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考点十:鉴赏文言文语言的表达技巧(含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考点十:鉴赏文言文语言的表达技巧(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考点十:鉴赏文言文语言的表达技巧(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考点十考点十 鉴赏文言文语言的表达技巧鉴赏文言文语言的表达技巧 一、常见问法一、常见问法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或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2.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3.画线句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4.画线句有什么含义(或言外之意)? 5.本文在语言的形式上有什么特点?试结合相关语句简要说明。 6.请简要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7.本文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作用? 8.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二、解题技巧二、解题技巧 初中教材所编选的文言文,大都是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在语言方面都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值得品味和鉴赏。鉴赏文言文语言
2、的表达技巧的具体要求有:品味精美语句含蓄丰富的深层含意和抒情色彩,品味语言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修辞效果,品味语言的表达技巧及其表达效果,品味重点句子在内容与结构上的作用等。 鉴赏文言文语言的表达技巧,主要着眼于一个“懂”字,即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达作用,并能体会语言美,作一定程度的评述。 鉴赏文言文语言的表达技巧,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1.1.赏析塑造人物的手法赏析塑造人物的手法 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有:正面描写(通过描写主人公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表现其性格的方法)、侧面描写(通过描写他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表现主人公性格的方法)、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对比衬托。 2
3、.2.品析修辞方法品析修辞方法 文言文和现代文一样,常常运用比喻、拟人、对偶、排比、夸张、反向、设问等修辞方法,要能辨析文言语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品味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辨析文言语句的修辞方法,既要扣住该修辞的基本作用,又应结合语境来品析其作用。 3.3.品析表达方式品析表达方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描写、抒情,其中议论句、抒情句常起画龙点晴、揭示主旨的作用,描写句常具有生动形象、优美动人的效果,应注意重点品析。如陋室铭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便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点明了全文的主旨。 4.4.品析表现手法品析表现手法 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首尾照应、画龙点睛
4、、叙议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烘托、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等。 5.5.品析语言特点品析语言特点 品味语言的方法有: 从修辞的角度品析、 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品析、 抓住语言的形式(句式、音韵、节奏等)。 6.6.品析炼字炼句品析炼字炼句 古人作文讲究炼字炼句,阅读古文,要注意品析作者炼字炼句的技巧和作用,要特别抓住那些精警传神的词语和言简意丰的句子予以品析。 鉴赏文言文语言的表达技巧,务必要遵循“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表达技巧总是为表现作品的思想内容服务的,因此,分析表达技巧的表达作用或效果定要紧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不能脱离具体的语境泛泛而谈。 三、典型例题三、典型例题 【
5、典例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题目 1.下列选项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 A.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C.调素琴,阅金经。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解题指导】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语言的表达技巧的辨析能力,具体考查对偶的修辞方法。讲究对偶是古代汉语的一个鲜明特色,要求前后两个句子结构相同,字数相等,词性相对。根据对偶句式的特点,
6、不难选出答案。 【答案】A 题目 2.“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两句脸炙人口,请作一点儿赏析。 【解题指导】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语言的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先要辨析所鉴赏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然后结合原文的思想感情或主旨品析这种表达技巧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示例:这两句话对偶工整,意境优美。“上”“入”二字,化静为动,比拟生动;而且一“绿”一“青”,色彩清丽,生机盎然。这两句描写出陋室别致幽静、清静宜人的自然环境。 题目 3.结合下面的材料,体会作者在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言外之意。 子欲居九夷(我国古代对东方各族的泛称),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
7、何陋之有?” (论语子罕) 【解题指导】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深层含意的理解能力。所谓句子的深层含意,是指有些句子除了能够表达出字面所具有的意思之外, 还可以在字里行间表达出字面所没有的意思,即言外之意。本题要求体会孔子的话的言外之意,既要考虑它的出处,又不能脱离整篇文章的语境。 【参考答案】作者在文中虽然只引用了孔子答话的后半句,略去前半句,但是语意蕴涵在全句。言外之意是说:自己如果是君子,品德高尚,安贫乐道,所住的陋室也就不简陋了。 【典例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 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
8、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题目:简析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 【解题指导】 本题考查赏析语言的表达技巧。 先找出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然后再分析这句话的语言表达技巧。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简练自然,不事雕琢,采用了白描的手法。
9、文中的白描能够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颇有韵味。“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的写意山水,廖廖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参考答案】作者用白描手法描写西湖雪景,文字简练,朴素自然,不渲染,不雕饰,廖廖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作者先从大处着笔,描写西湖全景,设造了静寂、空旷、混沌的境界。叠用三个“与”字,生动地写出天、云、山、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接着,作者落笔眼前,描写西湖近景。“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眼前景物的渺小、微弱,与上文的“一白”形成对比,从侧面把雪笼西湖、水天之间白茫茫一片的景色烘托得淋漓尽致。 四、对点演练
10、四、对点演练 ( (一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题目:本文中的两个比喻哪个更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示例一:“撒盐空中”一喻更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撒盐空中”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 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示例二:“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写出了雪花轻盈的姿态,有美感,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
11、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 【解析】本题属于赏析句子的题型,主要分析比喻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需要运用“文体判定法”“语言分析法”解题。先要表达观点,肯定哪个比喻句好。然后结合本体、喻体之间的相似点和喻体的表达效果分析,盐与雪的颜色接近,属于形似,但雪花是可以飞舞的,盐却做不到,属于神似不够;而柳絮虽然颜色不接近,但是轻盈飞舞的姿态却和雪花相似,并且有美感,容易激发读者想象力,而且柳絮是春天的事物,以温暖的春天的事物比喻冬天的雪花,反差大,也体现出作者丰富的想象力,给人一种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又迎合屋内的气氛,十分精妙。同学们可以自由选择一种观点作答,能够自圆其说即
12、可。 ( (二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 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题目 1:结合全文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借景抒情,
13、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 【解析】文章第一段以记叙开头,接着描写西湖雪景;第二段先叙事湖心亭奇遇,最后议论。写景、叙事中饱含着作者的情感。 题目 2:最后用舟子的话作结,有何意义?如何理解“痴”字的含义? 【参考答案】画龙点睛,深化意境。说明对此迷人雪景“痴”迷的人不是只有作者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烘托。 从船夫口中道出的“痴”字,看似随意,实则意味深长。从本文来看,作者的“痴”表现 在:痴行,“独往湖心亭看雪”“强饮三大白”,表现出特立独行、率性而为的一面;痴景,欣赏大雪无垠的世界,映射出对高洁人格的追求;痴情,“崇祯五年十二月”“金陵人”的记述,透露出无限的怅惘和淡淡的哀愁。 (
14、 (三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题目:体会“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写景句的妙处。 【参考答案】示例一:用“积水空明”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感;用“藻、荇交横”来比喻月光下美丽的竹柏倒影,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 示例二: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光比
15、作积水,把竹柏的影子比作“水中”的藻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竹柏影子的清丽淡雅。 示例三:“盖”是“原来是”的意思,一个“盖”字使文意陡然一变,让读者惊悟,作者初写庭下积水、水中藻荇,都是为了写竹柏投影,是用视觉的错觉从反面敷墨,形成文字的波澜。 示例四:绘景以虚写实。全句无一字写“月”,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月光临照, “庭下如积水空明”,可以推见月色之明,“水中藻、荇交横”,可以推见月色之清了。作者以虚写实,创造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解析】可以从修辞、用词、手法等角度进行赏析。 ( (四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16、。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题目: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言外之意:自从南朝谢灵运以来,只有自己才会欣赏这种奇境,表达了作者要像谢灵运那样寄情山水、归隐林泉的志趣。这句话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山丽水,从而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清高。 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谢灵运的仰慕之情,又抒发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 (五五) )阅读下面的
17、文言文,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题目 1:简要赏析文章第二段的写法。 【参考答案】 示例一: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水皆缥碧, 千丈见底” 是正面描写,“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是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和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中 语文 一轮 专题 复习 文言文 阅读 考点 鉴赏 语言 表达 技巧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28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