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春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 物质的变化》教案
《2013年春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 物质的变化》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春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 物质的变化》教案(21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物质的变化3.1糖的变化【教学分析】本课通过探究白糖在生活中常见的几种变化现象,认识物体变化的两种类型。学生在三年级“溶解的秘密”单元中探究过白糖的变化,观察到白糖溶解在水中逐渐消失不见,随着水分蒸发,白糖会重新结晶。在生活中,学生也常常看到白糖的各种变化,但可能没有思考过变化后的白糖还是不是白糖。我们要鼓励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实验,对比观察不同变化,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本课的另一目标是学习撰写探究报告,要让学生在表述探究过程的基础上,根据探究报告模板尝试填写关键信息,完成探究报告。【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通过探究白糖的各种变化,认识到物体可能在外部特征和内在属性方
2、面发生变化。(2)科学思维:了解探究报告的基本体例,学习撰写探究报告。(3)探究实践:认识到物体的变化分两种:有的产生了新物质,有的没有产生新物质。学会判断物体变化中是否产生了新物质。(4)态度责任: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能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白糖、研钵、烧杯、水、搅拌棒、酒精灯、蜡烛、三脚架、陶土网、蒸发皿、铁勺、火柴等。(2)活动场地:实验室。【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甜品吗?厨师们用白糖做了各种甜品。(课件出示:撒上糖粉的甜甜圈、糖画、绿豆糖水、焦糖布丁等图片)师:你还知道哪些甜品?你知道这些甜品的制
3、作过程中白糖都有哪些变化吗?生1:甜甜圈在和面的时候加入了白糖,烤好后上面有一层白色的,是糖块磨成的粉。生2:绿豆糖水就是在煮绿豆时加入白糖,白糖溶解到水里,甜甜的,很好吃。生3:我在街上看过有些老艺人把白糖加热熔化成糖浆,可以做冰糖葫芦、糖画。生4:还有拔丝地瓜。生5:把白糖用火枪烤成焦糖,做成焦糖布丁。生6:对,那白糖的颜色都烤得焦黄焦黄的了,又香又甜。不过也有的烤过头了,吃起来就有点苦了。师:看来同学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小科学家,留意到了白糖这么多的变化。老师想问问大家,白糖经历这些变化之后还是白糖吗?生1:当然是,它还是甜甜的呢。生2:糖水中的水分蒸发完后,糖会重新结晶的。生3:对,加热熔
4、化的糖浆,冷了以后还是结成固体的糖块。生4:可是原来白糖没有香味,火枪烤了之后就很香,这还跟原来的白糖一样吗?熬糊的糖浆颜色变了,冷却成的糖片还发苦,这就不是白糖了吧?(2)事实证据。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猜想。要想知道真相,还需要像科学家一样深入探究。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了以下材料,请小组同学互相讨论一下可以通过哪些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课件展示实验材料,学生分小组讨论设计实验,学生代表汇报交流)师:各小组都有自己的实验方案了,老师要提醒几点注意事项。(课件展示:做蒸发实验时不要取太多糖水,糖水太多不容易观察到结果。使用酒精灯加热白糖时一定要规范操作,戴好护目镜,防止糖浆溅起烫伤。在实验室,
5、未经老师允许是严禁用舌头尝的方式进行观察的,今天的实验比较特殊,老师提供的白糖虽已达到卫生安全标准,同学们可以用舌头来尝,但也要注意只能轻轻地、少量地尝,并且禁止呑咽,尝完后要立即吐出并漱口)(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3)表达交流。师:老师发现,大多数同学都具备了良好的规范意识,不仅善于合作,懂得边观察边记录,实验结束还能及时整理好实验材料。科学家们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表达交流,就是把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呈现出来,与他人进行交流。有时是口头的,更多是文字的,比如探究报告。(呈现探究报告模板)探究报告通常包含探究者、探究时间、探究的问题、猜想假设、事实证据、研究结论等。同学们可以按这个模板,
6、先尝试与同组同学交流、讨论,完成自己关于本次探究的报告。(学生小组交流,参考模板填写探究报告)(4)得出结论。师:我们分别请几位同学和大家分享不同的探究报告,同学们认真听,他们的探究报告写得完整吗?探究问题和结论是否表达清楚了?证据是否充分?(学生代表展示探究报告)生1:我们探究的问题是“糖磨成粉后还是糖吗”。我们假设它还是白糖。我的事实证据是:白糖加热熔化后再冷却结成一大块,或是把大块的白糖研碎成小颗粒、粉末状,都只是改变了它的大小、形状,颜色、味道并没有变化,所以我们认为还是白糖,就像把一大张纸撕成碎片,它还是纸。生2:你们研究的问题是“糖磨成粉后还是糖吗”,但是在事实证据中提到“白糖加热
7、熔化”以及“把白糖研碎成粉末状”这两个实验。我认为不符合要求,因为“白糖加热熔化”实验和研究的问题没有关系。生1:确实,这里我们需要修改一下。师:在一份探究报告中,它的题目、实验、结论等,都要围绕一个内容,做到前后一致。生3:我们探究的问题是“白糖溶解到水中还是白糖吗”。我们认为它还是白糖。以前学过溶解,我们知道,白糖只是均匀分布到水中,我们肉眼看不见而已。如果把水蒸干了,白糖又会重新结晶。所以溶解的白糖还是白糖。生4:我们也做了这个探究,把白糖放入水中溶解成糖水后,又把糖水蒸干,发现蒸发皿中出现白色粉末状的东西,和研磨成粉状的白糖很像。我们尝了一下,有甜味。我认为你们要在探究报告中把探究步骤
8、和观察到的现象写清楚,而不是只写“如果把水蒸干,白糖又会重新结晶”。这样会让人误以为这些只是你们的假设,而不是事实证据。生3:谢谢你的提醒,我们会做修改。生5:我们探究的问题是“白糖熬糊以后还是白糖吗”。因为我们发现白糖刚加热时熔化成液体,颜色是透明的,并且伴有一丝丝香甜的气味,和白糖很像。这时停止加热,白糖冷却后结成了块状,像是拼凑在一起的一大块白糖。我们认为这时的白糖还是白糖。但是我组的张凡同学加热的时间比较久,白糖散发出很浓的香甜味,液体开始冒出很多气泡,而后气泡越来越多,越来越小,液体颜色开始变黄。之前的白糖虽然也能闻到气味,但是是清甜的气味,和这种香味不同,颜色也不同。所以我们怀疑这
9、时的白糖和原来的白糖不一样了。后来我们继续加热,发现颜色越来越深,气味也由原来的香甜气味变成了一股烧焦的气味。我们还观察到有烟冒出来,糖浆最后变成黑色的了。尝了一下,味道是苦的。我们认为这时肯定不是白糖了,而是一种又黑又苦、像炭一样的另外一种东西了。生6:我觉得他们的探究报告写得很详细,操作过程写得很清楚,观察到的现象也记录得很具体。生7:我觉得他们的探究报告有一点很好,就是观察到白糖加热成黄色透明液体时,只是怀疑这时的白糖和原来的白糖不一样。说明他们并没有充足的证据得出明确的结论,用了“怀疑”这个词,说明结论还有待验证。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实验观察得很仔细,也初步学会了填写探究报告时把探究
10、过程和观察到的现象写具体。因为这些都是我们得出结论的事实证据。确实,仅凭我们今天课堂上的实验,还很难分清白糖经历各种变化后还是不是白糖。在有疑问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查阅资料,借助前人研究的成果加以分析判断。请大家阅读教材中熬糊的白糖不再是白糖探究报告及补充材料白糖加热的变化过程。科学家们通过更多更深入的研究发现,白糖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会脱水变成焦糖,所以当白糖加热成焦黄色液体时就已经变成另外一种物质,不再是白糖了。通过今天的科学探究,对于白糖的变化,你有什么认识?生1:白糖会发生几种不同的变化。生2:白糖的变化有的只是形状、大小的变化,这时的白糖还是白糖。生3:有时白糖变化后已经和原来的白糖不
11、一样了,变成了新的颜色,出现了新的气味,产生了新的物质。师:是的。我们研究发现:白糖加热后会发生各种变化,有的只是白糖的形状、大小发生了变化,构成白糖的物质没有改变。有时白糖发生变化时,构成白糖的物质也发生了改变,产生了新的物质。生活中,还有许多物体在变化,你还知道哪些变化产生了新物质?生1:纸烧成灰也产生了新物质。生2:面粉做成了馒头。生3:米煮熟变成了米饭。师:这些物体无论在形状、大小方面还是内在属性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产生了新物质。下课后,我们可以继续观察生活中的变化,看看哪些变化产生了新物质。【教学反思】这节课,学生要养成细致观察并实事求是地汇报的科学态度,学会填写探究报告,学会基于证据
12、进行交流、质疑与评价。在教学中,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展开充分讨论后提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在获得事实证据后交流研讨得出结论,接着阅读文献资料进一步补充证据、夯实观点。本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入手,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白糖的变化,建构“物质变化”的概念。整个探究过程学生都紧紧围绕证据展开:有依据的假设一基于实验现象的论证一撰写探究报告一基于证据的交流、质疑与评价。本课教学在达成“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采用探究报告等方式,呈现探究的过程与结论;能基于证据质疑并评价别人的探究报告”的探究目标方面作了较好的尝试,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1)联系实际生活,培养探究兴趣。教师从学生熟悉的
13、食品入手,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引发思考,组织学生讨论白糖的变化,激发探究热情,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2)营造研讨氛围,让学生愿说、敢说。“表达交流”能力的训练是本单元的目标之一。教师从学生熟知的生活现象引发讨论,并且一步一步地铺垫引导,所以无论是基于现象提出问题,还是针对问题作出假设,以及后面基于事实证据展开讨论,学生都能言之有物。3.2铁锈还是铁吗【教学分析】本课通过探究“铁锈还是铁吗”,学习从物体的外部特征及内在属性方面发现物体的区别,知道铁锈是铁变化后产生的新物质。上一节课学生已经知道,认识一个物体的变化,可以从颜色、气味、形状等外部特征进行对比观察,但要鉴定是否产生了新的物质,往往还
14、需要了解其内在属性的变化。本课,学生要多角度地研究铁和铁锈,发现两者的异同,有依据地判断出铁锈不是铁。【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能对比研究铁与铁锈的不同性质,知道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2)科学思维:能基于证据质疑并评价别人的探究报告。(3)探究实践:学会从物体的外部特征与内在属性方面比较物体的变化。(4)态度责任:激发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铁片、铁锈、放大镜、滴管、水、铁锤、磁铁、电池、导线、小灯泡等。(2)活动场地:实验室。【教学过程】(1)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师:同学们在生活中见过铁生锈吗?铁锈是什么样的?(课件出示生锈
15、的铁门、铁锁、铁钉、用手擦拭过铁锈留下的痕迹等图片)生1:铁锈是红棕色的。生2:铁锈长在铁表面上,薄薄的一层,一碰就碎了。生3:铁锈很脆弱,不像铁很硬。师:那铁锈还是铁吗?生4:不是,它应该是铁变化后产生的新物质。生5:铁锈名字里带有铁,应该还是有铁的成分吧。生6:我们知道铁是可以导电的,如果能用实验证明铁锈不导电,就能证明它们不是同一种物质。(2)计划组织。师:同学们都很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能提出自己的假设。我们可以根据学过的关于铁的性质的知识,小组讨论制订研究计划,对比铁和铁锈有哪些相同或不同的特性,再来判断铁锈还是不是铁。(学生分组讨论制订研究计划)师:哪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的研究计划?生
16、1:我们会对比它们的颜色、光泽、硬度、结构等生2:我们想看看它们能不能渗水生3:还可以看看它们会不会导电生4:用磁铁看看它们能不能被吸起来师:同学们考虑得很仔细,能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观察,搜集的证据越多,我们的结论也会越准确。接下来请同学们开始动手做实验吧。(3)事实证据。(学生分组实验,填写记录表)师:同学们,通过实验,你们都有哪些发现?生1:铁和铁锈的颜色、光泽、韧性等都不一样生2:铁的结构比较紧密,不透水。铁锈的结构比较松散,有很多小空隙,水会渗进去。生3:磁铁可以吸引铁,不能吸引铁锈。生4:铁是可以导电的,铁锈不像铁那样导电,证明它们不是同一种物质。(4)得出结论。师:同学们,我们通过
17、实验搜集了很多证据,发现铁和铁锈有很多不同的特性,你能得出结论吗?生1:铁很结实坚硬,不吸水,但是铁锈很疏松,易碎吸水,所以我认为它们不是同一种物质。生2:我们发现了铁和铁锈无论是颜色、光泽、硬度等外部特征,还是导电性、能否被磁铁吸引等内在属性都不相同,所以我认为铁和铁锈不是同一种物质。师:的确,铁和铁锈有很多的不同。但要判断它们是不是同一种物质,还要看它们的结构成分。科学家们也对它们做了深入的对比研究,发现铁是一种单一的物质,而铁锈是铁被氧化后产生的一种混合物,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所以,铁锈和铁是不同的物质。师:通过本课的探究,你知道怎样判断物体变化是否产生了新物质吗?生:可以先对比观察物体的
18、外部特征,比如颜色、形状、大小、软硬、粗糙程度等,再观察对比它们的内在属性,比如导电性、能否被磁铁吸引等。师:对。虽然新物质的产生往往伴随着物体形状、颜色、状态等外部特征方面的变化,但这些通常还不足以证明产生了新物质。物体内在属性方面的变化才是产生新物质的更有效的证据。要准确断定是不是产生了新物质,还需要借助科学家对物体组成成分的研究成果来判断,物体组成成分的变化是判断产生新物质的最终标准。(5)阅读。师:生活中有很多用铁制成的物品,如果铁生锈了会有什么影响呢?生1:坚硬的铁生锈后就像物体慢慢腐烂一样,变得很脆弱,最后甚至变成粉末,都不成形了。生2:铁窗生锈了就不牢固了,会很危险。生3:有的水
19、管生锈了,还会漏水。生4:我们有很多铁做的桥、轮船,怎么不怕它生锈呢?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这些铁做的桥、轮船都做了防锈处理,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发明了很多预防铁生锈的方法。要想预防铁生锈,首先要明白铁生锈需要什么条件。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提出自己的假设。生1:我发现铁都是从外部开始生锈的,我猜想铁生锈应该和接触空气有关。生2:我发现浴室里的水管、厨房的铁锅更容易生锈,我猜想铁生锈可能和潮湿的环境有关,也就是说铁生锈要有水。生3:我认为这两个条件都要满足铁才会生锈,也就是说既要有水,也要有空气,铁才会生锈。生4:师:我们下节课准备通过实验来研究铁生锈需要哪些条件。不过,铁生锈是一个缓慢
20、的过程,所以我们需要提前进行实验,下节课上课时交流实验结果。为了方便同学们进行实验,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同样的铁钉、4个带盖的透明瓶子。请同学们下课后根据自己的假设和老师提供的材料设计并完成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如果遇到什么问题,可以随时和老师交流。【教学反思】课程标准强调科学课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本课从聚焦问题到猜想假设、设计实验、得出结论都是学生自主完成的。教师在课堂上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有序实验,乐于表达,善于交流。本节课的难点在于材料的准备,铁锈似乎随处可见,但是课堂上要用到的成块的铁锈还真不好找,所以同时准备了大量铁锈的照片作为补充。考虑到下一节课要探究
21、铁生锈的因素,所以在找铁锈图片时,也有意识地收集体现铁锈周边环境的图片,比如潮湿环境下的铁门、铁锁等。在给学生准备实验材料时,发现锈蚀不充分的铁钉还是能被磁铁吸住,所以可以直接购买铁锈粉(氧化铁)提供给学生做磁铁能否吸铁锈的实验。3.3怎样防止铁生锈【教学分析】前一课中,学生认识到铁锈是铁变化后产生的新物质,对生产生活具有一定的危害。本课将引导学生探究影响铁生锈的因素,从而探寻科学的防锈技术。有了上节课的学习基础,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很快作出假设,采用对比实验进行验证。不过这两组实验的结果呈现需要较长的时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本课另一重点是指导学生完成完整的探究报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单元 物质的变化 2013年春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 物质的变化教案 2013 大象 六年级 科学 下册 第三 单元 物质 变化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33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