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中考一轮复习《文明与家园》学案+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道德与法治中考一轮复习《文明与家园》学案+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与法治中考一轮复习《文明与家园》学案+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文明与家园(一)守望精神家园1.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特点、影响(1)形成: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 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 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2)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 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3)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化的影响:(1)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2)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
2、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2.如何坚定文化自信(1)重要性: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 传承发展(2)要求:既要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又 要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还要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3.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必要性和要求(1)必要性(原因) 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 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也是五 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2)对青少年的要求(践行)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3、、个人品 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 行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4.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1)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5.为什么要高扬民族精神?(1)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2)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
4、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6.怎样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1)国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全体民众中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活动;继承和 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确面对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2)学校: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每周一举行升国旗仪式;开展民族精神方面的演讲比赛(3)青少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崇高理想,自觉接受民族精 神教育;积极参加培育民族精神的实践活动,培养顽强拼搏的意志, 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继承 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 育民族精神。7.社会主
5、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8.怎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我们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二)建设美丽中国9.我国的人口国情是什么?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我国人口状况还呈现出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
6、凸显等一系列新的特点。10.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1)目的(作用):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 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2)计划生育的变化:生育要有计划,但计划并非一成不变,而要随 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2016年,我国开始全面实 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子女政策,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 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11.我国目前的资源状况怎样?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
7、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12.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 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13.为什么要重视环境问题?(为什么坚持绿色发展?)(1)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事件呈高发态势,这已成为民心之患、民心之痛。(2)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人类关爱和保护环境就是走向重生,漠视和破坏环
8、境就是走向自我毁灭。(3)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非常突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14. 怎样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1)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2)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3)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15. 怎样坚持走绿色
9、发展道路?(1)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2)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16.如何处
10、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考向一 文化自信 1.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和特点(1)形成: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 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 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2)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 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3)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化的影响:
11、(1)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2)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2.文化自信(1)含义: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来源: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实现中国梦
12、的光明前景。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3)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增强文化自信,既要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又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还要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典例1】让中华文化在激荡多样的世界文化中站稳脚跟,我们必须( )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鉴,促进文化趋同 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警惕文化的安全隐患ABCD
1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坚定文化自信的理解。:依据教材知识,让中华文化在激荡多样的世界文化中站稳脚跟,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警惕文化的安全隐患,故说法正确;:说法没有体现出让中华文化在激荡多样的世界文化中站稳脚跟,说法错误;:文化多样性发展,不应该趋向同一,故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考向二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必要性和要求(1)必要性(原因)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也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2)对青少年的要求(践行)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
14、、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典例2】著名文学家梁晓声说,真正的文化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这句话最适宜描述( )个人品德 家庭美德 职业道德 社会公德ABC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识。:依据题文描述,“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体现了个人品德和社会公德,故符合题意;与题文无关;故本题选B。考向三 中华民族精神内涵:(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
15、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重要性:(1)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2)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1)国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全体民众中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活动;继承和 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确面对外
16、来思想文化的影响;(2)学校: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每周一举行升国旗仪式;开展民族精神方面的演讲比赛(3)青少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崇高理想,自觉接受民族精 神教育;积极参加培育民族精神的实践活动,培养顽强拼搏的意志, 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继承 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 育民族精神。【典例3】近百年来、从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女排精神到抗疫精神,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丰富发展。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的品格是( )A内涵丰富B博大精深C与时俱进D源远流长【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和把握。ABCD:依据
17、教材知识,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故C说法正确,AB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考向四 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1)人口国情: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2)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3)新的特点:总人口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 老龄化加剧,大量的人口流动。【典例4】新华社北京电:2021年5月11日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
18、为0.53%,略低于上一个10年0.57%的平均增长率,仍然保持平稳增长。材料体现了我国人口特点中的( )人口基数大 人口素质偏低 老龄化加剧 总人口增速趋缓ABCD【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我国人口特点的认识和理解。:依据题文描述,2021年5月11日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略低于上一个10年0.57%的平均增长率,仍然保持平稳增长,这表明我国人口基数大 ;总人口增速趋缓,故说法正确;:老龄化加剧 ;人口素质偏低 ,在题文中未体现,故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19、考向五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必要性: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2)内涵: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3)要求: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创新、协调
20、、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典例5】自2020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流域的332个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长江流域各地的重点水域也相继进入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时期长江流域休渔( )可以预防和减少对鱼类资源的利用 有利于实现渔业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体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ABCD【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人与自然和谐的认识和把握。:依据题文描述,长江流域各地的重点水域也相继进入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时期长江流域休渔有利于实现渔业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故说法正确;:可以预防和减
21、少对鱼类资源的破坏,而不是利用;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故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考向6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要求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1)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2)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
22、会成员的自觉行动。【典例6】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做好分类利国利民。生活中,垃圾分类虽是小事,却不是易事。要将“小事”变成“易事”,公民应该( )完善基础设施,实现垃圾资源化再利用 健全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和监管力度 树立环保意识,掌握垃圾分类常识 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理念ABCD【答案】D【解析】依据题文描述,生活中,垃圾分类虽是小事,却不是易事。要将“小事”变成“易事”,公民应该在思想上,树立环保意识,掌握垃圾分类常识 ;在行动上,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理念,故说法正确;:完善基础设施,实现垃圾资源化再利用 ;健全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和监管力度,都是国家的做法,而不是公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明与家园 道德 法治 中考 一轮 复习 文明 家园 同步 练习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34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