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题: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题: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题: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1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 一、常见问法 1.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 3.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4.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这一手法的? 二、解题技巧 诗词的形象、感情、思想往往借助于各种表现手法来展示,比如借景抒情、对比映衬、动静结合、直抒胸臆、虚实结合、欲扬先抑、运用典故等。它们是诗人用来抒发感情、表达主题的手段。 分析技巧手法, 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一首诗可以综合用几种表现手法,如小中见大、 化虚为实、虚实结合、托物寓理、以动写静、声色结合、多角度描写、以乐写哀、对比映衬等,要细心辨析、具体分析某
2、种或几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运用的妙处。解答时要准确指出运用了何种抒情方式、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分析运用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有什么作用。 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有: 1.宣染、烘托 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 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为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的铺叙等写作技法。 换言之, 渲染用于艺术创作, 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 往往是一两句话可以了结的,诗人却偏偏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描叙。 例如,汉乐府民歌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
3、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诗中“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四句通过渲染,使得全诗生动活泼,音调优美,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欢愉的情绪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木兰诗:“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些诗句写花木兰替父从军凯旋后返回故居的情景,充分渲染了花府一家老小迎接木兰还家的热闹气氛。 烘托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 是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 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可以用人来烘托人,也可以用物来烘托物。通 常是以物(客观自然环境)烘托人的心理或事物
4、特征。这种手法的特点是从侧面着意描写, 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烘托包括两种,一是正衬,二是反衬。 正衬即为突出主体事物,用类似的事物作陪衬。如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三、四句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形象鲜明地烘托出了汪伦对诗人的真挚纯洁的深厚感情。又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作者用狐裘、锦衾、角弓、铁衣这些边塞将士身边的用品来衬托气候的寒冷,既表现了边塞将士的苦寒生活,又从侧面衬托出边塞的苦寒。 反衬是用一些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照,
5、 使事物的特点更突出。 如杜甫 绝句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 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 以乐景写哀情, 别具韵致。 如李白 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用夸张手法极写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诗人抑郁苦闷的情绪。 2.对比: 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以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或使对立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卢梅坡雪梅:“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诗句将“雪”和“梅”作对比,突出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表明万物各有千秋的特点。
6、3.抑扬:不从正面平铺直陈,先从反面着笔,加以贬抑或褒扬,而后透露出真实意图。无论是欲扬先抑还是先扬后抑,所要强调突出的都是后者。抑扬的使用使诗词在很短的篇幅里跌宕起伏,摇曳生姿。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4.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把要赞美或鞭策的人、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事或物的描摹、 议论更含蓄地表达出来。如王冕的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
7、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此诗以梅自喻,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表面上赞美石灰的坚韧品性,如果联想到于谦清正为官、不畏强暴、勇于牺牲的 一生,就能感受到这石灰分明象征着诗人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的高尚人格,诗人正是托石灰这种物来言自己的高尚情操的。这种手法的特点是含而不露,内涵深广。 5.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物象, 表现某种概念、 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提示:只呈现物象,而所象征的意思非常隐晦)。例如李白行路难(其一):“欲渡黄河冰塞川
8、,将登太行雪满山。” 用“黄河”“太行”象征作者追求的宏大理想,用“冰塞川”“雪满山”写道路艰难,象征自己仕途受阻的艰难处境。 6.用典: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能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言简意赅,辞近旨远。如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三、四句借用飞将军李陵的典故。 7.以动写静:通过描写“动”来体现静”,更显其“静”。如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鸣等都是动景,同时又通过这些动景
9、,更加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这首诗尾联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映衬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以动显静。 8.动静结合:指描写景物时既有动态景物的描写,也有静态景物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如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这两句诗写景状物由高到低,动静结合,体现了作者对山中景物流连忘返的心情。 9.虚实结合:虚写即想象某种情境、景物,实写即写眼
10、前真实的景物,二者互相结合,为读者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这种手法的特点是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中心更加鲜明。如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前两句泛说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是虚写;后两句描写满湖莲叶荷花在朝阳的辉映下,无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谐地搭配着,是实写。全诗虚实相生,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的前三句写眼前所见,是实写;第四句以银河比喻庐山瀑布,为虚写。 虚与实是相对的。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
11、象和空灵的境界。包括三类: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常被用于反衬现实。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仙境。 已逝之景或境。 作者曾经历过或历史上曾发生过但现时不在眼前的景象。 李煜 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设想之境。 同一时间但非亲眼所见之境或还没发生的未来之境。 如柳永 雨霖铃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高适除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双鬓明朝又一年”。 诗歌中的“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赤壁险峻的形势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12、” ; 雨霖铃中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 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有时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 从而突出的中心。 苏轼 江城子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上片先写入梦前的思念, 属
13、于实写, 接着写设想相逢的情景, 属虚写。 下片先写梦中相见的悲喜,属虚写,后写梦醒后的感慨,属实写。这样由实而虚,由虚而实,充分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深之苦。 10.抑扬:按形式可分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两种。指不从正面平铺直陈,先从反面着笔,加以贬抑或褒扬, 而后透露出自己的真实意图。 如辛弃疾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这首词写人生的荣辱成败之感,主要情思仍在抒壮志难酬、恢复大业未成的哀伤。全篇共十句,前九句都是写杀敌报国、恢复山河、建立
14、功名的惊人壮业的,这是扬;仅末尾,“可怜白发生”一句点题,这是抑,透过这一句,表明前九句所写的都只是虚幻的梦想,末尾一句压倒了前面九句,具有十分感人的力量。 11.点面结合 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最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 柳宗元在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
15、“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 “千” “万” , 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 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 12.怀古伤今、借古讽今:追念古代,感伤现实。如韦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表现出诗人怀古伤今的晚唐情结。 13.起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即先言他物以引出所咏之词。如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鸠乃“河洲”常见之鸟,可使人联想起常来河边采荇之女。写“雎鸠”,目的是要引
16、出男主人公眼中的“淑女”。 14.白描:中国画技法名。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也有略施淡墨渲染。多数指人物和花卉画。也泛指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即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15.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言微旨远。往往以眼前景物反映重大内容,写眼前景物又较注重细节的描写。 如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全诗落笔于眼前的“野草花”“夕阳”“堂前燕”等细小景物,却反映了一个深刻的主旨:封建权
17、贵势倾一时,终究逃不脱衰亡的命运。 16.意象组合 诗歌意象组合是作者根据表达需要,将一些意象按照生活的逻辑,有机地组合在诗中,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 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出现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 “西风” “瘦马” 等 9 个并列的名词组成的不同景物意象, 它们巧妙地组织在一个画面里,渲染出一派凄凉萧瑟的晚秋气氛,从而含蓄地烘托出旅人的哀愁。 答题步骤: 1.(明技巧)准确指出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2.(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 3.(说效果)点出该表现手法怎样
18、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典型例题 【典例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苦闷彷徨、抑郁不安的情绪。但诗的开头为什么极力渲染欢乐的气氛呢? 【解题指导】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诗词表现手法的辨识及理解能力。 诗词的表现手法很多,但依题意不难看出这是运用了反衬的手法,然后结合反衬手法的作用来思考即可。 【参考答案】诗的开头极力渲染欢乐的气氛,这里运用
19、了以乐写哀的反衬手法,更加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深。 2.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诗人这样写想表达怎样的意思? 【解题指导】“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否写实应该结合诗的内容来辨识思考,诗人这样写的意图则要结合诗的中心来回答。 【参考答案】不是写实,这是诗人在饯别的酒席上心里极度苦闷之时的想象,是虚写。诗人这样写,是比喻世路艰难,前途渺茫。 3.诗中采用“垂钓碧溪”和“乘舟梦日”两个典故旨在表达诗人怎样的理想? 【解题指导】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典故作用的理解能力。解题时首先要查出典故的出处,明白典故的本来意思,然后结合诗人生平及历史时代背景找出典故与诗词内容的关联点, 体察诗人运
20、用典故的意图。 【参考答案】诗中的这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重新得到重用和有为于当世的理想。 【典例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11遂至旦12,寂寞将何言13。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中夜:半夜。值:碰上的时候。觉(ju):睡醒。繁露:浓重的露水。临:面对。西园:诗人住处西面的菜圃。东岭:住处东面的山岭。冷(ln)泠:形容声音清越。逾:更加。时一喧:不时叫一声。倚:斜靠着。11楹(yn):房屋的柱子。12旦:天明、天亮。13言:说。 题
21、目:结合全诗赏析诗人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 【解题指导】一个“逾”字,显出四野的空旷和寂静;山鸟时而一鸣,反衬出夜的静谧。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表现了诗人被贬后所处环境的空旷寂静,突显了自己孤独愁苦的心情。 【参考答案】以动衬静。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声音,用越远越清晰的泉水声和偶尔的鸟鸣等,反衬出夜的寂静及所处环境的清幽和空旷,从而衬托出他谪居偏远之地时的孤独愁苦之情。 【典例 3】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问题。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中 语文 一轮 复习 古代 诗歌 阅读 专题 表达 技巧 表现手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31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