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2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对比阅读(小说类)对比阅读(小说类)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
2、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 大道之行也 二则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对下
3、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咸来问讯 咸:全,都 B不独子其子 子:以为子 C黄发垂髫 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老人 D外户而不闭 外户:从外面把门带上 2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声可以互相听到。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率领妻子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C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D是故谋闭而不兴这样一来,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文的语言特色不同。甲文语言质朴自然,富有表现力,读起来给人
4、以诗意盎然、清丽醇厚的美感;乙文语言两相对举,简洁凝练,读起来一贯而下,富有气势。 B两文都折射出当时社会的黑暗。甲文桃花源人为躲避战乱不曾离开过桃花源,桃花源人不希望外面的纷乱破坏他们静美的生活;乙文从理想的“大同”社会“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可见现实社会存在搞阴谋、偷盗、作乱等现象。 C两文都有安居乐业的美好理想。甲文桃花源人住在整齐的房舍里,在肥沃的农田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乙文男子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安心心地工作,男婚女嫁,家庭和乐。 D两文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憧憬相同。甲文虚构了一个理想的桃花源,人们在美丽的桃花源里安定、富足、快乐地生活。乙文中人人生活安定,有保障,人人安居乐业。
5、阅读【甲】 【乙】两则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6、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桃花源记 ) 【乙】 蓼花庄地近束鹿,距京师三百余里而遥。西山面之,浑河绕之,奥阻幽深,人迹之所不到。居民千余家,淳淳闷闷,浑乎太古之意。桑麻林麓,远近映带,婚姻嫁娶,不出其里。居人自其始祖迄今,无一识字读书。县吏一来征租,信宿尽收而去。子孙历世无一入城市,家家足衣食,无贵无贱,无贫无富。凡嚣竞凌害、偷盗讼狱、干戈扰攘之事,离别羁旅之
7、苦,父老子弟传世数十,耳未尝闻。其山川风物、人民 土俗,是亦燕赵间一桃花源也。 (节选自戴名世蓼庄图记 ) 【注】奥阻:腹地险要。淳淳闷闷:淳朴笃诚不开化。信宿:两三日。嚣竞凌害:嚣竞,为求功名利禄而喧闹奔走;凌害,欺凌伤害。 4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才通人 才:_ (2)具答之 具:_ (3)诣太守 诣:_ (4)偷盗讼狱 狱:_ 5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甲】 【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县吏一来征租,信宿尽收而去。 6 【甲】文以“忘路之远近”开篇,到“遂迷,不复得路”结尾,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7 【甲】 【乙】两文所展现的自
8、然环境、人文环境有什么共同点?请简要概括。 【甲】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 农夫耕于田,数息而后一锄。行者见而哂之,曰: “甚矣, 农之惰也! 数息而后一锄, 此田终月不成! ”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 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
9、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田之难也。”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谬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退。 【注释】息:呼吸。终:满。术:方法。仆:倒。 8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如是再啮_ (2)固颠_ (3)见而哂之_ (4)子之术谬_ 9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2)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 10甲文用_(描写方法) ,通过写老河兵的反应,衬托了讲学家的形象;乙文中运用了_(表现手法)来通过故事讲述道理。“甚矣,农之惰也!”与愚公移山中的“甚矣,汝之不惠!”都是_句式。 11
10、从两文中,我们能够得出哪些道理和启示?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出师表 ) 【乙】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选自世说新语 ) 注释:登车揽辔:指为官上任。廨(xi论) :官署。武王式商容之间:式,同“轼”,车前作扶手的横木,此为动词,意思是乘车时双
11、手扶轼,以示敬意。商容:殷商时期的贤哲,老子的老师。闾:里巷的门。 1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 (2)遂许先帝以驱驰 驱驰:( ) (3)席不暇暖 暇:( ) (4)吾之礼贤 礼:( ) 13用“/”划出下句的节奏。 (每句划一处) (1)苟 全 性 命 于 乱 世 (2)有 澄 清 天 下 之 志 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15 【甲】文中的先帝和【乙】文中的陈仲举有什么共同点?请结合选文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文官文,按要求回答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
12、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方正 ) 【乙】 管宁割席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选自(世说新语 德行 ) (注释:乘轩冕:穿着礼服,坐着有围棚的车。废书:放下书。 16解释句中加点字。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太
13、丘舍去 (3)相委而去 (4)宁读如故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8本文出自世说新语 方正篇,“方正”指那些品行?甲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 19乙文中的华歆其实是一位善始善终,德行不错的名士,但这篇短文中管宁却不愿意和他交朋友,你能站在管宁的角度说说“割席”原因吗?你在同学中选择朋友有标准和原则吗?请说出 1-2 条。 古文阅读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4、。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中,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节选自桃花源记 ) 乙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
15、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节选自戴名世己亥北行日记 ,有删改) 注释旦子冈:在今南京市江宁区附近。甫:刚。洵: 确实。浣:洗。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 具答之( ) 便要还家( ) 寻病终( ) 而妇人汲井且浣衣( ) 21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 B太守即遣人随
16、其往 故人不独亲其亲( 大道之行也 ) C盖江北之俗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 ) D余顾而慕之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马说 ) 22选出画波浪线句子停顿恰当的一项( ) A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 B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 C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 D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 23下列关于甲乙两篇选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设酒杀鸡”“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 B甲文结尾以众人寻桃花源“未果”,谊染了桃花源的神秘虚幻,令人神往。 C乙文中作者看到村庄里万物都怡然自得,而自己比他们差得远,心
17、生怨恨。 D甲乙两段文字都展现了和谐安宁、恬静美好、自得其乐的乡村生活图景。 2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25阅读下面的文官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 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陶渊明桃花源记 ) 【乙】郗公值永嘉丧乱,在乡里,甚穷馁。乡人以公名德,传共饴之。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生周翼二小儿
18、往食,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著两颊边。还,吐与二儿。后并得存,同过江。郗公亡,翼为剡县,解职归,席苫于公灵床头,心丧终三年。 (刘义庆世说新语 ) 【注】永嘉:晋怀帝年号。传:轮流。饴:通“饲”。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便要还家 _ 此中人语云 _ 郗公值永嘉丧乱 _ 甚穷馁_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问所从来 战则请从 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乃记之而去 C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生周翼二小儿往食 及下船 D席苫于公灵床头 行者休于树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
19、惋。 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箸两颊边。 (4)阅读【甲】 【乙】两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甲】文中“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花源中人 _。 【乙】文中乡人“传共饴之”,是因为郗公 _。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一)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
20、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 (二)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
21、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节选自李华吊古战场文 ) 【注】夐(xi n) :辽远 。曛:赤黄色,形容日色昏暗。挺:通“铤”(tn) ,疾走的样子。亭长:秦汉时每十里为一亭,设亭长一人,掌管治安、诉讼等事。唐代在尚书省各部衙门设置亭长,负责省门开关和通报传达事务,是流外(不入九品职级)吏职。此借指地方小吏。 26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 ) A便舍船 舍生而取义者也 舍本逐末 B欲穷其林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层出不穷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百废具兴 独具匠心 D不足为外人道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心满意足 27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2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8语段(一)笔法简洁而内涵丰富,请结合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分析。 诣太守,说如此。 29两个语段在体现的思想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分别是如何表达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 论语 ) 乙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世说新语
23、咏雪 丙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 杞人忧天 ) 30用“/”给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断三处) 日 月 星 宿 亦 积 气 中 之 有 光 耀 者 只 使 坠 亦 不 能 有 所 中 伤。 3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24、语。 (1)切问而近思 切:_ (2)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_ (3)若屈伸呼吸 若:_ 3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33你怎样理解甲文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4丙文讽刺了生活中的哪一类人? 【甲】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
25、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节选自纪昀河中石兽 ) 【乙】 初,殿宇既制,寺僧召画工,将命施彩饰,会贵其直,亦竟去。后有二少年诣寺来谒曰:“某,善画者也。”寺僧欲先阅其迹。少年曰:“某弟兄凡七人,未尝画于长安中,宁有迹乎?”寺僧以为妄,稍难之,后许之。 后一日,七人果至,各挈彩绘,将入其殿数天后,画工来见之,大惊曰:“真神妙之笔也。”于是无敢继其色者。 (选自张读宣室志 ) 【注释】贵其直:画工要价太贵。迹:这里指在其他地方的画稿或作品。 35请解释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中 语文 一轮 复习 专项 训练 文言文 对比 阅读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25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