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屈原列传学案(含答案)202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9课 屈原列传学案(含答案)202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9课 屈原列传学案(含答案)202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21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9课 屈原列传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史传与史论本单元所选课文均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单元目标素养目标对应内容学习提示语言建构与运用梳理所学作品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文化常识,注意古今语言的异同。1.诵读法。重视诵读,培养语感,积累古代作品的阅读经验。2讨论法。展开交流和专题讨论,用历史和现代的观念审视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时代意义和局限性,表达自己的看法。思维发展与提升在特定的
2、社会文化场景中考察作品,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认识作品对中国文化发展的贡献。审美鉴赏与创造精读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代表性作品,体会经典作品的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文化传承与理解由点到面地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深和丰富,厚植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屈原列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就是这样一位诗人,忧国忧民。“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屈原就是这样一位清士,信念坚强。“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屈原就是这样一位勇士,斗志昂扬。“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不畏强暴。史学家司马迁用如椽大笔,粗笔勾勒史实,工笔描绘细节,揭示出屈原
3、个人的身世浮沉与国家存亡的内在联系,充分彰显了屈原的人格风采。苏武传擎一支旄节,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愿,奔走于茫茫大漠;随一阵驼铃,他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游走于寒沙衰草间;他要用挺直的脊梁,架起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长虹。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裘,被他扔进了云端;拿一支秃笔,矮纸斜行,书写出对大汉的忠诚。史学家班固以时间为序详细叙述了苏武出使匈奴、因变被扣、力拒威逼利诱、苦守北海、持节不变的事迹,生动刻画了苏武的爱国者形象。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历史上有一些朝代,“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左传)。一代叱咤风云的帝王在君临天下后顿时黯然失色,一个庞大的王朝在成就霸业后顷刻间土崩瓦解,这就是秦王朝;唐宋之
4、间曾经有数个小王朝在历史长河中交替出现,它们本如流星一般在夜空划过,这其中就有后唐。贾谊和欧阳修两位史学评论家以睿智的眼光重新审视历史,分别对秦朝和后唐灭亡的历史教训进行总结,得出各自的结论,值得后人引以为戒。一、读准字音惨怛(d)齐桓(hun)皭然(jio)毋行(w) 濯淖(no) 浊秽(hu)憔悴(qio) 枯槁(o) 汨罗(M)其糟(b) 啜其醨(chu)二、辨识通假(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指”同“旨”)(2)屈平既绌(“绌”同“黜”,指被罢免官职)(3)齐与楚从亲(“从”同“纵”,合纵)(4)厚币委质事楚(“质”同“贽”,见面礼)(5)乃令张仪详去秦(“详”同“佯”,假装)三、一词
5、多义(1)察 (2)从(3)归 (4)患 (5)疾 (6)绝 四、词类活用(1)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名词用作动词,奉为祖,继承)(2)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名词用作状语,在内;在外)(3)蝉蜕于浊秽(名词用作状语,像蝉一样)(4)其后楚日以削(名词用作状语,一天天地)(5)谗谄之蔽明也(动词用作名词,说好人的坏话,谄媚国君)(6)悲其志(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悲伤)(7)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形容词用作名词,邪恶的小人;端方正直的人)(8)明道德之广崇(形容词用作动词,阐明)(9)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形容词用作动词,诋毁,说坏话)(10)正道直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正;使直)
6、(11)惠王患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患)五、古今异义(1)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古义:第二年。指楚怀王十八年(前311)。今义:今年的下一年(2)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古义:骗人的假话。今义:无理狡辩,动词。(3)颜色憔悴古义:指人的容貌,脸上的气色。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4)形容枯槁古义:人的形体,容貌。今义: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述。(5)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古义:言语举动适度、得体。今义:举止行动不慌不忙,镇静、沉着。(6)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古义:执政,掌权。今义:(凭感情、意气等)行事。六、文言句式(1)“离骚”者,犹离忧也。(判断句)译文
7、:“离骚”,就是遭遇忧患的意思。(2)秦,虎狼之国。(判断句)译文:秦国,是像虎狼一样的国家。(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动句)译文:诚信却被怀疑,忠心却遭诽谤。(4)为天下笑。(被动句)译文:被天下人耻笑。(5)方正之不容也。(被动句)译文: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朝廷所容。(6)不凝滞于物。(被动句)译文:不被事物拘束。(7)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宾语前置句)译文:没有哪个不想寻求忠臣、选拔贤人来辅佐自己。(8)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状语后置句、省略句)译文: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一边行走一边吟唱。(9)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状语后置句)译文:对于治理国家的道理很
8、明白,对于应对的言辞也很娴熟。(此句通常意译为: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应对。)(10)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语后置句)译文:作为一个人,又有谁愿意让自己的洁白之身受脏物的污染呢?七、文白对译之:都是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从“王听之不聪”至“方正之不容”,四个带“之”字的句子都无独立性,是“疾”的宾语。聪:明察。谗谄(chn):说好人的坏话,谄媚国君。蔽:蒙蔽。明:明审的眼睛。邪曲:“邪”与“曲”都是邪恶、不正之意。这里指奸邪之人。方正:端方正直的人。也:前四个均为带有感叹意思的叹词。后一个是表示判断语气的语 拘泥、执着。于:介词,被。:吃。糟:酒渣。啜(chu):喝。
9、醨(l):薄酒。怀瑾握瑜:比喻屈原保持高洁美好的节操志向。瑾、瑜,都是美玉。景差同时受业于屈原,他以赋著称,如高唐赋神女赋风赋登徒子好色赋等。楚辞九辩被认为是他所作。唐勒:楚大夫,与宋玉同时。景差:楚人,楚辞大招一篇有人认为是他所作。辞:文辞,这里指文学。以:介词, 资料链接西汉著名文学家司马迁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司马迁生于龙门,20岁外出考察,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初任郎中,后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
10、史记。除史记外,司马迁作赋8篇,均已散佚,唯艺文类聚卷三十引证悲士不遇赋片段流传下来。又撰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修史的抱负。屈原,正好生活于七雄并峙、社会亟趋统一的战国时代。当时的七国中,秦、楚、齐三国力量最强,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其中秦、楚尤为强盛,合纵、连横的斗争十分激烈。苏秦说:“从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战国策)屈原鉴于在秦国威胁下楚国面临的危机,对内主张改革内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以楚为中心统一中国。由于怀王、顷襄王宠幸奸佞之人(如令尹子兰、宠妃郑袖等人),对秦实行投降政策。屈原受到排斥打击,两次放逐到江南一带。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觉得无力挽救楚国危亡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9课 屈原列传学案含答案202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屈原 列传 答案 2023 统编 高中语文 选择性 必修 中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33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