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下物理全册知识点汇总
《2022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下物理全册知识点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下物理全册知识点汇总(19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20222022 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 一、透镜 1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类。 2凸透镜: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凸透镜; (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3)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 (4)凸透镜越薄,对光线的偏折能力越弱,焦距越大;凸透镜越厚,对光线的偏折能力越强,焦距越小。 3凹透镜: (1)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凹透镜; (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4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1)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必过另一侧焦点; (2)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轴;
2、 (3)过光心的光线过凸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 5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1)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 (2)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轴; (3)过光心的光线过凹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 6凸透镜与凹透镜的判断: (1)透镜类型的判断要根据透镜所起的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具体方法是:比较经过透镜前后的光线,如果光线向中间靠拢,则起到了会聚作用,应该是凸透镜;如果向外扩张,则起到发散作用,应该是凹透镜; (3)常见错误做法:过透镜后光线相交的填凸透镜,不相交的填凹透镜。 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装置要求: (
3、1)该实验在较暗的环境中操作,环境太亮,将看不清光屏上的像; (2)烛焰(不是蜡烛) 、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并在同一直线上,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物距大于 2 倍焦距时(u2f)的成像规律: 当物体在 2 倍焦距之外时,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像成在 1 倍焦距和 2 倍焦距之间。 (2)物距等于 2 倍焦距时(u=2f)的成像规律: 当物距等于 2 倍焦距时,像正好成在另一侧 2 倍焦距处; 成一个等大、倒立的实像。 (3)物距大于 1 倍焦距小于 2 倍焦距时(fu2f)的成像规律: 当物体在 1 倍焦距和 2 倍焦距之间时,成一个倒立、放大
4、的实像; 像成在 2 倍焦距之外。 (4)物距等于焦距时(u=f)的成像规律:当物距等于焦距时,凸透镜不成像。 (5)探究物距小于焦距时(uf)的成像规律: 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 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3凸透镜成像整体规律总结: (1)物体成实像时,像随物体而移动,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像远离凸透镜,物体远离凸透镜时,像靠近凸透镜,二者的移动方向一致; (2)物体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离凸透镜越远,像越小; (3)用书本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后,凸透镜仍能成一个完整的像,只是像的亮度降低; (4)凸透镜成像时,物、光心、像必在同一直线上,当上下移动物体时,像也
5、要跟着移动,并且移动方向相反; (5) 2倍焦距处是成放大实像与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1倍焦距处是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也是成正立与倒立像的分界点; (6)当物体移动时,要把光屏同时移动到相应的位置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 (7)凸透镜成像时,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8)成实像时,像与物体的上下左右都相反;成虚像时,像与物体的上下左右都相同。 4加、减透镜问题: 当在成像的光路中放上凸透镜,像的位置要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要把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或把蜡烛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在成像的光路中放上凹透镜,像的位置要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要把光屏向远
6、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或把蜡烛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 三、生活中的透镜 1幻灯机和投影仪: (1)原理:当物距在 1 倍焦距与 2 倍焦距之间时(f u2 f ) ,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2)要在光屏上得到正立的像,幻灯片要倒插; (3)要改变像的大小,必须同时改变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二者的移动方向应相同。要得到更大的像,必须使物体靠近凸透镜,同时要使光屏远离凸透镜;要得到较小的像,要使物体远离凸透镜,同时使光屏靠近凸透镜。 2照相机: (1)原理:当物距大于 2 倍焦距时(u2 f ) ,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2)要改变像的大小,必须同时改变物体与光屏
7、的位置,二者的移动方向应相同。要得到更大的照片,要使物体靠近凸透镜,同时要使光屏远离凸透镜;要得到较小的照片,要使物体远离凸透镜,同时使光屏靠近凸透镜。 3放大镜: (1)原理:当物距小于焦距时(uf ) ,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2)凸透镜成虚像时,物体距离凸透镜越近,成像越小;距离凸透镜越远成像越大。 4显微镜: (1)原理:用两个凸透镜把物体两次放大,使物体放大的倍数更高; (2)结构:距离眼睛较近的凸透镜叫做目镜;距离物体较近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四、眼睛和眼镜 1眼睛: (1)人的眼睛可以简化为一个凸透镜和一个
8、光屏,是一个高级照相机。眼睛中的角膜、水样液(房水) 、晶状体和玻璃体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晶状体;视网膜相当于一个光屏; (2)成像原理:物距大于 2 倍焦距时,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3)正常人眼的远点在无穷远; (4)正常人眼的近点一般为 10cm; (5)把 25cm 的距离叫做正常人眼的明视距离。近视眼的明视距离要小于 25cm,而远视眼的明视距离要大于 25cm。 2近视眼: (1)近视眼的形成原因:人眼由于长期看近处的物体,使晶状体变厚,对光线的偏折能力过强。当看远处的物体时,晶状体不能薄到一定程度,使像落在了视网膜的前方,从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2
9、)矫正措施:近视眼可以佩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3远视眼(又叫老花眼) : (1)远视眼的形成原因:人眼由于长期看远处的物体,使晶状体变薄,对光线的偏折能力过弱。当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不能厚到一定程度,使像落在了视网膜的后方,从而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2)矫正措施:远视眼可以佩戴凸透镜加以矫正。 4眼镜的度数:眼镜的度数=1f100,f是透镜的焦距,单位必须是米。 近视眼 矫正措施 远视眼 矫正措施 5凹透镜的成像:凹透镜成的是一个缩小、正立的虚像,如图乙。我们的近视镜就是凹透镜,而老花镜则是凸透镜,如图甲。 第七章 运动和力 一、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是两个物体间的产物,一个物体不
10、可能有力的作用。 3施力物体:施加力的物体叫做施力物体。 4受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做受力物体。 5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6力都是成对出现的。 7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 8接触的物体间可能没有力的作用。 9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 N 表示。 10两个鸡蛋静止在手中,对手的压力大约是 1N。 11力可以产生两种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2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13相互作用力的特点: (1)大小相等; (2)方向相反; (3)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4)两个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二、力的测量 三、重力 1弹簧测力计原理:
11、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 甲 乙 估计被测力的大小; 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确定能否用该测力计测量; 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以便测量时快速准确读出读数; 指针调零; 多次拉动弹簧,检查拉杆或弹簧是否与外壳摩擦。 (2)正确使用: 拉力应沿着弹簧的中心轴线方向拉动; 读数时视线要垂直刻度面板。 3重力: (1)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表示:用特定的字母G表示; (3)方向:竖直向下,不是垂直向下; (4)无论什么状态,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5)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6)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
12、做物体的重心,用字母O表示; 形状规则密度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中心; 形状规则但密度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中心; 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4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1)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质量成正比,比值是 9.8N/kg; (2)g的物理意义:质量是 1kg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 9.8N; (3)不同地方的g值不一定相同; (4)质量与重力的关系公式:G =mg(m的单位必须用 kg) 。 5物体在地球和月球上的质量与重力的关系: (1)同一物体在地球上和在月球上的质量是相等的,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无论在地球上还是在月球上,结果是相同的; (2)同一物体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小于在地
13、球上受到的重力,同一物体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约是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的16。 用弹簧测力计在地球和月球上测量同一物体的重力,读数是不一样的。 四、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之和,方向与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之差,方向与较大的力方向相同。 3合力不一定大于分力,大于、等于或小于分力都有可能。 4两个力的合力最大等于这两个力的和,最小等于两个力的差。 五、二力平衡 1物体的平衡状态分为两种: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 2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14、物体受到的两个力必须同时符合 4 个条件才是平衡力。 3物体在平衡的两个力的作用下,一定处于平衡状态,但运动方式有两种可能: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4如果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这两个力一定是一对平衡力,两个力的大小一定相等,方向一定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5二力平衡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1)二力平衡的特点: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例如:桌面上静止的水杯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2)相互作用力的特点: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例如:运动员地踢球时,脚给球的力和球给脚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
15、3)二者的唯一区别在于两个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还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六、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试验要求: 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 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物体,目的是使拉力与摩擦力平衡。 (2)试验原理:二力平衡,水平匀速拉动物体时,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的大小无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3滑动摩擦力的特点: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匀速运动的速度无关;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所受水平拉力的大小无关; (3) 只要压力和接触面的
16、粗糙程度不变, 无论物体怎样运动,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都不变。 4静摩擦力的特点:静摩擦力的大小是随水平推力的大小而变化的,并且始终等于水平推力,方向与水平推力的方向相反。 5滚动摩擦的特点: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滚动摩擦力要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6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1)减小压力; (2)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变滑动为滚动; (4)使接触面彼此分离(如:添加润滑剂、气垫船、磁悬浮列车等) 。 7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1)增大压力; (2)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8摩擦力不一定都是阻力,也可能是动力。 七、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1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一个物体离开与它
17、一起运动的主体后,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速度运动。 3质量是衡量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标准。 4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5一切物体任何时候都有惯性。 6物体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无关。 7 “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要求: 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以改变摩擦力的大小; 三次都要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有相同的初速度; 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目的是使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平衡,相当于物体只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8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1) 内容: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 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个规律就是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 (2)物体不受外力
18、时,是匀速直线运动还是静止,要看物体不受力前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如果原来是静止的,不受力后仍然保持静止状态;如果原来是运动的,将保持不受力前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3)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而是通过实验,归纳、推理出来的。 9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10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第八章 压强与浮力 一、压强 1像压路机压路时,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2压力的效果:压力的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 3压力的方向:压力是作用在被压的物体上,并且总是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的物体。 4 压力不一定都是由于重力产生的, 即使压力是由重力产生的, 压力也不一定等于重力,只有物体放在水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北师大 年级 物理 知识点 汇总
![提示](https://www.77wenk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27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