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论语十二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论语十二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论语十二章(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11 论语十二章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的基本情况及孔子的教育思想;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积累重点文言词语,能背诵课文。2掌握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3领悟论语十二章的深刻含义,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 。导入新课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在华夏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他们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 论语就是其中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结晶,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打开论语 ,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接受一次儒家文化精髓的熏陶。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2、自学提示及要求:1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意。2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3结合注释自学课文,分析本文所选每则的内涵。本文共十二则:第一则:主要讲学习方法、态度及做人要有修养。第二则:讲品德修养的基本方法。第三则:这是孔子的自我报告,引申为修德进学的阶段。 第四则:讲学习方法,说明“新知”来自“旧知” ,体会、发现是关键。第五则:强调了读书和思考相结合的必要性,交代学习方法。第六则: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赞扬颜回这个“安贫乐道”的典型。第七则:讲在学习上要有谦虚的态度。第八则:这是孔子所提倡的安贫乐道。第九则:谈学习态度,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第十则:感叹
3、时光的流逝。第十一则:说明志向的确立和坚守是非常重要的。第十二则:这里又提到孔子的教育方法问题。二、研讨释疑 探究文意1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个问题能不能互换位置?不能。因为这三个句子所针对的对象是先“他人” ,接着“朋友” ,最后是“自己” ,体现了一种由疏到亲、由人到己的顺序,更好地体现了曾子先人后己、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互换后就破坏了这种顺序,也不能很好地体现曾子的这种高尚的品格。2 “温故”与“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吗?这一则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这说明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
4、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可见, “温故”和“知新”并非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 ,这就需要独立思考了。3简要概括本文的主题思想。本文通过师徒对话或借题发挥,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具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奋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学的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文章中还有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在当今社会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4怎样理解“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一个追求的中心,这就叫, “博学而笃志” 。 既要多问问题,又不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空想,而要多想当前的事情,与自己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部编版七 年级 语文 上册 教案 11 论语 十二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3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