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地理全册必备知识清单
《2023届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地理全册必备知识清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地理全册必备知识清单(1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3 届鲁教版(届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选择性必修 2 地理全册必备知识清单地理全册必备知识清单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第一节 认识区域认识区域 一、区域的含义一、区域的含义 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地域范围、形状和面积,有明确的区域特征。人们划分区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对区域开发利用。 二、区域的类型二、区域的类型 1.用单一指标划分区域 根据10积温,把我国从北向南依次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五个温度带 2.用综合
2、指标划分区域 根据语言、宗教等指标,将世界划分为东亚文化区、欧美文化区等 小结:区域是以某种指标为依据划分的,既可以是单一指标,又可以是综合指标;区域既可以按照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又可按人文要素来划分。 自然要素:三大自然区人文要素:发达、欠发达地区 三、区域的特征三、区域的特征 1 1整体性整体性 区域内部各部分、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任何一个区域内部都具有其相对一致性。 2.2. 差异性差异性 自然和人文现象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是地球表层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我们所说的区域内具有相对一致性,并不是说内部没有差异,只不过是求大同存小异。区域内部有差异,区域之间差异
3、更为明显。 3.3.开放性开放性 区域作为地球表层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区域有着各种联系的,包括自然要素之间和社会要素之间的联系,使区域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 第二节第二节 比较区域发展的异同比较区域发展的异同 一、区域发展的异同一、区域发展的异同 1.区域地理环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可以是某一要素的相似性,也可以是区域整体所表现出来的相似性。同时区域发展也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表现为经济发展水平、发展特征等方面。 2.不同区域地理位置不同,地形、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也存在着差异,其中地形和气候是决定自然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土壤和植被是反映自然环境差异的两面
4、镜子。同时各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区域发展方面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二、区域发展异同比较二、区域发展异同比较-以日本和英国为例以日本和英国为例 不同区域因其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故其发展方向、水平、特点等也有所不同。以日本和英国为例: 1、自然环境的比较 (1)相似性:都是岛国,面积相差不大;大部分地处北温带,气候比较温暖湿润。 (2)差异性: 2.经济发展的比较 (1)相似性:都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都比较高,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充分发挥了岛国的优势。 (2)差异性: 日本 英国 地形 地表崎岖,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分布零散。多火山、地震 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山谷交错分布
5、气候 南北差异显著。 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山谷交错分布 植被 森林覆盖率高,约占国土的 2/3,植物种类多样 森林覆盖率只有 1/9,以草地为主,植物种类较少 水文 河流短小湍急, 多峡谷, 不利于航行,但水力资源丰富 河网较密,流量平稳,各河之间分水岭不高,大多有运河相通 矿产资源 贫乏 煤、铁、石油 三、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三、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 1.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存在差异,这是因地制宜的基础和出发点。 2.在区域发展中,既要考虑自然条件,也要考虑社会经济因表,充分发挥各区域的优势,做到因地制宜、物尽其用。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不同类型的区域
6、发展不同类型的区域发展 第一节 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 一、黄土高原地区的脆弱生态 1黄土高原的概况 (1)位置:地处黄河中上游与海河上游地区。 (2)范围: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 2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 地理位置的过渡性:地处沿海向内陆、平原向高原、半湿润向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 人口不断增长:生产生活需求增多,加剧了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气候较为干旱:年降水量在 400 毫米左右,植被覆盖率低;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且多暴雨,加剧了对地表的侵蚀;春季较为干燥,不利于植被的及时恢复。 黄土土质疏松:以细粉沙为主,垂直节理发育,遇水易分散,抗
7、冲、抗蚀性能弱,容易导致水土流失。 地表形态沟壑纵横:长期水土侵蚀,塑造了塬、梁、峁和沟谷等多种特殊地貌,地形破碎,千沟万壑, 日本 英国 经济发展特点 经济大国,工业化起步较晚 工业化最早的国家 工业及其分布 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上地位突出。“临海型”布局 传统工业曾在世界上地位突出,有“世界工厂”之称。“资源型”布局向“临海型”布局转变 农业 以种植业为主 以畜牧业为主 人口与城市 人口稠密, 城市众多, 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 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曾向海外大量移民 更容易受到强降水的侵蚀。 环境破坏后难以恢复: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轮荒、开矿、工程建设)大面积破坏植被,植被难以恢复,水土
8、流失加剧。 二、脆弱生态影响区域发展 1水土流失严重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广,时空分布集中:69 月产沙量占年产沙量的 80%以上,最严重区域集中在黄河中游的多沙粗沙区。 2自然灾害易发 自然灾害多达 20 余种,其中旱灾、洪水、冰雹、虫害、暴雨、霜冻等灾害最为常见。洪水和暴雨还会引起滑坡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发生。 3影响农业生产 (1)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2)土层变薄,土壤肥力降低,保水保肥能力下降,土地生产力下降。 三、黄土高原地区的综合治理 1治理水土流失 (1)原则:治土与治水相结合,治坡与治沟相结合,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与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 (2)工程措施:在沟谷两侧坡地实施各
9、种工程措施,可以减轻降雨和坡面径流的侵蚀作用。 (打抗滑桩防止山体滑坡,建与等高线平行的引流渠减少坡面径流;挖水平沟让坡面径流转为地下径流;建鱼鳞坑储水护坡) 在沟谷中建淤地坝形成小水库以保土蓄水,修拦沙坝、谷坊坝阻止沙石向下游流失。 (3)生物措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等,削减暴雨和径流对地表的侵蚀能力,通过植物根系对土壤的固结作用提高表土的抗蚀能力。培育根系发达、固土蓄水性能好、抗旱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经济价值高的乔木、灌木和牧草,可以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4)农业技术措施 不同地段的利用:塬面和较陡山坡发展林草业,部分种植经济林果,草地保持适度放牧。山下缓坡和沟谷发展种
10、植业,通过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固结力,减轻水土流失。 耕种手段:间作套种、高沟垄作、水平阶种植等。 耕作技术:地膜覆盖、塑料大棚、日光温室以及喷灌、滴灌等,增强耕地抗蚀能力,减少水土流失。 2优化产业结构 (1)以生态农业为基础, 提高产品商品率。 (2)以特色农业为核心, 积极发展旅游业。 (3)以能源开发为龙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3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黄土高原地区过快的人口增长使得脆弱的生态环境越来越难以支撑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持续发展,因此控制人口过快增长、调整人口布局是区域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 第二节资源枯竭地区的发展第二节资源枯竭地区的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一、鲁尔
11、区的昔日辉煌 1区位优势 (1)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 ,北欧通向中欧、南欧的捷径,东欧、西欧往来的必经之地。 (2)水陆交通发达:莱茵河纵贯南北,鲁尔河横穿东西,铁路、公路密布。 (3)矿产资源:煤炭资源极为丰富,煤炭质量高、品种全、埋藏浅、露天煤矿多,开采成本低,煤炭在市场上竞争力强。 2发展概况 (1)主要工业部门:炼焦、电力、钢铁、化工、机械制造等传统工业部门。 (2)工业地位:德国乃至世界重要的能源基地、钢铁基地和重型机械制造基地。 二、鲁尔区的一度衰退 1传统产业衰落(时间:20 世纪 60 年代) (1)原因:煤炭产业 a石油、天然气的广泛应用,导致煤炭在世界能源消
12、费构成中比重下降。b新技术的应用使得炼钢的耗煤量减少。c煤炭开采深度加大,导致开采成本不断增加。 钢铁产业:世界钢铁市场的激烈竞争。 (3)结果:煤炭、钢铁等工业走向衰落,城市发展受阻,鲁尔区面临严重的失业问题。 2替代产业尚未形成 单一的工业结构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影响到新兴产业的发展,替代产业难以形成。 3生态环境恶化 (1)原因:鲁尔区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 (2)表现: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和热污染。 (3)结果:生态环境恶化,区域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破坏,严重影响了产业发展和居民生活。 三、鲁尔区的再度振兴 1改造传统产业,优化工业布局 (1)改造传统产
13、业:对企业进行合并和技术改造,打造产品特色,提高产品技术含量。(2)进行工业布局调整:将钢铁工业转移到欧洲西部沿海;对煤矿区进行重点清理整顿,将煤炭生产集中到大矿井。 2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 (1)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新兴产业培育,提高区域的产业竞争力。 (2)推动发展科技服务、金融服务、工业旅游、商业、物流、教育等第三产业。 3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生态管理 (1)治理污染:整治河流、限制污染气体排放、建立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等。(2)加强环境管理,重视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3)美化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主要措施的分析思路 (1)发展科技。这类地区一般随资源
14、开发而兴起,随资源枯竭而衰落,应注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2)发展第三产业。例如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3)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城市经济。例如从资源主导到科技主导,从开发矿产到开发旅游,使经济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4)绿化、美化环境,治理环境污染。 第三节第三节 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以珠三角地区为例以珠三角地区为例 一、从传统农业到加工制造业 1传统农业: “桑基鱼塘”是当地生产经营特色,随着城镇化发展,逐渐变成了“杂基鱼塘” ,基面改种蔬菜、花卉、水果等。 2加工制造业 (1)区位
15、优势:改革开放政策,沿海、毗邻港澳等地理优势。 (2)发展特点:就近承接港澳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发展加工贸易,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3)工业部门:玩具、制鞋等传统加工业大量涌现。 二、从加工制造业到高新技术产业 1转型升级的原因: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丧失,劳动密集型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2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1)有利条件: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珠三角地区依托区位、人才、政策等优势。 (2)发展特点:通信设备、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产业逐渐成为当地主导产业。 三、第三产业的发展 1第三产业的特点:以流通和服务为主要功能,具有能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等特点。 2发展战略:
16、(1)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金融业、会展业、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外包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 (2)珠三角地区与港澳地区在现代服务业领域进行深度合作、错位发展。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第一节 大都市辐射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大都市辐射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上海市为例以上海市为例 一、长三角城市体系中的上海市 1城市的作用 (1)作为区域的核心,对区域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2)既是区域的服务和管理中心,又是区域的经济增长中心。 2城市体系: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规模不同、等级不同、功能上各具特色的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有机整体。 3上
17、海的城市功能: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区域发展的龙头和区域协作的纽带,在长三角城市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 二、上海市对长三角其他城市的辐射 1城市辐射: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由高等级城市向低等级城市流动,称为城市辐射。 2上海市对长三角地区其他城市的辐射功能 (1)形式: 通过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和通信网络, 上海市与其他城市之间形成了巨大的物流、 人流、 资金流、信息流。 (2)特点: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上海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作用越来越强。 (3)由于距离、交通、城市等级、经济、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辐射强度在空间上的表现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18、3距离衰减规律与空间近邻效应 随着距离的增加,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强度逐渐减小。由于所有的社会经济活动都有节约成本的内在要求,所以在可能的前提下,一般倾向于按照就近的原则组织相关资源和要素,即空间近邻效应促使区域社会经济活动就近扩散。 三、上海市对外辐射的影响 1对上海市自身的影响 (1)利于上海解决中心城市产业活动过度集聚、交通拥堵、地价上涨及环境污染等问题。 (2)利于大都市产业、资金等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2对受辐射城市的影响 (1)获得资金、技术与管理经验,推进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发展,提升经济活力。 (2)扩大了城市规模,提高了城市等级,使区域空间组织日趋完善。 第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届鲁教版 2019 选择性 必修 地理 必备 知识 清单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27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