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期末冲刺考点过关训练:常见的碱(含答案)
《2022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期末冲刺考点过关训练:常见的碱(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期末冲刺考点过关训练:常见的碱(含答案)(21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常见的碱常见的碱 1.下列关于 Ca(OH)2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微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B.能与酸反应,可用于降低土壤的酸性 C.可与 CuSO4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配制波尔多液,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其澄清溶液可用来检验 CO2,与 CO2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 2某同学在化学晚会上用毛笔蘸取一种无色液体在一张白纸上书写了“化学魔术”四个字,然后再喷上另一种无色液体,白纸上立即出现了色的“化学魔术”四个字。该同学所用的两种无色液体可能是( ) ANaOH溶液、酚酞溶液 B白醋、酚酞溶液 C紫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 D“雪碧”饮料、酚酞溶液 3如图“五环旗”的上面 3
2、 个环代表一种液体,下面 2 个环各代表一种酸碱指示剂,两环相交部分表示指示剂跟有关液体混合后显示的颜色,如图表示相交部分显示的颜色,其中显示颜色不正确的是( ) A红色 B蓝色 C红色 D蓝色 4下列是探究碱性质的实验,都能发生反应且反应中体现了“碱的通性”的组合是( ) A B C D 5酸和碱的知识是九年级科学学习的重要知识,下列有关酸和碱的性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会产生白雾 C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D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的固体氢氧化钠,其成分不会发生变化 6.小科在研究碱的化学性质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五组实验,下列
3、叙述正确的是( ) A丙组和戊组实验能观察到相同现象 B甲组实验能观察到无色变成红色,可推出氢氧化铜也能使指示剂变色 C乙组实验无明显现象,说明两者不能发生反应 D丁组实验产生蓝色絮状沉淀,说明碱都能和含铜离子的溶液发生反应 7.小敏同学在复习 Ca(OH)2的化学性质时,归纳出了 Ca(OH)2与其他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若 X 是与其他两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 X 可以是( ) AH2O BH2SO4 CSO2 DKOH 8.为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反应,王新兴同学设计的下列方案最不可行的是( ) A. B. C.D. 9.同学们用如
4、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若关闭 K,通入气体 X,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打开 K,缓缓通入气体X,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则下列对气体 X 和溶液 Y(足量)的推测正确的是( ) X Y(足量) A HCl NaHCO3 B O2 浓盐酸 C CO 浓硫酸 D CO2 NaOH A.A B.B C.C D.D 10.铁、稀硫酸、石灰水和氯化铜溶液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反应的类型或主要实验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 处发生置换反应 B.B 处发生复分解反应 C.C 处产生气泡 D.D 处生成白色沉淀 11用下列对比实验探究碱的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5、( ) A实验 1 的现象说明氢氧化钠需密封保存 B实验 2 中软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 ABC C通过对比 A、C 瓶的现象证明 CO2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D饱和氢氧化钠溶液比饱和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好 12利用图甲装置进行实验,先后将注射器中的两种溶液快速全部推入,测得一段时间内瓶内气体压强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先推入的是 NaOH 溶液 BBC 段,CO2与 NaOH 反应基本停止 CD 点压强比瓶内初始压强大,此时瓶内二氧化碳气体的量比初始多 D最终压强比瓶内初始压强小,可能是因为有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 13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溶液红
6、色褪去 BpH 值变大 C铁钉表面产生气泡 D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14 下列验证 “2CO与NaOH溶液反应” 的装置中, 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 (装置气密性均良好) ( ) ABCD 15镉及镉的化合物是一类对人体有毒的物质水稻对镉的吸收量与土壤 pH 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物质可用于改良土壤酸碱度,降低水稻对镉吸收量的是( ) A熟石灰 B硫酸铜 C稀盐酸 D氯化钠 16小李同学用如下图总结 NaOH 的四类化学性质(即 NaOH 能够与四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为验证性质,他选择了二氧化碳与其反应,为探究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小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 A、B 实验进行验证。实验现象为:A 中试
7、管内液面上升,B 中_。 李莉提出质疑,她认为 A 实验不严谨,应做一个对比实验:_。 17.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为验证 CO2与 NaOH 能够发生反应,某同学按如图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1)药品滴加顺序往往会影响实验结果,该实验加入试剂的正确顺序应该是 。 A.先加入盐酸,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盐酸 (2)实验过程中气球的变化情况是_。 18如图是小明归纳的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性质,工业上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2)性质中,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的物质是_。(写一种) (3)氢
8、氧化钙和氢氧化钾也具有类似的化学性质,因为它们电离时_。 19.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并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绘制了如图曲线,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A 点处溶液的溶质是_; (2)C 点处溶液的 pH_7(选填“”、“”或“”)。 20.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为验证 CO2与 NaOH 能够发生反应,某同学按如图组装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 (1)有时药品滴加顺序会影响实验现象。如果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先膨胀,后变瘪”, 则加入试剂的顺序应该是 (填字母)。 A.先加入盐酸,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盐酸 (2)请解释气球“先膨胀
9、”的原因:_。 (3)写出气球“后变瘪”的化学方程式:_。 21.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化学喷泉”设计了如下实验:20时,用 250mL 圆底烧瓶收集一瓶纯净的 CO2,按如图组装装置。用注射器缓缓注入 3mL NaOH 溶液,轻轻振荡烧瓶,打开止水夹,玻璃导管尖嘴处很快产生“喷泉”,与此同时,C、E 装置中发生连锁反应。 (1)注入 NaOH 溶液后,烧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2)“连锁反应”后,C 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为_。 (3)E 试管中的现象为_。 22.在研究碱的性质时,向充满 CO2的矿泉水瓶里加入少量 Ca(OH)2溶液,拧紧瓶盖并振荡,瓶变瘪,但溶液中并未出现浑浊,那
10、么 Ca(OH)2溶液是否与 CO2反应呢?于是同学们进行了猜想和实验: 猜想一:Ca(OH)2溶液与 CO2不反应,是 CO2溶于水导致瓶内气压变小而变瘪。 猜想二:Ca(OH)2溶液与 CO2反应,生成了可溶性物质。 实验 步骤与操作 实验现象与结果 结论 一 1.取 2 个相同的软塑料瓶,分别集满 CO2气体,编号为 A、B 两瓶内气体无色透明,瓶子形状正常。 Ca (OH)2溶液与 CO2发生了化学反应。 2.分别向 A、B 两瓶中加入等量的饱和 Ca(OH)2溶液和?,立即拧紧瓶盖并振荡。 两瓶内液体未出现浑浊; 两瓶均变瘪, A 瓶变瘪程度更大。 二 1.测出反应前 Ca(OH)2
11、溶液的 pH. 大于 7。 2.测出反应后 A 瓶内液体的 pH. 小于 7。 (1)将表中“?”处的内容补充完整:_。 (2)通过上述实验后,能判断“Ca(OH)2溶液与 CO2发生化学反应”的依据:_。 (3)查阅资料得知 A 瓶中未出现浑浊是因为过量的 CO2与 H2O 和 CaCO3化合反应生成可溶性的 Ca(HCO3)2,写出该化学方程式_。 23.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碱溶液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 A 中,推入 NaOH 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 (2)实验 B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 B 试管中上层清液的溶质成分产生疑
12、问,作出猜想: 猜想一:只含有 NaOH;猜想二:含有 NaOH、Na2CO3;猜想三:含有 NaOH、Ca(OH)同学们取少量 B 试管中的清液分别置于甲、乙两支试管中,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在试管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不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三错误 在试管乙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_ 猜想二正确 (3)A、B、C、D 四个实验中能体现碱化学通性的是_(填字母)。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 A、B、C、D 四个实验并没有探究出碱所有的化学通性,从这四个实验中选择一个,继续加入相关试剂,能得出碱的其它化学通性,实验的方案是_(写出操作和现象)。 24.Mg(OH)2是一种新型的阻燃剂,在温度达到
13、 380时分解吸收热量并释放出水,同时生成的氧化镁附着于可燃物的表面阻止了进一步燃烧。某同学用氨水在实验室模拟制取 Mg(OH)2的过程:一定温度下,往一定量的氯化镁中加入氨水(氨水易挥发),生成 Mg(OH)2,再通过结晶、过滤,得到 Mg(OH)2晶体。为探究获得较高 Mg(OH)2晶体转化率的条件,该同学进行下述对比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编号 氯化镁溶液浓度/gL1 反应温度/ Mg(OH)2转化率/% a 20 30 27.06 b 40 30 56.77 c 40 40 69.64 d 40 60 54.30 e 60 60 50.60 (1)实验 b 和 c 的目的是_。 (2)由
14、实验数据可知,能够得到最多 Mg(OH)2的条件是_(填浓度和温度) (3)在氯化镁溶液浓度都是 40gL1的情况下,60时 Mg(OH)2的转化率比 40时低的原因是_。 25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实验室有一份在空气中潮解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欲知其组成成分,现取样品 9.8g 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产生气体质量与滴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_g。 (2)求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3)求 9.8g 样品中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 26某同学为了研究生石灰CaO露置于空气中变质的情况,设计了如下实验。 (1)生石灰在空气中能和水反应,写出
15、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2)固体A中含有的物质是_ 27.含 CuCl2和 HCl 的 100g 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 NaOH 溶液,参加反应的 NaOH 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图。据图回答: (1)整个反应过程中,_离子个数不变。 (2)P 点溶液中的溶质是_。 (3)m1为多少?(要求写出具体的解题过程)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1.D 【解析】根据氢氧化钙的性质及用途分析,其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总质量增加,但溶液质量减小。 A、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钙呈碱性, 能与酸反应,可用于降低土
16、壤的酸性 ,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钙能与硫酸铜反应,是波尔多液的成分之一 ,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溶液质量减小 ,符合题意; 2A 【详解】 A、氢氧化钠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正确; B、白醋呈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错误; C、石蕊是紫色的,不符合无色液体的要求,故错误; D、“雪碧”饮料呈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错误。 故选 A。 3D 【详解】 A、酸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故正确; B、碱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故正确; C、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正确; D、纯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故错误。 故选 D。 4C 【详解】 氢氧化钡溶液
17、、氢氧化钙溶液都能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能体现碱的通性; 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钙溶液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能体现碱的通性; 氢氧化钡溶液、 氢氧化钙溶液都能和碳酸钾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但氢氧根离子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 不能体现碱的通性; 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钙溶液都能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盐和水,能体现碱的通性。 5D 【详解】 A、酸性溶液能使石蕊变红,盐酸的溶液呈酸性,所以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 A 正确。 B、浓盐酸具有较强的挥发性,所以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会产生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盐酸小液滴(白雾),故 B 正确。 C、浓硫酸具有较强的吸水性,
18、所以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使溶液中溶质的质量质量分数变小,故 C 正确。 D、氢氧化钠固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潮解且也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所以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的固体氢氧化钠,其成分会发生变化,故 D 错误。 故选 D。 6.A 【解析】 A、丙组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能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能够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戊组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能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也能够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故 A 正确; B、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成红色;但是氢氧化铜不溶于水,不能使指示剂变色,故 B 不正确; C、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能生氯化钠和水,无明显现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浙教版 科学 九年级 上期 冲刺 考点 过关 训练 常见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29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