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单元《光现象-章末小结与提升》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单元《光现象-章末小结与提升》PPT课件(22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光现象光现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授课老师:XX 第四单元 章末小结与提升 知识网络 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 真空 中传播得最快, 其速度可近似取为 = 3 108/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 反射现象: 当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 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的现象光的反射定律: 在反射现象中,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反射角 等于 入射角镜面反射: 镜面将平行的入射光线沿同一方向反射出去的现象漫反射: 凹凸不平的表面将平行的入射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出去的现象平面镜成像 成像特点: 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像
2、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 虚 像应用: 梳妆镜、潜望镜等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现象: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 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的现象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 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 折射角 小于 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 折射角也增大。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 传播方向 不变 光的色散 色散: 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三原色: 红、绿、蓝 重点突破 类型 光的反射和折射 1.下列对光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 D ) A.兴隆湖中出现科学城建筑的倒影是光的折射现象 B.眼睛能看见高楼外墙壁上的大熊
3、猫是因为眼睛发出的光到达了该物体 C.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夜晚的高楼大厦是由于光的折射 D.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因为水珠对不同颜色的光折射程度不同 重点突破 2.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以下对于“看到未点亮灯泡”所画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C ) 3.( 湖北中考 )下列有关光的反射和 折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B.光从空气斜射向平静的水面,反射角 等于入射角,但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C.在视野不开阔的弯道口设立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D.不论是反射现象,还是折射现象,光路都是不可逆的 实验活动 实验一: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 1
4、.实验器材:纸板、量角器、平面镜、激光笔等。 2 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3 3.实验结论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实验活动 【针对训练】 1.如图所示为小斌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 ( 1 )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纸板E入射时,在纸板F上 不能 ( 选填“能”或“不能” )看到反射光线; ( 2 )小斌想要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接下来的操作是 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
5、向后缓慢旋转 ; ( 3 )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 寻找普遍规律 ; ( 4 )对于每一条确定的入射光线而言, 反射 光线是唯一的。 实验活动 实验活动 实验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 1.实验器材:两支相同的蜡烛、薄玻璃板、刻度尺、白纸、笔、光屏等。 2 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活动 3 3.实验步骤 ( 1 )在水平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放上平板玻璃。 ( 2 )取两支相同的蜡烛,分别立于玻璃板的前后方。 ( 3 )点燃玻璃板前方的蜡烛A,透过玻璃板观察,移动玻璃板后方的蜡烛B,直到与玻璃板前方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为止。 ( 4 )用笔标出前
6、后方蜡烛的位置,并画出玻璃板所处的位置。 ( 5 )取走蜡烛B,在该位置放置光屏,观察在光屏上是否可以呈现蜡烛A的像。 实验活动 3 3.实验步骤 ( 6 )利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蜡烛A、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 ( 7 )取走蜡烛和玻璃板,用笔连接蜡烛A、B所处的位置,观察蜡烛A、B的连线和玻璃板的位置关系。 ( 8 )移动蜡烛A,重复上述实验。 ( 9 )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实验活动 4 4.实验结论 ( 1 )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 2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 3 )物体和像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针对训练】 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
7、,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B是两支相同的蜡烛,C是3 mm厚的玻璃板。 实验活动 ( 1 )实验中,发现蜡烛A成两个像,这两个像之间的距离 大于 (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 mm; ( 2 )实验中,若把蜡烛B也点燃放在蜡烛A像的位置,此时在玻璃前看到的蜡烛A的像不清楚,原因是 蜡烛B点燃后,使得玻璃板后面太亮 ; ( 3 )为了让坐在右侧的小亮也看到蜡烛A的像,小明把玻璃板沿直线向右移动了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蜡烛A的像 不会 ( 选填“会”或“不会” )向右平移。 实验活动 实验三: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1 1.实验器材:玻璃水槽、激光笔、光屏和量角器等。 2 2.实验装置:如图所
8、示。 3 3.实验步骤 ( 1 )用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在空气和水的交界处,光束改变了传播方向,并射入水中。 ( 2 )使入射角等于60,观察相应折射角的大小。 ( 3 )改变入射角分别为45、30,观察折射角的大小并记录。 ( 4 )当入射光线以60入射时,观察折射光线,并让另外一束光线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入射,观察它的折射光线与原来的入射光线是否重合。 ( 5 )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实验活动 实验活动 4 4.实验结论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路是可逆的。 实验活动 【针对训练】 3.在探究“
9、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 如图甲所示 );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探究实验。 ( 1 )要实现探究目标,他们应选择图乙中的 B、D ( 填字母 )两图示实验,实验中用的研究方法是 控制变量法 ; ( 2 )某小组同学正确操作该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丙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 油 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 实验活动 实验活动 4.在研究光的折射时,小明知道光
10、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小明想:光在其他透明介质的分界面上发生折射时有什么规律呢?即在什么条件下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什么情况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他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如下实验:让一激光笔射出的光束从水中斜射入玻璃,再从玻璃斜射入冰、空气中( 光路图如图甲所示 ),然后老师又告诉他光在一些透明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如表所示 )。 物质 水 玻璃 冰 空气 酒精 光速/ ( 108 m/s ) 2.25 2.0 2.30 3.0 2.2 实验活动 ( 1 )观察光路图,可以发现光从水斜射入玻璃时,折射角 小于 ( 选填“大于”
11、“等于”或“小于” )入射角; ( 2 )仔细观察图中的光路,对照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当光从传播速度小的介质斜射入传播速度大的介质时,折射角 大于 (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入射角; ( 3 )根据光的折射定律,请在图乙中画出光由玻璃斜射入酒精时,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答案:如图所示 初高衔接 全反射:又称全内反射,指光由光密介质射到光疏介质的界面时,全部被反射回原介质内的现象。 光由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要离开法线折射,如图所示。当入射角增加到某种情形时,折射线沿表面进行,即折射角为90,该入射角称为临界角。若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则无折射,全部光线均反射回光密介质,此现象称为全反射。当光线由光疏介质射到光密介质时,因为光线靠近法线而折射,故这时不会发生全反射。 初高衔接 【针对训练】 当光从密度大的介质中进入密度小的介质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那么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我们发现折射角也越来越大,如果入射角增大到一定角度,折射角达到90,再增大时,折射光线就会消失,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这个角度叫做临界角。用临界角为42的玻璃制成的三棱镜ABC,B=20,C=90,一束光线垂直AC面射入,如图所示,它在棱镜内发生全反射的次数为( A ) A.2次 B.3次 C.4次 D.5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授课老师:XX 第四单元 课 程 结 束课 程 结 束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27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