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原卷+答案)人教部编版
《语文-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原卷+答案)人教部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原卷+答案)人教部编版(1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2-2023学年八年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深圳专用)语 文(满分120分)一、积累运用(30分)1(10分)根据诗文内容用原句填空。(1)兴尽晚回舟,_。( )如梦令)(2)中原乱,_,几时收?(朱敦儒相见欢)(3)轻舟短棹西湖好,_,芳草长堤,_。(欧阳修采桑子_)(4)晏殊浣溪沙一词中通过“新”与“旧”对比感叹光阴易逝的两句是_”和“_”。(5)书,可以催人奋进;书,可以传递情感。请写出含有“书”字的连续两句古诗词:“_,_。”2(4分)看拼音写汉字(1)帕西建立了促进国际zhng ci 的各国会议联盟。(2)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xio s 自
2、如。(3)随后制造了cn ju rn hun 的南京大屠杀惨案。(4)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dn jng ji l ,青丝变白发。3(3分)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年轻的城市,更需要青春和活力,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B同学看到我无动于衷,只是示意我在旁边椅子上坐下。C红军夜以继日长途跋涉,不畏艰难、互相支持帮助,终于完成长征,到达了陕北。D庐山风景秀丽,妙不可言,真是栩栩如生啊。4(3分)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德元帅晚年虽然疾病缠身,但他无时无刻不忘党和国家赋予他的使命。(“无时无刻”改为“时时刻刻”)B通过学习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一课,使我领略到了母
3、亲对子女深沉而无私的爱。(删去“通过”或“使”)C2021年2月17日,在日本东京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和东京奥组委召开联合记者会。(把“召开”改为“举行”)D代表们就完善和建立社会保障机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完善”和“建立”互换位置)5(10分)阅读下面新闻材料,完成相应题目。今年是美国记者、作家埃德加斯诺的纪实著作红星照耀中国问世85周年。2022年9月12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主办,新华网承办的“红星何以照耀中国”网络国际传播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活动邀请外籍嘉宾讲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展现国际社会对党的二十大和中国未来发展的关注和期待。沧海桑田,埃德加斯诺当年在陕甘宁苏
4、区看见并记录的红星,如今在中国、在世界依然烁烁闪亮,而且愈加璀璨夺目。一批新时代的“埃德加斯诺”不断扩大知华、友华的国际舆论朋友圈,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法国作家马克西姆维瓦斯用4年时间实地考察新疆,写下维吾尔族假新闻的终结一书;格鲁吉亚的桃漫作为“网红博主”,通过拍摄短视频,用新的角度了解中国,记录中国的经历;哥伦比亚籍时政评论员高飞通过分享疫情下,他和哥伦比亚家人的故事,表达了他对“动态清零”总方针、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解和认同真实的中国故事、动听的中国声音在世界传播。今天的中国需要更好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好了解中国。越来越多的“埃德加斯诺”向
5、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将一个国富民强,团结友爱、担当作为、与世界共赢的中国形象展示在世界人民面前,让中国“好声音”唱响世界。(选自中国徐州网彭城e评栏目2022年09月17日,有删改)(1)任务一:请为以上新闻材料拟写一则15字以内的新闻标题。(2分) (2)任务二:11月8日是中国记者节,小瑛打算运用下列6个词语构思一则对联以致敬记者们的兢兢业业,请结合对联相关常识,协助她完成此任务。(2分)妙笔一片著华章丹心千钧关国事上联:_ 下联:_(3)任务三:请在下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选项,使人物形象与人物描述匹配。(2分)人物在书中描述人物形象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腼腆、个人魅力和领袖的
6、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是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 被国民政府报刊称之为“劣迹昭著”;一直忠于党,从来没有违背过政治纪律。总期待他人进行批评,留意倾听意见。 A朱德天性温和,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能跟战士共同生活,喜欢跟普通战士打成一片。B周恩来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从小就表现出突出的文学天赋。C贺龙是个大个子,像老虎一样强壮有力,性格急躁,但是却很谦虚,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D彭德怀为人大公无私,乐观、豁达、勇敢,他身体健康,动作敏捷,同时又不失活泼、天真。(4)任务四:概括红星照耀中国艺术特色。(4分) 二、阅读(4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5
7、分)【甲】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而逵马仆甚多。侃母湛氏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卖得数斛米,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锉诸荐,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
8、阳,当相为美谈。”侃乃返。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大获美誉。(世说新语褒赏篇)注释陶公:即陶侃,字士衡,晋泸江浔阳(今江西九江)人。髲(b):假发。锉(cu):碾碎。荐:草垫子。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念无与为乐者(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明旦去( ) 汝但出外留客(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向子。(4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8对乙文中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同郡人范逵因朴素而出名,被举荐为孝廉,有一次到陶侃家住宿做客。B同郡人范逵因朴素而出名,举止孝顺清廉,有一次到陶侃家住宿做客。C同郡人范逵一向很有名望,被举荐为孝廉,有
9、一次到陶侃家住宿做客。D同郡人范逵一向很有名望,举止孝顺清廉,有一次到陶侃家住宿做客。9乙文中范逵“深愧其厚意”,联系前后文,陶侃母子的“厚意”表现在哪些方面?(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卖得数斛米;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锉诸荐,以为马草;_;_。10 你认为乙文中范逵回洛阳后,会从哪几方面“相为美谈”?(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0分)“冠”之礼法知多少曹保顺现代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含有“冠”的词语,比如“衣冠楚楚”“怒发冲冠”“桂冠”等。在古代,“冠”是贵族所戴“帽子”的总称。如果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冠”的习俗,便不难发现,“冠”总与礼法制度有关联。
10、札记记载:“男子二十,冠而字。”即指古时男子到二十岁要举行冠礼。周代的“冠礼”,是贵族男子二十岁时由父亲在空庙里主持的成年礼,仪式上还要请来宾为他取“字”。行礼时由来宾加冠三次:先加布冠(用黑麻布做的冠),表示从此有治人的特权;次加皮弁(bin)(用白鹿皮做的冠),表示从此要服兵役;最后加爵弁(赤黑色的平顶冠),表示从此有权参加祭祀。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古代少年男子一经加冠,社会和家庭就会按成人的标准要求他。在古代,“冠”一般只有贵族男子方能佩戴。释名中说:“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士指的是贵族,庶人指的是百姓。晋语云:“人之有冠,犹宫室之有墙屋也。”可见,贵族非常看重他们
11、的“冠”,“冠”成为贵族的常服,也成为他们身份的标志。据左传记述,卫国内乱,子路被人砍断了系冠的缨,他说:“君子死,冠不免。”于是停下战斗来“结缨”,结果被对方杀死。古人凡遇重要场合必须戴冠,否则就是违礼。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接见臣属有时不拘戴冠之礼,但碰到耿直而敢于进谏的都尉汲黯却不敢随随便便。有一次,武帝接见臣下时没有戴冠,恰逢汲黯入宫奏事,武帝便急忙躲进帐中不敢见他。可见,“冠”具有庄严正大的意义,即使是帝王也不可随意亵渎。在古代,不同身份的人需要佩戴不同的“冠”。“冠”有正名分、别次序的礼法制约功用。周礼中记载,从君王到大夫,随着爵位、官职的由高到低,冠上的丝带、玉饰和彩饰也渐次递减,从
12、而形成形制上的差异。人们只能选择与自己身份相符的“冠”来佩戴,如果违反了这种礼制,便是僭越,甚至会招来杀身之祸。据左传记载,子臧因为戴了不合身份的“鹬冠”,终被诱杀。戴什么样的“冠”还因不同的场合而各有定规,如田猎或征伐戴“皮弁”,祭祀戴“爵弁”等。这些做法形成惯制,又成为一种带有强制性质的法规。据左传记载,卫献公召见臣子孙文子、宁惠子,两人穿戴整齐应召前来,卫献公却跑到园圃里去射大雁,迟迟不见他们。孙、宁两人去找献公,献公没有按照礼法摘去打猎戴的皮弁就同他们说起话来,结果两人大怒,进而谋反。综上所说,可知古人关于“冠”的礼法制度有相当复杂的内容:戴不戴“冠”以及戴什么样的“冠”,与人的年岁、
13、身份,以及所处场合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在直观上表现为人们戴冠所需遵循的种种礼法,而深层含义则以“冠”作为礼制的象征,用来节制人们的言行举止。11 选文第段从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古代贵族男子方能戴冠、重要场合必须戴冠、(1)_ (2)_ _五方面依次介绍了古人要遵循的“冠”之礼法。(要求:依据选文内容填空,每空不超15字)(3分)1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冠”是古代礼制的一种象征,古人戴冠要遵循相关的礼法,一旦戴上“冠”,人们的言行举止就会受到约束。B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冠礼,加冠时先戴赤黑色的平顶冠,再戴用白鹿皮做的冠,最后戴用黑麻布做的冠。C选文中第段“冠,一
14、般只有贵族男子方能佩戴”一句中的“一般”,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D本文在结构上采用“总分总”形式,并使用大量文献资料作为佐证,客观地介绍了“冠”之礼法的相关知识13请结合选文与下列三则材料,概括“加冠”的作用。(4分)【材料一】古代行冠礼时的祝词:“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大意是:在吉日里,给你加“冠”。望你抛弃少儿的玩性,追求美好的品德。【材料二】终军是西汉人,他在弱冠之年(古代男子行冠礼时,体犹未壮,故称“弱冠”)向汉武帝主动请缨,愿擒缚南越王而归,平定南方边境。【材料三】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说:“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15分)落在童年
15、的雨李零陪儿子从培训机构出来,暴雨已经下了近半个小时,它还在撒着怒气,丝毫没有就此罢休的苗头。雨水顺着马路由高坡向低处流淌,淹没了井盖,洗净了驶过的车轮,我的思绪随着雨水上涨,漫延到我的童年那个骄阳似火的暑假,田野里到处散播着丰收的喜讯。父母亲望着南边犯愁,他们必须赶在那团乌云飘来前,将水稻割完,把脱粒的稻谷平铺在晒谷场和屋顶平台上,利用乌云裹挟而来的_热浪和_疾风,草草地让稻谷迅速脱水,收拢后堆放在避雨的角落。风越刮越猛,吹过殷实的田野,翻滚金色的巨浪。只见父亲顺着风奔跑,母亲挑着一担稻谷,艰难缓慢地挡住风吹去的方向,我扛着小半袋刚刚收获的稻谷跟在母亲背后,编织袋里汇集的泥水从最低的一角流淌
16、出来,顺着我的肩膀,渗透我的衣服,一股掺杂着稻谷芳香和汗水咸味儿的气息扑鼻而来。风夹着清凉的湿气,父亲已经在屋顶平台上手忙脚乱,从他所站的位置,我猜想他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稻谷的收拢重任。风越来越沉,被水汽拖累。风止,雨至。急切的雨子弹似的击中我的肩背,打得“啪啪”作响,一瞬间,我和母亲被蜂拥而至的雨柱团团包围,前方、后背、左边、右侧,一片片混沌不清的迷雾,一声声万马齐喑的嘈杂,一股股尘埃落定的泥腥。我紧跟着母亲,她在我前面蹒跚地行走,箩筐里的稻谷沾上雨水,担子变得越来越沉,脚下的耕基路变得泥泞不堪,每一步都变得艰难。前面是一个小土坡,母亲试图踩上去,右脚落上去时用力踩实,人和扁担歪成斜坡状,左脚
17、想跟进时,一个踉跄,连人带筐翻倒在土坡下,稻谷洒落在泥泞的路面和稻田里。母亲瘫坐在泥里,重担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她回头看着我,强忍着没有哭出,只是长长地叹了口气。我赶紧上前把母亲扶起,和母亲一起把洒落的稻谷捧入箩筐。雨丝毫没有停息的意思,父亲出现在雨幕中,接过母亲肩上的担子,母亲接过我肩上的编织袋。父亲冲在前面,母亲紧跟其后,我踩着他们踩过的脚印。我们冒雨前行,被雨幕遮蔽,被声响掩埋,被凉气冲淡,消失在旷野的乡间骤雨中。那一刻,我懂得了父母的艰辛,懂得了生活的不易。那场雨后,我慢慢长大,慢慢变得少年老成,那年我10岁。“爸爸,我们打电话给妈妈,让她来接我们吧。”雨还在下,我和儿子站立在楼道里。一
18、个想法急切地跳了出来,“儿子,要不我们冒雨走回家吧?”他愣了一下,然后欣然接受。我拉着儿子的手,漫步走在雨中。雨水肆无忌惮地泼洒,湿透的衣衫紧紧裹着我们的身体,雨水浸透衣服,渗入身体的每一个毛孔,清爽却带着一丝凉意。14选择贴切的词语并把序号填写在下面句子的横线处。(4分)利用乌云裹挟而来的_热浪和_疾风,草草地让稻谷迅速脱水,收拢后堆放在避雨的角落。词语:A强大B强烈C强势D强劲15根据段内容完成下表。(3分)天气事件乌云密布借热浪、疾风让稻谷迅速脱水,收拢后堆放在避雨的场所风越刮越猛父亲奔跑着去收稻谷,“我”_风夹湿气父亲手忙脚乱,收拢完大部分稻谷_母亲跌倒,稻谷洒落,一家人冒雨艰难行进那
19、场雨后_16本文描写了几场雨?分别是哪几场?运用了哪种记叙方法?(4分) 17本文结尾写“我”和儿子冒雨前行,是不是多余的?为什么?(4分) 三、作文(50分)18(50分)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文。诗人海理说:“冬天从这里夺取的,春天会交还给你。”的确,春天除了季节上的意义外,还象征着温暖、喜悦、活力、希望好像我们成长路上所有优美的形容词,和春天二字搭配起来,都不违和。这段话带给你怎样的联想与感悟?请以“这就是春天的模样”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500字;(2)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校名,不得套作。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2-2023学年八年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深圳专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学年 年级 下学 开学 摸底 考试卷 答案 谜底 人教部编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34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