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北京市昌平区二校联考高三上10月学情调研地理试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昌平区二校联考高三上10月学情调研地理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北京市昌平区二校联考高三上10月学情调研地理试卷(含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昌平区二校联考高三上北京市昌平区二校联考高三上 1010 月学情调研地理试月学情调研地理试卷卷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 某航班于当地时间 2021 年 9 月 24 日 16: 29 从甲地起飞, 飞行 13 小时抵达乙地。 下图为“航班路线图”。完成此次航行( ) A. 飞机起飞时,乙地旗杆影子朝向东南 B. 飞机从西半球经 160E 进入东半球 C. 飞行期间,北京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 D. 穿越北冰洋上空时先向西北再向东南 【答案】B 【解析】 【详解】某航班于当地时间 2021年 9月 24日 16:29 从甲地起飞,甲地位于西八区,乙地位于中国,使用的是东八区的区时,二者相差
2、 16个小时,当飞机从甲地起飞时,乙地的时间=9 月 24日 16:29+16h=9月25日 8:29,此时太阳位于东南的天空,乙地旗杆影子朝向西北,A错误;结合飞机的航线进行判断,飞机从 120W 向西跨过 180经线,到达乙地,根据东西半球的划分进行判断,飞机是从西半球经 160E进入东半球,B正确; 结合前面计算,飞机起飞时北京时间为 8:29,结合飞机飞行的时间 13 小时,飞机降落时北京时间为 21:29,因此飞行期间,北京太阳高度角变化为逐渐变大最大逐渐变小,C错误;穿越北冰洋上空时先向西北再向西南,D错误,故选 B。 【点睛】两点间最近航线的判断: (1)两地经度之差等于 180
3、,最短航线过极点。两地同位于北(南)半球,最短航线先向北(南)过极点再向南(北) ;两地位于南、北两半球,看过哪个极点的航线是劣弧。 (2)两地经度之差不等于 180,最短航线不过极点,而是过两极地区(或上空) :若甲地位于乙地的西方:由甲地往乙地,同在北半球(南半球)先向东北(东南) ,再向东,最后向东南(东北) ;甲乙两地位于不同的半球要讨论;若甲地位于乙地的东方:由甲地往乙地,同在北半球(南半球)先向西北(西南) ,再向西,最后向西南(西北) ;甲乙两地位于不同的半球要讨论。 2. 图左为波兰位置图,图右为秘鲁位置图。下列有关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左的比例尺比图右小 B.
4、波兰位于秘鲁的东北方向 C. 波兰和秘鲁皆位于西半球 D. 波兰位于秘鲁的西北方向 【答案】B 【解析】 【详解】读图可知,与左图相比,右图的纬度和经度跨度均较大,而且图幅右图略小于左图,因此左图的比例尺大于右图,A 错误;读图可知,波兰位于北半球,秘鲁位于南半球,因此从南北方方向上,波兰位于秘鲁北边,波兰位于 20 E 附近,秘鲁位于 75 W 附近,因此波兰位于秘鲁东边,综合起来,波兰位于秘鲁东北方向,B 正确、D 错误;波兰位于 20 E 附近,因此位于东半球,秘鲁位于 75 W 附近,因此位于西半球,C 错误。故选 B。 下图中是某区域平面图,图中虚线表示小路,和是该区域地形剖面图。读
5、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图示区域的地形是( ) A. 鞍部 B. 山谷 C. 山脊 D. 陡崖 4. 图中四条小路,坡度较小是( ) A. 甲、乙 B. 丙、丁 C. 乙、丙 D. 甲、丁 【答案】3. B 4. C 【解析】 【3 题详解】 由题中图可以看出,从 X 到 Y 地势逐渐降低,从 O 到两侧 MN 地势升高,可推测图示区域的地形是山谷。B 正确。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出凸为山谷。ACD 错误,故选 B。 【4 题详解】 结合图示
6、信息可知,四条小路中,乙、丙位于山麓地带,地势相对平坦,坡度较小,C 正确,丁、甲位于山谷顶部两侧,坡度较陡,ABD 错误。故选 C。 【点睛】地形剖面图的判读方法:1、根据经纬度,首先确定剖面的地理位置。2、依纵坐标,看图示地区地形起伏变化情况,是山、谷、盆地、高原和平原。3、再依剖面图判断其地貌类型和地势特征。4、最后按照掌握的世界或中国地理知识,回答该地区所属国家、地区以及城市,山脉、地形、河流、海洋名称,和与此有关的气候、土坡、地质、植被、洋流、自然带、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各方面的情况。 5. 图为沿 85E 的地形剖面及莫霍面深度变化示意图。图示区域( ) A. 莫霍面是地壳和软流
7、层的分界 B. 莫霍面的深度大于全球平均值 C. 海拔高度与地壳厚度呈负相关 D. 地势北高南低,起伏较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莫霍面是地球内部的一级不连续面,它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地壳与软流层并不相接,A 错误;图示区域海拔较高,地壳厚,莫霍面整体上下凹,因此图示区域莫霍面的深度大于全球平均值,B 正确;图示区域的海拔高度与地壳厚度呈正相关,C 错误;读图可知,图示区域大致是中间高、南北两侧(或四周)低,D 错误。故选 B。 6. 图示意寒武纪至新近纪生物多样性和地表温度的变化。完成图中( ) A. 寒武纪比奥陶纪生物种类更加丰富 B. 侏罗纪是哺乳类动物的繁盛时期 C. 第三次
8、物种大灭绝与地表升温有关 D. 生物演化主要依赖于地球的内能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生物多样性来看,奥陶纪比寒武纪生物物种更加丰富,A 选项错误。从所学知识可知,侏罗纪是大型爬行类生物恐龙所在的时代,并非哺乳类动物的繁盛时期,B 选项错误。从图中资料可以看到第 3次物种大灭绝时期,其地表温度相较之前有很大上升,故第 3 次物种大灭绝可能与地表升温有关,C 选项正确。生物的演化其影响因素较多,其形成过程较为复杂,D 选项错误。故选 C。 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33.5N)的考古研究发现,古人将骨笛和叉形器组合起来,做成观测正午日影的原始“圭表”,如图所示(图中代表二分二至的日影末端位置
9、) 。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当贾湖先人观测到骨笛上正午日影末端位于( ) A. 处时,我国各地的气温达到一年中的最低值 B. 处时,我国各地观测到日出的方位为正东 C. 处时,我国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D. 、之间时,我国各地的昼长加长 8. 若在新西兰的南岛使用此“圭表”进行观测时,应将( ) A. 两根木桩按东西对位,叉形器置于东端 B. 两根木桩按东西对位,叉形器置于西端 C. 两根木桩按南北对位,叉形器置于南端 D. 两根木桩按南北对位,叉形器置于北端 【答案】7. B 8. D 【解析】 【分析】图中代表二分二至的日影末端位置,骨笛上正午日影末端位于处时,影子
10、达到最长,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我国各地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低值,气温最低值出现在 1 月份。、之间时,我国各地的昼长可能加长或缩短。 【7 题详解】 图中代表二分二至的日影末端位置,当贾湖先人观测到骨笛上正午日影末端位于处时,说明影子达到最长,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我国各地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低值,气温最低值出现在 1 月份,A 错。处时,太阳直射赤道,我国各地观测到日出的方位为正东,B 对。处时,我国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C 错。、之间时,我国各地的昼长可能加长或缩短,D 错。 【8 题详解】 若在新西兰的南岛使用此“圭表”进行观测时,太阳位于南岛北部天空,应将两根
11、木桩按南北对位,叉形器置于北端,D 对。A、B、C 错。 每年的 5 月 30 日前后, 日落时的金色阳光洒满美国纽约曼哈顿 (40N, 74W) 的所有某走向的街道,呈现一幅壮观的景象,即“曼哈顿悬日”现象(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5 月 30 日,曼哈顿的人们欣赏“悬日”景观时,下列现象可能的是( ) A. 全球 5 月 31 日的范围约占一半 B. 伦敦街头挤满了上班的人群 C. 在北京的人们正在欣赏日出 D. 圣地亚哥(智利首都,西五区)夕阳西下 10. 曼哈顿出现“悬日”现象的街道走向是( ) A. 东西走向 B. 南北走向 C. 西北东南走向 D. 东北西南走向 11.
12、 曼哈顿该走向街道日落时会出现同样“悬日”现象的另一日期可能是( ) A. 7 月 12 日前后 B. 9 月 10 日前后 C. 12 月 5 日前后 D. 1 月 8 日前后 【答案】9. A 10. C 11. A 【解析】 【9 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曼哈顿“悬日”出现在 5 月 30 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夏至日北京(40N)昼长为 14 时 51 分,19:25 分日落) ,纽约曼哈顿约位于 40N,当该地 5 月 30 日日落时,应在地方时 19点左右,而伦敦是零时区,比曼哈顿(西五区)早 5 小时,此时为 24 点左右,正值夜晚休息时间,B 错。此时伦敦约在 24
13、点左右,全球两个日期大约各占一半,A 对。北京时间为 8 点左右,5 月 30 日日出应在 6点以前,C 错。圣地亚哥位于南半球,昼短夜长,而该地位于西五区,此时是 19 时左右,太阳早已落山,D 错。故选 A。 【10 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曼哈顿“悬日”出现在 5 月 31 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都是太阳东北升、西北落,当日落时太阳位于西北,所以曼哈顿出现“悬日”现象的街道走向是东南西北走向,C 对,ABD 错误。故选 C。 【11 题详解】 曼哈顿该走向街道日落时会出现同样“悬日”现象的另一日期应是一年中太阳直射同一条纬线的那一天。根据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可
14、知,一年中直射纬度相同的两个日期应是关于夏至或冬至对称的日期,即与夏至或冬至时间间隔相同的日期,5 月 31 日位于夏至日(6 月 22 日前后)之前约 22 天,则夏至日之后 22 天的日期约是 7 月 12 日,因此曼哈顿该走向街道日落时会出现同样悬日现象的另一日期可能是 7 月 12 日,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 【点睛】日出日落的方位:1. 在 3 月 21 日9 月 23 日之间,全球有日出、日落现象的地区,日出方位均为东北,北半球时间为 6 时以前、南半球时间为 6 时以后;日落方位均为西北,北半球时间为 18 时以后,南半球时间为 18 时以前。2. 9 月 23 日次
15、年 3 月 21 日之间,全球有日出、日落现象的地区,日出方位均为东南,北半球时间为 6 时以后、南半球时间为 6 时以前;日落方位均为西南,北半球时间为 18 时以前,南半球时间为 18 时以后。3.春秋分日,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12. 某校举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所用素材之一是某周天气预报的手机截屏(下图) 。据此,完成图中时段最接近( ) A. 立春 B. 芒种 C. 惊蛰 D. 寒露 【答案】C 【解析】 【详解】立春为 2 月 3 日到 5 日,惊蛰为 3 月 5 日至 7 日,芒种为 6 月 5 日到 7 日,寒露为 10 月 8 日到 9日;从图中看,当天 6 时 41
16、分日出,18 时 11 分日落,昼长小于 12 小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不可能是芒种, B 错; 从一周天气看, 气温不断上升, 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 不可能是寒露, D 错; 从图中看,最低气温大多已在 0以上,可判断出为 3 月,2 月为北京冬季,最低气温低于 0,因此最接近惊蛰,C正确,A 错。故选 C。 在较大湖泊和湖岸之间常常形成以一天为周期的湖风(从湖面吹向陆地的风)和岸风(从陆地吹向湖面的风) ,8 月某日我国鄱阳湖地区湖风和岸风明显。下图示意该日湖口和进贤南北方向平均风速逐时距平曰变化曲线(正距平为南风,负距平为北风)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导致该日湖口风速距
17、平正负值转换的主要原因是( ) A. 天气现象变化 B. 湖陆热力性质差异 C. 下垫面的改变 D. 当地盛行风的转换 14. 该日鄱阳与进贤的风向转换时间相似,该日 16 时鄱阳的主要风向应是( ) A. 偏东风 B. 偏南风 C. 偏西风 D. 偏北风 【答案】13. B 14. C 【解析】 【13 题详解】 湖陆风形成原理与海陆风形成原理一样,是由于水与陆地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 根据材料,正距平为南风,负距平为北风,当湖口吹南风,也就是吹湖风,当湖口吹北风也就是吹陆风,因此湖口风速距平正负值转换,也就是湖陆风的转换,因此导致该日湖口风速距平正负值转换的主要原因是湖陆热力性质差异,B 正
18、确;湖陆风转换与天气现象无关,A 错误;下垫面短时间内不会改变,C 错误;当地为季风区,季风风向是季节变化的,不是日变化的,D 错误。所以选 B。 【14 题详解】 该日鄱阳与进贤的风向转换时间相似,则鄱阳的风向转换时间就是进贤的风向转换时间,该日 18 时进贤的风向为偏北风,风由湖泊吹向陆地,所以鄱阳的主要风向也是由湖泊吹向陆地,为偏西风,C 正确,ABD错误。所以选 C。 【点睛】湖陆风会影响局地小气候。湖陆风是一种在沿湖地区在夜间风从大陆吹向湖区,昼间风从湖面吹向陆地而形成的一种地方性的天气气候现象。1、白天,吹湖风。带来湿润的空气,甚至带来丰沛的降水,使环境含水量变大。2、夜晚,吹陆风
19、。带走陆地上的温度,使夜晚降温速度加大。 15. 下图为某滨海地区某日某时等压面垂直剖面图(相邻两个等压面气压差相等) 。读下图,图中图示时刻( ) A. 比气温高 B. 比气温低 C. 比气压低 D. 比气压高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图中处位于处之上,海拔较高,因此气温比低,A 错误;读图可知,海洋等压面向下凹陷,近地面气压低,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判断,海洋此时气温较高,即气温高,陆地等压面向上凸起,近地面气压高,陆地此时应气温较低,即气温较低,B 错误;图中位于 之上,海拔较高,因此气压比高,C 错误;读图可知,与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处等压面下凹,处等压面上凸,因此比气压高,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北京市 昌平区 联考 高三上 10 情调 地理 试卷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25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