初一晚黄金档播出后,迅速引发现象级传播。对此,央视记者采访了观众。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我觉得典籍里的中国让我们的民族精神,真正成
19、为我们可触摸的精神,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厚重,而且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新性发展。 甘肃敦煌书画院院长纪永元:这个节目采用了现代科技手段,让人有穿越历史时空的感觉,这种深入浅出地诠释经典文化,让普通人都能看懂。 南京东南大学教授张天来: 典籍里的中国将话剧、电影、电视等多种艺术手法融为一体,采用多维的艺术形式,展现经典里的思想文化,拉近了我们现代人和经典的心理距离。 山西观众王艳丽:节目采用古今对话的形式,表演生动形象。倪大红老师把 90 岁的伏生演活了,在讲述护书故事时悲痛自责的眼神和动作,让我泪奔。 【材料三】中华典籍,不仅有尚书 ,还有论语 孙子兵法 诗经 楚辞 史记等
20、。如何阅读典籍呢?古人读书,有时不求甚解,给我们的印象,往往是一个落拓的书生,于寒窑破屋中,一灯如豆,手把长卷,摇头晃脑地子曰诗云。此景看似迂腐,其实是一种由浅入深的学习方法。学习典籍,万不可操之过急,可先于头脑中映刻一个不甚了了的模糊印象,印象多了,便会形成诸多条件反射的兴奋点,再通过这些兴奋点,反复玩味,或于实践中去体会、验证。如此,典籍便会在潜移默化中被慢慢吸收。典籍诵读,正是这些过程中的第一步。 1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节期间,媒体为观众打造的文化盛宴,较好的满足了观众的精神文化需要。 B. 典籍里的中国两期阅读量超过中国诗词大会10 期累计阅读
21、量一半以上。 C. 典籍里的中国收视率低于中国诗词大会 ,可见观众对其评价不如后者。 D. 中华典籍涉及到文学、哲学、医学、科技等领域,是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源泉。 19. 典籍里的中国引发现象级传播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 20. 今人如何学习典籍呢?请根据材料三结合你的体验简要说说。 (六)名著阅读。 (六)名著阅读。 (6 6 分)分) 21. 填空题 昆虫记的作者是_(填人名) ,在作者笔下,_(填动物名)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_(填动物名)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 22.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 A,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
22、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1)语段中的 A 是 (人名) 。 (2)在作者笔下,A 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至少写出两点) 三、写作(三、写作(6060 分)分) 23. 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现代汉语词典对光的释义主要有:照在物体上,使人能看见物体的那种物质,如太阳光、灯光等;景物,如风光;光彩、荣誉;明亮。 自然的洗礼、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这些自然之光、关爱之光、富有深意之光,滋养着我们心灵的成长和心
23、智的成熟。 请以“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 (1)表达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4)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5)不少于 600 字。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 20212021- -20222022 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一、积累与运用(2020 分)分)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相顾无相识,_。 ( 野望 ) (2)此中有真意,_。 ( 饮酒 ) (3)白头搔更短,_。 ( 春望 ) (4)_,铜雀春深锁二乔。 ( 赤壁 ) (5)无可奈何花落去,_
24、。 ( 浣溪沙 ) (6)争渡,争渡,_。 ( 如梦令 ) (7) 雁门太守行中抒发诗人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_,_。” (8)_,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与朱元思书 ) (9)子又有子,子又有孙,_,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愚公移山 ) 【答案】 . 长歌怀采薇 . 欲辨已忘言 . 浑欲不胜簪 . 东风不与周郞便 . 似曾相识燕归来 . 惊起一滩鸥鹭 . 报君黄金台上意 . 提携玉龙为君死 . 鸢飞戾天者 .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
25、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注意“薇、辨、浑、簪、郞、燕、滩、鸥鹭、携、鸢、戾、匮”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中华民族之所以成为伟大的民族,是因为依靠着悠久古老的历史文明造就的。 B. 学习时,我们应该注意不断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C. 为了保护好我们的家园,必须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或破坏自然资源。 D. 读物能否成为经典作品,关键在于它具备能经受时间考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病辨识。 A.句式杂糅,应删去“造就的”; C.否定不当,应删去“不得”或“必须禁止”; D.两面对一面,去掉“能否”或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厦门市 翔安区 2021 2022 学年 年级 上期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24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