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江苏省如皋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如皋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31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如皋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期末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现代文阅读I(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宋词之所以成为“一代之文学”,就因其具有自己独有的区别于诗之“言志”的抒发“隐幽”之情的美学特质。这种美学特质,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得到了较为系统的阐发。他认为,“词之为体,要眇宜修。”又说:“词以境界为最上。”这就指出了词这种文体的“要眇宜修”之美学特质。“要眇宜修”,原义指爱情中的女性为了美而刻意地修饰提升;“境界”,则是指词之特有的富于兴发感动作用的作品中之世界。也可以说,是指词之生命情感之美所达到的“疆界”。由此,我们可以把宋词的境界
2、之美概括为生命情感的“要眇宜修”。宋词“要眇宜修”的境界之美的呈现无疑是在其无比多姿多彩的词作之中,大体表现为婉约与豪放之别。明人张綖在诗余图谱中言道:“词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盖词情蕴籍、气象恢弘之谓耳。然亦在乎其人,如少游多婉约,东坡多豪放。东坡称少游为今之词手,大抵以婉约为正也。”这里提出词体以“婉约为正”之问题,学术界多有争论。从历史实际来看,词之产生于唐末五代即以歌女之歌词呈现,当然是美女爱情,婉约为宗。宋词之发展,就因其“要眇宜修”,“低徊要眇以喻其致”,从而在某种特定空间中得到迅速发展。从宋初来看,词确然是以婉约为宗。那时词尚未成为正宗文体,不上大雅之堂,多是一种游戏之作
3、。北宋后期,词逐渐进入正统文人视野,纳入社会生活,遂变而为正宗。豪放之词应时代之需要,横空出世。但词之婉约仍然占据重要地位。即便是豪放派词人,还是以抒情为主,叙事与言志为辅,否则即是“以诗入词”,词便面临瓦解。正如四库提要所言:“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至轼而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一派。寻源溯流,不能不谓之别格。”宋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指出,作词之标准,“音律欲其协,不协则成长短之诗:下字欲其雅,不雅则近乎缠令之体;用字不可太露,露则直突而无深长之味;发意不可太高,高则狂怪而失柔婉之意”。这可说是对于婉约之美的一种总结:协律、字雅、情长、
4、意柔。现在来看李煜词。李煜是南唐后主,国亡被俘,成为宋朝的阶下囚,他的重要的词作多创作于这段时间。其词哀怨悲切,辗转悱恻,充满国破家亡之感慨,为词坛之佳作,王国维多所称许。他的著名词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首词是李煜被俘到汴京后所作,以“愁”字贯穿始终,表达其亡国与沦陷之愁。全词充满问句,自问自答,是一种心灵的叩击。小的方面的“愁”是其失国之痛,大的方面的“愁”是人类失去自由之痛。该词巧用虚字,如“只是”“问君”“恰是”等等,强化了物是人非,愁上加愁的感情,成为千古名词与千古
5、名句。再如,写于同期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是一首与江山永别之词,以“别”情贯穿始终,抒写家国沦亡之痛;以最美的词汇,表达了“天上人间”,家国无法再见的最深的痛苦。上述两首词都表达的是一种“幽约隐微”之情,但却将其中的“忧愁”和“别离”提升到人类共有之高度,并以传颂永恒愁情的名句镌刻在人们的心中。(摘编自曾繁仁宋词的境界之美生命情感的“要砂宜修”)材料二:意境是作家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注重意境的创造,是中国文学艺术共同的特点。意境
6、的形成,有赖于作家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二者的交融。或情随境生;或移情入境;或体贴物情,物我情融。有时意境很快就达到鲜明清晰的地步,有时需要在初始之境的基础上深化、开拓。漫叟诗话说:杜甫的曲江对酒中的两句诗,原作“桃花欲共杨花语,黄鸟时兼白鸟飞”,后改为“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此诗是杜甫乾元元年在长安任拾遗时所作,他对肃宗既怀有幻想,又感到失望。久坐江畔,寂寞无聊之感袭上心来。“桃花欲共杨花语”,偏于想象,意境活泼,与此时心情不合。“桃花细逐杨花落”偏于写实,意境清寂,正好表现久坐无聊的心情。诗词中鲜明的富于启示性的意境不胜枚举,自不待言。有些抒情写景的散文和骈文,也有诗的意境。即使
7、是先秦诸子散文如论语,也有诗一样的片段。如侍坐章,孔子让他们各言其志,其他人都直截了当地说,而曾皙是借描述性的语言来表达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段文字就颇有意境。小说有没有意境呢?也有。如聊斋志异中的绿衣女,写书生于璟在庙里读书,夜间忽有一女子在窗外赞曰:“于相公勤读哉!”于方疑思间,女已推扉笑入。绿衣长裙,婉妙无比。其腰细殆不盈掬。女妙解音律,歌声动耳摇心。一夕,女走后于忽听到她呼救的声音,声在檐间,一大蜘蛛捉一物,哀鸣声嘶。于破网挑下,则一绿蜂将毙。“捉归室中,置案头。停苏移时,始能行步。徐登砚池,自以身投墨汁,出伏几上,走作谢字。旋展
8、双翼,已乃穿窗而去。自此遂绝。”整篇小说都富有诗意,而末段尤有意境。中国文学的创作注重表现意境,文学的鉴赏也应该力求感受并进入意境。当我们读着那些意境深远的作品时,可能暂时忽略了周围的一切,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整个心灵沉浸在想象的世界之中。有时是自己过去的审美经验被唤起,和诗人取得共鸣;有时仿佛心灵打开了一扇窗户,对宇宙和人生得到新的理解;有时会感到超越了故我,在人格和智力上走向更加光明和智慧的境地。(摘编自袁行霈意境)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较为系统地阐发了宋词“要眇宜修”的美学特质。B. 随着时代的发展,初为游戏之作的词成为正统文人
9、的写作对象,变而为正宗。C. 作家将自己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交融,构建起可以让读者沉浸其中的意境。D. 不仅诗词中存在意境,有些抒情写景的散文和骈文,甚至某些小说也存在意境。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宋词创作中通过抒发“隐幽”之情所追求的境界之美体现为生命情感的“要眇宜修”。B. 从苏东坡称秦少游为“今之词手”史实可知,当时苏东坡就提出“婉约为正”的观点。C. 作家构造的意境很快就可以鲜明清晰,但也需要在初始之境的基础上深化、开拓。D. 读者在鉴赏意境深远的作品时都会深入其境界,将有可能从中获得感性或理性的升华。3. 下列各项中的小说情节不具备诗歌意境的一项是(
10、)A. 沈从文边城:船总的两个儿子同时爱上了船夫的孙女翠翠,为了爱情,两人没有按照当地风俗决斗,而是采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达感情。B. 汪曾祺鉴赏家:果贩叶三爱画,与画家成为知音;画家死后,他不卖果子了,但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坟上供一供;画家送给他的画,最后陪自己下葬。C. 孙犁荷花淀:水生嫂得知丈夫参军,她虽然为难,但还是支持丈夫。后来紧跟丈夫也投身到抗战的行列中。美丽的荷花淀见证了水生嫂一家的进步。D. 冯梦龙警世通言:寺庙中的老僧将宰相府流出的洗碗水中的上等白米收集起来,晒干储存。几年后,老僧将这些米送给被贬官而断粮了的宰相一家吃。4. 材料一探讨了宋词“要眇宜修”的境界,请结合材
11、料一的观点赏析苏轼的江城子。江城子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5. 中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那么,应该如何将中华文化的特色推介给全世界呢?请结合材料二,向外国友人推介把握中国文学作品意境的要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李三汪曾祺李三是地保,又是更夫。他住在土地祠。土地祠每坊都有一个。“坊”后来改称为保了。只有死了人,和尚放焰口,写疏文,写明死者籍贯,还沿用旧称:“南赡部洲中华民国某省
12、某县某坊信士某某”云云,疏文是写给阴间的公事。大概阴间还没有改过来。土地是阴间的保长。其职权范围与阳间的保长相等,不能越界理事,故称“当坊土地”。李三所管的,也只是这一坊之事。出了本坊,哪怕只差一步,不论出了什么事,死人失火,他都不问。一个坊或一个保的疆界,保长清楚,李三也清楚。李三同时又是庙祝。庙祝也没有多少事。初一、十五,把土地祠里外打扫一下,准备有人来进香。过年的时候,把两个“灯对子”找出来,挂在庙门两边。灯对子是长方形的纸灯,里面是木条钉成的框子,外糊白纸,上书大字,一边是“风调雨顺”,一边是“国泰民安”。灯对子里有横隔,可以点蜡烛。从正月初一,一直点到灯节。这半个多月,土地祠门前明晃
13、晃的,很有点节日气氛。这半个月,进香的也多。每逢香期,到了晚上,李三就把收香钱的柜子打开,把香钱倒出来,一五一十地数一数。偶尔有人来赌咒。两家为一件事分辩不清,常见的是东家丢了东西,怀疑是西家偷了,两家对骂了一阵,就各备一份香烛到土地祠来赌咒。两个人同时磕了头,一个说:“土地老爷在上,若是某某偷了我的东西,就叫他现世现报!”另一个说:“土地老爷在上,我若做了此事,就叫我家死人失天火!他诬赖我,也一样!”咒已赌完,各自回家。李三就把只点了小半截的蜡烛吹灭,拔下,收好,备用。地保所管的事,主要的就是死人失火。一般人家死了人,他是不管的,他管的是无后的孤寡和“路倒”。一个孤寡老人死在床上,或是哪里发
14、现一具无名男尸,在本坊地界,李三就有事了:拿了一个捐簿,到几家殷实店铺去化钱。然后买一口薄皮棺材装殓起来;省事一点,就用芦席一卷,草绳一捆(这有个名堂,叫做“万字纹的棺材,三道紫金箍”),用一把锄头背着,送到乱葬冈去埋掉。因此本地流传一句骂人的话:“叫李三把你背出去吧!”李三很愿意本坊常发生这样的事,因为募化得来的钱怎样花销,是谁也不来查帐的。李三拿埋葬费用的余数来喝酒,实在也在情在理,没有什么说不过去。这种事,谁愿承揽,就请来试试!哼,你以为这几杯酒喝到肚里容易呀!不过,为了心安理得,无愧于神鬼,他在埋了死人后,照例还为他烧一陌纸钱,瞌三个头。李三希望人家失火么?哎,话怎么能这样说呢!换一个
15、说法:他希望火不成灾,及时救灭。火灭之后,如果这一家损失不大,他就跑去道喜:“恭喜恭喜,越烧越旺!”如果这家烧得片瓦无存,他就向幸免殃及的四邻去道喜:“恭喜恭喜,土地菩萨保佑!”他还会说:火势没有蔓延,也多亏水龙来得快。言下之意也很清楚:水龙来得快,是因为他没命的飞跑。听话的人并不是傻子。他飞跑着敲锣报警,不会白跑,总是能拿到相当可观的酒钱的。地保当然还要管缉盗。谁家失窃,首先得叫李三来。李三先看看小偷进出的路径。是撬门,是挖洞,还是爬墙。按律(哪朝的律呢):如果案发,撬门罪最重,只下明火执仗一等。挖洞次之。爬墙又次之。然后,叫本家写一份失单。事情就完了。如果是爬墙进去偷的,他还不会忘了把小偷
16、爬墙用的一根船蒿带走。小偷爬墙没有带梯子的,只是从河边船上抽一根竹篙,上面绑十来个稻草疙瘩,戗在墙边,踩着草疙瘩就进去了。偷完了,照例把这根竹篙靠在墙外。这根船篙不一会就会有失主到土地祠来赎。“交二百钱,拿走!”丢失衣物的人家,如果对李三说,有几件重要的东西,本家愿出钱赎回,过些日子,李三真能把这些赃物追回来。但是是怎样追回来的,是什么人偷的,这些事是不作兴问的。这也是规矩。李三打更。左手拿着竹梆,吊着锣,右手拿锣槌。笃,铛。定更。笃,笃;铛铛。二更。笃,笃,笃;铛,铛铛。三更。三更以后,就不打了。打更是为了防盗。但是人家失窃,多在四更左右,这时天最黑,人也睡得最死。李三打更,时常也装腔作势吓
17、唬人:“看见了,看见了!往哪里躲!树后头!墙旮旯!”其实他什么也没看见。一进腊月,李三在打更时添了一个新项目,喊“小心火烛”:“岁尾年关,小心火烛!“火塘扑熄,水缸上满!“老头子老太太,铜炉子撂远些!“屋上瓦响,莫疑猫狗,起来望望!“岁尾年关,小心火烛”店铺上了板,人家关了门,外面很黑,西北风呜呜地叫着,李三一个人,腰里别着一个白纸灯笼,大街小巷,拉长了声音,有板有眼,有腔有调的喊着,听起来有点凄惨。人们想到:一年又要过去了。又想:李三也不容易,怪难为他。没有死人,没有失火,没人还愿,没人家挨偷,李三这几天的日子委实过得有些清淡。他拿着锣、梆,很无聊地敲着三更:“笃、笃、笃;铛,铛铛!”一边敲
18、,一边走,走到了河边。一只船上有一枝很结实的船篙在船帮外面别着,他一伸手,抽了出来,夹在胳肢窝里回身便走。他还不紧不慢地敲着:“笃,笃,笃;铛,铛铛!”不想船蒿带不动了,篙子后梢被一只很有劲的大手攥住了。李三原想把船篙带到土地祠,明天等这个弄船的拿钱来赎,能弄二百钱,也能喝四两。不想这船家刚刚起来撒过尿,躺下还没有睡着。他听到有人抽篙子,爬出舱口一看:是李三!“好,李三!你偷篙子!”“莫喊!莫喊!”李三不是很要脸面的人,但是一个地保偷东西,而且叫人当场抓住,总不大好看。“你认打认罚?”“认罚!认罚!罚多少?”“罚二百钱!”李三老是罚乡下人的钱。谁在街上挑粪,溅出了一点,“罚!二百钱!”谁在不该
19、撒尿的地方撒了尿,“罚!二百钱!”没有想到这回被别人罚了。李三挨罚,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文本二:可是乡土社会并不是这种社会,我们可以说这是个“无法”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士社会是“礼治”的社会。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乡土中国礼治
20、秩序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每逢香期的晚上,李三都要把收香钱的柜子打开,把里面的香钱数一数。李三的行为主要是想看一看上香的人心里是否虔诚。B. 赌咒的人家赌完咒回家后,李三总会把只点了小半截的蜡烛拔下,收好,备用。李三的行为充分展示了底层人民的节约美德。C. 李三对于人家失火的态度是:希望火不成灾,及时救灭。火灭之后,他总能左右逢源。李三的态度决定于自己能否从中获益。D. 李三在打更时偷拿弄船船篙,却不巧被当场抓住了。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最终李三认罚二百钱。李三的行为自作自受。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塑造的李三是一个乡土市
21、井中普通小人物,这体现了汪曾祺关注小人物的独特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态度,让人惊诧于作家对“微小”事物的趣味。B. 小说情节舒缓,叙事娓娓道来,没有刻意营造激烈的情节氛围,只是很平淡的叙述故事,作家的情感态度在笔下直接地流露出来,让读者一目了然。C. 小说的语言平实、质朴、短句较多,没有特别复杂的修辞的使用。语言风格干净、简约、恬淡、亲切美好、舒缓有致,看似简单,但却技巧精深。D. 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述的方式展开故事,汪曾祺以局外人的口吻,叙述李三的故事。这样的叙述角度,自由而灵活,可以多角度、多方位描述故事。8. 在汪曾祺小说选的自序中,汪曾祺发表了一些对于小说的独特看法:“我曾想打破小说、散文和
22、诗的界线。后来在形式上排除了诗,不分行了,散文的成份是一直都明显地存在着的。”请结合作品从小说结构及意境营造的角度,简要分析汪曾祺“散文化小说”的特点。9. 研读文本一、文本二,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文本一的故事是否符合费孝通对乡土社会特点的理解?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基础知识(共1题,3分)10. 下列选项中的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牛羊何择焉 择:选择。 独何与 独:偏偏,却。是故明君制民之产 制:规定。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 赡:足。B. 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恩惠。若不阙秦 阙:侵损、削减。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没有。C. 不能竟书而欲搁
23、笔 竟:完成。 吾充吾爱汝之心 充:扩充。吾灵尚依依旁汝也 旁:靠近。 汝幸而偶我 偶:遇见D. 居为奇货 居:囤积、储存。 急逐趁之 趁:趁机。惊起觇视 觇:窥视、探看。 虫翘然矜鸣 矜:得意、骄傲。(二)文言文阅读(共5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林则徐,字少穆,福建侯官人。少警敏,有异才。年二十,举乡试。巡抚张师诚辟佐幕。嘉庆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典江西、云南乡试,分校会试。迁御史,疏论福建闽安副将张宝以海盗投诚,宜示裁抑,以防骄蹇,被嘉纳。未几,出为杭嘉湖道,修海塘,兴水利。十八年,鸿胪寺卿黄爵滋请禁鸦片烟,下中外大臣议。则徐请用重典,言:“此祸不除,十年之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如皋市 2021 2022 学年 一下 期末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32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