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用反比例函数解决问题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3用反比例函数解决问题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11.3 用反比例函数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2.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性质,能利用图像、性质解题;3.掌握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4.能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二)情感、态度通过思考、探索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经验和方法;借助学生的讲解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发展实践能力与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能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三、教学方法引导、发现、创新、总结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点评知识梳理已知,反比例函数经过点A(-2,3)(1)反
2、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师:这是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当k0,图像位于二、四象限;(2) 若点P在此反比例函数上,PHx轴于点H,则SOPH= ;师:体现了面积不变性;(3)过OA的直线与双曲线另一个交点为点B,则点B的坐标为 ;师:复习了反比例函数的对称性;(4) 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直线OA的解析式为 ,若 ,则x的范围是 ;(5) 若x2,则y的取值范围是 .师:体现了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学生完成课前预习内容,结合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对知识进行梳理。 学生上黑板进行标注巧设基础问题,引入各个知识点的分析,引导学生的思维进入学习新知的“佳境 ”。培养学生体会“想做想”的数学活动过程。新课
3、讲解实践应用例1、 如图,点A是反比例函数y=的图像上的一点,过点A作ABx轴,垂足为B点C为y轴上的一点,连接AC,BC若ABC的面积为3,则k的值是()A3 B3 C6 D6 师:结合面积不变性,把SABC转化为SABO,并启发学生借助三角形面积=,来解决问题。师:及时总结,反比例函数中的三角形面积问题,往往可以借助面积不变性或者坐标来解决问题。 例2、如图,已知双曲线y=(x0)经过直角三角形OAB斜边OA的中点D,且与直角边AB相交于点C,则AOC的面积为()A6 B C3 D2变式训练 如图,点A是反比例函数在第二象限内图像上一点,点B是反比例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图像上一点,直线AB与y
4、轴交于点C,且AC=BC,连接OA、OB,则AOB的面积是()A2 B2.5 C3 D3.5例3、如图,矩形ABCD的顶点D在反比例函数y=(x0)的图像上,顶点B,C在x轴上,对角线AC的延长线交y轴于点E,连接BE,若BCE的面积是6,则k的值为()A6 B8 C9 D12师:例3中,已知了三角形的面积,求解K值,那面积不变性和坐标法还是可以帮我们解决问题吗?师:强调“点-线-面”的转化思想.学生上讲台讲解思路(通过设A点坐标完成解答)学生上讲台讲解思路,1、通过设坐标求解三角形的面积2、利用面积不变性求解面积。学生使用了三种不同的思路讲解发言。讲解的面积公式的时候,强调平面直角坐标系的问
5、题,是借助坐标,完成“点-线-面”的转换的。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式训练的设计有一定的难度。目的是加强对面积问题的理解通过例3点明主题并渗透转化思想。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生:反比例函数中遇到面积问题,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思考,(1)利用面积转换和面积不变性,是面积与K挂钩,(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问题,都可以借助坐标,使“点-线-面”进行结合。 六、教学设计说明本课内容为专题复习,教师巧设基础问题,引入各个知识点的分析,与学生共同经历解答、回顾,体会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图像以及性质,提高学生对反比例函数中的面积问题的把握,整个过程教师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思维的引导,这也是本课的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方法,是要变教师的“一言堂”为学生的“群言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的主角,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能够积极思考,又可以让学生感到新奇,提高听课质量,更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问题的分析掌控能力。作为教师应该是课堂走向的掌舵者,要及时掌握学生思路的走向,及时总结,查漏补缺。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33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