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考点二:理解文言虚词(含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考点二:理解文言虚词(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考点二:理解文言虚词(含答案)(3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 考点二考点二 理解文言虚词理解文言虚词 一、常见问法一、常见问法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2.(选择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正确)的一项是( ) 3.(选择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是( ) 4.(选择题)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与例句“”字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是( ) 二、解题技巧二、解题技巧 文言文中一般不做句子成分, 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就是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主要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 虚词与实词相比较有以下几个特点: 变化大古汉语中的文言虚词在现代汉语中不大使用,即使一些仍然使用的虚词, 有些意
2、义也已经改变。 频率高古汉语中文言虚词在句子中出现的次数多。 用法活同一个文言虚词往往有许多种用法,属好几类词。 功能强古汉语中的文言虚词具有很强的组合、连接等作用,辅助实词构成完整的句子。 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大致有四类:第一类是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第二类是起组合作用的, 如 “以” “为” “于” ; 第三类是起连接作用的, 如 “乃” “则” “而” ;第四类是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焉”“哉”。 一个虚词有多种用法,而相同的用法又可以用不同的虚词来表示。在平时的学习中应注意打好基础,勤练多思,把握规律,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常用的解题方法: 1.1.语境分析法
3、。语境分析法。即利用句意和文意推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比如语气助词,在疑问句末助疑问语气,在感叹句末助感叹语气,在陈述句末助陈述语气。 反之,我们也可以根据句子大意选择文中该用哪个虚词。如某地中考题“文中处原有一字,请根据上下文推测,最有可能的一项是”。解题时,首先应根据上下文推断出虚词所在句子的句意, “同郡柳贯文章名天下” 的意思是: 同郡的柳贯文章远近闻名。 据此可知,这里要填的虚词的意思是“凭借”,分析四个选项可知只有“以”有“凭借”的意思。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 2.2.句位分析法。句位分析法。在句中位置不一样,作用就不同。如“也”,用在句末表判断、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而
4、在句中一般起舒缓语气的作用,表停顿。“其”在句首、在名(代)词后一般是语气副词,在句中、在动词后一般是代词。 3.3.替换代入法。替换代入法。 “替换代入”是指用其他词语代替指定的词,将判断出来的意义或用法代入句中,看语意是否正确。若结合上下文,语意通畅明了,即可验证正确。如“而”“且”都有表示承接、转折的用法,若判断为承接关系,可以用“就、随后、那么”等替代,若判断为转折关系,则用“可是、但是”替代,若语意不通畅说明判断错误。 有时虚词意义或用法辨析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考查, 所以只要知道课内句子中虚词的用法,将它代入选项中去检验,就可以推断其与在课外文言文句子中的用法是否相同。如某地中考
5、题“选出与众皆收泪谢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作答时,首先我们可以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作一个粗略的判断,例句中的“之”在句末,与四个选项中 D 项的“将军岂愿见之乎”中的“之”都是第三人称代词,故用法相同。 4.4.语法分析法。语法分析法。 也叫词性判断法或词性搭配法或分析搭配法。 虚词跟其他句子成分的搭配关系,也决定了它的用法。如“以”字的用法有一个规律,即“以”后面是名词,它是介词;“以”后面是动词,它就是连词。 5.5.标志鉴定法。标志鉴定法。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牢记这些词有助于快速答题。如表示宾语前置的 “之” (宋何罪之有)与 “是” (唯命是从)的用法, 以及表被动
6、的 “见” “于” “为”“为所” 的用法等。 此外还应掌握固定句式, 比如 “是以” 是 “以是” 的倒装, 译为 “因为这” 。文言句式有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特殊句式除判断句、被动句外,重点是倒装句。主谓倒装如“甚矣,汝之不惠”,定语后置如“马之千里者”,状语后置如“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宾语前置如“微斯人,吾谁与归”等。固定句式较多,“岂哉?”表示反问语气,译为“难道只是吗?”“得无乎?”译为“怎能不呢?” 6.6.成语联想法。成语联想法。成语使用的是简洁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句,绝大多数成语源于古诗文,因此,其中许多虚词的含义用法和文言文中的完全相同。根据这一特点,利用自己熟悉
7、的成语来推断文言虚词的含义,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三、典型例题三、典型例题 【典例【典例 1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王华还金 王华六岁,与群儿戏水滨,见一客来濯足,以大醉,去,遗所提囊。取视之,数十金也。公度其醒必复来,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少顷,其人果号而至,公迎谓曰:“求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3 尔金耶?”为指其处。其人喜,以一锭为谢,却不受。 【注】以:因为。度:估计,思考。公:指王华。谓:对说。尔:你。 题目: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取视之,数十金也 友人惭,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行) B.
8、与群儿戏水滨 与儿女讲论文义(咏雪) C.以大醉 以一锭为谢 D.其人果号而至 其人喜,以一锭为谢 【解题指导】该题考查一词多义现象,可用“语境分析法”和“课内迁移法”“比较排除法”解题。A.代词,客人的包裹/代词,陈元方。B.“跟,和”的意思。C.因为/拿,用。D.指示代词,那。 【答案】C 【参考译文】王华六岁的时候,和一群小孩在水边嬉戏,见到一个客人来洗脚,因为大醉的缘故,离开时留下了他携带的包裹。王华拿来看了看,有数十两黄金。王华估计他酒醒后必定再来,担心别人拿了金子离开,就把它投到水里,坐在那儿等他来。不一会儿,那个人果然哭着来了,王华迎上去对他说:“是在找你的金子吗?”为他指明了地
9、点。那个人很高兴,用一锭金子作为酬劳,王华却不接受。 【典例【典例 2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三峡) 【乙】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
10、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回,虽途迳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节选自水经注)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4 【注释】成就:轮廓。信宿:两三日 题目: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B.绝多生怪柏 既人迹所绝 C.虽乘奔御风 虽途迳信宿 D.故渔者歌曰 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解题指导】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分析理解能力。文言文中的虚词具有多义性, 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义。
11、做此类题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 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虚词的掌握判断。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意义”指该词的含义,“用法”指该词的词性。C.两句中的“虽”都是连词, “即使”的意思。A.两句中的“自”分别是:介词,在/连词,如果;B.两句中的“绝”分别是:副词,极/动词,消失;D.两句中的“故”分别是:连词,所以/形容词,原来。 【参考答案】C 【参考译文】乙江水继续东流,经过黄牛山下,有一座滩名叫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面的高崖间有一块岩石,形状就像人背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完全是天然形成,形象十分清晰。但那里人迹罕至,没有谁能亲自探究。这块岩石很高,又加湍急的江
12、流回环曲折,因而虽经两三天的行程,还是能够望见此物。所以过路人的歌谣说:“早晨从黄牛山动身,晚上还在黄牛山过夜。过了几天几夜,黄牛山看起来还是跟原来一样。”说的就是水路迂回曲折,回望黄牛滩依然跟以前一样。 【典例【典例 3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
13、,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5 题目: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以调素琴 B.似与游者相乐 至于负者歌于途 C.潭西南而望 思而不学则殆 D 乃记之而去 乃不知有汉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分析理解能力。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灵活多变,解答时,需要在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加强记忆。A.副词,大约/动词,能够,可以;B.两个“者”都是代词,“
14、的人”;C.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D.副词,于是/副词,竟然。故选B。 【参考答案】B 【典例【典例 4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5、(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从香山俯石磴行柳路,不里许,碧云在焉。刹后有泉,从山根石罅中出,喷吐冰雪,幽韵涵澹。有老树,中空火出,导泉于寺,周于廓下,激聒石渠,下见文砾金沙,引入殿前为池,界以石梁,下深丈许,了若径寸。朱鱼万尾,匝池红酣,烁人目睛,日射清流,写影潭底,清慧可怜。或投饼于左,群赴于左,右亦如之,咀呷有声。然其跳达剌泼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其长尺许者,潜泳潭下,见食不赴,安闲宁寂,毋乃静燥关其老少耶? (节选自袁中道西山十记之记四) 注碧云:碧云寺,在北京西山。罅:裂缝。涵澹:水波激荡的样子。有老树,中空火出:泉水从一棵空心老树中如喷火般激溅而出。激聒石渠:在石渠中激荡起哗啦啦
16、的水声。匝池红酣:满池的鱼欢快地游动。清慧可怜:样子清秀灵动惹人喜爱。跳达:同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6 “佻达”,此处指鱼儿欢快游动的样子。剌泼:鱼击水声。毋乃:表揣测,相当于“恐怕”“只怕”。 题目: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长尺许者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B.乃记之而去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C.或投饼于左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D.以其境过清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分析理解能力。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灵活多变,解答时,需要在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
17、。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加强记忆。A.代词,指朱鱼/加强反问语气;B.代词,指小石潭的景物/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在/比;D.都是“因为”的意思。故选 D。 【参考答案】D 【参考译文】【乙】从香山寺沿着石磴俯阶而下,行走在柳林路中,大约不到一里路,便到了碧云寺。寺后有泉,泉水从山脚下的石缝中喷涌而出,如冰似雪,水波荡漾。一棵老树因雷击起火,树心空洞倾斜,将泉水导入寺中,泉水绕寺廊周围流淌,喧闹着流进石渠,水下但见有彩纹的碎石和金黄色的细沙。 石渠通到殿前成为方池, 周围以石块砌成, 水深大约有一丈,但池水清澈,好像只有一寸深。池中有金鱼万尾,满池的鱼欢快地游动,一池的鱼红
18、得耀人眼目。阳光照射着清清的池水,将鱼儿的影子清晰地映在潭底,清秀灵动,惹人喜爱。有人把饼子投在池子的左边,鱼群便蜂拥向左边;把饼投向池子的右边,鱼群便争先向右,一片吞服之声。然而在水中欢快游动发出刺泼声响的鱼儿,都是身长只有几寸的鱼儿。那些一尺来长的大鱼,则潜泳在潭底,见到食物也不去争抢,十分安闲宁寂。难道鱼儿的安静与急躁还同它们的年纪大小有关吗? 【典例【典例 5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
19、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张嘉贞落魄有大志, 亦不自异, 亦不下人, 自平乡尉免归乡里。 布衣环堵之中,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7 萧然自得。时人莫之知也。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问驿吏曰:“此有好客乎?”驿吏白以嘉贞,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及命表又出意外。他日,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已官让之。则天曰:“卿能举贤,美矣
20、,朕岂可无一官自进贤耶?”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嘉贞仪貌甚伟,神采俊杰,则天甚异之。翌日,拜监察御史。 (节选自大唐新语张嘉贞) 【注】下人:下于人,在别人之下。环堵:四围墙,常形容居屋狭小简陋。积时凝滞者:长期积累下来的难以解决的问题。 题目: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 分) A烨然若神人 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B足肤皲裂而不知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C时人莫之知也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D则天甚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意义与用法。A.“烨然”的“然”是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信然”的“然”是代词,
21、这样。B.“足肤皲裂而不知”的“而”是连词,表转折;“登轼而望之”的“而”是连词,表顺承。C.“时人莫之知也”是宾语前置句, “之” 为前置的宾语, 作代词, 代张嘉贞; “行道之人” 为结构助词, 的。 D.两个 “异”都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 【参考答案】D 【参考译文】【乙】张嘉贞失意落魄而胸怀大志,既不认为自己与众不同,也不认为自己比别人低下, 从平乡尉任上免官归乡。 身为平民住在四围土墙的屋子中, 凄清冷落而怡然自得。当时的人们并没有谁了解他。张循宪凭御史身份出巡,回来时住蒲州驿站。张循宪正打算回报执行使命的情况,这次出使有部分事务没有解决,心中很是忧虑。张嘉贞问驿馆的官吏:“
22、这里有没有见识高的人?”驿馆官吏把张嘉贞报告给他,张循宪召来张嘉贞和他相见,拿那些长期积累下来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询问他,张嘉贞随着情况灵活应答,没有什么事情不通达。等到让张嘉贞起草奏章,又出乎张循宪的意料。有一天,武则天拿这件事询问张循宪,张循宪全部按实际情况回答, 于是请求把自己的官职让给张嘉贞。 武则天说: “你能举荐贤能, 是好事啊,我难道没有一个官职来自己进用贤能吗?”于是在内殿召见张嘉贞,隔着帘子和他说话。张嘉贞容貌高大英俊,神采出众,武则天认为他与众不同。第二天,张嘉贞被授官为监察御史。 【典例【典例 6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学科网(北京)
23、股份有限公司 8 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访少沉毅, 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及元帝渡江,命参镇东军事。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寻以为扬烈将军,讨华轶。所统厉武将军丁乾与轶所统武昌太守冯逸交通,访收斩之。逸来攻访,访率众击破之。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轶众溃,遂平江州。 (选自晋书周访传,有删改) 【注】功曹:佐官,掌管考查记录功劳。 题目: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
24、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谦而能让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B.而自归于帝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C.访率众击破之 辍耕之垄上 D.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分析理解能力。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灵活多变,解答时,需要在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加强记忆。A.连词,表递进,可不译/连词,表转折,可不译;B.介词,表对象,“到”/介词,表处所,“在”;C.代词,“他”/动词,“到去”;D.两个“以”都是介词,表目的,“用来”。 【参考答案】D 【参考译文】周访字士达,本来是汝南安
25、城的人。汉代末年(先祖)到江南避祸,到周访时已经是第四代了。吴国平定之后,于是安家在庐江寻阳。周访年轻的时候沉着坚毅,谦虚并能做到礼让,在裁决事情的时候果断,周济穷困救济贫乏,家中没有多余的钱财。(周访)担任县功曹,当时陶侃是闲散的官吏,周访推荐他做主簿,并与他结为好友,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陶侃的儿子陶瞻。周访被考察和推举为孝廉,被任命为郎中、上甲令,都没有去做官。 等到元帝渡过长江,任命(周访)为参镇东军事。当时有和周访同名的人,犯了死罪,差役误逮捕了周访,周访奋力击打逮捕他的人,几十个人都被打散,然而周访亲自向元帝请罪,元帝不认为他有罪。不久,(元帝)任命他担任扬烈将军,讨伐华轶。(周访)所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中 语文 一轮 专题 复习 文言文 阅读 考点 理解 文言 虚词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28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