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一)含答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一)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一)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2022-2023 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一)现代文阅读训练(一) 一、 (2022 福建福州 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谁敢动我的杨树 蔡楠 白杨树的腿有毛病。医生说他需要截肢。不,他喊道,我宁肯死掉也不把双腿锯掉!就出院了。其实,白杨树不想死,他期待奇迹出现。他四处求医问药,希望民间土方能够治好他的腿。但是奇迹并没有垂青白杨树,家人强行把他送进了医院,截了肢。 为治病,家里欠了十多万元的外债。孩子们都已辍学打工去了。老婆也去了村办工厂给工人做饭。白杨树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后来他想,要想活下去就得给自己找点活儿。只有干活儿
2、挣钱还账才是活下去的理由。 白杨树请人在轮椅的后面做了个后备厢。他就滚动着这个特殊的轮椅出现在了大街小巷,出现在了高速公路两侧。他开始捡废品。废旧纸、破塑料、矿泉水瓶子每天都能捡一后备厢。有了一点积蓄,他找到了村委会。他说,古洋河大桥以北的堤坡不能再随便取土了,大堤都挖没了,要是来了洪水怎么办?我给咱看着吧!我也不要工钱,就承包两公里的堤坡,种树,种白杨树,承包费照交! 村里和他签了合同。白杨树就在苗圃场订购了白杨树苗,带上了特制的镐头铁锹,爬到了堤坡上。他扔掉了轮椅,摘掉了假肢露出了粉红的嫩肉,用绳子将空空的裤腿缠上。他坐在了地上,手就成了脚,然后开始挖坑,一锹一锹地挖着。肚子累了,受不了了
3、,他就换个方式,拿过镐头一下一下地刨。阳光照过来,还有风沙吹过来。白杨树的脸上有了汗、有了土、有了泥,汗水流下来,流到了嘴里,牙碜得不行;流到了地上,砸在新挖出来的土上,一砸一个窝儿。 坑挖好了,白杨树种上了第一棵白杨树。他拎着塑料水桶爬着去古洋河里取水。他的腿没了假肢的保护,嫩肉被胶土硌得生疼。他的手去摸腿,前面失去了依托,人一下子就滚到了河沟里。灌满水,他拉着拧上盖子的塑料桶,一下一下地往堤坡上挪。他的身后是一溜湿淋淋的红水印。爬上来了,他把水灌进了树坑。小树吸了水,冒出了嫩芽。白杨树也觉得自己像小树一样,活过来了。 他开始了长达 8 年的种树生涯。八番寒暑,他用坏了的铁锨有几十把,磨烂了
4、的手套堆成了小山,两条曾经细皮嫩肉的残肢也长满了厚厚的老茧。堤坡成了他的家,也成了他的乐园。那里变成了一片白杨树林。绿荫覆盖,鸟雀鸣唱。林下连着白洋淀的古洋河水,水平如镜,清澄透明,偶尔有鱼跃出水面,惊得蛙声一片。白杨树在堤坡的树林里爬着,走着,转悠着,他搂着粗大的树干,像搂着自己的儿女。 不,比自己的儿女还亲。树不让他生气,儿女却让他生气。这不,长大了的儿女带着一支砍伐队来树林里找他了。儿女说爹,你看这树大了,该用它换钱了!白杨树把轮椅转过去,背对着儿女说,咱们的债务不是你娘和你们都还上了吗?还急着要钱干什么?儿女说,我俩在城里每人按揭了一套楼房,想用这钱交首付呢。爹,你看,这两亩白杨树林,
5、最小的树也值 100 块呢! 白杨树就又把轮椅转过来,看着已经成年的孩子们。他说,种树的时候我是想有一天能用树换钱。可孩子们,现在我不舍了。我一棵树也舍不得砍了,你们没看出来这古洋河、这鱼儿,还有这鸟儿,需要这样一片树林吗?还是留下吧,留下比砍了重要! 为了还贷,儿女们早就和商家谈好了价钱。他们就带着砍伐队绕过白杨树,向树林深处走去。白杨树就扔了轮椅,立了起来,他觉得自己的双腿又健康如初了。他跑到人们的前面,大声喊道,你们谁敢动我的杨树,我就动谁的脑袋,然后自己撇下自己的脑袋。 众人惊在了那里。他们看见一把磨秃了的铁锹攥在白杨树的老手上,寒光一闪一闪的。 (选自芒种2021 年,有删改) 1下
6、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题目不但点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还具有悬念,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白杨树阻止儿女砍树,主要是因为债务都还完了,交首付不急,可以慢慢来。 C第段画波浪线的句子用景物描写,营造了美好的氛围,表现人物愉悦的心情。 D与课文植树的牧羊人一样,主人公都靠自己的体力与毅力,创造了奇迹。 2文章叙述了主人公与杨树有关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1)白杨树在堤坡的树林里爬着,走着,转悠着,他搂着粗大的树干,像搂着自己的儿女。(赏析修辞) (2)他们看见一把磨秃了的铁锹攥在白杨树的老手上,寒光一闪一闪的。(赏析加点词) 4第段中两个加点“转
7、”字分别表现了白杨树怎样的心理?请结合语境简要分析。 5结尾的情节这样安排,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二、 (2022 广东揭阳 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跑着跑着就到了 王纯 上师范学校的时候,我被选拔为学校的运动员。我爆发力比较强,擅长短跑,常常参加短跑比赛。到了学校一年一度的冬季越野赛,体育老师对我说:万米越野赛,你也要参加!我听了,惊讶地张大嘴巴,不情愿地说:万米?我不擅长长跑啊!老师笑笑说:试试吧,就当作锻炼,能跑多远就跑多远,坚持不下来也不要紧。 越野赛那天,我在起跑的枪声中迈开了脚步,心里却想:跑到哪儿算哪儿吧。因为平时短跑训练得比较多,所以刚开始我就迅速超越了身
8、边的很多同学。跑了一段以后,我找到了一种合适的节奏,跑起来并不觉得累。就这样,我慢慢地进入了状态。赛程过半的时候,我已经跑到了队伍的前半部分。这时我感到累了,但看着前面的人一个个被我超越,我还是鼓足勇气跑了下去。当跑到一定程度时,我竟然感觉不到累了,双脚有节奏地向前奔去。学校里很多长跑健将,之前我都难以望其项背,现在竟然能够一个个超越他们。这种成就感支撑着我继续跑下去。我对自己说:好好跑,能跑多远就跑多远! 跑着跑着,我竟然看到了终点!心中忽然升腾起一股莫名的力量,这时我加速奔跑,开始冲刺。因为经常练习短跑,所以在冲刺过程中,我所向披靡,一路超越了所有选手,冲到了最前面。当第一个冲到终点时,
9、我自己都恍惚了: 这是真的吗?周围响起欢呼声, 体育老师跑过来冲我竖起大拇指, 说: “好样的! 让我刮目相看!”我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连我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议,这次胜利是我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的。 有时候,人的能力真的是无穷的,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能跑多远,但跑着跑着,就战胜了自己。蓦然回首,一切都成了身后的风景,你已经成为一个全新的自己了!你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海阔天空,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大境界。 其实,很多时候都是这样,我们并没有什么远大的目标,但不停地向前奔跑,跑着跑着就豁然开朗起来。记得多年前,我爱上了写作,每天都像一只舞蹈着的蜜蜂,不停地采集花粉、酝酿蜂蜜。我把从心中流淌出来的文字一个个写到纸
10、上,心想,如果有一天,我的文章能发表在报刊上,哪怕只有一篇,那该有多幸福啊!就这样,我写着写着如今,我已经在各地报刊上发表了 600 多万字的文章。很多文友向我请教写作经验,我只说了三个字:写下去! 我的一个朋友,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成功人士。他的生意做得很成功,资产过千万。有一次,当大家谈起小时候的梦想时,他说:我小时候想,如果每天都能吃上白面饼,这辈子就值了!我笑了,想起作家莫言曾说过,他小时候的梦想就是一日三餐都能吃上香喷喷的饺子,然后就是想娶石匠的女儿当老婆。 或许,我们不曾有过什么鸿鹄之态,以为自己是一只飞不高也飞不远的麻雀,但只要你肯坚持,说不定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你自己都不知道自
11、己能跑多远,所以就坚持跑下去吧!跑着跑着,就跑到了春暖花开的彼岸。 (摘自羊城晚报 ,有删改) 6根据文章内容填空(用原文语句) 。 “我”没想过自己能得长跑冠军, 但是跑着跑着, 就成冠军了。 “我”没想过成为大作家, 但写着写着, 就_。“我”的朋友小时候只想着每天都能吃上白面饼,但做生意做着做着就_。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_。 7联系上下文,从表达方式角度分析第段句子的作用。 或许,我们不曾有过什么鸿鹄之志,以为自己是一只飞不高也飞不远的麻雀,但只要你肯坚持,说不定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8从全文来看,都是在写有关“我”的事,第段写到了朋友和莫言是不是多余的?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
12、理由。 9 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董卿说过一句话: “人的潜能其实远超过自己的想象, 你不挖掘就永远不会知道。 ”结合董卿的话,谈谈你对本文最后一段的理解。 三、 (2022 上海奉贤 七年级期末)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呦呦之蒿,中国神药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子。在 2015 年 10 月 5 日之前,有谁能想到,这句诗竟能和诺贝尔奖联系起来名字来自诗经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因首次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而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青蒿素之母”,也因此获得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几千
13、年来,人们深受其害却不知如何防治。自 1878 年发现其“真凶”疟原虫开始,全世界的科学家就发起了寻找抗疟药的“攻坚战”。屠呦呦带领她的中草药抗疟研究小组,从古代医术肘后备急方中发现治疗疟疾的方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医术中所说的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采用乙醚提取的方法,经过 190 次的反复试验,终于在第 191 次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青蒿素。 青蒿素是一种味苦的无色针状晶体。进入人体后,它首先作用于疟原虫的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并对核内染色质产生一定影响,让疟原虫的细胞内迅速形成自噬泡,并将细胞液不断排出虫体外,是疟原虫损失大量细胞液而死亡。正是这一治疟原理,
14、是青蒿素当之无愧地成为疟疾的“天然克星”。 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中国发现青蒿素时,美国也研制出一种抗疟新药化学合成的甲氟喹,但疟原虫很快就适应了它,产生耐药性,临床使用后患者还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反应。而对于青蒿素这种从中草药中提取的药物,疟原虫对它完全没有抵抗能力。1976 年 1 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 但青蒿素也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提取青蒿素的原料贵且稀缺,近十几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人工合成青蒿素,但收效甚微。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 30
15、 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 中国传统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神药是我国传统中医药先给世界的礼物。未来,通过不断地深入研究,传统中医药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10第小节中“天然克星”中引号的作用是( ) A直接引用 B特殊含义 C强调,着重指出 D特定称谓 1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段有什么作用。 12阅读全文,文章是从提取困难、_、_、_方面来写“中国神药”青蒿素的。 13简要分析第段划线句的表达作用。 1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死亡人数最多的疟疾,是一种特别可怕的瘟
16、疫。 B第段中的划线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说明了青蒿素提取困难。 C因为提取青蒿素的原料贵且稀缺,所以近十几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人工合成青蒿素。 D第段最后一句中的加点词“目前”从时间上加以限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四、 (2022 陕西西安 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香作伴 丁立梅 年少的时候,我曾热切地做过一个梦,一个有关书的梦:开一家小书店,抬头是书,低头还是书。 那时家贫,无钱买书。对书的渴望,很像饥寒的人,对一碗热汤的渴盼。偶尔得了几枚硬币,不舍得用,慢慢积攒着,等有一天,走上几十里的土路,到老街上去。 老街上,最诱惑我的,不是酸酸甜甜的糖葫
17、芦,不是香香喷喷的各色糕点,不是喜欢的红绸带,而是小人书。小人书是一个中年男人的,他把书摊摆在某棵大树下,或是巷道的拐角处。书大多破旧得很了,有的甚至连封面都没了,可是,有什么关系呢?它们在我眼里,是散着馨香的。我穿过川流的人群奔过去,我穿过满街的热闹奔过去,远远望见那个男人,望见他脚跟前的书,心里(腾现/闪现)欢喜来,哦,在呢,在呢。我(走/扑)过去,蹲在那里,租了书看,直看到暮色四合,用尽身上最后一枚硬币。 读小学时,我的班主任家里,订有一些报刊,让我垂涎不已。班主任跟我父亲是旧交,凭着这层关系,我常去他家借书看。他对书也是珍爱的,一次只肯借我一本。有时夜晚,借来的书看完了,我又想看另外的
18、。这种欲望一旦产生,便汹涌澎湃起来,势不可当。怕父母阻拦,我偷偷出门,跑去班主任家,一个人走上五六里的路。乡村的夜,空旷得无边无际,偶有一声两声狗吠,叫得格外突兀,让人心惊肉跳。我看着自己小小的影子,在月下行走,像一枚飘着的叶,内心却被一种幸福,填得满满的。新借得的书,安静在我的怀里,温良、敦厚,让我有满怀的欢喜。 多年后,我想起那些夜晚,还觉得幸福。母亲惊奇,那时候,你还那么小,一个人走夜路,怎么不晓得害怕?我笑,我那时有书作伴呢,哪里想到怕了?那样的月色,漫着,水一样的。一个村庄,在安睡。我走在村庄的梦里面,怀里的书,散发出温暖亲切的气息。 上高中时,语文老师清瘦矍铄,爱书如命。他藏有一壁
19、橱的书。我憋足了劲学好语文,只为讨得他欢喜,好开口问他借书。他也终于答应我,我想读书时,可以去他家借。 他家住在老街上,很旧的平房,木板门上的铜环都生锈了。屋顶上黛青色的瓦缝里,长着一蓬一蓬的狗尾巴草。这样的房子,在我眼里,却如童话中的小城堡,只要打开,里面就会蹦跳出无数的美好来。 是四五月吧,他屋门前的一棵泡桐树,开了一树紫色的桐花,小花伞似的,撑着。我去借书,看到他在树下坐着,一人,一椅,一本书。读到高兴处,他抚掌大叹,妙啊!他孩子气的大叹,让我看到人生还有另一种活法:单纯,洁净,桐花一般地美好着,与书有关。 后来,我离开老街,忘了很多的人和事,却常不经意地会想起他:一树的桐花,开得摇摇欲
20、坠,他在树下端坐。如果我的记忆也是一册书,那么,他已成一枚书签,插在这册书里面。 而今,我早已拥有了自己的书房,也算实现了当初的梦想抬头是书,低头还是书。若是外出,不管去哪里,我最喜欢逛的,定是当地的书店和书摊。 午后时光,太阳暖暖的,风吹得漫漫的,人在阳台上小憩,随便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摊膝上,风吹哪页读哪页。如果书也是一朵花,我这样想象着,如果是的话,那么,风吹来,随便吹开的一页,那一页,便是盛开的一瓣花。 人和书,就这样安静在阳光下,安静在岁月里,妥帖,脉脉温情。 15“我”的每个人生阶段都有“书香作伴”,阅读文章,概括“书香”与“我”作伴的几段经历。 16仔细阅读第段,从两处括号中各选
21、出一个恰当的词语,并简要回答所选词语表达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 17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1)乡村的夜,空旷得无边无际,偶有一声两声狗吠,叫得格外突兀,让人心惊肉跳。 (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 (2)他屋门前的一棵泡桐树,开了一树紫色的桐花,小花伞似的,撑着。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18作者在第段中提到“如果书也是一朵花,我这样想象着,如果是的话,那么,风吹来,随便吹开的一页,那一页,便是盛开的一瓣花。”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9文章结尾说“人和书,就这样安静在阳光下,安静在岁月里,妥帖,脉脉温情。”在你成长的岁月中,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时刻?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
22、,试举一例,说说书曾带给你的温暖、祥和。 五、 (2022 江苏宿迁 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远行的苹果 任随平 文化广场上,满载苹果的四辆大货车同时启动,送行村民的欢呼声霎时间充满广场全村二十吨红富士苹果将远销尼泊尔。 目送车辆出村后,村民们再次回到文化广场。驻村干部刘站长紧紧握住村主任六叔的手,对中湾村苹果走向国外表示祝贺。六叔转身向广场村民代表深深鞠了一躬,抬起头那一刻,我看到六叔眸中满含泪花。我知道,这泪花中最为硕大晶莹的一颗,当属广大村民用勤劳双手和智慧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财富,这财富里,有汗水,有辛劳,也有政府连片种植的谋划和引导。 我出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听父
23、亲讲,我出生那年土地包产到户,土地贫瘠,父亲弟兄六人一年辛苦劳作后仍是生活拮据。我四岁那年,父亲弟兄六人经过商议,共同承包村里十亩山地苹果园,实行统一管理, 分户劳作。 那年中秋节, 父亲从山上带回一黄挎包“国光”苹果, 我们一家人就着昏黄灯光分食苹果。我和姐姐每人分得一颗大苹果,谁也舍不得吃,将半红半绿的苹果拿在手中,摩挲着,把玩着,似乎端详一件宝物。父亲看着我们,意味深长地说:“真正要改变贫穷,还是要从想法开始,这不,刚刚承包了果园,孩子们就能吃到新鲜苹果了,秋后,苹果卖了还能有个好收成!”那一晚,整个屋子始终飘荡着苹果馨香,似乎每一缕游动的空气送过来的都是芬芳和甜蜜。 那一年,苹果成熟,
24、满园飘香却增添了父亲他们的愁眉。一百多公里的羊肠山道,蜿蜒曲折,龙卷蛇形,加上那段时间阴雨绵绵,拖拉机到不了果园,附近镇子上的果商没法运输收购。父亲弟兄几个只能每天晨起采摘两架子车,艰难地行走在弯弯曲曲、陡峭无比的山路上,人力运送到镇子上去卖。无尽缠绵的雨水把崎岖的山路拨弄得更是险象环生。 好几处弹石路段被雨水冲毁, 层出不穷的滑坡常常会阻断道路,阻塞交通。但父亲他们每天就这样风餐露宿,披星戴月,如蚂蚁搬家,把苹果输送出山村。最终,我家换 取了七百五十元的“天价”收入。 后来,看到父亲几人尝到苹果种植的甜头,有村民也开始零星栽植苹果树,没几年,苹果开始挂果,多多少少有了额外收入,生活条件逐步改
25、善。上世纪末,政府经过多方勘测论证,决定在全县推广苹果连片种植,山东烟台的红富士种苗来到村里,覆膜、修剪培训费用由政府投资,村民们喜出望外,劲头十足,因为切切实实走上一条致富之路。近几年,村级道路由国家投资全部硬化,货车能开到田间地头。每年深秋时节,苹果成熟,尤其是“国光”苹果经霜而红,一颗颗似羞红了脸,于繁茂的绿叶间躲躲闪闪,果香溢满园。 冬季修剪,春季施肥,夏季套袋,深秋采摘,冬闲时节培训学习,苹果种植管理走出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管理之路;政府牵头,村级合作,果农与果商定价,苹果销售走出一条水到渠成的销售之路。而今,苹果已成为甘肃静宁农民创收的一张标签。每当春日暖风和煦,徜徉在静宁大地的每一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部编版 语文 年级 上册 期末 复习 现代文 阅读 训练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30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