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核酸是遗传物质 教案(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
《3.1核酸是遗传物质 教案(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1核酸是遗传物质 教案(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11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3.1 核酸是遗传物质教学目标概述多数生物的基因是DNA分子的功能片段,有些病毒的基因在RNA分子上。核心素养1.概述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以及DNA作为遗传物质的证据。(生命观念、科学思维)2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析,尝试寻找证据解释现象,学会运用证据解释现象的科学思维方法。(科学思维)一、DNA是遗传物质1染色体的化学本质以及发挥作用的过程(1)染色体由DNA(脱氧核糖核酸)、蛋白质和少量RNA(核糖核酸)组成,其中蛋白质又分为组蛋白和非组蛋白。(2)研究表明,虽然DNA和组蛋白都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而且含量大致相等,在染色体行使功能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DNA更加具备作为遗传物质的主要特
2、性。2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观点此前人们普遍认为DNA是相当小的分子,四种碱基在DNA分子中等量地存在,并简单重复。人们考虑到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巧妙适应性,以及发育过程和途径的极端复杂性,DNA这样简单的小分子不可能发挥出如此重要的控制作用。相比较而言,含有20种氨基酸的蛋白质大分子倒是能够提供无限数量的排列组合。二、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1DNA是遗传物质被揭示思路当把DNA和蛋白质分开研究时,DNA是遗传物质的确切证据就逐渐被揭示出来了。2肺炎链球菌的类型及其致病性肺炎链球菌是人类肺炎和小鼠败血症的病原体,有几种类型,它们的毒性是不同的。在众多的肺炎链球菌菌株中,光滑型(S)菌株是唯一
3、能够引起肺炎或败血症的类型。这种菌株在培养基上能长成光滑的菌落。S型细菌的菌体外面有多糖类的胶状荚膜,使菌体不易受到宿主正常防护机制的破坏。另外一些菌株的外面没有荚膜,不会引起病症,长成粗糙型(R)菌落。3活体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1)人物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格里菲思首先进行了活体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2)图示实验过程(3)实验推测在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一定有一种物质能把某些R型菌转化为S型菌。换句话说,S型菌中的“转化因子”进入R型菌体内,引起R型菌稳定的遗传变异。这就是病死小鼠中有活的S型菌的根本原因。4离体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1)人物美国细菌学家艾弗里等人又进行了离体细菌转化实验。(
4、2)图示实验过程(3)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DNA赋予了生物的遗传特性。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析1实验目的为了检验DNA是否为遗传物质,赫尔希和蔡斯运用同位素标记特定物质的方法,将噬菌体进行标记,使其侵染大肠杆菌,通过追踪物质的去向,进一步明确发挥遗传作用的物质究竟是DNA还是蛋白质。2T2噬菌体生活方式与结构组成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它的头部和尾部的外壳是由蛋白质构成的,在头部内含有一个DNA分子。3实验过程(1)科学家先用含放射性同位素35S的培养基培养一部分大肠杆菌,同时,用含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另一部分大肠杆菌。接着,将带标记的大肠杆菌分别用T2噬
5、菌体感染。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利用细菌细胞内的物质合成自身的DNA和蛋白质进行增殖,导致细菌裂解,释放出大量子代噬菌体。其结果是,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了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了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2)将两种被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加入液体培养的大肠杆菌中,去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经过一定的时间,当T2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大量繁殖后,通过搅拌把细菌和留在细菌表面的噬菌体残留部分分开,并通过离心使细菌沉到试管底部,噬菌体残留部分位于上层,对标记物质进行检测。4实验结果经过检测发现,用35S标记噬菌体时,放射性主要出现在上层培养液中,底层细菌几乎没有放射性;用32P标记噬菌体
6、时,放射性主要出现在底层细菌中,上层培养液几乎没有放射性。5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35S标记的噬菌体在感染细菌时,放射性蛋白质附着在宿主细胞的外面;32P标记的噬菌体感染细菌时,放射性同位素主要进入宿主细胞内,并且能在子代噬菌体中检测到32P。由此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四、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1烟草花叶病毒结构组成烟草花叶病毒简称TMV,呈螺旋形杆状。这种病毒不含DNA,由一条RNA链和蛋白质外壳组成。2实验过程首先,从TMV中分别提取占6%的RNA和占94%的蛋白质,然后用RNA和蛋白质分别去感染烟草。结果发现:单用病毒的RNA就可以使烟草叶片出现感染病毒的症状,说明病毒RNA进入
7、叶子的细胞后,能繁殖出正常的子代病毒;病毒的蛋白质不能单独使烟草叶片感染;用RNA酶处理过的RNA,此时RNA被水解,没有感染效力。3烟草花叶病毒的重建实验图示表示分别来自不同病毒株系的RNA和蛋白质混合后感染烟草,所繁殖的病毒类型取决于提供RNA的株系,而不是提供蛋白质的株系。4实验结论实验证明了在只有RNA而没有DNA的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5实例除了冠状病毒之外,造成人类疾病的RNA病毒还有小儿麻痹病毒、脑炎病毒和流感病毒等,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RNA。6总结综上所述,大部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而没有DNA只有RNA的生物,其遗传物质是RNA。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8、1把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活的无毒R型菌混合后一起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致死,致死的小鼠血液中只能分离出活的S型菌。()答案与解析:致死的小鼠血液中也能分离出活的R型菌。2从活的S型菌中抽提DNA注射到小鼠体内会分离出活的S型菌。 ()答案与解析:S型菌中抽提的DNA只有进入到R型细菌中才能使R型细菌转化。3S型菌DNA被降解后就不能使R型菌发生转化。 ()答案与解析:4DNA不仅可以引起细菌的转化,而且纯度越高,转化效率就越高。 ()答案与解析:5用含35S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经离心后,可在沉淀物中发现大量的放射性物质。 ()答案与解析:可在上层培养液中发现大量的放射性物质。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1格
9、里菲思与艾弗里实验的3个不同2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四个易错点(1)转化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R型细菌都被转化成S型细菌,而只是少部分R型细菌被转化成S型细菌。(2)由于DNA的热稳定性比蛋白质要高,所以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永久变性失活,但其内部的DNA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降低又逐渐恢复活性。(3)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每个实验组都通过添加特定的酶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从而鉴定出DNA是遗传物质,利用了自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4)格里菲思的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体内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但并没有证明转化因子是哪种物质。艾弗里的实验则证明了转化因子是S型细菌体内的DNA。合作
10、探究:1.已知在80100 温度范围内,蛋白质将失去活性,DNA的结构也会被破坏,但当温度降低到55 左右时,DNA的结构会恢复,但蛋白质却不能恢复。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在格里菲思的实验中,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应该是哪种物质?答案与解析:是DNA。2研究表明,小鼠体内的两种细菌含量变化如图所示:(1)S型活细菌是怎样产生的?答案与解析: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DNA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2)S型细菌是有毒性的,据此推测曲线bc段上升的原因是什么?答案与解析:有毒的S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增殖,导致小鼠的免疫力降低,R型细菌、S型细菌数量都增加。1(20207月浙江选考)下列关于“肺炎
11、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活体转化实验中,R型菌转化成的S型菌不能稳定遗传B活体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荚膜物质使R型菌转化成有荚膜的S型菌C离体转化实验中,蛋白质也能使部分R型菌转化成S型菌且可实现稳定遗传D离体转化实验中,经DNA酶处理的S型菌提取物不能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D活体转化实验中,小鼠体内有大量 S型菌,说明R型菌转化成的S型菌能稳定遗传,A错误;活体转化实验中,无法说明是哪种物质使R型菌转化成有荚膜的S型菌,B错误;离体转化实验中,只有S型菌的DNA才能使部分R型菌转化成S型菌且可实现稳定遗传,C错误;离体转化实验中,经DNA酶处理的S型菌提取物,其DNA被水解,故不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3.1核酸是遗传物质 教案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 3.1 核酸 遗传物质 教案 高中生物 浙科版 2019 必修 第二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32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