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语文期中复习试卷(3)含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语文期中复习试卷(3)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语文期中复习试卷(3)含答案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2022-2023 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语文期中复习试卷(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语文期中复习试卷(3) 一选择题(共一选择题(共 4 小题)小题) 1请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折腰(zh) 驰骋( chng) 妄想(wng) 伛偻提携(q) B冠冕(min) 箱箧(xi) 怒号(ho) 雾凇沆砀(hng) C枉然(wng) 矗立(ch) 窗棂(lng) 铮铮作响( zhng) D惊骇(hi) 积攒(zn) 瞥见(pi) 悄无声息(qio) 2下列四副对联,最能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一项是( ) A青山不墨千秋画,流水无弦万古琴。 B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圣贤心。 C宝剑锋从磨砺
2、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D人无信不立,天有日方明。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为庆祝祖国华诞,市民广场隆重举行焰火表演,那烟花像天花乱坠般,五彩缤纷,美丽极了。 B王威同学长着一张普普通通的脸,无论他走到哪个地方,都会给人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 C儒家文化影响深远,根深蒂固,如同一棵千年老树,深深地植根在人们心里。 D刷抖音,上快手,已经成为许多人茶余饭后的娱乐方式,不过也有网友评论,这些平台发布的小视频制作水平良莠不齐。 4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 “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禁不住涕泗横流。 ”这是一个假设复句。 B “秋天也许就藏在金灿灿的稻穗上,也许藏在火通通的柿子里,也
3、许藏在绿油油菜地间。 ”这是一个并列复句。 C “敌人夹着尾巴逃走了。 ”这句话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 D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二名著阅读(共二名著阅读(共 1 小题)小题) 5 (1)艾青的长诗向太阳 火把 ,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因此被称为 的歌手。 (2) “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 ”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 “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大踏步去了。文段选自 ,文段中“洒家”指 。 三综合读写(共三综合读写(共 1 小题)
4、小题) 6在学校组织的“手拉手”活动中,你与留守少年小鹏成了好朋友,一天小鹏给你发来微信。 (如图)请你 结 合 这 次 综 合 性 学 习 的 收 获 开 导 他 , 做 到 观 点 明 确 , 有 说 服 力 , 50字 左 右 。 四默写(共四默写(共 1 小题)小题) 7请将以下空缺处填写完整。 学校语文学科周举行了“品读经典诗文”活动,同学们踊跃参加,精彩纷呈。初三年级小深同学撰写了一篇心得体会,节选文段如下: 经典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我们很容易被打动,因为经典诗文,能够把那些复杂的情绪描绘得贴切动人。“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 ,这是豪迈洒脱的抗争;“ ,病树前
5、头万木春” (刘禹锡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这是达观开阔的胸襟;“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 ,这是美好真挚的祝愿;“春蚕到死丝方尽, ” (李商隐无题 ) ,这是至死不渝的爱情。 经典诗文还可以把人类幽微的情感表达得简练精致。“ , ”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 ,诗人溯古思今,用两位先哲的遭遇表达身世之感; “鸡声茅店月, ” (温庭筠商山早行 ) ,纯然写景,不说辛苦愁思,而意味自在其中;“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张岱湖心亭看雪 ) ,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让我们惊叹;“树绕村庄, 。倚东风, ” (秦观行香
6、子 ) ,词人运用纯熟的白描手法,描绘的田园春景图,意趣盎然。 读书不觉已秋深,一寸光阴一寸金。愿我们多从古典诗文中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让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传承不息。 五文言文阅读(共五文言文阅读(共 1 小题)小题) 8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甲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 乙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晦明变化者, 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风
7、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 丙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 一望空阔, 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袁宏道满井游记节选 【注】靧:洗脸。掠:梳掠。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而或长烟一空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于时冰皮始解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喜洋洋者矣 其真无马邪 B.朝而往 面山而居 C.若脱笼之鹄 何陋之有 D.山
8、峦为晴雪所洗 不足为外人道也 (3)请用“/”为下列句子划分停顿的节奏。 (限 2 处)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4)请翻译以下句子。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 (5)三篇选段都是节选自古代山水游记中名篇,时隔千百年,依然具有文学魅力,请你从写作对象、人物活动、作者情感、词语运用等角度,任选其一,分析三篇选段的共同点。 六现代文阅读(共六现代文阅读(共 2 小题)小题) 9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 谈读书(节选) 历史愈前进,人类的精神遗产愈丰富,书籍愈浩繁,而读书也就愈不易。书籍固然可贵,却也是一种累赘,可以变成研究学
9、问的障碍。它至少有两大流弊。第一,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我国古代学者因书籍难得,皓首穷年才能治一经,书虽读得少,读一部却就是一部,口诵心惟,咀嚼得烂熟,透入身心,变成一种精神的原动力,一生受用不尽。现在书籍易得,一个青年学者就可夸口曾过目万卷, “过目”的虽多, “留心”的却少,譬如饮食,不消化的东西积得愈多,愈易酿成肠胃病,许多浮浅虚骄的习气都由耳食肤受所养成。其次,书多易使读者迷方向。任何一种学问的书籍现在都可装满一图书馆,其中真正绝对不可不读的基本著作往往不过数十部甚至于数部。许多初学者贪多而不务得,在无足轻重的书籍上浪费时间与精力,就不免把基本要籍耽搁了,比如学哲学者尽管看过无数种的哲学
10、史和哲学概论,却没有看过一种柏拉图的 对话集 , 学经济学者尽管读过无数种的教科书, 却没有看过亚当斯密的 原富 。做学问如作战,须攻坚挫锐,占住要塞。目标太多了,掩埋了坚锐所在,只东打一拳,西踏一脚,就成了“消耗战” 。 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 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 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
11、则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选自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长江文艺出版社,2018 年 1 月版) 材料二 读书永远学不来的能力 读书永远学不来的能力,是放下书、走出去行动的能力。 读书肯定是好事,但也容易令人产生幻觉:读过某些道理,便以为自己懂了。人们常说: “知道了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原因其实很简单:我们的一生是由无数个选择构成的。而人在做出选择的时候,往往是非理性的。这就是人最大的弱点:人是受情感驱动的,因而也是脆弱的。你读了再多的书,学会了
12、再多的道理,在你面对实际的困境的时候,往往派不上什么用场。 你知道要学会投资自己,以期在未来收获机遇,但当你结束了一天的劳累,你是否真的能关掉美剧和电影,强迫自己好好去读几页英语? 你知道理性人追求边际效益,不考虑沉没成本,但当你真的面对抉择,要放弃你坚持了两年、三年、五年的东西,你能够放下执念么? 你知道作出决策时要排除情感干扰,权衡各方面利弊,可当你真的面对能左右你未来十年的选择时,你是否真的能做到心如止水? 书可以告诉你很多道理,但永远给不了的,是面对困境时内心的真实感受,以及作出选择时坚决的心境。 这两样东西,只有当你去经历了很多事情,沮丧过、失望过、痛哭过,你才能真正地把握到,也才能
13、 真正地拥有。 你会发现,生命中有许多属于自己的寒冷和深渊,只能够自己去面对。没有谁能够代替你去承担,也没有哪本书能够帮你去抵抗。知行合一,最难的永远是行。如同读书和阅历永远是互补的关系。可惜,许多读书人,最大的误区,就是以为读书可以代替阅历。 读书可以给你力量,但造就一颗强大的内心,需要提高对痛苦的承受力。也就是说,你必须一次又一次地去经历痛苦,或许是风险,或许是损失,或许是恐惧,或许是你所厌弃和排斥的事物,直到你能够承受痛苦,你才能不被痛苦所左右。 读书的时候,你是在观看别人的生活,始终没有参与其中,也永远体会不到面对困境的绝望和无力。在书里面,你永远是安全的,永远不用被卷入现实的风暴中。
14、也因此,你失去了真正磨练自己的机会。 所以,好好去体验身边的生活。去做一些平时想做但不敢做的事,去挑战自己的极限,去经历。不要怕风险,也不要怕损失。书可以教会你各种各样的招式,但如果你不在实战中应用,就永远算不上一个高手。 (作者:Lachel,选自“知乎日报”微信公众号,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材料一认为书要精读,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 B两篇文章都按照“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论述了自己对读书的见解。 C 谈读书中认为多读书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内在。 读书永远学不来的
15、能力中认为“读书给不了面对困境时内心的真实感受,以及做出的选择时坚决的心态。” D 谈读书多比喻,以生动形象的语言阐明道理。 读书永远学不来的能力善推理,以逐成深入的方式阐明道理。 (2)请简要概括材料一、材料二的主要内容。 (3) 读书永远学不来的能力中第 3、4、5 段连用三个问句在表达上有何妙处? (4)读了谈读书后,大家看法不一,展开辩论。请你结合短文开展辩驳。 以下是小棠的观点: “我非常赞同谈读书中的观点;书多了反而时累赘,选几本读一读即可。这样既能节约时间,也能变化气质 。” 以下是你的观点: “你曲解了朱光潜先生的本意, 。” 10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科研创
16、新,要学会“提出问题” 周忠和 一定程度上,一部科学发展史,就是人类在好奇心驱使下不断向前探索的历史。 好奇心代表着人的求知欲。没有好奇心,我们就提不出问题;没问题,我们就很难去深究,社会就很难进步。爱因斯坦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需要数学或实验的一个技巧,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这才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回顾科学发展历程,许多重大的原创理论或发现,都源于不经意间的好奇心。伽利略思考吊灯为什么左右摇晃, 提出了单摆等时定律; 据说魏格纳看世界地图时, 萌生了大陆漂移说的想法一定程度上,一部科学发展史,就是人类在好奇心驱使下不断
17、向前探索的历史。 孩子们的好奇心往往很强烈,遗憾的是,长大以后,好奇心就会减弱。比如,刨根问底、打破砂锅问到底等词汇,多数时候是形容小孩,而不是成年人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这值得我们深思。 好奇心会受到文化和许多现实因素的制约。在一些传统观念里,好奇心、探索欲、创造力,并不总是被鼓励的,因为它们可能会被认为和不安分、破坏性等紧密相连。除了科研创新,很多领域都需要好奇心【A】 。人们保持好奇心,勇于提出问题,还需要开放、包容的环境。 从事科学事业,我们需要保持纯净的心态,不要过于功利。不妨时时擦亮求知的双眼,像孩子那样去感知新鲜的世界,永葆创新的冲劲。我们的社会也应当保持良好的氛围,呵护大
18、家的好奇心。 孩子们的好奇心更需要呵护。由好奇心引发的对科学的兴趣,像小树苗一样珍贵而脆弱。这就需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土壤和环境。如果一个孩子某个异想天开的想法,因为被批评而压制,甚至遭到嘲笑,好奇心就可能一点点消退,甚至完全消失。 我国要建成世界科技强国,需要不断涌现有影响力的原创成果。呵护我们的好奇心,就是为未来打好根基。 (选自人民日报2020 年 10 月 13 日,有删改) 材料二: 2016 年,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默克在北京举办了2016 年好奇心状态报告发布会,并首次在中国启动了默克全球“好奇心行动” 。该活动由 1002 名中国员工、1000 名德国员工及其他人员参加
19、。 “创新通常发生在问题出现时。” 中国小组成员 “我认为它们(好奇心和求知欲)扮演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角色,它们是创新的基础。好奇心驱使我们尝试新事物,做一些过去没做过的事。只要想一想我们的孩子或者我们十几岁时,就知道我们希望探索和父母不同的做事方式。我想这永远都是创新和研究的最大动力。” 德国小组成员 (节选自2016 年好奇心状态报告 ) (1)材料一是人民日报关于“科研创新”的时评,如果将此文转载到中学生学习报上,请结合中学生的特点,给文章重新拟写一个观点明确的题目。 (2)依据材料一的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3)阅读材料二,选择相关内容为材料一【A】处写一个论据。 (4)在学校的科技节活
20、动中,你的创意没有得到认可,你会怎么做?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想法。 七作文(共七作文(共 1 小题)小题) 11作文。 四十年沧海桑田,深圳经济特区以敢闯敢试的改革精神、兼容并蓄的开放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不畏困难的拼搏精神,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磅礴伟力。一路行走一路“变”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变” ;先行先试,敢为人先是“变” ;科技创新,跨界融合是“变”社会因“变”不断进步;生活因“变”异彩纷呈;我们因“变”更加优秀;敢于求“变”才能拥抱美好的未来。 请同学们围绕“变”这一主题,根据任务,自拟题目,完成写作。 任务:展望未来,想象四十年后的深圳或者你的变化,写一篇想象作文。 要
21、求:题目自拟,符合文体特征,不得套作。不少于 600 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及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解析参考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共一选择题(共 4 小题)小题) 1请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折腰(zh) 驰骋( chng) 妄想(wng) 伛偻提携(q) B冠冕(min) 箱箧(xi) 怒号(ho) 雾凇沆砀(hng) C枉然(wng) 矗立(ch) 窗棂(lng) 铮铮作响( zhng) D惊骇(hi) 积攒(zn) 瞥见(pi) 悄无声息(qio) 【考点】易误读常见字 【分析】 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的读音掌握程度, 解答本题首先要拿准注音字的读音, 特别是多音
22、字。拼读时要结合语境和注音字所在词的词义。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解答】A有误, “伛偻提携”中的“伛”应读 y; B有误, “箱箧”中的“箧”应读 qi, “怒号”中的“号”应读 ho, “雾凇沆砀”中的“沆”应读 hng; C正确; D有误, “瞥见”中的“瞥”应读 pi; “悄无声息”中的“悄”应读 qio。 故选:C。 【点评】中考常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同音字,易误读字,而字音多而杂,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要树立长期积累的意识。 2下列四副对联,最能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一项是( ) A青山不墨千秋画,
23、流水无弦万古琴。 B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圣贤心。 C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D人无信不立,天有日方明。 【考点】对联 【分析】本题考查对联内容的把握。 【解答】A.“青山不墨千秋画,流水无弦万古琴”这是一副描写山水的名联; B.“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圣贤心”指做人就要顺天理,去贪欲,襟怀坦白,光明磊落。这是一副写人的修养的名联。 C.“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是一副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对联。 D.“人无信不立,天有日方明”意思是人没有信用就不能再世上立足,天空中有了太阳才能够明亮。这是要求人要有信用的。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对联的含义,根据题目
24、要求抓对联众的关键字,然后认真领悟关键字的 含义,根据对关键字的理解,找出对联表述的内容。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为庆祝祖国华诞,市民广场隆重举行焰火表演,那烟花像天花乱坠般,五彩缤纷,美丽极了。 B王威同学长着一张普普通通的脸,无论他走到哪个地方,都会给人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 C儒家文化影响深远,根深蒂固,如同一棵千年老树,深深地植根在人们心里。 D刷抖音,上快手,已经成为许多人茶余饭后的娱乐方式,不过也有网友评论,这些平台发布的小视频制作水平良莠不齐。 【考点】成语和熟语 【分析】本题考查成语使用正误的辨析。解答此类题,要注意词语的词性、含义和搭配习惯。 【解答】A.有误
25、, “天花乱坠”用来比喻说话有声有色,非常动听(多指夸大的或不切实际的) ,不符合语境; B.有误,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与“长着一张普普通通的脸”矛盾; C.正确; D.有误, “良莠不齐”比喻好人坏人夹杂在一起,不能用来形容制作水平。 故选:C。 【点评】词语的搭配要符合两个原则:一是合乎事理;另一个是合乎习惯。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积累。 4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 “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禁不住涕泗横流。 ”这是一个假设复句。 B “秋天也许就藏在金灿灿的稻穗上,也许藏在火通通的柿子里,也许藏在绿油油菜地间。 ”这是一个并列复句。 C “敌人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部编版 九年级 语文 期中 复习 试卷 答案 解析
![提示](https://www.77wenk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24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