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记念刘和珍君 为了忘却的记念 学案(含答案)202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6课 记念刘和珍君 为了忘却的记念 学案(含答案)202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课 记念刘和珍君 为了忘却的记念 学案(含答案)202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20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6课 记念刘和珍君 为了忘却的记念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纪实与虚构本单元所选课文均属于“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与研讨革命传统作品,深入体会革命志士以及广大群众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人格,了解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进程,理解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涵,深刻认识革命传统,激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把握当下,树立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单元目标素养目标对应内容学习提示语言建构与运用揣摩作品中语意丰富的语句,体悟作者各自不同的语言风格。1.开展研讨活动。分组讨论中国革命的意义;邀请专家指导、答疑和总结。2举办人物访谈。获取真实资料,加深对革命背景和英雄人物思想
2、境界的深刻理解。3写作交流。撰写读书笔记,整理采访记录,提高写作水平。思维发展与提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叙事特点,梳理作品中关键信息,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审美鉴赏与创造结合时代背景,抓住关键语句,感受作品中革命志士和英雄人物的艺术形象,思考作品的内涵。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革命志士巨大的奉献和牺牲精神,思考中国革命的历史意义,陶冶性情,坚定志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在风雨如磐的漫漫长夜,鲁迅用充满血泪的道义文字寄托对烈士牺牲的深切哀痛,表达对正义力量的信心。记念刘和珍君赞扬以刘和珍为代表的“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为了忘却的记念感叹白莽、柔石等人的牺牲使
3、“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两篇文章都表达了对青年革命烈士的哀悼、景仰之情以及对反动势力的痛恨之意。包身工在20世纪初的中国,生活着这样一个特殊的工人阶层,他们住的是十七八个人挤在一起的鸽笼,吃的是豆腐渣熬成的稀汤和烂菜叶,干的是每天十二三小时繁重的纱厂劳动。他们没有阳光,没有欢笑,甚至也不能拥有自己这就是包身工,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榨、失去人身自由的包身工。作者夏衍以纪实的文字预示了“没有法律,没有人道”的包身工制度必然覆灭的命运,揭示了中国革命的意义。荷花淀小二黑结婚(节选)党费革命的烽火燃遍中华大地,人民群众在这座培育钢铁栋梁的革命熔炉中逐渐觉醒,不断进步。荷花淀刻画了善良勇敢的抗
4、日军民的群像,歌颂了他们的斗争精神与美好情感;小二黑结婚讲述了根据地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追求婚姻自主、走向新生活的故事;党费描绘了革命斗争的场景,体现出革命斗争的艰险和革命者对党的忠诚与热爱。语言建构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寥落(lio)洗涤(d)踌躇(chu ch)桀骜(ji) 赁屋(ln) 噩耗()尸骸(hi) 屠戮(l) 浸渍(z)绯红(fi) 殒身不恤(yn)(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攒(2)抹(3)菲 (4)创2语境辨析法(1)这个血(xu)案是谁制造的呢?眼前血(xi)淋淋的现场让人惊恐。(2)不要因为吃不上这薄(b)荷味的薄(bo)饼而妄自菲薄(b)。二、写对字形(1) (
5、2)(3) (4)三、积累词语1理解辨析(1)干练熟练干练:指又有才能又有经验,侧重于“有才能”。熟练:指工作、动作等因常做而有经验,侧重于“做得纯熟”。两者都是形容词,都有“从事某项工作有经验”的意思。(2)徘徊徜徉徘徊:来回慢慢走动(一般有心事)。比喻犹疑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两者都有“慢慢走”的意思。(3)目不忍视不忍卒读目不忍视:形容景象十分凄惨,使人不忍心看。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两者都有“不忍心看”的意思。2明确词义(1)殒身不恤:_(2)长歌当哭:_(3)出离愤怒:_(4)惊心动魄:_答案(1)牺牲生命也在所不
6、惜。褒义词,用于赞扬的语境中。(2)用文章来当作哭泣。长歌,吸吭高歌,这里指写文章。当,当作。(3)愤怒到极点,甚至超出了愤怒的程度。(4)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后形容使人惊骇紧张到极点。语言运用1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写法的正误,并将错误的改正。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力所屈,反抗一广有羽冀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ji)傲(o)锋利的,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改正:_答案“冀”应为“翼”;“傲”应为“骜”。2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写法,词语使用的正误和画线句子是否有语病,并将错误的改正。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
7、那干炼坚决,百折不回的气势,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yn)身不恤(x)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密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改正:_答案“气势”是外显的力量和形势。此处指中国女子面对重大问题表现出了正直、豪迈的态度,应用“气概”;炼练,密秘;画线句子残缺宾语中心词,在“消亡”后加“的明证了”。3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写法的正误,并选出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正确的一项。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h)。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谑杀,_。A以致
8、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B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改正:_答案“骸”应读hi;谑虐。画线处与前文构成因果关系,故选B项。 资料链接民族之魂鲁迅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与新青年杂志的工作,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杂文集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1926年
9、3月18日,北京各界民众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段祺瑞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手无寸铁的请愿群众开枪,打死打伤二百余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刘和珍、杨德群等都是在当时遇害的,鲁迅称这一天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几天后,几个“学者文人”发表文章,说是共产党和少数民众领袖置青年于死地,说遇害的爱国学生盲目地被人引入“死地”,是“受人利用”。大屠杀的惨象和卑劣的流言,使鲁迅先生忍无可忍,“出离愤怒了”。惨案发生两周后,他写下了这篇悲愤警世的名作。杂 文杂文,是一种特殊的议论文,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件,对“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抨击的文艺
10、性论文。它介于“论说”和“文学”之间,其特点是:现实性十分强烈,倾向性十分鲜明,语言犀利,论证有力,风格多样,不拘一格,“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因此,人们称它为“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又称为“匕首”“投枪”。杂文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日常生活、文化动态及政治事件等的杂感、随笔都可归入这一类。 文本鉴赏记念刘和珍君通过悼念刘和珍,深刻地揭露了北洋军阀政府屠杀爱国青年的滔天罪行,有力地抨击帮闲文人造谣诬蔑爱国青年的无耻卑劣,高度赞颂爱国青年临危不惧、团结友爱的崇高品质和大义凛然、殒身不恤的爱国精神,呼唤民众,激励猛士,抒发作者强烈的爱憎分明的情感。_答案详写遇难经过劝诫徒手请愿任务一赏析
11、文章的语言1在第二部分,作者两次提到“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两个“必要”有何深意?_答案第一个“必要”说的是悼念遇害者,奉献作者的哀痛和尊敬,控诉段祺瑞执政府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的阴险论调。第二个“必要”在于唤醒“庸人”,使人们记住这笔血债不要忘记。两次“必要”,突出了写作缘由。2联系语境,体会关键词语的含义和表现力,并写出句子的深层意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_答案“真的猛士”指真正勇敢的革命者。“惨淡的人生”指反动派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哀痛者”和“幸福者”分别指看到黑暗现实,哀痛于国家和人民而无力改变的人和敢于正视黑暗现实,为国为民敢
12、于斗争敢于牺牲的人。深层意蕴:真正勇猛的革命志士,能严肃对待反动统治下的血腥屠杀,毫不回避,奋然而起,前仆后继,为推翻黑暗的反动统治而英勇斗争。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人民的悲惨命运而哀痛,以勇往直前、奋斗、献身为最大的幸福。这是何等的伟大,何等的崇高。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理解词的意义包含词语的指代义、隐喻义、象征义等;理解短语的意义要注意短语的丰富内涵和隐喻、象征的意义。可从以下角度入手:1联系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及前后句。理解词语必须联系语境,做到“词不离句”。2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一般分析具有深层含义或特定意义的词语、能点明中心或主旨的词语等依据此法。3联系作者写作时的写作意图和
13、社会背景理解词语的含义。4依托手法挖掘。可以依托修辞、描写手法挖掘其背后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要达到什么效果。3下列语段中加点的虚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说卫队居然开枪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_答案词语表达效果居然指出乎人们的意料,人们没有想到执政府竟如此残忍地杀害“请愿群众”。这些虚词一气贯下,表达了作者无比悲愤的心情。但、竟表现了作者的诧异,作者不相信“噩耗”,怀疑它只是传说,突出反动派的凶残。向来、然而、也写出了统治者卑劣凶残的程度令人闻所未闻
14、。况且、更写出了善良谦和的刘和珍无端遭遇毒手,反衬反动派的凶残。4.第七部分第三段中说“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如何理解这句话?_答案一般的民众,会从中国女子的英勇斗争、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中,多少看到一些改变黑暗现实的希望;真正的革命者,将因受到激励而更加奋勇前进。这是从烈士死难对于将来影响的角度高度评价其牺牲的意义的,具有激励革命者奋然前行的巨大作用,充满着感奋之情。任务二分析文章的内容5文章追忆了刘和珍的哪些事迹?从这些事迹中可以看出刘和珍是怎样的一位青年?_答案(1)反抗广有羽翼的校长疾恶如仇、勇于斗争的青年;(2)坦然对偏安坚毅乐
15、观的青年;(3)黯然虑母校具有高度责任心和事业心的青年;(4)欣然去请愿而被害勇敢无畏。6第四部分中“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中“缘由”有哪些?_答案敌人残暴凶杀的暴力统治和反动文人用反动舆论进行的思想统治,屠刀加钳口术的专制性统治,使得我们的民族更加衰亡。7本文题为“记念刘和珍君”,但明显不全在写刘和珍,请找出文中一共写了哪几类人?作者对他们的态度和感情怎样?(在下面表中填上相关内容)哪类人作者的态度和感情爱国者、猛士、苟活者(“我”)揭露、嘲讽麻木的民众、庸人、无恶意的闲人答案尊敬、悼念、激励反动派、当局者、流言家、有恶意的闲人哀伤、唤醒任务三鉴赏文章的表达技巧8第五部分中“中国军人
16、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分析一下。_答案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屠戮妇婴、惩创学生并非伟绩、武功,作者反话正说,旨在讽刺中外反动派的暴行。9第六部分中“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_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煤的形成”比喻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大量的木材”比喻残酷的流血斗争,“一小块”比喻前进一小步。作用:人类历史和大量的木材只能生成一小块煤一样,也是要付出大量的流血牺牲才能前进一小步,作者以“煤的形成”做比喻,形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6课 记念刘和珍君 为了忘却的记念 学案含答案202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记念刘 为了 忘却 答案 2023 统编 高中语文 选择性 必修 中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33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