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奉贤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海市奉贤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奉贤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上海市奉贤区上海市奉贤区 20212021- -20222022 学年七年级上学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期中语文试题试题 一、文言文(一、文言文(2020 分)分) (一)默写(一)默写(8 8 分)分) 1. 默写 (1)正是江南好风景,_。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 (2)_,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3)潮平两岸阔,_。 (王湾次北固山下 ) (4)十二章 中慨叹时光流逝, 劝人珍惜时光的句子是_, _。 (二) (二) (3 3 分)分)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
2、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 下列选项中出现本诗作者的著作是( ) A. 红楼梦 B. 西游记 C. 三国演义 D. 水浒传 3. 本诗中的大海具有_的特点,作者通过这一景象表达了_的抱负。 (三) (三) (9 9 分)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孟母断织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
3、。孟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谖”也,呼而忘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谖矣。 【注释】谖:忘记。 4.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引刀裂其织( ) (2)自是之后( ) 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孟辍然中止,乃复进。 6. 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_一书中方正篇,文中陈元方具备的_的品格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后文中孟子的母亲同样注重家庭教育,她“断织”是意在告诫儿子_。 二、现代文(二、现代文(3030 分)分) (一) (一) (1414 分)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散步 莫怀戚 我们在田野上
4、散步:_,_,_。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
5、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一一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鳖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这样,我们就在阳
6、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7. 第段横线上交代了一起散步的人员,请选择符合原文的排列顺序,并阐述理由。 选择:_ A.的母亲 我 我的妻子和儿子 B.我 我的母亲 我的妻子和儿子 C.我母亲 我的妻子和儿子 我 D.我的妻子和儿子 我的母亲 我 8. 比较第、第段两处画线句表达效果的异同, 理由:_。 9. 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本
7、文的情节在几处矛盾的出现和解决中不断推进,逐步揭示文章的主旨。 B. 本文对称的句式很多,这些句式整齐自然、音韵和谐,又散发着理性的光芒。 C. 本文主要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充满童趣和童真,反映一家三代温和谦让的浓浓亲情。 D. 本文选取散步这样一件生活小事,表现祖孙三代人的感情,也传达出作者的哲思。 10. 本文以“散步”为题的好处是_。 (二) (二) (1616 分)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苹果 杨立英 那年夏天,娘从外面带回家几个苹果。我冲进家门的时候,娘正把最后一个苹果放进吊在房梁的竹篮里。娘以为我没有看到,于是在我进门后,她_地从竹篮边快速地走开了。 那是一个简单实用且功能强大
8、的装置!绳子从房梁上垂下,另一端拴上钩子,竹篮挂在钩子上,里面放着干粮或其他吃食, 竹篮的高度恰如其分地固定在娘能伸手触及而我无论如何也够不到的位置, 当然,这样的装置除了防小孩子外,还可以防猫防老鼠。 我还无法抵挡住一个苹果的诱惑。娘出去后,我在屋里转了几圈,阳光从窗棂斑驳地透射进来,一个清晰的路径在我头脑里呈现,那是通往竹篮最快捷的路径。 晚饭过后,一家人在天井里纳凉,而我却毫无兴致,我的魂被竹篮里的苹果勾走了。 一人回屋睡觉不是我的习惯,为了让我的计划天衣无缝, 我又必须设计一些理由, 这是需要勇气的。我几次想跟娘说我困了,但一想开口,心跳就加速,犹豫了几次,最终我还是说了出来,然后装模
9、作样地打了声长长的哈欠。娘说:“困了就回屋去睡!” 借着月色,我爬上炕钻进了蚊帐。躺下后,我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竹篮,很长的时间。最终,我还是鼓起勇气悄悄地下炕,爬上椅子,再攀上墙边的桌子,踮起脚尖,伸长身子从竹篮里摸起一个苹果。那一刻,我感觉心脏怦怦乱跳,腿有些打颤发软,幸好一股苹果的清香弥散出来,抚慰了我的不安。我匆匆地回到炕上,把自己和苹果裹进了被单儿。我在不安和甜蜜杂糅的心情里沉沉睡去,梦里,我望见了我家的柳树上长满了苹果,我攀上柳树,抚摸着一个个又红又大的苹果,感觉一下变得特别富有! “都给我起来!谁偷拿了篮子里的苹果?今晚不交出来,就先把她的手剁了!”娘的呵斥声把我震醒。娘不是个性情
10、温和的女人,但这样大的火气却是第一次。我浑身开始颤抖,慌乱中,把滚到被单角的苹果又紧紧地攥在了手里。 这时,爷爷裂肺的咳嗽声穿墙而至,打破了黑沉沉的宁静。记不清从何时起,爷爷就这样整夜整夜地咳嗽。娘暂时放弃了对我们的“审问”,从竹篮里抓起两个苹果匆匆往外走。 从我们的屋子到爷爷的屋子只有几步的距离,娘走完这段距离的时间,是我逃脱罪责的唯一机会。 娘的前脚刚迈出门, 我一骨碌爬出被窝, 一手抓住苹果一手提着娘用旧粗布为我拼接的裤衩,下炕,爬椅子,再攀上桌子,一切行云流水般的麻利,可还是晚了,放苹果的手没等收回,娘已匆匆破门而入。 一切静止下来,只有煤油灯的火焰闪闪烁烁,我呆呆地站在桌子上,娘直直
11、地盯着我。我两手紧紧地握着变松的裤衩边缘,越握越紧。或许因为用力,瘦弱的我灯笼架般的筋骨清晰可见,油灯的光把我投射到墙上,细脚伶仃的。 我的恐惧和委屈在娘慢慢靠近桌子时暴发了,我突然放声大哭,无所顾忌。我释然地迎接即将要来的狂风骤雨。让我猝不及防的是,娘一把把我拽进怀里,搂得紧紧的,突然一声也大哭起来。当娘红肿着眼帮我擦泪时,我瞬间感觉一世界的温暖把我淹没。那天晚上,我蜷缩在娘的怀里睡着了,睡梦中我又望到了我家的柳树上挂满了一树的红苹果 对于娘从暴怒到温情的突然转变,我感到非常不解,直到后来的一天,我也做了母亲。 11. 第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 A 做贼心虚 B. 若无其事 C. 惊慌
12、失措 D. 若有所失 12. 本文是围绕“苹果”展开叙述的,细读文本,完成下面表格: 情 节 “我”的心情 娘把苹果放进吊着的竹篮里 _ _ 犹豫、紧张、甜蜜 娘发现苹果被偷,暴怒 害怕、慌乱 _ _ 13. 第段中的画线句富有语言表现力,请作简要分析。 14. 下面对中两个“大哭”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大哭是因为偷苹果被发现的恐惧和最终吃不到苹果的委屈。 B. 我大哭是因为吃不到苹果的愤怒和对母亲的不满、抱怨。 C. 娘大哭是因为孩子吃不到苹果以及作为母亲看到孩子的惶恐时的心疼。 D. 娘大哭是因为在这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为人母却无法满足孩子基本愿望的无奈、愧疚。 15. 结合全文
13、,简要分析文中“娘”的人物形象。 三、综合运用(三、综合运用(1010 分)分) 16. 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阅读经典可以涵养情性,启迪人生。经典常读常新,是我们汲取人生智慧的永不枯竭的源泉。本学期,我们已经共同阅读了一部经典作品,请完成下列题目。 (1)小贤要为学弟学妹们做本学期所阅读的_一书的荐读演讲,下面是演讲稿的片段,请将下面篇目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只需填选项,每处 2 个)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_;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_;还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_。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和理性的批判,
14、令人回味无穷。 A.狗猫鼠 B.五猖会 C.无常 D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E.藤野先生 F.范爱农 _ _ _ (2)读完这本书,书中的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理由。 人物:_ 理由:_ (3)这本书折射出很多鲁迅的教育观念,比如:教育要呵护孩子的天性;教育不要一味顺从孩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等,这些观念至今仍有现实意义,请你选择一个,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四、写作(四、写作(4040 分)分) 17. 题目;不一样的你 要求: (1)写一篇 600 字以上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 上海市奉贤区上海市奉贤区 20212021- -20222022 学年七年
15、级上学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期中语文试题试题 一、文言文(一、文言文(2020 分)分) (一)默写(一)默写(8 8 分)分) 1. 默写 (1)正江南好风景,_。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 (2)_,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3)潮平两岸阔,_。 (王湾次北固山下 ) (4)十二章 中慨叹时光流逝, 劝人珍惜时光的句子是_, _。 【答案】 . 落花时节又逢君 . 枯藤老树昏鸦 . 风正一帆悬 . 逝者如斯夫 . 不舍昼夜 【解析】 【详解】考查对名句名篇的背诵和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
16、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藤、鸦、逝、昼”等字容易写错。 (二) (二) (3 3 分)分)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 下列选项中出现本诗作者的著作是( ) A. 红楼梦 B. 西游记 C. 三国演义 D. 水浒传 3. 本诗中的大海具有_的特点,作者通过这一景象表达了_的抱负。 【答案】2. C 3. . 雄伟壮丽 . 统一中国或建功立业 【解析】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 观沧海的作者是东汉末年的曹操。
17、名著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曹操是这部小说中的一个重要人物。 故选 C。 【3 题详解】 考查对主旨的理解。 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观景象,赋予了大海雄伟壮丽的特点,借此来表达了诗人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据此理解概括填写作答。 (三) (三) (9 9 分)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18、。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孟母断织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谖”也,呼而忘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谖矣。 【注释】谖:忘记。 4.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引刀裂其织( ) (2)自是之后( ) 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孟辍然中止,乃复进。 6. 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_一书中的方正篇,文中陈元
19、方具备的_的品格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后文中孟子的母亲同样注重家庭教育,她“断织”是意在告诫儿子_。 【答案】4. . 拿起 . 这。 5. 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小孟子突然停止背书,然后再背诵下去。 6. . 世说新语 . 诚信、知礼 . 读书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句意为:拿起刀割断了织布。引:拿起。 句意为:从此以后。是:这。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
20、、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约定) 、委(舍弃) 、去(离开)”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辍然(这里是突然的意思)中止(中断停止) 、乃(才) 、复(又,再)”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 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世说新语的方正篇,结合文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元方入门不顾”等语句,表现出元方懂得“信”和“礼”的重要。 孟母断织中,孟母拿起刀割断了正
21、在织布,那么这匹布就废了。意在告诫孟子,读书必须要专心致志,不可分心,否则就像这把布割断一样,半途而废。据此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 现在已经离开了。 ”朋友便生气地说道: “真不是君子啊! 和别人相约出行, 却丢下别人自己走。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 ;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 。”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
22、进了大门。 孟母断织 孟子小时候, 背诵诗文, 他的母亲正在织布。 小孟子突然停止背书, 然后再背诵下去。(发现这种情况) ,小孟子的母亲知道他是因为分心遗忘了书中的内容, (于是)把他叫来问道:“为什么中途停止背书?”小孟子回答说:“书中有些地方忘记了,后来又记起来了。”(这时) ,小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割断她织的布,用这种方法来警告他(读书不能半途而废) 。从此以后,小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了书中的内容。 二、现代文(二、现代文(3030 分)分) (一) (一) (1414 分)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散步 莫怀戚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_,_,_。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
23、远一点儿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一一不过
24、,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鳖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
25、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7. 第段横线上交代了一起散步的人员,请选择符合原文的排列顺序,并阐述理由。 选择:_ A.的母亲 我 我的妻子和儿子 B.我 我的母亲 我的妻子和儿子 C.我的母亲 我的妻子和儿子 我 D.我的妻子和儿子 我的母亲 我 8. 比较第、第段两处画线句表达效果的异同, 理由是:_。 9. 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本文的情节在几处矛盾的出现和解决中不断推进,逐步揭示文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市 奉贤区 2021 2022 学年 年级 上期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24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