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现代文阅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含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现代文阅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现代文阅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含答案(2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现代文阅读(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代文阅读(中国现当代文学)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鲜果的温度 马汉 入夏,各种时令鲜果轮番上市。 江南瓜果丰富,醉李、枇杷、杨梅、葡萄、水蜜桃等一一应市时,人们一拨接着一拨地忙碌不停。街头来来往往的行人,拎着各色塑料篓子,篓底、篓口衬着翠绿的蕨叶,拎花篮般匆匆而过,成为江南夏日的独特风景。看着,心里就明媚起来。这背后又是多少人与人之间的温柔故事啊。 醉李上市时,给友人打电话,说山里果农进城卖自家种的醉李,我恰好路过,从没见过这么好看的醉李,绿油油、紫盈盈半透明的像宝石,忍不住买了一些,给你尝尝鲜。友人就说,哎哟哟,你就自己吃吧,你老是想着我。 杨梅上市时
2、,故交打电话来说,乡下亲戚送来些杨梅,我知道你爱泡杨梅酒,就特地给你留了,你在家吗?马上给你送过去!电话这头就客气起来,你留着自己吃吧,你真客气哟! 不知从何开口的人与人,因为一小篓鲜果而说了一大筐话。本已近乎休眠状态的人际关系,也因授受鲜果,而激活成了热络模式。 我有位小学同学,又是从小同住一条街的玩伴。他有位山东烟台种樱桃的朋友,每年采摘完樱桃总要连夜开车,专程从山东运满满一车来无锡,给我同学尝鲜,又让他送人尝鲜,把收获的喜悦分享到大江南北。其实我与老同学平时各忙各的,联系处于低频率状态。每当樱桃上市时,他总会给我打电话:在家吗?这一句话,固定的语调,固定的内容,让我已有了固定的翻译,那就
3、是樱桃又熟了。一接这电话,眼前就立即浮现起红如玛瑙油光锃亮的果实来,鼻孔里就嗅到了带着水气的香甜味。他开车将山东朋友千里迢迢送来的樱桃送到我家几盒,顾不得小坐片刻,又匆匆开车给其他朋友送去。他解释说,鲜果耽搁不得,我还是快去吧。送他走后,我除给自家留一点外,又将其余的赶紧分送给其他亲友。为此,电话、微信上的联络又得忙乎一番。 往往还有这样的情形:我给谁送去了这样果子,对方却让我带回了那样水果,说是谁谁送他的,自己留了一半,正想给你送过去的,你恰来了,太巧了太巧了。于是投桃报李这句成语,有了现实版的注释。小小的鲜果,就这样在人与人之间传递着,甚至跨越了地理区域的界限,温暖着人们的心。 今天早晨接
4、到杭州堂姐的微信,告诉我快递已发出。那是去年旧事的延续:重情重义的堂姐去山中农家乐小住,发现房东家的扁尖挺好,买回自己吃之外,还执意送我一份,如今已是第二年寄我扁尖了。有来无往非礼也,等水蜜桃上市时,我就回赠她无锡水蜜桃。在充满温情的人与人之间,水果土产被赋予了春意般的人情温度。 中午时分,手机铃响了。马师傅,马师傅!我知道,这是马路对面银行储蓄所的小姑娘。在诸如马老师马先生的一类称呼中,唯独这一声马师傅是独特而有辨识度的。在她眼里,我就是个常穿过马路去取钱存钱的退休老工人,她用质朴平常之心真诚以待。她曾请求我帮忙完成过指标任务,反正数额不大,在我能承受的范围内,且没经济损失,所以就承接了,能
5、帮人时就帮人一把吧。她倒是一直记在心里了。她在电话里说,马师傅,有一盒枇杷要麻烦您来拿一下的。昨天就摘下了,要拿回去赶紧吃哦。 我虽没考证过互送时令鲜果习俗的形成年代和发展脉络,但已习惯了每年夏天,或是旁观,或是参与着鲜果在亲戚、朋友、同事、同学、邻里之间传递的这一过程。这种经过人与人之间传递的鲜果,比起直接从店铺买来的水果,吃起来仿佛味道口感更丰富。 (选自 2020 年 8 月 10 日人民日报 ,有删改) 1通读全文,根据提示,请从“鲜果在我和他人之间传递”的角度,概括详写的三件事: (1)_; (2)堂姐连续两年给我寄扁尖,我回赠她水蜜桃; (3)_; 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1
6、)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 杨梅上市时, 故交打电话来说: “乡下亲戚送来些杨梅, 我知道你爱泡杨梅酒, 就特地给你留了, 你在家吗?马上给你送过去!” (2)结合语境,赏析第段中加点词语。 这一句话,固定的语调,固定的内容,让我已有了固定的翻译,那就是“樱桃又熟了”。 3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段画线句“这种经过人与人之间传递的鲜果,比起直接从店铺买来的水果,吃起来仿佛味道口感更丰富”的理解。 4本文运用插叙的写作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 范爱农 鲁迅 在东京的客店里,一天早晨,辟头就看见一条从中国来的电报,大概是:安徽巡抚恩铭被刺杀,刺客就擒。大家一怔之后,便研究这
7、刺客是谁。 这是徐锡麟,他留学回国之后,在做安徽候补道,办着巡警事物,正合于刺杀巡抚的地位。不久,秋瑾姑娘在绍兴被杀的消息也传来了,人心很愤怒。 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此后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会众即刻分成两派: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 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到,他叫范爱农,是徐伯荪的学生。 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
8、个电报还害怕,于是便坚执地主张要发电,同他争起来。 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天下可恶的人,当初以为是满人,这时才知道还在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 然而这意见后来似乎逐渐淡薄,到底忘却了,我们从此也没有再见面。直到革命的前一年,我在故乡做教员,大概是春末时候罢,忽然在熟人的客座上看见了一个人,互相熟视了不过两三秒钟,我们便同时说: 哦哦,你是范爱农! 哦哦,你是鲁迅! 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良。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
9、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趁了航船进城来。 他又告诉我现在爱喝酒,于是我们便喝酒。从此他每一进城,必定来访我,非常相熟了。我们醉后常谈些愚不可及的疯话,连母亲偶然听到了也发笑。 到冬初,我们的景况更拮据了,然而还喝酒,讲笑话。忽然是武昌起义,接着是绍兴光复。第二天爱农就上城来,戴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老迅,我们今天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我们同去。 我们便到街上去走了一通,满眼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
10、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什么铁路股东是行政司长,钱店掌柜是军械司长在衙门里的人物,穿布衣来的,不上十天也大概换上皮袍子了,天气还并不冷。 我从南京移到北京的时候, 爱农的学监也被孔教会会长的校长设法去掉了。 他又成了革命前的爱农。我想为他在北京寻一点小事做,这是他非常希望的,然而没有机会。他后来也时时给我信,景况愈困穷,言辞也愈凄苦。不久,忽然从同乡那里得到一个消息,说他已经掉在水里,淹死了。 我疑心他是自杀。因为他是浮水的好手,不容易淹死的。 夜间独坐在会馆里,十分悲凉,做了四首诗,现在只记得一首里的六句,起首四句是:把酒论天下,先生小酒人,大圜犹酩酊,微醉合沉沦。中间忘掉两句
11、,末了是旧朋云散尽,余亦等轻尘。 后来我回故乡去,才知道一些较为详细的事。一天,几个新的朋友约他坐船去看戏,回来已过夜半,又是大风雨,他醉着,却偏要到船舷上去小解。大家劝阻他,也不听,自己说是不会掉下去的。但他掉下去了,虽然能浮水,却从此不起来。 第二天打捞尸体,是在菱荡里找到的,直立着。 我至今不明白他究竟是失足还是自杀。 5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乡重逢,作者和范爱农相认后都笑起来,他们在相互嘲笑曾经的剑拔弩张,也为因深深误会而多年杳无信息感到悲哀。 B文中画线句集中描述了光复后紹兴当局换汤不换药的现状,巧妙地将范爱农的悲剧命运和革命前后的病态社会
12、联系起来。 C“把酒论天下,先生小酒人,大圜犹酩酊,微醉合沉沦”,诗句体现了作者对范爱农心忧国事不为民众理解、终至消亡的悲剧命运的悲悯之情。 D本文写人记事朴实平易,刻画人物多用白描手法,人物个性尽现其中,行文感情跌宕起伏,于平实的叙述笔调中蕴含着真挚深厚的感情。 6从相识到永诀,作者对范爱农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请联系文中所叙事件加以概括。 7联系全文,简要分析范爱农这个人物形象。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携一袖月光 包利民 月下长风灌满衣袖,似乎是古人之风,可是细思起来,在我们的无数过往里,也有过太多那样的夜晚,有月相随,心绪恬淡空灵。只是红尘漫染,我们走过即忘,仿佛眼前都是前路的风
13、尘,覆盖着生命中的美好。 七八岁的时候,常和大人划船去村西的大水库里打鱼。有一次回来得晚,天色已晚,月亮很大,在东边天空静静地悬着。当时身在小舟中,随波荡漾中看天上月,看水中月,长长的风轻轻流淌,满袖清凉,仿佛月光也倾满胸怀。那时的我还不懂古诗词中的那些意境,只是在那个刹那,心中有了莫名的感动。虽然许多年过去,也常常于世事风尘中回想起那个夜晚,想起那一轮月,那一叶小舟,还有舟上发呆的少年。 第一次参加劳动是在少年时,和村里人去江边修大坝,一天的活干下来,我疲惫至极,别人都去喝酒,我则躺在大坝上不想动。有月当空,涛声盈耳,身心清爽,疲累尽去。便起身下到江畔,江风浩荡,挟裹着柔柔的月色流入我的袖口
14、。那一刻人世遥远,仿佛天地间只有我一人,站在月亮底下,思绪飞舞成梦想的形状。 现在的我常常想,月光依然是从前的月光,可是,我什么时候丢失了曾经的自己?站在月下,如水的月色再也不能洗去尘世的劳乏,心上的尘埃厚重,阻隔着天地间的长风。后来,听一个老师讲古诗词,讲李白的把酒问月时,他说“月行却与人相随”一句,并不是我们单纯看到的那一轮月,而是心底的那一种感动一直在。恍然间明了,月光一直如此,是我们的心境再不能与之契合。 有一年走夜路,彼时已经在尘世中辗转多年,当时正是秋天,行走在半枯的高高秋草间,踩着自己的影子。就这样追逐着自己的影子走了许久,竟不曾举头去看那一轮月。只是一阵风来的瞬间,不经意抬头,
15、那月就在头顶,跟随着我的脚步。甩动的衣袖再次感受那份清凉,恍惚间就像时光重叠,原来童年少年时的那轮月一直不曾离弃,而我却常常凝视着自己的影子,忘记了头顶的皎洁。有多少人如我般,追逐着自己的影子却无视美丽的月光,影子如欲望般,让我们的脚步随之奔走,而满世界的月光,独不能照亮脚下。月与人相随,没有了那份心境,带给我们的,也只能是阴影。 就像一个朋友曾给我讲过, 有一年他在外地, 给一些小工厂清扫烟囱里的积尘。 由于白天工厂生产,他的活一般都是到了黄昏工厂下班后才开始。他每次干完活从烟囱里钻出来,满身满脸的灰尘,起初的时候,他都是匆匆赶回家里清洗。有一次,他出来后,忽然就发现月色很好,便慢慢地步行向
16、家里走,浑然忘了身上的脏与累。他说:“当时只觉得心情忽然就好了,没有了以前的抱怨。”当他后来开始文学创作后,曾多次回忆那个晚上, 觉得那夜的月光把灰尘与疲惫都变得生动起来。只要携一袖月光, 即使在世间奔走,依然会觉得惬意,心生感动。 那些让我们眷恋的月光,其实更如我们最初的梦想,走着走着,梦想变成欲望。而当我们万虑皆宁时,随月光倾满衣袖漫上心头的,就是最初的洁白。也许,这正是生命的意义所在。不辜负曾经感动过我们的月光,人生的长路上才会一片光亮,即使任重道远,也只是一段愉悦的旅程。 (选自精神文明报 ,有删改) 8本文围绕“月光”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9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
17、文章第段的作用。 10请你简要分析第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1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12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标题化虚为实,“一袖月光”可以理解为“生活中的美好”。作者借此想告诉我们,只要心怀美好,即使忙碌疲累,也仍然愉悦惬意。 B文章第段朋友的故事与前面“我”的经历十分相似,由己及人,丰富了文章内容,深化了主题。 C在作者笔下,月与风同在,互为依托。“月下长风灌满衣袖”“江风浩荡携月色流入衣袖”“风来的瞬间月就在头顶”两个意象并存,更增添了文章的空灵与诗意,带给人语言文字的美感。 D纵观全文,作者综合运用说明、记叙、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将月光写得有
18、情意有温度,生动可感。 1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请结合文章内容,以及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故乡(节选) ,完成下面小题。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
19、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我在蒙眬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4请指出“我”所希望的“新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生活? 15文中“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中的“偶像”是指_。“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中“手制的偶像”是指_。 16为什么闰土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是“茫远”? 17最后一段为什么又一次写到海边月夜的景色? 18说说最后一句话的含意。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下面
20、小题。 松 子 茶 林清玄 朋友从 XX 国来,送我一大包生松子,我还是第一次看到生的松子,晶莹细白,颇能想起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那样的情怀。 松子给人的联想自然有一种高远的境界,但是经过人工采撷、制造过的松子是用来吃的,怎么样来吃这些松子呢?我想起饭馆里面有一道炒松子,便征询朋友的意见,要把那包松子下油锅了。 朋友一听,大惊失色:松子怎么能用油炒呢? 在 XX,我们都是这样吃松子的。我说。 罪过,罪过,这包松子看起来虽然不多,你想它是多少棵松树经过冬雪的锻炼才能长出来的呢?用油一炒,不但松子味尽失,而且也损伤了我们吃这种天地精华的原意了。何况,松子虽然淡雅,仍然是油性的,必须用淡雅的吃法才
21、能品出它的真味。那么,松子应该怎么吃呢?我疑惑地问。即使在生产松子的 xx,松子仍然被看作珍贵的食品,松子最好的吃法是泡茶。 泡茶?你烹茶的时候,加几粒松子在里面,松子会浮出淡淡的油脂,并生松香,使一壶茶顿时津香润滑,有高山流水之气。 当夜,我们便就着月光,在屋内喝松子茶,果如朋友所说的,极平凡的茶加了一些松子就不凡起来了。那种感觉就像是在遍地的绿草中突然开起优雅的小花,并且闻到那花的香气,我觉得,以松子烹茶,是最不辜负这些生长在高山上历经冰雪的松子了。 松子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东西,但是有时候,极微小的东西也可以做情绪的大主宰。诗人在月夜的空山听到微不可辨的松子落声,会想起远方未眠的朋友,我们对
22、月喝松子茶也可以说是独尝异味,尘俗为之解脱。我们一向在快乐的时候觉得日子太短,在忧烦的时候又觉得日子过得太长,完全是因为我们不能把握像松子一样存在我们生活四周的小东西。朋友说。 朋友的话十分有理,使我想起人自命是世界的主宰,但是人并非这个世界唯一的主人。就以经常遍照的日月来说,太阳给万物以生机和力量,并不单给人们照耀;而在月光温柔的怀抱里,虫鸟鸣唱,不让人在月下独享。即使是一粒小小松子,也是吸取了日月精华而生,我们虽然能将它烹茶,下锅,但不表示我们比松子高贵。 佛眼和尚在禅宗的公案里,留下两句名言: 水自竹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 水和竹原是不相干的,可是因为水从竹子边流出来就显得格外清冷;
23、花是香的,但花的香如果没有风从中穿过,就永远不能为人体知。可见,纵是简单的万物也要通过配合才生出不同的意义,何况是人和松子? 我觉得,人一切的心灵活动都是抽象的,这种抽象宜于联想;得到人世一切物质的富人如果不能联想,他还是觉得不足;倘若是一个贫苦的人有了抽象联想,也可以过得幸福。这完全是境界的差别,禅宗五祖曾经问过:风吹幡动,是风动?还是幡动?六祖慧能的答案可以作为一个例证: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 仁者,人也。在人心所动的一刻,看见的万物都是动的,人若呆滞,风动幡动都会视而不能见。怪不得有人在荒原里行走时会想起生活的悲境,大叹:只道那情爱之深无边无际,未料这离别之苦苦比天高。而心中有
24、山河大地的人却能说出长亭凉夜月,多为客铺舒,感怀出睡时用明霞作被,醒来以月儿点灯等引人遐思的境界。 一些小小的泡在茶里的松子,一声在夏夜里传来的微弱虫声,一点斜在遥远天际的星光它们全是无言的,但随着灵思的流转,就有了炫目的光彩。记得沈从文这样说过:凡是美的都没有家,流星,落花,萤火,最会鸣叫的蓝头红嘴绿翅膀的王母鸟,也都没有家的。谁见过人蓄养凤凰呢?谁能束缚着月光呢?一颗流星自有它来去的方向,我有我的去处。 灵魂是一面随风招展的旗子,人永远不要忽视身边事物,因为它也许正可以飘动你心中的那面旗,即使是小如松子。 19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行文曲折有致,从对松子食用的错
25、误认识到领略人生的真谛,作者的思想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 B本文语言华丽,词藻丰富,且大量地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使文章呈现出一种典雅高贵的富态美。 C从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主旨来看,文章倒数第二段至倒数第三段似乎是多余的,删去并无大碍,反而更加精炼。 D“因为它也许正可以飘动你心中的那面旗”句中的“它”指的是“身边的事物”。 20文中说,看到松子“颇能想起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那样的情怀”,结合下文,指出“情怀”的含义。 21作者在最后一段中说“灵魂是一面随风招展的旗子,人永远不要忽视身边事物,因为它也许正可以飘动你心中的那面旗,即使是小如松子”。请问“那面旗”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22本文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中 语文 一轮 复习 专项 训练 现代文 阅读 中国 当代文学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25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