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原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河南省中原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中原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2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中原名校河南省中原名校 2 202202220232023 学年学年高二高二上第二次联考历史上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404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1 1. .5 5 分,共分,共 6060 分。 )分。 ) 1. 据研究表明、中国”一词早在西周金文中便出现,源于西周初年对其本国统治区的称谓。春秋战国时文化意义上的“中国”已出现在众多史料中。泰汉统一后文化意义及地域范围进一步扩大。明代“中国”逐渐成为大一统时期全国的统称。近代以来,民族国家意义上的“中国”出现。以上有关“中国”的评述,合理的是( ) A. 它遵循了唯物史观揭示的人类社会历史
2、发展普遍规律 B. 它是对“中国”一闻历史演绎最完整的考证 C 历史事实叮能有不同历史叙述子以记录 D. 历史现象是政治、经济等诺多因素作用结果 2. 分封制使人口从中心地带向周边地区迁移的同时,也把文化扩散到周边地区,天下共主、天下同源观念加强。这就使得不管天下怎么分裂,人们都认为分裂只是暂时的,最终还是要回到统一上。这体现了 A. 人口迁移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B. 文化认同有利于促进国家统一 C. 分封制导致了春秋战国分裂动荡 D. 礼乐制度推动中国走向大一统 3. 据载,商朝君主太甲因不清明,被臣下伊尹放逐于桐宫;周厉王因暴虐无道,引发国人暴动,大臣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掌朝政,时人对此却不
3、以为怪。这反映了当时( ) A. 蕴含后世儒家君民共治思想 B. 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权力有制约作用 C. 宗法血缘关系逐渐走向瓦解 D. 廷议方式有助于减少中央决策的失误 4. 周朝建立之初分封了大量的诸侯国,其中大名为姬姓王室或姬姓宗族之人所有。但到了战国时期,保存下来的姬姓诸侯国所剩无几,战国七雄中只有照国是西周分封的姬姓请侯国。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礼崩乐坏 B. 大宗取代小宗 C. 中央集权加强 D. 诸侯混战 5. 王夫之认为商周之变和周秦之变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两次政权更替,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曾随之发生变化。下列最能体现“周秦之变”的有( ) A. 从禅让到世袭 B. 从官僚
4、政治到贵族政治 C. 从札治到法治 D. 从分封诸侯到郡县制度 6. 秦朝的九卿有掌宗庙礼仪的奉常,掌宫延瞥卫的郎中令,宫门屯卫的卫尉,掌御用车马的太仆,掌刑法的延尉和掌山海池泽之税及皇帝生活供应的少府等。由此可见,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是( ) A. 分工明确 B. 垂直管理 C. 家国同治 D. 分层管理 7. 下列有关岳麓秦简的理解说法合理的是( )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所藏秦简, 简称“岳麓秦简”。 其法律文献抄录于秦王政时期至秦始皇三十五年(前 212 年) 。岳麓秦简有质日 、 占梦书 、为吏治官及黔首和数书及律令类文献,即法律文献,法律文献约占到 2/3。武汉大学测试中心做过老化程度和竹
5、质降解度检测,专家评估是珍贵的秦简。 岳麓秦简中首次出现的一些律名, 与云梦睡虎地秦简律典中的律名相当, 内容相关, 首次呈现的律令令文, 在里耶秦简中得到印证。 A. 远离政治核心区,史料价值有限 B. 大多为抄录,主观删减色彩浓厚 C. 为一手史料,可多角度研究秦朝 D. 可弥补原有秦令研究材料的不足 8. 隋文帝时,朝廷在门下省之卜设殿内局分管皇家事务。隋炀帝时将殿内局扩大为殿内省,独立于门下省之外,自此,门下省成为纯粹的政府机关,为国家服务。此举( ) A. 有利于强化封建君主的独尊地位 B. 反映了田家治理的专业化倾向 C. 标志着中央官僚政治制度的成熟 D. 提高了隋政府部门的办事
6、效率 9. 宋明, 专门为皇帝学习经书、 史书开设的经筵逐渐制度化。 程颖在经筵讲书时常以师道自居, 多所规谏,使得皇帝畏惧,他认为“天下重任唯宰相与经筵,君德成就责经筵。”据此可知( ) A. 官僚集团内部矛盾激化 B. 士大大有效制约皇权 C. 宋朝的文官政治较发达 D. 宋代皇帝的地位降低 10. 清朝雍正时期获得密奏权的官员达 1200 人,密奏内容沙及范围很宽泛,军务、政务、官吏、民情、水早、传闻等等。雍正时期摊 T 人市、政土归流等重要政策,都是臣下密奏先提出,雍正帝又与臣下反复讨论后做出决策。据此可知,密折制( ) A. 标志古代官僚体制完善 B. 强化了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C
7、. 说明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D. 是中央了解地方的最有效途径 11. 有学者研究发现, 中国古代地方职官名称中, 汉朝“刺史”之“刺”, 本为临时派出刺探信息, 后来“刺史”演变为州牧;清朝“巡抚原指代皇帝巡行地方,后演变为省级常设军政机关。这表明( ) A. 古代地方管理制度具有较大随意性 B. 巡行监察古代地方官员主要职责 C. 政府注重强化地方治理与中央集权 D. 加强专制主义统治是政府重要手段 12. 据记载,商朝出现了我国最早有明确文字记载的有组织的邮驿制度,秦朝颁布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邮驿法秦邮律 ,唐朝邮驿规模空前、管理严格有序,突出官办性质,元朝将宋朝时创设的急递铺作为办理中央官
8、衙文书传递的常设机构。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邮驿制度的发展 A. 是自然经济发展的结果 B. 受到了孔孟儒学的推动 C. 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D. 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13. 1906 年, 孙中山在 民报 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中说:“将来中华民国的宪法是要创立一种新主义,叫做五权分立” 这不但是各国制度上所未有、便是学说上也不多见,可谓破天荒的政体”。该设想( ) A. 得以在南京临时政府中实践 B. 传统文化与宪政思想并行不悖 C. 体现孙中山制度创新的努力 D. 导致国民政府宪政的最终失败 14. 起义门为今武昌古城幸存的唯一一座城门,清朝时称为“中门”,武昌起义后改为现名。191
9、3 年,段祺瑞任湖北都督时直接改回原名,翌年接任的段芝贵更是拆毁城楼。这反映出民国初年( ) A. 武昌成为南北势力争夺重点 B. 民主共和之路任重道远 C. 北洋军阀干政问题日益突出 D. 革命遗址保护意识缺乏 15. 1938 年边区政府向各分区和县区乡政府发出调令改边区议会为边区参议会。1946 年 4 月,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的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人民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选举各级代表,各级代表会选举政府人员”等。边区政府不同时期的措施( ) A. 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B. 有助于联合抗日局面最终形成 C. 深人践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D. 体现了中共对民主政体的尝试 16. “
10、五四宪法”的制定不仅借鉴了包括苏联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立宪经验,而且也充分吸收了西方国家宪法中的先进思想,与此同时,五四宪法”充分总结和考虑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并且结合当时过渡时期的特殊国情,吸收外国经验,以世界性的眼光确立了中国式的风格。据此可知,“五四宪法”的制定 A. 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B. 开启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宪先河 C. 彰显了制宪主体的广泛性特征 D. 坚持了民族化与国际化的统一 17. 1980 年前后,广西宜山县等地的村民自发召开村民会议,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制定了村规民约,负责全村的公共事务。村民委员会被写进 1982 年宪法。1998 年,我国正式颁布了村民委
11、员会组织法,代替了10 年前通过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 。这表明( ) A. 政府主持基层民主选举工作 B. 依法治国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C. 改革开放导致民主制度完善 D. 村民自治纳入了法制化轨道 18. 经过改革开放 40 多年的努力,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 7 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国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日标的国家,这个成就足以载人人类社会发展史册。这一成果表明了( ) A. 脱贫攻坚开始于新中国成立 B.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C. 脱贫攻坚工作的阶段性发展 D. 中国特色社会
12、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9. 起源于公元前 776年的泛希腊运动赛会持续千年之久,鼎盛时期大约有 140 个城邦加入,吸引了包括运动员在内的约 4 万人。赛会期间,陈列古代英雄事迹与雕刻供人参观,来自各城邦的政治家、哲学家及艺术家均举行讲演或展览会,商人们则借此谈买卖、定契约。这反映出泛希腊运动赛会( ) A. 推动了希腊文化的民族认同 B. 增强了城邦的独立自治意识 C. 协调了各城邦之间政治关系 D. 培育了民众参与政治的热情 20. 罗马帝国晚期,皇帝兴建了大量凯旋门,它既是有壁柱支撑的拱形通道和储藏战利品的阁楼,也是纪念皇帝和帝国功臣的建筑物。 同时还修建了许多以国家功臣命名的公共浴场,
13、比如规模最大的戴克里先浴场,可同时容纳三千人。这些建筑的兴建( ) A. 深受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B. 利于培养公民的国家意识 C. 适应罗马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D. 反映出民主政治得到发展 21. 中世纪“君主保护市民们不受频繁的战争和封建主任意征收的苛捐杂税的侵害, 而市民们则向君主提供财政支援作为报答。”上述现象( ) A. 有助于欧洲社会转型 B. 说明市民成为封建统治的基础 C. 是君主立宪制的体现 D. 体现封君封臣制下的契约关系 22. 14 世纪时,英国贵族们觉得税收的征收是为了解决国家的共同需要,而不是为了因土个人的需要,税收的使用应该得到所有纳税人的临督,如果国上不能很
14、好地使用,纳税人组成的议会就可以不批准,而国王为了获得钱财,和贵族妥协,于是议会批准赋税的权力越米越确定下来了。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 A. 进入等级君主制时期 B. 议会政治来源于历史的传统 C. 进入君主立宪制时期 D. 议会政治以宪法为根本遵循 23. 某学者罗列英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你觉得他最有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 1832 年 议会改革法案 1867 年 第二次议会改革 1884 年 第三次议会改革 1911 年 阿斯奎斯法案 1948 年 人民代表法案 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权利 使小资产阶级和工人上层获得选举权 赋予农业工人选举权利 上院权力进一步削弱 确立“一人一票”制度
15、 A. 议会权力的民主性和至上性 B. 民主政治的相对性和渐进性 C. 政治发展的艰难性和曲折性 D. 法制建设的超前性和完备性 24. 近代资产阶级通过革命和改革,确立了西方资本主义制度。近代英国、美国、法国等国的政治制度既有共同点,又各具特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英国政府由议会多数党领袖出任首相,并提名各部大臣 B. 美国总统由选民选举产生,任期四年,连任不超过两届 C. 德国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对议会负责不对皇帝负贵 D. 法国总统权力极大,经众议院同意可以解散参议院 25. 商鞅提出,“法不察民之情而立之,则不成;治宜于时而行之,则不干。故圣王之治,慎法、察务。”据此可知,商鞅
16、主张( ) A. 立法和治理要合乎时宜 B. 强调有法可依 C. 直接用法律来治理国家 D. 重视赏罚并重 26. 历史人物如何评价,往往莫衷一是。比如对王安石的评价,世人褒贬不一,同时代的哲学家杨时认为:“今日之祸(金人围京城,勤王之兵四集) ,实安石有以启之”。而严复认为:“千古相臣,知财计为国之大命,而有意于理财养民者,荆公一人而已”。对此解读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综合多人意见构建而成 B. 严复的评价比杨时的评价更为客观理性公正 C. 历史评价应以伦理观念和政治需要为出发点 D.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考虑所处时代的局限性 27. 黄仁宇在谈到北魏政权时说:“这一新兴王
17、朝,扭转后汉以来地方割据的趋势,而逐渐推广其统治权,开启了中国长期分裂后再统一的契机。”北魏政权提供的“再统一的契机”主要是指( ) A. 结束了分裂状态 B. 通过改革促进民族大交融 C. 改变了国贫现象 D. 加速了国家制度的封建化 28. 某校高一史学社同学展开项目化学习,有一组同学搜集了商鞅、王安石和张居正三位人物的资料,他们的学习主题最有可能是 A. “求变”“求新”是中国的历史传统 B. 改革家都内蕴舍身赴死的浩然正气 C. 中国近代改革与民众的思想启蒙 D. 改革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 29. 史学家陈旭麓在评价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时指出:新学家们带米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
18、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在陈旭麓看米戊戌变法( ) A. 阻止了民族危机的继续加深 B. 改革了封建君主专制体制 C.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 动摇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 30. 1902 年清政府推行司法改革,改大理寺为大理院。1906 年 12 月 4 日, 大理院中判编制法颁布,其中规定,“自大理院以下,及本院直辖各审判厅、局,关于司法裁判,全不受行政衙门的干涉,以重国家司法独立大权,而保人民身体财产”。这表明( ) A. 维新派变法主张受到了政府重视 B. 晚清积极推行变革政体的“新政” C. 清政府推动中国法律近代化进程 D. 改革实现了地方司法审判权的独立 31. 1930 年南
19、京国民政府颁布矿业法 ,规定:“铁矿、石油矿、铜矿及适合炼冶金焦之烟煤矿,应归国营, 由国家自行开采, 如无自行开采之必要时, 得出租探采, 但承租人以中华民国人为限。 ”这一法规 ( ) A. 受当时苏联经济模式影响 B. 带有一定国家干预色彩 C. 推动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D. 是战时经济体制的表现 32.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 2022 年 10 月 16 日在北京召开,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近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夼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回望建党以来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属于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重要决策的是( ) A.
20、 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米 B. 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日标 C. 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载入党章 D. 进一步部署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工作 33. 钱穆在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一书中指出, 察举的权力, 在各地方官员手中。 当一个人做到有权察举时,经他察举的,便是他的门生故吏,将来在政治上得意,有机会必然也会察举他的后人。这就造成了后来所谓的士族门第。据此可知( ) A. 士族制与察举制有一定渊源 B. 九品中正制造就士族制度 C. 察举制瓦解了中央集权体制 D. 士族门阀制约了君主专制 34. 宋人有云:“东南之俗好文”“西北之人尚质”。南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
21、突出,故北宋后期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而单独录取,以维持取士人数之均衡。北宋南北分卷制度( ) A. 确保了南北方录取比例一致 B. 制约了科举考试的客观公正 C. 提升了南方士人的政治地位 D. 顺应了文化中心南移的趋势 35. 清代对官员的考核分为京察和大计,分别对京官和外官进行考核。考核结束后,京察一等、大计一等和二等的部分官员将被引见给皇帝。被引见的官员中,经常有人被取消“一等”或“卓异的评价。这一做法( ) A. 表明皇权得到空前加强 B. 是吏治澄清的表现 C. 保证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D. 体现了人治的色彩 36. 下表是某同学整理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笔
22、记,其中事件与意义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事件 意义 A 1901 年,清政府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 标志学堂选官制度正式设立 B 1905 年,清政府设立学部 标志中国选官制度进入一个新阶段 C 1933 年,国民政府颁布了公务员任用法 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 D 1993 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 标志着公务员考录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 A. A B. B C. C D. D 37. 美国联邦政府公职人员有的由考试录用提拔,有的由总统等行政长官提名任命;其中,各部部长、驻外大使等高级职位的任命须经参议院批准通过,但他们往往随总统的卸任而离任。由此可见,美国文官制度 A. 难以摆脱
23、政党分肥模式 B. 在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博弈中发展 C. 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D. 充分体现了议会主权的政治传统 38. 清末奏定高等小学堂章程中指出,高等小学堂开设因语课程是为了使学生“习通行之官话期于全国语言统一”;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则耍求初级师范学堂选用泽渝广训直解作为教科书教授官话,以便以后能够:使全国人民语言合”。这些章程的颁布( ) A. 推动了留学教育的兴起 B. 有利于增进国家认同 C. 是源于民族主义的推动 D. 使白话文得到了普及 39. 根据 1915 年的文官高等考试令后所附的文官考试第二试第三试科日表 ,文官高等考试共分政治经济、法律、文学、物理、数学等 23 个专
24、科;1919 年颁布文官高等考试法 ,将考试专科由 23 个增至 33个、主要增加了机织、染色、窑业、服造、商业等专科,同时将第一试科目改为仅试国文道。这些举措( ) A. 说明考试权的独立 B. 利于提升施政专业化水平 C. 造成官僚机构膨胀 D. 反映了政治与行政的分离 4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我国确保“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的根本点是( ) A. 又红又专 B. 任人唯贤 C. 党管干部 D. 德才兼备 二、非选择题(共二、非选择题(共 4040 分。 )分。 ) 41.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华夏国 家是依靠封建制(封邦建国,下同)而形成的国家形态。 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刘建军编著占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游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中原 名校 2022 2023 学年 高二上 第二次 联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24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