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北京市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现代文阅读(说明文)含答案
《2022-2023学年北京市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现代文阅读(说明文)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北京市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现代文阅读(说明文)含答案(21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现代文阅读(说明文)现代文阅读(说明文) 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古时候,埃及人把铁叫作“天石”。他们在建造金字塔时就已经用到了铁。那时候,铁和金子一样,很不容易找,他们所用的铁,大约有一部分来自天上掉下来的陨石。 阿拉伯人也有这种传说,他们说:“铁是出产在天上的,天把金雨落在沙漠上,金子变成银子,银子变成铁。” 天文学家观测了天体,告诉我们,一切天体都含有铁,在各个天体的光谱线上,随时都可以看到铁原子发出的谱线。在太阳的表面也有铁原子在奔流,每年都有不少天然的铁块落到地球上,这就是陨石的来源。 但是距离现在几千年之前,铁还没有普遍应用,因为天上掉下来的陨石毕竟很少。 科学家又告诉我们,
2、地壳本身就含有 4.5%的铁,地壳所含的金属元素中,除了铝以外,铁要算是最多的了。 人们学会从矿石里炼出铁来,是公元以前的事。最初,人们用铁制成犁、锄、铲、斧等工具,这是铁器时代的开始。直到 19 世纪,铁的生产才不用小规模的熔铁炉,而用大规模的高炉,于是有了现代化的炼铁工业。 从小螺丝钉到大型机器,从刀剑到大炮坦克,都需要铁,铁是我们制造生产工具和国防武器的重要原料。 铁不但在工业上这样的重要,它和生物界的关系也很密切。 据说,有些铁矿的形成和微生物有关。雨水把大量的铁从各种岩石里冲到湖沼里,湖沼里有一种叫铁菌的细菌就活跃起来,它们以铁为养料。由于铁菌的繁殖,铁就变成豌豆那样大或者更大的块粒
3、,逐渐沉积下来。时间久了,就形成铁矿。 _。 如果得不到铁的滋养,整个生物界都要发生恐慌,植物的花就要褪色,失去香味,叶子就要枯萎,人和动物也要贫血。有了铁,才有叶绿素。靠着叶绿素,植物才能吸收阳光,把二氧化碳和水制成淀粉,放出氧气。有了铁,动物的生命才有保证。在脊椎动物的血液里,铁是红血球里的血色素的主要成分,在无脊椎动物的组织里,也少不了铁。 铁真是一种奇妙的“天石”。 (1)对铁被称为“天石”的说法,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甲】铁和金子一样,很不容易找,所以被称为“天石”。 【乙】古代人们所用的铁,大多是天体中的天然铁块落到地球上形成的陨石,所以称为“天石”。 【丙】古代时铁很稀有,
4、且一部分是来自天上掉下来的陨石,所以被称为“天石”。 (2)结合上下文,在第段画横线处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甲】这就是地球上铁矿形成的原因。 【乙】铁和生物的关系还不止这一点。 【丙】动植物的生存也需要铁的滋养。 (3)“铁”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有 _、_、_、_。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人类共同发展的责任担当。自 199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中国政府率先组织制定了中国 21 世纪议程中国 21 世纪人口、 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并从国情出发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5、,为 (减弱、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做出积极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发布中国落实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 ,实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 年) ,推动生态环境保护。 【材料二】 “十二五”时期,我国单位 CDP 二氧化碳排放量累计下降 20%左右,超额完成先前确定的 17%的目标。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 我国要在“十三五”期间实现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量累计下降 18%这一约束性指标。 而 2017 年, 我国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了 46%, 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40 多亿吨,
6、已经超过对外承诺的到 2020 年碳强度下降 40%45%的上限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及其与国外对比表 【材料三】 2017 年年底,我国印发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 ,标志着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正式启动。作为环境保护的倡导者,中国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领导作用十分突出,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领跑”作用广受赞誉。 美国芝加哥大学能源政策研究所 2018 年 3 月发表的报告称, 2013 年至 2017年间,中国空气中细颗粒物水平平均下降 32%。报告称赞短短 4 年间,中国治理空气污染取得的进步不管从哪种标准说都相当 (优越、卓越) ,而美国完成同样的任务
7、用了数十年。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中国创造了很多机遇和经济增长点,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有助于各国在世界范围内应对气候变化。中国长期致力于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努力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 贡献者和引领者。除了积极参与气候变化谈判,以大国外交和多边合作方式推动巴黎协定达成,并积极引导推进巴黎协定后续谈判进程,中国还通过切实行动推动和引导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过去十多年的实践证明, 中国正在探索一条应对气候变化, 保护环境与实现经济增长多赢的发展路径。我国还将团结其他国家,加强南南合作,并与国际组织、多边金融机构等加强合作,凝聚共识
8、、落实行动、合作共赢,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贡献“中国方案”。 2从【材料一】和【材料三】横线后的括号内分别选择词语填入横线处,处应填_,处应填_。 3阅读【材料二】的图片,写出两条最重要的结论。 4从三则材料中可以发现,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的主要贡献有_、_、_。 (每空不超过 10 字)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8年10月23日上午, 被称为“现代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大桥全长 55 公里,集桥、岛、隧于一体,创造了沉管隧道“最长、最大跨径,最大埋深、最大体量”的世界纪录。 大桥深水无人对接的公路沉管隧道同样堪称世界最大难度,这条世界最
9、长的海底沉管隧道由 33 个巨型沉管组成,每节管道长 180 米,单节重约 8 万吨,且沉到海底 40 多米。 如此巨大的沉管要怎样才能沉降到海底实现对接?这就需要浮运安装。所谓浮运安装,即是用拖船将沉管拖运到桥位附近,再用绞错方式进行横、纵移沉管至安装位置并进行沉放安装。为保证浮运安装成功完成,华南理工大学的赵成壁副教授团队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对隧道沉管管段浮运、系泊等水上施工的关键问题进行研究。这一研究,还真发现了问题。 “实验发现,在浅水海域,沉管在水流和波浪的作用下,纵向水流对管段的作用所引起的问题比较容易解决,但若遇横流的作用,管段一放进海里,就会产生横倾与下沉,并容易触碰
10、到海底,极其不安全。”团队成员王冬姣副教授说。为了进一步验证该实验的可靠性,团队一遍遍进行实验与计算。最终为港珠澳大桥的 施工方案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材料二】 西直门桥是北京市著名的立交桥。它在北二环路与西二环路转弯处,是城区通往西北郊的必经之路,因此在北京陆地交通位置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西直门桥建成后,引发了很大争议。主要是立交桥设计过于复杂,给司机带来很大困惑。 这些数量众多、形状各异的立交桥,虽然美化了首都,却让北京的司机不知所措。对于路况不熟的司机来说,尤其是外地司机,在立交桥上行车是件非常头痛的事情,经常发生上得去、下不来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立交桥的标志牌和行车
11、指示不够完善、清楚。不同的立交桥左转、右转、直行、掉头走法都不相同,同一条环线光一个左转弯就能有三四种走法。 如果拆了立交桥重建,显然不现实,也不可能。最简单、最快捷的方式莫过于让所有的司机和道路参与者熟悉了解立交桥的性能特点,道路管理者制定出最清晰明确的指示标志。 西直门外大街上西二环路线示意图(局部) 【材料三】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
12、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 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 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5依据上下文,在【材料一】和【材料三】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浮运与沉放 不但 而且 B沉放与浮运 不但 而且 C浮运与沉放 既 又 D沉放与浮运 既 又 6阅读【材料二】中的路线示意图,李师傅打算 15:30 出发,开车从 A 地到 B 地,请你为他设计两条行驶路线。 7依据以上三则材料,简要概括桥的建造要考虑到哪些因素。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小题。 中国,最贫穷的挥霍者 就水来说,中国是世界上最贫穷的挥霍者。
13、 联合国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全球现有 12 亿人面临中度到高度缺水的压力,80 个国家水资源不足,20亿人的饮水得不到保证。预计到 2025 年,形势将会进一步恶化,缺水人口将达到 28 亿至 33 亿。世界银行的官员预测,在未来的 5 年内,“水将像石油一样在全世界运转”。 我国属于缺水国之列,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淡水量的 1/4,居世界第 109 位。在人均水资源方 面,中国已被列入全世界 13 个贫水国家之一,而且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淡水资源的 1/4。据统计,全国 600 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目前我国
14、城市供水以地表水或地下水为主,或者两种水源混合使用,有些城市因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有的城市形成了几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数十公里。由于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导致 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专家们警告:“20 年后中国将找不到可饮用的水资源。”美国民间有影响的智囊机构世界观察研究所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称:“由于中国城市地区和工业地区对水需求量迅速增大,中国将长期陷入缺水状况。”中国的黄河在过去的 10 多年间,年年断流,其中1997 年断流 226 天。流经中国一些人口稠密地区的淮河去年也断流了 90 天。从卫星拍摄的照片看,数百个湖泊正在干涸,一些地方性的河流也在消失。
15、目前全国 600 多座城市中,有 300 多座城市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有 108 个。其中北京市的人均占有水量为全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 1/13,连一些干旱的阿拉伯国家都不如。 但是,广大老百姓能感受到我们如此地窘境吗?没有。 就生产用水来说, 在宁夏的一些地方, 每亩水稻一年大约需要浇 2000 多立方米水, 一亩小麦要浇 1200多立方米水。中国农村普遍的水资源利用率只有 40%左右。在宁夏,每公斤大米耗水超过 2 吨。大水漫灌如果真的对庄稼有好处,倒也罢了,但事实上这种做法是引起土地盐碱化的最根本原因。 工业用水方面,我国炼钢等生产过程的单位耗水量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几倍,甚至几十倍。水的重复
16、利用率不到发达国家的 1/3。 觉醒吧,国人!如果这种用水状况还持续下去,那么我国水资源枯竭那一天必会来临! 8阅读第段,概括出题目中“贫穷”的依据。 9第段“20 年后中国将找不到可饮用的水资源”中加点词“将”能否删去?为什么? 10第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1面对我国水资源严重缺乏的现状,你有哪些合理的建议?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鸟类在迁徙中每天平均飞行 200 千米-280 千米,这相当于 22 座珠穆朗玛峰叠加起来的高度。当体力殆尽之时,它们便找寻一个食物充足、天敌较少的安全驿站停歇补给。 湿地是候鸟迁徙途中再好不过的中转站了。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
17、定环境下,生长着许多水生植物,这无异于鸟类天然的遮蔽所。优质的水环境又孕育了丰富的鱼虾,成为鸟类能量补给的来源。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都离不开湿地,因此这些位于迁徙路线上的湿地又被誉为“鸟类的乐园”。 北京地处亚热带向亚寒带的过渡区, 是众多候鸟春秋两季迁徙的必经道路。 全球有八大候鸟迁徙通道,经过中国境内的共有三条,北京处于“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上,每年过境南迁或北徙的候鸟、旅鸟达三百多种,数万只。每年的 3 月和 11 月,是候鸟在北京驻留的高峰期,鸟儿们聚集在密林、草丛、水库边觅食、休养,为下一步的长途旅行蓄积体力。 中国候鸟迁徙路线图示 【材料二】 近年来,北京重视生态涵养,百万
18、亩造林工程让绿色越来越多,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候鸟正在纷纷回归。是不是林密水美,就能坐等更多的候鸟光顾北京?不全是如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不仅要站在人的角度,也要站在鸟类的角度想一想。 候鸟最看重的是环境适宜度和食物资源的丰富度。有专家表示,北京的绿化工程确实为候鸟提供了更多栖息地,但不同候鸟习性不同,对栖息地的要求也不同。比如喜欢开阔滩涂的灰鹤,如果水域周边密植了树木,过境时就会避开;在湿地建设中有的灌木丛、草地被清理,造成鼠类数量减少,也会使得一些猛禽因觅食难而迁离。因此,湿地环境建设应考虑候鸟的栖息习性,保持其立体丰富性,以便为不同种类的候鸟提供食源。 【材料三】 鹳 当我们看到鹳
19、的时候,就意味着春天来临了。鹳建筑巢穴,往往会选在钟楼的围墙、水边的大树或陡峭的岩石尖梢等非常高的顶部。鹳会单腿站立着休息,蜷曲着脖颈,把头往后方缩起来,然后往肩上靠。青蛙、蜥蜴和游蛇等爬行动物很容易就被它发现,这得益于它超常敏锐的视觉,当它捕食的时候,往往会把地点选择在沼泽地、水边或潮湿的山谷中,这是因为这些地方有很多爬行动物。 鹳在年迈体弱的时候,年富力强的鹳会把食物送到它们的巢穴里。鹳拥有这种感人的孝道,历史上的希腊人曾经制定过一个叫“鹳”的法律,即赡养父母的法律,希望拿鹳来作为人类的模范。 天鹅 在大地和空中生活的许多动物都惯于征战,譬如狮子、老虎、老鹰和秃鹫,它们依赖暴力对其他动物实
20、施统治。天鹅是水中之王,却并非依靠暴力获得。天鹅兼具威势、武力和勇气,但只有在自我保护迫不得已时,它才运用武力。它一点也不害怕强悍的狗,也不害怕空中霸主鹰的攻击。当它快速而猛烈地扇动翅膀的时候,甚至能把人的腿打断。 天鹅的姿态俊俏、形体圆润、线条优美、浑身洁白无瑕、动作轻柔、眼睛有神,再加上飒爽英姿或怡然自得的姿态,浑身上下都光芒四射,令人愉悦、陶醉。它喜爱自由,我们不能将它变成我们的奴隶。它 在水上四处游逛,或者登上岸,或者从岸边离开往湖的中心游去。它在岸边休息,有时钻到灯芯草丛中,藏进非常幽僻的港湾中,有时从自己居住的地方回到人类的居住地,与人类快乐地相处。 (节选自布封自然史 ) 12每
21、年春秋两季,北京的湿地公园就成了“鸟类的乐园”。请结合【材料一】的内容,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13学校爱鸟社的成员希望能在北京为鹳鸟和天鹅建一个“湿地驿站”,方便它们在此驻留。这一湿地驿站应能同时满足鹳鸟和天鹅对栖息地的要求,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内容,用“既要又要”的句式,对此驿站建设提出一条具体要求。 1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 蟋蟀 我经常可以在蟋蟀住宅的门口看到它们卷动着触须,以便使身体的前面能凉快一些,后面能更加暖和一些。它们一点儿也不妒嫉那些在空中翩翩起舞的各种各样的花蝴蝶。相反的,蟋蟀反倒有些怜悯它们。那种怜悯的态度,就好像有家庭的人谈及那些无家
22、可归、孤苦伶仃的人时,都会流露出怜悯之情一样。蟋蟀也从来不诉苦、不悲观,它一向是很乐观的、很积极向上的。它对于自己拥有的房屋,以及那把简单的小提琴,都相当满意。 (节选自法布尔昆虫记 ) 昆虫记与自然史都是博物学的经典著作。从写作手法上看,“蟋蟀”与“鹳”“天鹅”这几段文字有什么相似之处?请再举出一个昆虫记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片段,说说这部书为什么能引人入胜。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叮!您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这是近期大热的电视节目如果国宝会说话的开场白。这部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制作的百集纪录片,每集重点讲述一件文物。不同于博物馆的平面展示,这档节目深入挖掘蕴藏在
23、文物背后的深邃历史与精彩故事,用既专业严肃又不失活泼的解说词将一个个“大国重器”浓缩在了五分钟的视频里。 人民日报刊文称赞: 如果国宝会说话通过 5 分钟微纪录的形式,将厚重的中华文明与互联网的碎片化传播相结合,让国宝活起来,火起来,再次掀起了“国宝文物热”。 当下,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时间越来越碎片化,很难有人可以坐在电视机前静下心来看较长的纪录片。 5 分钟一集的 如果国宝会说话 就像打开了一条细细的门缝, 让人们能通过活泼生动的电视语言,利用哪怕乘公交、坐地铁的闲暇片刻来一窥文物的精彩,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伟大创造。可谓“充电 5 分钟,穿越 8000 年”。 【材料二】作为中国首批禁
24、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国家一级文物,何尊是中国西周早期的一件祭器。周武王之子、刚刚继位五年的周成王姬诵励精图治,还在距离当时王城西安三百多公里以外的洛阳建立了新的都城。一个叫“何”的同宗贵族铸了一方尊,并在尊身底部刻下 122 字铭文,记载了父辈们和新王的功绩,以及新王对自己的告诫。后世称之为“何尊”。 “何尊”中的铭文字字千金,其中有四个字“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然而这些珍贵的铭文因为存在于尊身底部,以往, 只能展示给观众纸质打印出的铭文,有一些笔画无法采集完整。这一次,为了让观众看到何尊的内部影像,分集导演孙戈霆把小镜头伸入何尊内部,用最新的存拓技术将铭文清晰呈现,还原
25、了青铜最初金灿灿的本色。他说:“观众在博物馆里看文物,基本上都是平视视角,或者是隔着玻璃罩往里看。但在纪录片里,由于使用了新技术,观众可以 360 度无死角地看到文物的每一个细节,也能更好地洞察这些细节背后隐藏的信息。”如今,凭借着新技术,以及节目制作者的用心,“尊底的 122 字铭文没有辜负它主人的期望,跨越三个千年,将祖先的丰功伟绩展现在后人眼前。” 本集结尾的解说词令人心情澎湃,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中国,三千年前被镌刻于方寸之间,深埋于地下。三千年后,埋藏它的泥土和这泥土连接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被它命名,叫做:中国。”“何以为尊我有中国”的海报宣传语正是由此得来。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北京市 中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专项 训练 现代文 阅读 说明文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25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