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全册知识点整理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全册知识点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全册知识点整理(22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第第1课课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 1.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活年代与发现地点 答:元谋人:距今约 170 万年 云南省元谋县 北京人:距今约 7020 万年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山顶洞人:距今约 3 万年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 2. 古人类遗址分布特点 答: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流域; 数量众多,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3. 化石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 答: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 4. 元谋人的生活情况 答:能够制
2、造工具,知道使用火。 5. 元谋人的地位 答: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6. 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者和发现时间 答:裴文中 1929 年 7. 北京人的体貌特征和生产生活情况 答:体貌特征:保留了猿的一些特征,能够直立行走; 生产生活情况:使用打制石器,采集狩猎,会使用天然火并保存火种,过着群居生活。 8. 北京人用火的意义 答: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 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9. 北京人遗址发现的意义(P5) 答: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
3、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10. 与北京人相比,山顶洞人的进步之处(P6) 答: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生产工具更加先进,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山顶洞人有爱美意识,会埋葬逝者; 集体生活,出现氏族特征。 11. 什么是旧石器时代 答: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叫作“旧石器时代” 。 12. 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答:人能够制作工具。 第第 2 课原始农耕生活课原始农耕生活 1.原始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答: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
4、种。 2.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答: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3.原始农业的意义 答: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4.简述河姆渡人的生产生活情况 (包括距今年代、 生活地区、 房屋样式、 生产工具、 原始农业、饲养业、手工业) 答: (根据课本自行总结) 5.简述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 (包括距今年代、 生活地区、 房屋样式、 生产工具、 原始农业、饲养业、手工业) 答: (根据课本自行总结) 6.河姆渡人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半坡人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两种房屋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河姆
5、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干栏式建筑既可防蛇虫猛兽之害,又可避潮湿,下面还可养殖家禽家畜;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既能防风沙,又冬暖夏凉;两种房屋的不同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 件决定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适应自然环境。启示: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制宜、科学合理。 7.什么是新石器时代 答: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 第第3课课 远古的传说远古的传说 1. 远古传说和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答:远古传说是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的、没被考古资料证明的,这里有神话的成分,但也蕴涵着某些比较可靠
6、的历史资料,而历史事实是被考古资料证明的、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 2. 阪泉之战、涿鹿之战交战双方和结果分别是什么? 答:阪泉之战:交战双方为炎帝与黄帝,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 涿鹿之战: 交战双方为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 蚩尤部落失败, 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 3. 炎黄部落联盟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争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答:炎黄部落联盟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争,打破了氏族之间狭隘的界限,促进了相互间的交流与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4. 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答:华夏民族是众多民族在不断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形成。 5. 简述传说中炎帝
7、的贡献 答: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6. 简述传说中黄帝的贡献 答:传说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 7. 列出黄帝手下能人巧匠的名字及相对应的贡献 答: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嫘祖会缫丝,擅长纺织。 8. 禅让制的概念与特点 答:禅让制即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特点:通过部落联盟会议民主推选出来;首领没有特权。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第 4 课课
8、 夏商周的更替夏商周的更替 一、夏朝建立的意义 答: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奴隶制) ,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出现。 二、夏朝最高统治者产生方式: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天下为公 天下为家) 三、盘庚迁殷的原因 答: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躲避自然灾害(黄河水患) 缓和阶级矛盾 发展经济 四、分封制的内容: 目的: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依据:依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对象:对象:宗亲和功臣 诸侯权力:诸侯权力:周王授予诸侯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诸侯义务:诸侯义务:需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特点:特点: 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从而确立了
9、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作用:作用: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分封制建立起了周王与地方诸侯国之间相对紧密的关系,确立了周王朝金字塔式的社会等级制度。 诸侯权力过大,容易引起分裂割据。 (消极作用) 五、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 答:天子无道,昏庸残暴; 诸侯强大,得到民心拥护。 第第5课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青铜器的功能 答: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并逐渐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 二、青铜器的特点 答:种类丰富、工艺高超、规模宏大、组织严密、分工细致 三、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的发
10、达能够反映当时怎样的社会情况? 答:1.商周文明鼎盛时期国力昌盛,政府能有效调配管理各种社会资源 2. 广大奴隶受到严酷的压迫 注:夏商周时期称为青铜时代 四、甲骨文的概念 答: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五、甲骨文的意义 答: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甲骨文有利于了解商周的社会情况,对研究商周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2.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3.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第第 6 课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动荡的春秋时期 一、春秋时期的时间范围 答:
11、公元前 770 年公元前 476 年 二、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化 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注:此为简写,自行扩展,详见课本 P29) 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三、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的作用 答: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四、周王室衰微,分封制走向瓦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五、王室衰微的表现 答: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 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 诸侯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致使周
12、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 (分封制逐渐瓦解) 六、诸侯争霸(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的原因 答:周王室衰微。 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为了夺取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天下霸主,诸侯领袖。 七、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有何利弊? 答:利:国家出现走向统一的趋势,促进大规模民族交融。 弊: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第七课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相比于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的战争特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规模更大,参战兵力更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不再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 二、各国变法的背景 答:经济上,铁犁牛耕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进步(改革的根本原
13、因) ; 政治上, 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壮大, 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 确立新的政治秩序。 (改革的政治原因) 军事上,为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各国变法以求富国强兵。 (改革的直接动力) 三、商鞅变法的内容(见 P35) 四、商鞅变法成功了吗?为什么? 答:成功了。 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变法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战国时期战争频繁,社会政治经济发生巨大变化,唯有变法才能在兼并战争中取法,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五、商鞅变法的作用 答: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14、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七、商鞅变法的启示 答:改革是强国之路,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动力 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 要有勇于改革、敢于创新思想 改革没有坦途,充满艰辛困苦 八、商鞅的品质 答:取信于民、不畏强权、公平无私、严格执法 九、都江堰的主体工程、功能、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自行总结 P36) 注:春秋战国是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的社会转型时期。注:春秋战国是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的社会转型时期。 第第8课课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思想繁荣局面)出现的原因 1.经济上,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15、为学术繁荣提供物质条件。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崛起。面对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竞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4.文化上,学术下移,私学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阅历丰富的文士。 二、各学派的思想政治主张(自行总结) 三、百家争鸣的影响 答: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工具的改进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
16、立和巩固 第第9课课 秦统一中国秦统一中国 一、秦朝统一条件 1. 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2. 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国力超越东方六国,具备统一条件。 3. 嬴政雄才大略(远交近攻) ,重用贤才。 二、 (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1.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2.三公九卿制度 中央政权机构: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为主要辅佐大臣。 3.郡县制(地方) 郡县制作用:皇帝和朝廷就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元谋人、北京人、元谋人、
17、北京人、山顶洞人山顶洞人 河姆河姆渡人、半坡人、渡人、半坡人、大汶口人大汶口人 炎黄时期炎黄时期 夏、商、西周夏、商、西周 战国战国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磨制石器 青铜器出现 青铜器时期 铁具 扩大牛耕推广 役等制度推向全国(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三、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具体作用详见课本) 1.统一文字 2.统一货币 3.统一度量衡 4.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5.开凿灵渠,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四、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1.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
18、家,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争雄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2.统一使人民有了一个安定的环境来发展生产,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等举措,对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3.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我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的基本政治模式,影响深远。 第第10课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秦朝暴政的表现 1. 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 2. 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危害:农民阶级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成千上万的农民背井离乡,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 3. 法律严苛 4. 秦二世更加残暴 5. 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 二、陈胜
19、、吴广起义 1.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2. 直接原因:因大雨戍守误期按律要被处死。 3. 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给后代统治者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三、秦朝的灭亡 公元前 207 年,项羽率军在巨鹿之战歼灭秦军主力。刘邦抓住时机,直抵秦都咸阳。前 207 年秦王出城投降,秦朝灭亡。 (注:秦朝是被刘邦率领的起义军所灭) 四、如何评价秦始皇 功: 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大修弛道, 北击匈奴,修万里长城等,促进了社会发展,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
20、过: 焚书坑儒摧残了先秦辉煌的中华文明,钳制了人民思想的发展。 实行严刑酷法和沉重的兵役徭役,严重剥削百姓。 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修建宫殿.陵墓和万里长城。 第第11课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西汉初年的社会状况、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及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社会状况:西汉初年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物价飞涨,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田地荒芜。 原因: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 问题: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二、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道家黄老无为而治思想的体现)的原因 1.由于秦的暴政和秦末战乱,西汉初年百废待
21、兴、经济凋敝,统治者只有采取休养生息政策,恢复经济,才能稳定其统治。 2.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因暴政(举措太众、刑罚太极)而灭亡的经验教训,认识到与民休息的重要性。 3.汉统治者的特殊经历(出身下层、了解民间)为其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提供了可能性。 三、汉高祖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具体措施 1.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 2.释奴为民,将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 3.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什五税一) ,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四、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起到的作用 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五、文景二帝在位期间推行的措施及起到的作用 措施: 1. 注重
22、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 2. 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 3. 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作用: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次治世局面“文景之治” ,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文景之治”又为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六、启示 1. 失民心者失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要关注民生。 2. 政府的政策的制定要符合国情,并具有延续性。 第第12课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一、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管
23、理制度 郡国并行制 二、汉武帝时期实行的监察制度 刺史制度 三、汉武帝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及选拔标准 察举制 举“孝廉”,推举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四、汉武帝在政治上面临的难题、采取的措施、带来的影响。 难题:难题:1.王国问题:诸侯王势力强大,严重威胁到中央。 2.豪强地主势力强大、官员徇私枉法 措施:措施:1.推恩令 2.刺史制度(全国分为 13 州部) 影响:影响:1.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加强中央集权; 3.维护国家统一,从政治上巩固了大一统。 五、汉武帝在思想上面临的难题、采取的措施、带来的影响。 难题:难题:诸子百家思想活跃(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 ,思想不统一威胁到中央统治。 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部编版七 年级 历史 知识点 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30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