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崇明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海市崇明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崇明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上海市崇明区上海市崇明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学年高三上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一、积累应用 10分 1.1. 按要求填空。按要求填空。(5 5分分) (1)亦余心之所善兮,_。(屈原离骚) (2)_,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_) (3)2022 年10月12日,在国际空间站执行任务的意大利女宇航员萨曼萨克里斯托福雷蒂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组太空摄影作品,并配上了王羲之所著兰亭集序中的“_”,展现太空视角下所见的浩瀚之景。 2.2. 按要求选择。按要求选择。(5 5分分) (1)以下是某校高一年级学生阅读乡土中国之前设定的阅读“预期”,请依据你的阅读经验 判断,不适合的
2、一项是( )(2分) A. 了解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面貌以及文化特性。 B. 学习一些社会学研究中观察社会的途径方法。 C. 探究中国基层社会语言文字发展演变的规律。 D. 解决家乡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家庭既是传统伦理由以产生的土壤,又是传统伦理得以实践的核心机制。在古代中国,_,_,_,_,_。由氏族母体孕育的血缘纽带一直藕断丝连、绵延不绝地贯穿在传统社会中,并取得自己的肯定性形式 “家庭”“家族”“宗族”。中国就不像西方诸民族那样从家庭到私产再到国家,而是从家庭到宗族再到国家,国家混合在家族里就成为所谓
3、社稷。 但氏族关系始终没有彻底摧毁 原始社会的结构一直没有遇到足够的冲突得以转换 原始文明虽然逐渐萎缩 血缘纽带始终没有碰到突发的机遇得以中断 社会形态也在不断交替 A. B. C. D. 二、阅读 70分 (一一)阅读下文,完成第阅读下文,完成第3 37 7题。题。(1616分分) 材料一: 文艺对现实负责,并非其本身定义下的必然使命,如果它必须负责,其责任也纯然是一个 自然、自由的抉择,而非隶属于任何与它无关的理念。文艺创造仅仅是心灵世界真实再现,它可以拥有现实的影子,也可以没有,或者仅仅是对现实极模糊或远距离的把握。文艺并不承担批判、责备或赞美的使命,一句话:文艺无立场。比如荷马史诗,你
4、能理出它的是非善恶么?还有莎士比亚剧作、泰戈尔诗以及许多流传千古的作品都是如此,历史文学作品更如此,比如圣经旧约、新约,中国的史记、汉书等。 有人会立即反驳:圣经不正是传道的吗?不错,可同一部经书,历史上却扮过完全不同的角色,同一种信仰却生出完全不同的世界观。无怪费尔巴哈会说:圣经只有一部,只是人们给予了不同的解释。 一件文学艺术作品对读者的作用和产生该作品的动机全然不是一回事,同一作品对不同的人产生不同作用,这是人理解力差异造成的。正因如此,伟大的作品往往也是最富争议的。对于文学艺术作品产生迥然相异的社会效果,这不是作者能决定,也不是他可以负责的。作者关心的就是创造一种形式,把自己内心世界表
5、现出来。与现实接近的作品似乎更易被人接受,作者有意或下意识取悦读者,这并非文学艺术创作原则,也非作品优劣判断的标准。作品符合现实的逻辑,它是被创造的新现实,人们可以通过这一新现实更深刻地把握自己面对的世界,产生深刻思想,这些都与文学艺术职能无关。文学艺术可以充当布道工具,那仅仅是工具而已,作为工具和它本 身不是一回事。 枪可以射杀人和动物,也可以被展示和观赏,它本身产生的目的是前者而非后者。文艺作品刚好相反,目的是被展示和观赏,它产生射杀人和动物效果,那不是作品创造的初衷。然而被观念燃烧的激情也可以为后一目的,促使作者创造伟大的作品,许多文艺巨匠都是由此被社会接受的。伟大作品对现实的作用促使更
6、多人把结果视为目的,于是文艺评价功利化蔓延在文化活动的诸多方面。 (节选自叶剑波文学艺术与现实责任) 材料二:材料二: 当代艺术家的“自我实现”,大多伴随着对“功成名就”的渴望与“艺术创新”的创作过 程。好多人说“我们杀出来了”,“我要创造与众不同的作品符号”,“我的作品价位在拍卖会上又上涨了多少”,以此来界定艺术家与艺术作品的成功,这些价值观念的背后实际是商业利益与广告效应的驱动。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从来不以创新作为界定优劣的标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说的不是变换花样的翻新,而是指道德的修持与学问的精进。中国传统的艺术品评也不以新旧、怪异作为品评标准。艺术作品的成功在于能否充分地表达作者
7、的理想与感情,能否使观者的心灵得到愉悦与净化。 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在古代,艺术是志道、据德、依仁之后的余事,是文人“穷则独善其身”时个人精神的陶养,具有“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伦理功能和陶冶性情、移风易俗的力量。艺术创作的目的也不仅仅是完成一件作品,而是通过这个创作过程 达到自身的完善,并且期望对当时与后世都能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这种思想影响下的古代艺术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精神,他们与生俱来的禀赋加之苦心孤诣的修持精进,使他们的思想与行为能够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对国家与命运的忧患意识,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参与使他们的艺术创作活动具有明显的伦理价值指向和文化承载意义
8、。 艺术具有精神导向的作用,尤其是那些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地位与知名度的艺术家,他们的绘画思想、绘画风格以及行为言论都会成为关注与模仿的对象,因此,他们的价值判断与艺术观念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还具有广泛的社会效应,艺术家的自我实现与社会责任的担当是并行不悖的。当代的艺术家,在工业文明与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有的失去了定力,出现了价值判断的混乱与模糊,从而导致艺术价值观念的扭曲。或重器轻道,尚智巧谋急用,以技术为创作的目的,忽略了作品的精神内涵;或积画以求售,尘交物蔽,缺失了艺术创作需要的虚静的精神状态与心理空间,导致了艺术品质的下降;或以丑为美,追求狂怪、邪僻与色情,创造吸引眼球的噱头,这些与中国传统
9、文化追求的清明雅正越来越远,对艺术观念与艺术风格的误导却愈演愈烈。 (节选自徐桂香艺术家的自我实现与责任担当) 3. 材料一第段加点词“功利化”是指_。(2分) 4. 下列针对相关作品的表述最符合材料二中对艺术创作目的要求的一项是( )( 3 分 ) A. 狄更斯的大卫 科波菲尔引发了英国社会对童工问题的关注。 B. 鲁迅的祝福揭露封建礼教吃人本质阐明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C.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有机融合中西方诗歌技巧探索新诗格律化。 D. 李密的陈情表以情理打动皇帝实现辞不就职奉养祖母的目的。 5.材料一第段画线句在论证上有何作用,请结合材料内容进行分析。(3分) 6. 能够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
10、推断是( )。(3分) A.两则材料均认为艺术作品自身具有价值。 B.依据材料一,文艺作品没有绝对的评价标准,故价值无高下之分。 C.依据材料二,文艺作品评价应以社会效应为重点,突出责任担当。 D.两则材料均否定艺术作品的功利化追求。 7. 假如你是材料一 (或材料二)的作者,请站在自己的立场与另一材料作者对话,针对对方有关艺术家责任担当的论述进行评析。(5分) (二二)阅读下文,完成第阅读下文,完成第8 81111题。题。(1515分分) 风中的高粱风中的高粱 安宁 高梁是村子里长得最仙气的一种庄稼,夏天的时候,它们细细长长地迎风而立,颇有诗仙李白醉酒后的逍遥姿态。当然村子里的人们,是不懂什
11、么李白或者杜甫的,他们只是喜欢饭后去田地里走上一圈,或者蹲在村口,一边吸一袋烟, 一边看那大片火红的高粱地,被晚霞染得更加地艳了。女人们纳着鞋底,有那么片刻,她们会停下来,用针尾挠挠头发,而后看着风里摇摆的高梁们发会儿呆。男人想得深远,他们从用高梁秸秆打成的房顶上的“箔”开始,延伸到给儿子娶一房像样的媳妇,再到给孙子编一方小凉席,夏天的时候卷着出去乘凉用。 关于高梁的记忆,基本上都是从被收割完之后开始的。高粱叶子和根首先被砍下来,堆积起来供冬天烧火做饭。随后村民们会将高梁秆子剪下来,整齐地晾晒在平房上,或者院子里。几乎家家户户用来扫地的笤帚、刷锅的刷子,都是用高梁穗做成的。这活基本上归家里的男
12、人们干,因为用铁丝将高梁穗捆绑在一起,压紧,防止散开,算得上是一个技术活,铁丝的两端紧紧地扭 在一起后,为了防止尖端扎手,还要用钳子给插到高梁杆里面去。一把上好的笤帚,不仅仅是将高粱翎捆绑在一起,还要讲究美观大方,用起来也舒适顺手,而且清扫的过程中,不会总是掉下高梁粒或者细小的草茎一样的翎子来。乡下的男人们似乎天生就会做这些精细的活计,这跟女人们天生会纳鞋底、绣花、做衣服一样。 高粱晒干后,田地里的活渐渐忙完了,初冬恰好闲来无事,村里的女人们便剪下细长的高粱莲,备齐了料子,开始更新家里锅上蒸饺子用的篦子,或者晾面条用的锅配。锅配是用两面高粱楚以十字形拿麻绳串在一起的,串完后会剪成所需要的大小,
13、形状当然都是圆形。一个用来放刚刚包完的饺子、擀好的面条的锅配,可以用上几年时光,而不觉其旧。而且看到这样一个旧用具,会觉得心安,有家常的温暖的气息。我总觉得,那旧味道是从高粱地里生长出来的,它们是有纹理的,不像塑料或者铁制品冰凉冷硬、缺乏温度,更想到源头上,泥土的湿润和宽广。我还会因此想起女人们在冬天的煤油灯下,聚在一起一边用麻线串着锅配,一边聊天的琐碎家常。好像有一些家长里短的乡村故事,也一起被串进了其中,并在蒸馒头或者煮饺子的时候,浸润到我 们的肠胃里。村民们不懂这样的感觉,可是,他们却永远都是诗一样田园生活不停息的缔造者。 “打箔”是另外一种与高梁相关的乡村生活。“打箔”其实就是打秫秸箔
14、棚的简称,跟打家具一样,都属于技术和体力兼而有之的乡村活计,所以一般都是要请同一个家族里的男人来帮忙。秫秸箔大致有两种用处,一种是日常用来晾晒地瓜干、棉花、玉米、白菜等东西的大垫子,一种是只有盖房子的时候才会用到的房顶上的薄棚。晾晒东西的秫秸箔对用料没有那么讲究,差不多的高粱秆,都可以拿来使用,看起来这活有些像纺线,只不过工人都是大老爷们。他们在院子里搭起一个木头架子,再用绳子吊起几个砖头,用于固定秫秸箔,两根高梁秆之间用麻绳连接 起来。一个面积不太大的秫秸箔,一下午就打好了,请来的 同族男人也不用吃饭,洗把手就回 家。秋天的时候,将秫秸箔摊开在田地里,用来晾晒棉花。那棉花如果没有干,晚上也不
15、用装起来,直接将秫秸箔卷起来,扛回家,第二天接着铺开来继续晒。 有时候我很想躺在上面,变成一团棉花,或者一片干豆角,被人卷起来,扛回家去。这样慵懒的永远无法实现的生活,在我的想象中,总是又浪漫又诗意。尽管,真正的乡村生活,常常是琐碎枯燥,甚至孤独的。 盖房子用的秫秸箔棚,就需要精挑细选最好的高梁秆,因为房顶的质量可大意不得。早在房顶上梁之前,就已经有村里最好的师傅,给打好了秫秸箔。只等着垒平屋口,上了梁,屋脊上 的木头也弄好了,然后开始披上秫秸箔。在北方呼啸的冬天夜晚,家里生起炉子,暖暖和和的,人的脸也红通通的,也会想起糊房子的人,说谁谁谁干活真实诚,瞧这顶棚糊得多密实,明年开了春打箔还叫他!
16、 大人们在絮叨这些人情冷暖的时候,我们小孩子就在旁边,用高粱莲子扎手表或者眼镜玩。眼镜是我最擅长扎的,将高粱莲的外皮剥下细细的4根来,再将里面的芯截取大小如指肚般的6 块,而后便可以将其中一个芯串进外皮中间,并用另外一个芯连接起两端来。同样的方法做成另外一个圆框,并用小的尖利的皮连接起左右框,而后将两根外皮插进中间的芯,做成眼镜腿,剩下的两块芯在腿上做挡头,便可以戴在鼻梁上。 有时候实在无聊,我还会剥下高梁楚的外皮来,将里面的芯做成香烟的样子,而后点燃火柴, 一个人倚在墙根下,学着那些寂寞的老头,抬头看向天空,边吸着明明灭灭的“香烟”,边想着遥远的可以走出乡村的未来。天空上什么也没有,连一朵云
17、也没有,空空荡荡的,像我的心。我觉得自己还不如做一株高梁,在秋天的地里,高高地随风飘摇,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关心, 整个的秋天,都是属于我的。 (选自散文集消失的乡下植物,有删改) 8.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段描述锅配的内容。(4分) 9.赏析第段中画线句不同叙述视角交织的表达效果。(3分) 10.文章大量篇幅描述高粱收割之后的内容,却以“风中的高粱”为题,请从构思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 11.请结合本文内容以及下列材料,探究本文的主旨。(4分) 材料一:消失的是世事,永存的是人情,所以即便是写作乡村的植物、动物系列,我的视角,依然不曾离开过与春种秋收和鸡鸭牛羊密切相关的人情世故。
18、乡村孕育了繁茂的生命,也孕育了千百年来中国人独特的田园世界。 (选自散文集消失的乡下植物 序) 材料二:我知道村庄老了,人们也陆续地将土地出租,搬去了城里。他们在城里快乐吗?我很想知道,却忽然间发现,我不过和他们一样,奋不顾身地离开了村庄,住进了城市,并在长久的孤 独之后,忽然间想要借助于文字,重新回到被时间遗忘了的乡村生活。 (选自散文集消失的乡下植物 后记) (三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21414题。题。(8 8分分) 剑客剑客 (唐)齐己 拔剑绕残樽,歌终便出门。 西风满天雪,何处报人恩。 _,_。 _,_。 12.下面对这首诗的颈联和尾联的诗句排序正确的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市 崇明 2022 2023 学年 高三上 第一次 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30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