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泰州市高三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泰州市高三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江苏省泰州市高三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江苏省泰州市高三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 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很多地方凡是有地位的人是不愿做保长的,传统的绅士为了他在政治结构中的特殊作用不能进入行政机构。他一旦走了进去,唯一的自下而上的轨道就淤塞了。保长对于县长是下属对上司,他的责任是执行命令,不能讨价还价。为了维持这传统方式,当保长的常是社会没有声望的人,等于以前的乡约。可是事实上保长和乡约是不同的,乡约是没有权力的,而保长却有权力。以并不代表地方利益的人来握住地方的权力,而且他是合法的地方公务执行者,他有权来管理地方的公款,这变化在地方上
2、引起的迷惑是深刻的。结果是地方上有地位的人和保长处在对立的地位而没有桥梁可通。乡村里有声望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放弃地方立场加入行政系统,较为合算。他当了保长之后还是可以支配地方自治事务。但是事实上,他的地位改变了,因为他不能拒绝上级命令,不能动用自下而上的政治轨道,这类地方也就完全成了下情不能上达的政治死角。保甲制度不但在区位上破坏了原有的社区单位,使许多民生所关的事无法进行,而且在政治结构上破坏了传统的专制安全阀,把基层的社会逼入了政治死角。而事实上新的机构并不能有效地去接收原有的自治机构来推行地方公务,旧的机构却失去了合法地位,无从正式活动。基层政务就这样僵持了,表现出来的是基层行政的没有
3、效率。中央延长自上而下的政治轨道,目的是在有效促进政令。中央的政令是容易下达了,可是地方的公务却僵持了。中央下达的政令中,除了要钱要人之外,凡是要在地方上建设的事,好比增产等,却因为地方社会结构的紊乱和机构的僵持,公文停留在保公所里,走不出来。在这种情形下,不论才能有多高,绝没有施展的机会。(摘编自费孝通乡土重建)材料二:改朝换代之际,地方纷乱,士家大族败亡,盗贼横行,灾害频发,传统的儒家纲常伦理和礼治秩序遭到破坏,张履祥的家乡也在所难免。张履祥以士人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一直以儒者肩负的时代使命来思考民生,关注社会问题,将学问与乡土社会生活相联系。他认为:“士为四民之首既然整衣冠,挟书册,号为
4、民首之人,当思言民首之言,行民首之行,处不愧为士君子,出不愧为士大夫,使人敬而爱之,则而效之。”张履祥说“王道本乎乡人”,“道”在乡人的日用之间。“乡”的积累构成国家,小“乡”是天下的前提,所以一乡之事即等同于天下、国家之事,张履祥在乡间推行礼治就是维持国家社会秩序。“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礼来维持。”张履祥认为,“礼”不仅关涉到个人为人处世之修行,而且是治国平天下的一大关键,他在乡间提出各种应对社会问题的方案,致力于乡村社会的治理。天下乱象纷呈,人民流离失所,导致民间教化不行,礼仪之事不复存在。乱世之际,许多世家大族选择避地自
5、保,黄宗羲在海市赋中描述了自己在动荡岁月里的避地行为与心情:“二十年兮,无年不避,避不一地,念迁播之未定兮。”避地迁徙是人们在社会动荡时期无奈的选择,是士人不得不去想的一些自救方案。张履祥结合家乡情况,提出一个地方自保的方策,即“保聚”之法。保聚之法的具体内容为:“严保甲,每十户为一甲,甲有长,十甲为一保,保有长。有约副一人,皆以众推。十保为乡,乡有约正,有约副二人,十乡为聚,聚有都约正,有约副四人,皆以众推。凡一户有事,一甲举之;一甲有事,一保举之;一保有事,一乡举之;一乡有事,一聚举之。”甲长、保长、约正、约副皆由众人推选,由当地有名望的精英担任,组织乡民为维护地方安全进行自发防御活动。张
6、履祥提出的“保聚”制度同官府主张和实施的“保甲”钾制度非常接近。保聚的目的是“家与家相保,人与人相聚也宗族邻里如故,皆保聚之力”。保聚之法实际上是以保甲制为基础,在甲、保、乡的基础上更好地汇聚地方社会力量以随时应对变乱,在被兵火摧残后能维系乡间基本的生活。“保聚”之法,不仅能够聚合人心,还能发挥改革风俗的作用,张履祥在保聚之法中倡导恢复明初的礼治、乡约,目的是实现化民成俗、乡风淳朴,以礼为手段来约束、调节、规范民众的生活,以儒家德治教化来维护乡村的社会秩序。“用礼来规范基层社会,通过教化治理宗族,移风易俗,化同姓之亲以美天下之俗,从伦理层面来维护基层社会秩序。”事实上,在基层社会行保聚之法也是
7、复兴古礼的一种方式,礼可以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在乡村以礼入教化,以礼维持基层秩序,能使社会趋于有序,和谐安稳。(摘编自李燕张履祥乡村礼治社会的构建)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基于自身在政治结构中特殊作用的考量,地方凡有地位的人是不会去担任保甲制度下的保长之类职务的。B. 保甲制度既干扰了许多民生事务,又让上令不得下达,影响了中央集权,是基层行政僵化的重要推手。C. 因为传统的乡土社会能有效地应付人民的生活问题,所以张履祥得以在乡村社会实施礼治,维持乡村秩序。D. 保聚之法和避地迁徙都是在社会动荡时期的自保的做法,但是前者更加积极有为,后者多少有些无奈
8、。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中央政权通过保甲制度,试图延长自上而下的政治轨道,加强中央集权,促进政令有效实施,但事实证明这个做法并不算成功。B. 不愿意去当保甲制度下的“保长”一类职务的地方乡贤,经推选有可能愿意担任“保聚”之法下的甲长、保长等,护佑一方平安。C. 在天下混乱、人民流离、教化不行、礼仪不复之际,张履祥肩负时代使命,推行保聚之法,用礼来维护乡村社会秩序。D. 张履祥在保聚之法中复兴古礼,是因为明初的礼治、乡约是化民成俗,使乡风淳朴,从而规范民众生活的最佳选择。3. 下列选项中,和材料二张履祥的观念最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A. 北宋大儒张载,世
9、称横渠先生,一生主张“实学”,强调经世致用,提出著名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B. 明代王守仁本有“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的思想。泰州学派王艮进一步提出百姓日用即道,认为圣人之道,就在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C. 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在州县衙门附近和广大乡里地区设置申明亭,进行以“申明法令”为内容的法律宣传和教化,强调使民知法守法,“此为先务不可后也”。D.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指出,“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维持礼这种行为规范的力量是“传统”,“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效力更大”。4. 张履祥提出的“保聚之法”和费孝通提到的“保甲制度”有何不
10、同?请简要分析。(4分)_5. 2020年5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印发的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提出了“加强党对法治乡村建设的领导,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要求。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部署。面向新的时代,我们该如何处理好“法治”和“礼治”的关系?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见解。(4分)_(二) 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信陵君之归廖沫沙信陵君回国了!一别十年,魏王虽然和信陵君生了十年的嫌隙,现在看见异母同父的兄弟赴难而来,也不禁欢喜。这时秦兵已出函谷,溯黄河,逼大粱,国势危急,
11、人心惶惶;但大家有一个希望,就是亡命邯郸十年的信陵君归国,与魏王重新合作,同救国难。大家都记得,十年之前,信陵君与魏王同心合力,精诚无间的时候,不但却秦、安魏,使魏国臻于富强,为诸侯所敬服,而且存韩、救赵,系天下之安危,成为列国的和平重心。现在信陵君接受魏王的邀请,回国了。随同信陵君回国的,除开始跟着他逃亡了十年的三千食客,后车还载着两位白发老人:隐于“博”的毛公和隐于“酒”的薛公。这两人,是促成信陵君归国的重要人物。魏王的使者到了邯郸,天天去求见信陵君,请他回魏救难。信陵君很犹疑:谁能断定魏王不记旧恨了呢?信陵君的门下也都这样想:盗窃兵符,矫杀大将,这不是使魏王冲冠大怒吗?就因为这,信陵君才
12、留赵十年不能回国的啊。谁也不敢怂恿信陵君回国,因为谁也不能够担保魏王这有名的固执与褊狭的专制主义者,能真正忘怀过去,与信陵君释嫌修好。这时候,毛公和薛公去见信陵君。他们是信陵君在赵国日夕与游的好朋友。信陵君为了和这两个平民处士结交,还给姊夫平原君取笑一场。“公子准备回国了吗?”毛公说。“我们特来给公子道贺,并且送行的。”薛公提着两瓶好酒递给信陵君。“不,不。”信陵君接住酒,却皱起眉头。“我觉得我还是不回去好。”“不回去?”两人十分惊讶,“公子不知道魏国有难吗?”“是啊,听说秦兵已经出了函谷关了。”薛公这样补充。“可是魏王一定还记着旧恨。我在赵国很安全:赵王把鄗城的赋税给我,也够我生活了。我何必
13、回国去自找苦吃呢?”“公子的意见不对。”毛公、薛公同声说。“不,我的意见是对的:我在赵国受一切人敬重,我回到魏国,却难免怄魏王的气。虽然他是我的长兄,但是他是一个专制主义者。”信陵君一面说,一面拔开瓶塞,似乎想喝个痛快。“可是您知道我们赵国为什么敬重您,而公子为什么名闻诸侯吗?”“因为我十年前夺了晋鄙的兵,杀退秦兵,救了邯郸,保全了赵国。”“不!是因您是魏国的公子,有魏国在,看重魏国的所以也看重公子。现在魏国遭逢急难,而公子坐视不救,一旦秦兵灭亡魏国,夷先王的宗庙为平地,不但公子再无面目立于天下,天下恐怕再也不会看重公子了。”“没有国家的自由,也就不会有个人的自由。”毛公、薛公的话还没有说完,
14、信陵君脸色大变,立刻放下酒杯,叫佣人们打铺盖卷,套车,准备回大梁。信陵君的车马回大梁的一天,城门口挤满了人,争着看这两位说出“世界最伟大言语”的老人。信陵君去见魏王。信陵君满面风尘,似乎老了许多,而魏王却更老了,颧骨高耸,双眼棱棱,三十年前兄弟对弈时的活泼英俊的气概,已从他脸上消逝了,现在有的是严峻与阴郁。魏王握住信陵君的手,露出稀有的笑容,彼此都感觉一种愧悔。无名的伤感,同时掠过两人的心头,而眼中掉出了热泪。十年间的仇恨,现在在两人中消失了,他们回复到十年以前的和好。信陵君从朝堂出来,带着一颗上将军的印绶;这印绶,就是他十年之前,在邺城从晋鄙那夺过一次的,也就是他和魏王分裂的一个起点。因此想
15、起十年前的旧事来:为了抗秦救赵,他和魏王发生冲突,魏王主张对秦国采取绥靖政策,坐观秦赵相争,而信陵君却同情弱小,反对侵略。信陵君的主张,得到多数国人的拥护;而他的门下,经常聚着数千个信仰他的食客与平民,这一点,更触犯了魏王的大忌。魏王知道,;。所以他决定在救赵拒秦这个问题上,必须坚持自己的主张,以削弱信陵君在群众中的威信。赵公子赵胜的夫人,是信陵君的姊姊,赵王以亲戚名分要求魏王出兵相救。魏王派遣了十万大军,以他的嫡系将领晋鄙统率出师;但是私自吩咐晋鄙:屯军邺城,不许轻进。邯郸一天天危急,赵国的使节和赵王亲笔所写要求魏王逃兵的信,络绎不断,而魏兵却毫无动静。最后,平原君写了一封信给信陵君,以责备
16、的语气作最后的请求:“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为急人之困也?”因此信陵君发动所有的宾客、辩士,以各种理论和比喻来说明救赵抗秦的必要,然而魏王丝毫也不退让。所以他决定亲赴秦军,同赵国共存亡。挽救他这个消极自杀思想的,是他久已尊如师父的夷门监(看守大梁东门的一个门吏)侯生。侯生指导他如何窃符、杀将,然后麾兵救赵,并且推荐隐于屠门的勇士朱亥襄助他。信陵君胜利了,而侯嬴却作了牺牲,他在魏国被逼自杀了。信陵君想起侯生,不胜感慨。他从朝门出来,便叫车夫:向左转,先到夷门。他在夷门徘徊许久,在贫民窟中找到了侯生的遗族,吊慰了一番(有删改)【注】 小
17、说写于1941年皖南事变后。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小说开头营造出魏国国势危急的紧张氛围,一下子将读者拉入遥远的历史记忆,“赴难”一词能够激发起读者的强烈的阅读欲望。B. 小说采用故事的套式结构,穿插十年前的窃符救赵行动,在回忆与现实的交织中,一个急人之难、报效国家的信陵君形象呼之欲出。C. 小说注重神态刻画,魏王“颧骨高耸,双眼棱棱”“严峻与阴郁”的描写,与其多疑的性格相辉映,也暗示战国时期斗争风云的残酷。D. 小说秉承“以文见史”传统,借信陵君的遭遇影射现实,渗透着作者对国家、民族及个人命运的思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及个人心灵密码。7
18、. 对文中毛公和薛公劝说信陵君归国的对话部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通过对话使得小说流畅紧凑,易于阅读,推动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B. 毛公和薛公是有备而来,对话不蔓不枝,紧紧围绕“回魏纾难”展开。C. 信陵君“拔开瓶塞,似乎想喝个痛快”凸显了人物内心的矛盾和纠结。D. 若非毛公、薛公“家国一体”这一番宏论的点醒,信陵君断然不会回国。8. 文中的两处“天窗”(“”中空缺部分),是当年“审查官”留下的空痕,请根据语境补写恰当的内容不得超出“”的字数限制。(6分)9. 有人说:“文学中的历史书写总是带着对公平、正义乃至乌托邦的向往。”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_二、 古代诗文
19、阅读(35分)(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言两汉所以亡者,皆曰莽、卓。予以为莽、卓篡逆,污神器以乱齐民,自贾夷灭,天下耳目,显然闻知。静征厥初,则亡西京者张禹,亡东京者胡广。皆以假道儒术,得伸其邪心,徼一时大名,致位公辅。词气所发,损益系之,而多方善柔,保位持禄。或陷时君以滋厉阶,或附凶沴以结祸胎。其为贼害也,岂直莽、卓之比乎?禹以经术为帝师,身备汉相,特见尊信,当主臣之重,极儒者之贵。永始、元延之间,天地之眚屡见。言事者皆讥切王氏专政,时成帝亦悔惧天变,而未有以决。驾至禹第,辟左右以问之,须其一言,以为律度。为禹计者亦须陈大易坚冰之诫诵小雅十月
20、之刺乘其向纳痛言得失。反以“罕言命、不语怪”为词,致成帝不疑之心,授王氏寖盛之势。上下恬然,晻忽亡国。倘帝虑不至是,犹当开陈切劘,面折廷辩。矧当就第燕闲之际,虚怀访决之时,禹方且视小男于床下,官子婿于近郡,款款然用家人匹夫为心,以身图安,不恤国患。致使群盗弄权,迭执魁柄;祸稔毒流,至于新都。不可遏也,斯可愤也!噫嘻!就利违害,荣通丑穷,大凡有生之常性也。暨乎手持政柄,体国存亡,则谨之于初,决之于始,以导善气,以遏乱源。向若西京抑损王氏,尊君卑臣,则庶乎无哀、平之坏;东京登庸清河,主明臣忠,则庶乎无灵、献之乱。大汉之祚,未易知也。或以国之兴亡,皆有阴骘之数,非人谋能抗,则但取瞽矇者而相之,立土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江苏省 泰州市 高三上 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34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