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豫南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河南省豫南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豫南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豫南名校河南省豫南名校 20222022- -20232023 学年高一上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学年高一上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本题共 5 小题,小题,1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题。 材料一:材料一: 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个性化创造活动和结果,具有鲜明的主体性,要体现创作主体的情感、思想、意志和愿望。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创作主体的生存境遇必然会影响其审美判断, 从而影响其创作风格。现实的社会生活绝不是艺术家的敌人,它造成痛苦和失望,但对于艺术激情的产生来说,这恰恰
2、是必要的准备。正如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家刘勰所言:“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因此,建安风骨所透露出的悲凉慷慨之气使人触目惊心,其忧郁悲凉之感让人心绪颤动。“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驱辞逐貌,唯取昭晰之能:此其所同也。”刘勰的这段话可谓是对建安文士创作情感的最好描述。生存的困境与精神的迷惘,这双重困境必然会在建安文士们的审美情感上留下深刻的痕迹。 审美肇源于人的自我实现。人的自我实现的不同表现,就会使审美主体相应地产生不同的审美情感,从而分别给予不同的审美判断和评价。崇高作为反映人生命价值和意义的审美意识形态之一,与审美主体自身因素(生活经历、思想性格等)以
3、及在审美过程中与审美客体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频繁的战乱和疾疫毫不留情地剥夺了大批建安文士的生命,“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曹丕与吴质书 )如果说生命在瞬间的消逝只是一种命运的劫数,或是顺应自然规律的话,那么精神价值的失衡和无所皈依就更促使文士们对人的生存价值和意义进行思考。一方面,正是人们面对战争的摧毁强力,感觉生命的存在力量在它面前不堪一击;另一方面社会价值的整体失衡,可以说又毫不留情地给了人们本已脆弱的灵魂以沉重一击,他们所做出的种种抗争、追求是毫无意义的渺小。崇高体验大都是艺术家遭受心理挫折时的异常体验。在自然界的外物面前,不管是数学的还是力学的
4、巨大或宏伟,都首先给艺术家以威慑和震撼,迫使他自惭形秽,反躬自问:在如此苍茫的宇宙中,作为如此渺小的生物,我的存在是否太可悲、太可笑、太脆弱,不值一提?因此,我们可以说建安时期的战乱、疾疫和人们精神世界的价值失衡是崇高感产生的契机。 至此,建安文学所体现出来的崇高感就不难理解了:明净的大自然与错综复杂、肮脏丑恶的社会人事形成鲜明对比, 此时文士们极易领悟山川草木之不朽和个体生命之卑微, 便不由自主地升腾起崇高的愿望,从而努力把有限的自我融入无限的宇宙天地之中。在对物质不灭而人生短促的崇高(审美)体验中,一股浩然正气不可遏制地冲击着作家的心灵,激发他们的人格力量和向上的决心去与巨大狰狞的外物抗衡
5、,以超越挫折,最终实现“我”(人格力量)的升华,使“我”获得非凡的能力和意料不到的观世高度。 (摘编自吴巧云建安风骨的美学阐释 ) 材料二:材料二: “风骨”属于中国传统的文论范畴,它既可以用作文学批评,也适用于书画、人物的品鉴。在中国的文论范畴中, “风骨”体现为情志和思想的刚健正气之力。 以此观照雪莱的诗歌, 发现雪莱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等诗作中所蕴含的崇高正气之力恰好与此相通,从而揭示出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在某些层面上的可通约性。 黄侃文心雕龙 札记释“结响凝而不滞”句,指出“凝者不可转移,声律以为贵”,声律调畅而凝练,文章读起来就铿锵有力。因而,形成了文章声律美的效果。基于汉字的单
6、音节现象和齐梁以来的“四声说”,构成了中国诗歌或激越高昂、或沉郁苍凉、或简淡清亮的声律特色。而英诗在音节的轻重和音步的长短错位中也形成了诗歌独特的声律美。韵律在英诗中的植入,形成了英诗的多重音象。雪莱尤为推崇培根文章中波澜壮阔的声韵,认为它超出了人心的局限,带着人的心灵一块倾泻,涌现它与之共鸣的宇宙万象。在雪莱的诗作中,因其情感的奔放与韵律的短促有力的和谐统一,形成了诗歌声律的铿锵有力,从而使得诗歌呈现出一种磅礴的气魄,如他的西风颂就体现了这种特色。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声律铿锵有力的诗歌在雪莱诗作中既非个别,也非偶然。 西风颂固然是此中的一个代表,但除此之外,像颂歌 苍天颂 云 致云雀等,都是
7、声律铿锵、节奏明快的名篇。尤其是致云雀 ,雪莱以饱满的激情和充满张力的语言,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激情和高昂的斗志,体现了声律的调畅凝练。这正与刘勰风骨中所说的“结响凝而不滞”相通约,展现出“风骨”的声律特色。 虽然雪莱追求诗歌的自然成文,但是追求诗歌写作的自然性并不拒斥对语言的锤炼。雪莱也是在不断修改自己作品中,完成其诗篇对雄壮伟力的表现,并非全凭最初的灵感。他在诗之辩护中指出,语言、形式等诸多因素是组成广义诗歌的素材。而对于狭义的诗歌而言,正是语言,尤其是具有韵律、力量语言的特殊配合, 才创造出无上威力的诗歌。 他认为倘若诗歌文辞使用妥当, 就犹如“火星”“原子”, 充满了精神,饱含电光。这正与
8、“风骨”的“刚健既实,辉光乃新”具有属性上的相似。 此外,雪莱在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诗篇中,由于其鲜明的抗争性、昂扬的斗志及其乐观的精神风貌,也营造出了诗歌“风骨”高昂刚健的格调。在雪莱的一些抒情诗中,这种格调表现得尤为明显。希腊神话是雪莱诗作题材的主要来源,雪莱对希腊神话的崇高形象情有独钟。这些富有力量的神话形象经过雪莱天才诗情的改造,从而具有了现代精神。雪莱阿波罗之歌中对阿波罗的阳刚形象加以赞美,诗中的阿波罗象征着光明和正义,那些有奸伪、欺诈的恶念的人都对阿波罗敬畏三分。因而诗歌的高昂格调就在正与反、光明与黑暗的对比中突显出来。阿波罗与黑暗、邪恶的斗争,揭示了胜利的可能,预言着最后光明的降
9、临。因而,马克思又称雪莱为预言者。 (摘编自李玮玮雪莱诗歌的中国阐发研究论雪莱诗歌的“风骨”特色 )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学是一种个性化的表达,它具有强烈的主体性,创作主体能够借助文学“感物吟志”,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 B.诗人的审美判断、创作风格与其生存境遇密切相关,现实生活中的痛苦和失望往往能够激发出诗人的创作激情。 C.创作主体在自我实现中形成审美体验,主体的审美情感不同导致其自我实现的不同表现,审美判断与评价也不同。 D.我国的诗歌追求声律美, 汉字中的单音节现象和齐梁以来的“四声说”, 为我国诗歌呈现声律美提供了可能性。 2.根据材料内
10、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建安时期的文人认为自己在战乱、疾疫面前所做出的种种抗争、追求都是毫无意义的,他们选择消极避世,来逃避现实。 B.雪莱借鉴中国文论中的“风骨”特色,使自己的作品蕴含崇高正气之力,这也证明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是有相通之处的。 C.培根追求文章的音律美,雪莱亦是如此,他在致云雀中大胆尝试,植入音律,使诗歌达到声律铿锵、节奏明快的效果。 D.雪莱在创作中善于借用希腊神话的相关题材,他创作的诗篇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阿波罗之歌都预言了未来的胜利。 3.下列选项,最能体现建安文学“慷慨悲凉之气”的一项是(3 分) A.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11、”(曹操蒿里行 ) B. “乘辇夜行游,逍遥步西园。双渠相溉灌,嘉木绕通川。”(曹丕芙蓉池作 ) C.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曹植洛神赋 ) D.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 4.雪莱诗歌的特色与我国传统文论中的“风骨”特色有相通之处,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 (4 分) 5.面对险恶的政治环境,魏晋诗人刘桢用下面这首诗来劝勉自己的堂弟,同时也是在自我劝勉。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这首诗是如何体现出崇高感的。 (6 分) 赠从弟赠从弟(其二)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注凝寒
12、?松柏有本性。 注罹:遭遇。 (二)现代文阅读(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本题共 4 小题,小题,16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题。 月光下月光下 蔡东 她到得比我早。隔着窗子端详她的侧影,利落的短发,干净的墨绿色针织衫,背是挺直纤瘦的,我心里踏实了些。快走到座位时,她转过头来,在这个时空里,她依然记得我的脚步声,有一个瞬间我像坠入昏暗的深海,四周是真空般的寂静。 小姨,你有白头发了。这句话脱口而出,暗地里埋怨自己不会说话,随之却发现,我俩耸起的肩膀都松开了。 六角托盘擎过来两杯茶,透明杯子里绿莹莹的,薄片正舒展成叶子,有的芽头朝上,立于水中,有的缓缓落下,
13、躺在杯底。她倒吸一口气,赞叹说真好看,一边却说,不用来这类地方,在哪里说话不是说。 她还那么爱美,拿起手机拍杯中碧色,我趁机细看她的样子。长白发了,眉心文刻着深深的竖纹,但比起同龄人来她仍显得年轻。不光是体态的年轻感,她精神头看上去也不错。她的眼睛一点也不黯淡,眼神里充满对此刻和未来的热情。 几棵散尾葵,几株马醉木,室内就幻化出一片清新的小森林,看多了,也觉得不过是一种崭新的流俗。她看看四周,说,我住宿舍,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不然就叫你过去了。我低下头,喉咙一阵发紧,知道她想认认我家的门,但久居城市已不适应具有速度感的亲昵,哪怕我们曾经那么熟悉,哪怕今天看她一眼我就听见心底的声音,如之前的某个
14、人生阶段,现在的我也需要她。 我曾为我妈感到些许遗憾,老天爷偏心,小姨才是姐妹中长得最好看的那一个。有她在的时候,我眼睛挪不开,偷偷盯着她看,仰慕她俏丽的单眼皮和飞扬的长眉,还有月光一般的皮肤。一度不知怎么形容那细白若有光的皮肤,比雪色柔和,比奶脂透亮,我甚至分不清楚,月光是从天上落下来的,还是从她脸上轻轻荡漾出来的。我和她年龄相差十几岁,辈分上她高我一辈,但我们亲密得更像姐妹。 杏烟河是我俩的嬉游之地。在那里,你知道四季是怎么到来和退出的。月光下,杏树枝根根分明,投在地上的影子也是瘦的,疏疏淡淡干净的几笔,忽如一夜,水边堆满热闹的花影,抬头一看,干枯的树枝上冒出密密的杏花,酸胀的春天舒畅了。
15、接着,白天长了,细细窄窄的河流变宽了,充足光照中,树叶的绿厚了一层,又厚了一层,蝉声在浓绿中突然静默又骤然响起,她喜欢说,一大早天就这么蓝,中午得热成什么样!当河边的色彩变得丰富,夏天就过渡到了秋天,毛衣上的静电噼里啪啦的。到了深秋时节,河水分外沉静,风掠过,几朵云从水里浮起来。我们用纸片叠小船和飞机,任由它们随水流走,我们百无聊赖地躺着,看到英俊的狼狗把吃不完的骨头埋进土里,然后永远地忘记了。 她说,你长大了,我是变老了。我看着她,说,小姨你哪里老,气色比我强。她笑笑,说心还没老。我注意到,她拿起纸巾把桌上的水渍抹干净,没有水渍也来回抹,这或许是过往从事某个职业的印记。她说,这些年奔走多地,
16、最早做保洁,后面跟古法经络的传承人学习,专治亚健康,也做过老板的住家保姆,干活麻利,其他时候笨笨的就行,雇主要管理,她不想走太近,就注意保持距离感,包吃住挺好,手里一直有活钱,只是跟坐牢一样不自在,半年就辞掉了。我问她现在靠什么吃饭,她说,前几年开始做育婴和产后康复,就是伺候月子,熬夜免不了的。 她说,跟你妈一直有联系,她刚得心脏病那年我回去看她,问起你来,说早出来上班了。她等着我也说点什么。到底在外生活多年,自觉遵守新礼节,不主动打听私事。但她的眼神是急切的,是与比较和窥探无关的,单纯地想知道我过得好不好。 茶已经放凉。她站起来,说沙发窝得人难受,出去溜达溜达。我跟着她往外走,像一下子回到了
17、多年前。这一刻,我辨认出胸口突然涌上来的热流是什么,是庆幸,庆幸在我能理解更复杂的人世时,还有机会跟她相见。 推开门,尚未汇入人流中,我们像被什么撞了一下。不知道哪条街的桂花开了,金桂的香那么重,风都吹不动,空气变得很稠密,站在里面,一下子就被花香染了一身。不似幽冷的兰花香,飘飘忽忽,闪躲着什么,桂香浓郁,强烈,无所保留地让空气达到了饱和状态,香味像是凝结成一滴滴水珠般,落得到处都是。 洒水车缓缓走过,喷出的水流落在路面和路旁的绿化带上。她指着前方说,快看快看。我循着她的视线,看见一道小小的彩虹,阳光和水滴造就了它,缺了小半边,依然梦幻鲜艳。 在饭店门口的台子上,她拿起菜牌翻翻,大大方方放下,
18、往前走出去一段路才对我说,钱不是这样花的。她说多年来有强制储蓄的习惯,备着应急和养老。 她问,你家里能做饭吗?我点点头,能做,就是东西不全,不太像个家。她试探着问,要不去家里看看?我想起那个进门堵着一堆鞋子的住处,毫不犹豫地说,当然可以。 橘红的月亮出现在天地相接的地方,天一黑,它就蹑足而上,越过树梢,步入深蓝色的天幕。像往常那些日子一样,它散射出母系的、心智成熟又充满感情的光,安抚夜空,也慰藉人世。我跟着她拐进旁边的小超市,她问,现在爱吃什么?我说,你做的都好吃。她细细挑选,把失散的白菜豆腐五花肉归拢在一起。我拎起袋子,挽住她的胳膊,从超市里出来,往家的方向走去。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
19、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有一个瞬间我像坠入昏暗的深海,四周是真空般的寂静”,运用比喻等手法,生动地写出“我”与小姨会面的拘束和紧张。 B. “我低下头,喉咙一阵发紧”,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我”的窘迫难堪:小姨依旧关心“我”,而“我”却主动疏远她。 C. “香味像是凝结成一滴滴水珠般,落得到处都是”,运用通感写出金桂的浓香熏染着周围的一切事物,“我”也为之沉醉。 D. “它散射出母系的、心智成熟又充满感情的光,安抚夜空,也慰藉人世”,运用拟人手法写明月,融情于景,含蓄隽永。 7.文中多次写到小姨的美丽和快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段先描写
20、小姨的侧影,突出她的干净利索和挺直纤瘦,表明她体态还很年轻。 B.第段写小姨依旧爱美,用手机拍杯中茶,眼神明亮,表明她对生活充满了热情。 C.第段穿插回忆,写小姨年轻时眉眼俏丽,皮肤细白有光,“美”在我记忆深处。 D.第段写街边的小小彩虹,给小姨带来了几许惊喜,表现了她高雅脱俗的审美情趣。 8.这篇小说的戏剧性并不强,最后以“我拎起袋子,挽住她的胳膊,从超市里出来,往家的方向走去”结尾,请简要分析这个结尾的好处。 (4 分) 9.小说标题为“月光下”,“月光”在文中有哪些意蕴?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
21、共(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小题,20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题。 野史杂说,多有得之传闻及好事者缘饰,故类多失实,虽前辈不能免,而士大夫颇信之。姑摭真宗朝三事于左。 魏泰 东轩录 云: “真宗次澶渊, 语寇莱公曰: 虏骑未退, 何人可守天雄军?公言参知政事王钦若。退即召王于行府,谕以上意,授敕俾行。王未及有言,公遽酌大白饮之,命曰上马杯,且曰:参政勉之,回日即为同列也。 王驰骑入魏, 越十一日虏退, 召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予案澶渊之役乃景德元年九月,是时莱公为次相,钦若为参政;闰九月,钦若判天雄,二年四月,罢政;三年,莱公罢相,钦
22、若复知枢密院,至天禧元年始拜相,距景德初元凡十四年。 其二事者,沈括笔谈云:“向文简拜右仆射,真宗谓学士李昌武曰:朕自即位以来,未尝除仆射,敏中应甚喜。 ”予案真宗朝自敏中之前拜仆射者六人: 吕端、 李沆、 王旦皆自宰相转, 陈尧叟以罢枢密使拜,张齐贤以故相拜,王钦若自枢密使转。及敏中转右仆射,与钦若加左仆射同日降制,是时李昌武死四年矣。 其三事者,存中笔谈又云:“时丁晋公从真宗巡幸礼成诏赐辅臣玉带时辅臣八人行在祗候库止有七带尚衣有带谓之比玉价直数百万上欲以足其数公心欲之,而位在七人之下,度必不及己,乃谕有司:某自有小私带可服,候还京别赐可也。既各受赐,而晋公一带仅如指阔,上顾近侍速易之,遂得
23、尚衣御带。”予案景德元年真宗巡幸西京,大中祥符元年,巡幸泰山,四年,幸河中,丁谓皆为行在三司使,未登政府。七年,幸亳州,谓始以参知政事从。时辅臣六人,王旦、向敏中为宰相,王钦若、陈尧叟为枢密使,皆在谓上,谓之下尚有枢密副使马知节,即不与此说合。且既为玉带,而又名比玉,尤可笑。魏泰无足论,沈存中不应尔也。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 ,有删改) 注寇莱公,寇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官名。宰相级官职。向文简,向敏中。存中,沈括。 梦溪笔谈的作者。丁谓,丁晋公。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时丁晋公从真宗巡幸/礼成/诏赐辅臣玉带/时辅臣八人/行在祗候库止有七带/尚衣有带/
24、谓之/比玉/价直数百万/上欲以足其数/ B.时丁晋公从真宗巡幸/礼成诏赐/辅臣玉带/时辅臣八人/行在祗候库止有七带/尚衣有带/谓之/比玉/价直数百万/上欲以足其数/ C.时丁晋公从真宗巡幸/礼成/诏赐辅臣玉带/时辅臣八人/行在祗候库止/有七带尚衣有带/谓之/比玉/价直数百万/上欲以足其数/ D.时丁晋公从真宗巡幸/礼成诏赐/辅臣玉带/时辅臣八人/行在祗候库止/有七带尚衣有带/谓之/比玉/价直数百万/上欲以足其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陈尧叟以罢枢密使拜”与“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两句中的“以”字含义相同。 B.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
25、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的影响也很大。 C. “予案景德元年真宗巡幸西京”与成语“拍案叫绝”中的“案”字含义不同。 D.泰山,文中指五岳中的东岳。有丰厚的文化内涵,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魏泰东轩录记载,寇准在宋真宗面前推荐王钦若,王钦若不负圣望,后来王钦若因功官位与寇准同级。这事其实不符合史实。 B.梦溪笔谈记载,向敏中被任命为右仆射时,皇帝对李昌武说,向敏中一定很高兴。这是错误的,因为向敏中任右仆射时,李昌武已经去世。 C.梦溪笔谈所说的丁谓凭借小聪明获得真宗“比玉”等事不真实,因为丁谓根本没有跟随皇帝出行过,当时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名校 2022 2023 学年 上期 联考 语文试卷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26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