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考点八:分析人物形象(含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考点八:分析人物形象(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考点八:分析人物形象(含答案)(27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考点八考点八 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 一、常见问法一、常见问法 1.文中的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2.文中人物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3.从文中你能体会到人物怎样的品性? 4.选文表现了的哪些品行?请结合具体事例说明。 5.某句话表现了文中具有怎样的品质? 二、解题技巧二、解题技巧 ( (一一) )答题思路答题思路 先通读全文, 找出与该人物形象有关的内容, 包括事件、 细节、 言行及概括提示性的句子,获得对人物的总体印象。然后局部探究事件,分析人物言行,提炼人物的形象特点。最后用提炼的部分,或借用选文原词句,把人物的形象特点概括出来。 评价人物形象要么着眼于全文,要么着眼
2、于选文局部。做题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力争全面、客观地评价人物,尽量用规范的词语去表述,不可含糊其词。 ( (二二) )答题方法答题方法 与现代文一样,分析人物形象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 1.1.标题分析法。标题分析法。 有些文章的标题就可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 以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为例,单看标题, 就知道写的是邹忌用委婉曲折的言语规劝齐王接受臣下进谏的故事,体现了邹忌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 2.2.文体分析法。文体分析法。即借助文体,整体把握。选文若为古代人物传记,便可根据人物传记的特点,把人物的成长经历、突出事迹以及作者评价性的语言作为阅读的重点,这样便能对文中人物有一个
3、整体性的把握。 3.3.提关键词句法。提关键词句法。选文的开头、结尾,或者中间段落,总有些关键词句,提示了人物的形象特点,通过分析或借用这些词句,就可以把人物的形象特点提炼出来。尤其要把作者的评价性语言作为阅读的重点,这样能对文中人物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 “人物传记”这类文章,要特别重视五种语句:第一种是交代人物之间关系的句子,要搞清楚这个人的职务,与文中其他人是什么关系;第二种是描述文中主人公行为的句子,弄明白他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结果怎样;第三种是总结性的句子,作者的感情倾向往往在其中体现;第四种是指代性词语,无论是代人,还是代物、代事,都要弄明白;第五种是文中的标 题、出处和文末的注
4、释。 4.4.正面描写分析法。正面描写分析法。 从近年来各地中考试卷上的文言文看, 写人记事类文言文在刻画人物形象时,不少都运用了一种或多种写人方法,从正面进行描写,比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等,抓住这些人物描写,透过人物的话语、动作、心理、外貌、神态,往往能看出人物的品性,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1)抓住语言描写评价人物。在写人记事的文言文当中,有一些文章主要就是人物之间的对话。言为心声,仔细品读这些人物对话,肯定能从中感悟到人物的品性。 如唐雎不辱使命主要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唐雎与秦王的形象也是在他们的对白交锋中塑造出来的,从两人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一个有胆有识、
5、凛然正气、不畏强暴的谋士,秦王是一个骄横狡诈、前倨后恭、色厉内荏的暴君。 又如愚公移山,通过愚公和智叟的相关对话“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足见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品质形象。 (2)综合多种描写评价人物。有些文言文,在刻画人物时,除了语言描写外,还会运用其他写人方法,分析人物形象时,就应该将各种方法结合起来进行。如曹刿论战善于通过对话和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文中大量运用了对话描写,比如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言论: 战前曹刿和庄公关于备战条件的三问三答(表现曹刿的政治
6、远见),战中曹刿的两次“未可”“可矣”(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战后曹刿论述鲁国取胜的原因(表现他过人的谋略);同时文中还穿插了对曹刿的动作描写:战前的“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战中详察敌情“下视其辙,登轼而望”(表现他考虑问题周到、行动谨慎、观察仔细,突出了他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从曹刿的言行中可以看出曹刿是一个热爱自己的国家、关心国家大事、敢于进谏、有政治远见和卓越军事才能的军事家。 4.4.侧面描写分析法。侧面描写分析法。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文言文在正面描写人物的同时,还会借助其他人的言行来从侧面反衬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评价人物时,千万不要忽视对人物的侧面描写。 一些文言文在写人记
7、事结束后,作者往往还会针对文中的人和事进行简短的议论,以点明文章的主旨。抓住这些议论性(或抒情性)句子评价人物,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这种议论(或抒情)有时会借他人之口发出。 所以要特别关注别人对人物的评价及作者对人物的议论。分清文中的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和辅助人物,从人物关系中去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如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的评价或者是二者对比凸显出主要人物的形象等。如周亚夫军细柳,文章通过次要人物汉文帝对主要人物周亚夫“此真将军矣”的评价以及辅助人物刘礼、徐厉的 衬托,表现周亚夫忠于职守、治军严明,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治军严谨、刚正不阿的将军形象。 5.5.事件事件( (故事故事) )分析法
8、。分析法。 即结合人物所做的事来分析。 有些文言文并不对人物展开详细的描写,而是讲述人物故事,介绍其经历。分析这类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方法是把文中与人物有关的故事提炼出来,然后将这些事情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从中感知人物的品性。 通过分析与人物有关的事件,可以提炼人物的形象特点。要就事论人,通过具体事件把握人物形象,明确文章中人物的“典型化”特征。对人物事迹的提取,要抓住最能反映人物品性的主要事件,进行完整概括。答题时需要先准确选取事件,再进行评价。 如童趣一文主要写了观蚊戏蚊、神游土墙花台、观虫斗鞭虾蟆三件趣事,表现了作者的活泼可爱、富有情趣、天真无邪、有正义感的特点。 又如曹刿论战,文章讲
9、述了曹刿请见庄公和指挥长勺之战的事情,体现了曹刿有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军事指挥才能,政治上深谋远虑,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以及沉着冷静、心思缜密。 6.6.语境分析法。语境分析法。分析全文语境,或者探究给出的句子的前后语境,可以从整体或局部提炼出人物的形象特点。 7.7.联系背景法。联系背景法。人物情感总具有复杂性,性格总是具有多样性。在品读时注意抓住文章细节,联系写作背景对其进行多层次解读。如记承天寺夜游,从文字表面来看,月色空灵澄澈,人欣然漫步,可以读出人物的悠闲; 联系写作背景又可以感受到作者悠闲背后的无奈和对人生的感慨。 注:概括人物性格时要全面、客观、公正,不任意扭曲、贬低或拔高。另外
10、还要注意,选文中的人物多有其不寻常之处,分析时要抓住其特殊之处把握人物的精神品质。 ( (三三) )答题步骤答题步骤 第一步:分析标题。第一步:分析标题。有些文章,标题就可以揭示人物性格特点。 第二步:通读原文。第二步:通读原文。对于阅读材料,要从头至尾,慢慢读完。速度不能太快,太快了不能理解词句,也不能把握内容;速度也不能太慢,词句意思大致理解就可以了。通读要完整,如果文章有出处和注释,也要一并读完。 第三步:分析原文。第三步:分析原文。 梳理文本中的主要事件,从这些事件中分析人物形象的各个方面; 精读文本中的细节,比如开头、结尾,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性文字,从细微处捕捉
11、人物形象的特别之处; 注意侧面描写,其常常包含着作者的感情倾向,为定位主人公性格起着重要作用。关注 别人对人物的评价,作者对人物的议论,从中提取人物形象的精神层面。 结合人物年龄、身份、地位等加以分析,找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 (四四) )误区警示误区警示 误区一:评价不全面。误区一:评价不全面。一些文言文中的人物性格复杂,具有多个特点,分析评价时切忌只见其一,不见其二。 误区二:表达不准确。误区二:表达不准确。一些同学在分析文言文中的人物时,明明心里知道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但在表述时笼而统之,不能选用恰当的人物品质、性格特征关键词把自己的意思准确地表达出来。 【温馨提示】 中考文本中的人物一
12、般为正面人物,但也会选择一些反面人物或多面的人物,因此要区分哪些是人物的主要精神特质,哪些属于人品瑕疵;哪些是历史的局限性,哪些是亘古不变的复杂人性。 可以参考语文课本或历史课本中的同类人物, 对其进行定性, 对其人物形象进行客观、全面的归纳概括。 下列为文言文中人物品质、性格特征表述关键词: 正面人物 1.君主宽容豁达、 胸怀宽广, 沉稳机智、 明察秋毫, 善于纳谏、 从善如流, 任人唯贤、知人善任,体恤百姓。 2.大臣(为官、为臣)忠于职守、忠贞不屈,严肃认真、办事勤勉,机智、勤俭、英勇,审时度势、知己知彼,为官清廉、公正,有忧患意识,举贤荐能、直言进谏。 3.有特殊技能、才能或有德行的人
13、聪明、勤奋、好学,技艺高超,正直、有远见,善于观察,不慕权贵(淡泊名利)、扶困济贫,志向远大、重节操、品格高尚,心地宽厚、心忧天下,爱好自然。 4.百姓善良、孝顺、正直,忠厚老实、不贪恋钱财,信守承诺、克勤克俭。 反面人物 1.君主空有大志、却无恒心,昏庸无道、气量狭小、奸诈凶残。 2.官吏狡猾、贪婪、蛮横,自以为是、狂妄轻率,执法过严、残忍。 3.依附官吏的人外强中干、仗势欺人、凶残贪婪、为非作歹。 4.小人贪婪、愚蠢(利令智昏),卑鄙龌龊,自私、损人不利己。 5.有一定技能的人骄傲自大、自以为是、贪名贪利。 ( (四四) )答题模板答题模板 人物定性(身份)做了哪些事情性格特征;然后根据要
14、求组织语言表达:是一个的人,他(她)做了,表现了的性格(思想品质)。 注:答题时一定要符合题干所问,如要求用原句回答,或者是用成语回答以及根据文章内容分析作答。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地方。切忌天马行空,答非所问。 三、典型例题三、典型例题 【典例【典例 1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王华还金 王华六岁,与群儿戏水滨,见一客来濯足,以大醉,去,遗所提囊。取视之,数十金也。公度其醒必复来,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少顷,其人果号而至,公迎谓曰:“求尔金耶?”为指其处。其人喜,以一锭为谢,却不受。 【注】以:因为。度:估计,思考。公:指王华。谓:对说。尔:你。 题
15、目:读了这则故事后,请简要概括王华是一个怎样的人。 【解题指导】本题可采用“事件(故事)分析法”答题。故事中,王华只有六岁,还是一个孩子,却能够注意到客人留下的包裹,估计到他酒醒后回来,担心别人拿走金子,丢在水里妥善保存,等那人来指出藏金地点,帮助对方找到丢失的金子。这些可以反映出王华是一个乐于助人、 考虑周到的孩子。 另外, 对方用一锭金子酬谢, 王华不接受, 可见王华是一个不贪财物、拾金不昧的孩子。 【参考答案】(示例)不贪财物,拾金不昧;乐于助人,考虑周到。 【参考译文】王华六岁的时候,和一群小孩在水边嬉戏,见到一个客人来洗脚,因为大醉的缘故,离开时留下了他携带的包裹。王华拿来看了看,有
16、数十两黄金。王华估计他酒醒后必定再来,担心别人拿了金子离开,就把它投到水里,坐在那儿等他来。不一会儿,那个人果然哭着来了,王华迎上去对他说:“是在找你的金子吗?”为他指明了地点。那个人很高兴,用一锭金子作为酬劳,王华却不接受。 【典例【典例 2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扬雄, 字子云, 蜀郡成都人也。 雄少而好学, 博览无所不见, 默而好深沉之思。 清静亡为,少耆欲, 家产不过十金, 乏无儋石之储, 晏如也。 自有大度, 非圣哲之书不好也; 非其意,虽富贵不事。 雄尝好辞赋。先是时,蜀有司马相如,作赋甚弘丽温雅,雄心壮之,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又怪屈原文
17、过相如,至不容,作离骚,自投江而死。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身哉!乃作书,往往摭离骚 文而反之,自岷山投诸江流以吊屈原,名曰反离骚。 初,雄年四十余,自蜀来至游京师,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召以为门下史,荐雄待诏。岁余,奏羽猎赋,除为郎,给事黄门,与王莽、刘歆并。哀帝之初,又与董贤同官。当成、哀、平间,莽、贤皆为三公,权倾人主,所荐莫不拔擢,而雄三世不徙官。及莽篡位,谈说之士用符命称功德获封爵者甚众, 雄复不侯, 以耆老久次转为大夫。 恬于势利乃如是。 於时,刘歆及范逡敬焉,而桓谭以为绝伦。桓谭曰:“今扬子之书文意至深,而论不诡于圣人
18、,若使遭遇明君,更阅贤知,为所称善,则必度越诸子矣。” (选自汉书扬雄传),有删改) 注耆:通“嗜”,嗜好。儋石:两石与一石,指数量少。湛:通“沉”,使沉没。符命:古代指天赐吉祥给人君的凭证,即祥瑞之物。耆老:年寿高。 题目:扬雄作为大儒,备受推崇。陋室铭和本文都推崇他的什么品德?本文中扬雄还有什么突出之处受人推崇?请筒要分析。(4 分) 【解题指导】本题适合采用“提关键词句法“解题。第一问: 陋室铭中“西蜀子云亭”的意思是西蜀有扬子云(扬雄)的屋舍。 作者刘禹锡以此与自己的陋室类比, 表明自己安贫乐道、不慕名利的生活志趣。本文第一段中有“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可见扬雄虽家境贫
19、寒,但仍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本文最后一段桓谭评价扬维说:“如果让他遇到贤能英明的君王,再经过有才有德的人阅读,被他们称道赞扬,那么必定能超过诸子了。”由此可见,扬雄当时未遇明君、贤知,才华未显干天下,但他却“晏如也”,可见他度量宏大,淡泊名利。 第二问:细读文本,结合原文筒要分析扬雄的“突出之处”。人物传记通常第一句介绍人物籍贯,第二句即开始介绍、刻画人物品性。从第一段第二句可总结出:扬雄年少好学,博学深思。 从第一段中的最后一句及第二段可看出扬雄顺势而为、 乐天知命, 并且尊崇圣贤。 第三、四段是当时别人对扬雄的称赞和荐举。 【参考答案】两篇文章都推崇扬雄的安贫乐道。随室铭中扬雄虽生活贫困但
20、安贫乐道;本文中扬雄对穷困生活安然自如,不愿为名利而攀附权贵。 本文还推崇扬雄的博学多思、文才斐然。他博览群书,思考深远;创作诸多辞赋,文才及作品受到高度评价。(或:本文还推崇扬雄顺势而为、乐天安命的思想。他认为应顺时势好坏而采用不同做法,机遇好坏是命,不必逆命而行。) 【参考译文】扬雄,字子云,是蜀郡成都人。扬雄小时候很爱学习,博览群书,没有什么不知道的,静默爱沉思。清静无为,没有什么嗜好欲望,(扬雄)家产不超过十金,穷得没有一 两石余粮的储备,(却)安然自若。本来就度量宏大,不是圣贤的书不喜欢;不适合自己心意的事,即使能富贵也不去做。 扬雄曾经喜好辞赋。此前,蜀郡有司马相如,(相如)写的赋
21、文很壮丽典雅,扬雄心中佩服他,每次作赋,常模仿他的文章,把他的文章当作榜样。又惊讶屈原文采超过司马相如,却到了不被容纳的地步,作离骚,自己投江而死。(扬雄)为他的文章感到悲伤,读它没有不流泪的时候。认为君子时势顺利就大有作为,时势不顺就像龙蛇一样蛰伏,机遇好不好,是命,何必自己投江呢!于是写了一篇文章,常常摘取离骚中的句子而反驳它,在岷山把文章投到江水中来哀悼屈原,名为反离骚。 当初,扬雄四十多岁时,从蜀地来到京师游学,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对他文章的高雅感到惊奇, 就把他召来并任命他为门下属吏, 推荐扬雄等待皇帝的诏书。 一年多后, 上奏 羽猎赋 ,拜为郎官,任给事黄门,和王莽、刘歆并列。哀帝初
22、年,又和董贤同朝为官。成、哀、平年间,王莽、董贤都做了三公,权力超过君主,推荐的人没有不被提拔的,但扬雄经历三位皇帝当政却没有调动官职。等到王莽篡位,用祥瑞之物赞美其功德而获得封爵的谈说者很多,杨雄(因未赞其德)仍不被封侯,因年纪大而渐升为大夫。他就是像这样淡泊名利。 当时, 刘歆和范逡敬重他, 而桓谭认为他无与伦比。 桓谭说: “现在扬雄的书含意最深刻,观点却又不违背圣人,如果让他遇到贤能英明的君王,再经过有才有德的人阅读,被他们称道赞扬,那么必定能超过诸子了。” 【典例【典例 3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问题。 彭时,字纯道,安福人。正统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
23、撰。明年,令入阁预机务。闻继母忧,力辞,不允,乃拜命。释褐逾年参大政,前此未有也。天顺元年,帝坐文华殿召见时,曰:“汝非朕所擢状元乎?”时顿首。明日仍命入阁,兼翰林院学士。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帝爱时风度,选庶吉士,命贤尽用北人,南人必若时者方可。贤以语时。俄中官牛玉宣旨,时谓玉曰:“南士出时上者不少,何可抑之。”已,选十五人,南六人与焉。门达构贤,帝惑之,曰:“去贤,行专用时矣。”或传其语,时矍然曰:“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力直之。且曰:“贤去,时不得独留。”语闻,帝意乃解。 (节选自明史彭
24、时传,有删改) 【注】忧:指父母的丧事。释褐:喻始任官职。向用:有意任用,重用。门达:人名。构:诬陷。矍(ju)然:惊惧,惊视。经济:经国济世。 题目:联系选文,说说彭时是一个怎样的人。(答出一点即可) 【解题指导】本题可采用“正面描写分析法”答题,抓住文中对彭时的言行进行分析,如由“闻继母忧,力辞,不允,乃拜命”可得出他的孝顺;也可以采用“侧面描写分析法”答题,提取人物评价性的句子进行分析,如由“久亦服其谅直”可得出他的诚恳正直。 【参考答案】(示例一)彭时为人孝顺。继母去世,他坚决辞去职务,只是在皇帝不允许的情况下,才继续任职。 (示例二)彭时忠正为国。 皇帝想减少对南方士人的任用, 彭时
25、认为南方士人有才学的不少,不应压制,他的主张和坚持使后来朝廷多选拔了一些南方士人。 (示例三)彭时为人正直。门达构陷李贤时,他认为李贤有经国济世的才能,不应去职;他不仅尽力为李贤申冤,而且表示自己要和李贤共进退。 【参考译文】彭时,字纯道,安福人。正统十三年中进士第一名(状元),被授予修撰。第二年,令彭时入阁参预机务。过后得知继母去世,彭时极力推辞,皇上不允,他这才受命。当官一年多即参预大政,这是前所未有的。天顺元年,皇上坐在文华殿召见彭时,说:“你不是朕所点的状元吗?”彭时叩头。第二天皇上仍命他入阁,兼翰林院学士。而皇上正信任李贤,多次单独召见李贤谈话。李贤推重彭时,退下后一定向他咨询。彭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中 语文 一轮 专题 复习 文言文 阅读 考点 分析 人物形象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28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