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北省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题(二)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湖北省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题(二)含答案(62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题(二)1. 文言文阅读。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不鼓不成列。”子鱼曰:“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节选自子鱼论战)【注释】泓:泓水,河名。成列:摆好阵势。既:全部。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重:重复、再次。禽:通“擒”,俘虏。二毛:指代老人。隘:险隘的地形。馀(y):后代
2、。勍(qng):强而有力。爱重伤:怜悯受伤的敌人。(1) 解释加点的词语。 国人皆咎公 _ 不以阻隘也 _ (2) 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 _ A.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B.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C.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D.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3) 翻译句子。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4) 长勺之战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鲁庄公“ _ ”;泓水之战中,子鱼认为宋国失败的原因是宋公“ _ ”。(每空限填原文三个字)(5) 齐鲁长勺之战和楚宋泓水之战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请谈谈你的看法?2. 文言
3、文阅读。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公曰:“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对曰:“ 。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冬,晋灭虢。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节选自宫之奇谏假道,有删改)【注释】晋:国名。晋侯:晋献公。复假(ji)道:又借道。虞(y):国名,姬姓。虢(gu国):国名,姬姓。丰絜:“絜”同“洁”,丰盛洁净。据:保佑。冯依:“冯”同“凭”,依据。明德:使德明。馨香:指黍稷。吐:指不食所祭之物。腊:岁终祭祀。这里用作动词,指举行腊祭。(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
4、词。 则非德,民不和: _ 灭之,执虞公: _ (2) 文中划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 A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B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C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D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宫之奇以其族行。(4) 本文虞公和曹刿论战中鲁庄公都深信“神”能保佑自己国家,从曹刿论战中“ _ ”可知。本文从“ _ ”可知。(用原文作答)(5) 本文虞公为什么会灭国?这则故事对你有何启示?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公权,字诚悬。幼嗜学,十二能为辞赋。元和初,进士擢第。穆宗即位,入奏事,帝召见,谓公权曰:“我于佛
5、寺见卿笔迹,思之久矣。”即日拜右拾遗。穆宗政僻,尝问公权笔何尽善,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上改容,知其笔谏也。历穆、敬、文三朝,侍书中禁。 文宗思之,复召为侍书,后充翰林书诏学士,便殿对六学士,上语及汉文恭俭,帝举袂曰:“此浣濯者三矣。”学士皆赞咏帝之俭德,唯公权无言。帝留而问之,对曰:“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浣濯之衣,乃小节耳。”时周墀同对,为之股栗,公权辞气不可夺。 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笔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当时公卿大臣家碑板,不得公权手笔者,人以为不孝。外夷入贡,皆别署货贝,曰此购柳书。文宗夏日与学士联句,帝曰:“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公权续曰:“熏风自南来
6、,殿阁生微凉。”时丁、袁五学士皆属继,帝独讽公权两句,曰:“辞清意足,不可多得。”乃令公权题于殿壁,字方圆五寸,帝视之,叹曰:“钟、王复生,无以加焉!” 【注释】公权:即柳公权,字诚悬。京兆华原人,书法家,诗人。拜右拾遗:被封为右拾遗。右拾遗,官名。僻:不正,乖僻。袂:衣袖。浣hun濯:洗。周墀:唐朝宰相、书画家。同对:一同答对。股栗:害怕。(1) 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 。 A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 B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 C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 D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2)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
7、一项是 _ 。 A无以加焉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B时丁、袁五学士皆属继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C人以为不孝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D乃令公权题于殿壁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3) 翻译下列句子。 学士皆赞咏帝之俭德,唯公权无言。 时周墀同对,为之股栗,公权辞气不可夺。(4) 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柳公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听蕉记明沈周夫蕉者,叶大而虚,承雨有声。雨之疾徐、疏密,响应不忒。然蕉曷尝有声,声假雨也。雨不集,则蕉亦默默静植;蕉不虚,雨亦不能使为之声:蕉雨固相能也。蕉静也,雨动也,动静戛摩而成声,声与耳又能相入也。迨若匝匝,剥剥滂滂,索
8、索淅淅,床床浪浪,如僧讽堂,如渔鸣榔田,如珠倾,如马骧,得而象之,又属听者之妙也。 长洲胡日之种蕉于庭,以伺雨,号“听蕉”,于是乎有所得于动静之机者欤? (选自石田先生文钞注释不忒(t):没有差别。曷:疑问代词。何,什么。相能:相互配合,关系和睦。戛摩:击撞摩擦。迨:等到。匝匝(zh):象声词。鸣榔:渔人敲击船舷发出声音,用以惊鱼,使入网中。骧:奔驰。 【材料二】 夜雨有作宋张嵲睡足秋堂夜雨声,天涯此夕叹飘零。空阶滴沥肠堪断,更向芭蕉叶上听。(选自全宋诗)【材料三】 幽斋但有隙地,即宜种蕉。蕉能韵人而免于俗,与竹同功。王子猷偏厚此君,未免挂一漏一。(选自李渔闲情偶寄)盖蕉之为物,于晴日和风轻阴
9、皎月无不宜,而更向芭蕉叶上听。尤宜于雨淅沥空阶声响互答孤客闻而兴思幽人为之舒抱矣。(选自梁清标蕉林书屋图小序)(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承雨有声 _ 声假雨也 _ 则蕉亦默默静植 _ 以伺雨 _ (2) 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尤宜于雨淅沥空阶声响互答孤客闻而兴思幽人为之舒抱矣(3) 翻译下列句子。 蕉能韵人而免于俗,与竹同功。(4) 蕉和雨的“相能”体现在哪里?请用材料一中的语句回答。(5) 阅读材料二夜雨有作,你从中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绪?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雨打芭蕉”深受古人喜爱的原因。(7) 积累链接:请默写郦道元三峡中引用渔歌反衬深秋幽
10、寂的句子。5. 阅读下面,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 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_ A.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公等遇雨B.其真无马耶其视下也C.虽有千里之能安知鱼之乐D.执策而临之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2) 用现代汉语翻译
11、下面句子。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 下列选项中对本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本文标题的意思是“谈谈对千里马的认识”。 B.本文作者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提出的“文道合一”等散文写作理论,对后世影响很大。 C.“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文章第一段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不平之情。 D.作者在结尾运用反问句式,感情强烈,进一步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之情以及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讽刺和控诉。(4) 结合上文和下列链接材料,简要分析他
12、们对人才问题所持观点的差异。 【阅读链接】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圣贤所出,何必常处。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注释孟津:在今河南省内,是古代黄河有名的渡口。盈握之璧:大玉璧。昆仑:古代盛产美玉的山。6. 阅读下面文言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
13、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
14、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5、(1)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_ A.以光先帝遗德上下天光,一碧万顷B.悉以咨之男女衣着,悉如外人C.至于斟酌损益益慕圣贤之道D.若无兴德之言当余之从师也(2) 翻译句子。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3) 下面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 A.选文前部分重在动之以情,后部分重在晓之以理,总的是以议论为主,融以叙事和抒情。 B.选文“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贯穿始终,可看出诸葛亮的忠心是出于个人的知恩图报和忠君思想。 C.作者段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贤和能,是希望后主广开言路。 D.在谈及两汉的历史经验时,作者摆出先帝“叹息痛恨”,意在激发刘禅继
16、承先帝的经验做到亲贤远佞。(4) 阅读选文与材料链接,说说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链接】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三国志诸葛亮传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杜牧,字牧之,善属文。第进士,复举贤良方正。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擢监察御史,移疾分司东都,以弟顗病弃官。复为宣州团练判官,拜殿中侍御史内供奉。是时,刘从谏守泽潞,何进滔据魏博,颇骄蹇不循法度。牧追咎长庆以来朝廷措置亡术,复失山东,钜封剧镇,所以系
17、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累迁左补阙、史馆修撰,改膳部员外郎。 宰相李德裕素奇其才。会昌中,黠戛斯破回鹘,回鹘种落溃入漠南,牧说德裕不如遂取之,以为:“两汉伐虏,常以秋冬,当匈奴劲弓折胶,重马免乳,与之相校,故败多胜少。今若以仲夏发幽、并突骑及酒泉兵,出其意外,一举无类矣。”德裕善之。会刘稹拒命,诏诸镇兵讨之,牧复移书于德裕,以“河阳西北去天井关强百里,用万人为垒,窒其口,深壁勿与战。成德军世与昭义为敌,王元达思一雪以自奋,然不能长驱径捣上党,其必取者在西面。今若以忠武、武宁两军益青州精甲五千、宣润弩手二千,道绛而入,不数月必覆贼巢。昭义之食尽仰山东常
18、日节度使率留食邢州山西兵单少可乘虚袭取。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历黄、池、睦三州刺史,入为司勋员外郎,常兼史职。改吏部,复乞为湖州刺史。逾年,以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龌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至。 牧亦以疏直,时无右援者。从兄悰更历将相,而牧困踬不自振,颇怏怏不平。卒,年五十。 (节选自新唐书杜牧传)(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 A 昭义之食尽/仰山东常日节度使/率留食邢州/山西兵单/少可乘虚袭取。 B 昭义之食/尽仰山东/常日节度使率留食邢州/山西兵单少/可乘虚袭取。 C 昭义之食尽/仰山东/常日节度使率留食/邢州山西兵单少/可
19、乘虚袭取。 D 昭义之食/尽仰山东常日节度使/率留食邢州/山西兵单/少可乘虚袭取。(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杜牧才能突出,受人赏识。他考中进士科,又中贤良方正科,沈传师表奏他担任江西团练府巡管,宰相李德裕一直认为他是奇才。 B.杜牧议论时局,切中要害。藩镇官员傲慢不守法度。杜牧认为这样的时局是长庆以来朝廷政策导致的,提出处理藩镇问题的建议。 C.杜牧颇有谋略,献计败敌。他劝说李德裕在夏季进攻匈奴,他的这项建议受到采纳。后来,他献计给李德裕,击败了刘稹。 D.杜牧性格刚正,气节不凡。他博通古今,敢于纵论天下大事,也善于剖析利弊,但是由于他正直坦率,当时没有人
20、帮助他。(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俄而泽潞平,略如牧策。 少与李甘、李中敏、宋邧善,其通古今,善处成败,甘等不及也。8. 阅读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
21、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1) 下面选项中,加点词语解释不
22、正确的一项是 _ A.安陵君其许寡人其许:要答应B.请广于君广:扩充C.故不错意也错意:错误领会D.长跪而谢之谢:道歉(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3) 下面对文章内容与写法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文章写唐雎奉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斗争的激烈斗争,终于保全了安陵国土。 B.安陵君和唐雎都断然拒绝了秦王“易地”的要求,这部分内容是全文的高潮部分,正因为被拒,所以秦王才“怫然怒”。 C.对话是本文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话,鲜明表现人物个性。唐雎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秦王以势压人、前倨后恭,形象鲜明,跃然纸上。 D.“不说”“怫然怒”“色挠”三个词语
23、反映秦王情绪的变化,同时也是对安陵国君臣坚强不屈、英勇斗争行为的反应,颇具戏剧性。(4) 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讲出专诸、要离、庆忌的故事有什么作用?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郑成功,初名森,福建南安人。父芝龙,以捕海盗刘香、李魁奇,攻红毛功,累擢总兵。 顺治三年,贝勒博洛师自浙江下福建,芝龙撤仙霞关守兵不为备; 。九年,上命芝龙书谕成功及鸿逵降,许赦罪授官,成功阳诺;诏金砺等率师还浙江。俄而,上命郑亲王世子济度为定远大将军,率师讨成功。十二年,左都御吏龚鼎孳请诛芝龙,国器亦发芝龙与成功私书,乃夺芝龙爵,下狱。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
24、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 十八年,成功自江南败还,知进取不易,且势日蹙,乃规取台湾。台湾,福建海中岛,荷兰红毛人居之。荷兰筑城二:曰赤嵌,曰王城;其海口曰鹿耳门。荷兰人恃鹿耳门水浅不可渡,不为备。成功师至,水骤长丈余,舟大小衔尾径进。红毛人弃赤嵌,走保王城。成功使谓之曰:“ 。”围七阅月,红毛存者仅百数十;城下,皆遣归国。成功乃号台湾为东都。以陈永华为谋主,制法律、定职官、兴学校。台湾周千里,土地饶沃,招漳、泉、惠、潮四府民辟草莱、兴屯聚。是岁圣祖即位,戮芝龙及诸子世恩、世荫、世默。成功既得台湾,其将陈豹驻南澳,而令子锦居守思明。 康熙元年,成功听周全斌谗,遣击豹;豹举军入广州降。五
25、月朔,尚据胡床受诸将谒;数日遽卒,年三十九。 (节选自清史郑成功传有删改)(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 A.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 B.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 C.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 D.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26、的一项是 _ A.郑成功面对强敌,决不投降。不管是他的父亲郑芝龙,还是郑亲王的儿子济度为定远大将军对他劝降,最终都没有投降。 B.郑成功收复台湾,可谓天时地利。他率军到达时,鹿耳门水位突然上涨,他直接进入海岛,于是荷兰人退守到王城。只可惜顺治诛杀了他的亲人。 C.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励精图治。郑成功攻下当时被荷兰人占领的台湾后,采取了制定法律、设立职官、兴办学校等一系列措施。 D.郑成功怒病交加,英年早夭。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误听周全斌谗言,导致陈豹投降,加之身患疾病,三十九岁竟英年早逝。(3)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博洛师次泉州,书招芝龙;芝龙率所部降,成功谏不听。 土地我故有,当
27、还我;珍宝恣尔载归。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为农。父和,能节食以济饥者。有耕侵其地,割而与之;贳其财者不责偿。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未弥月,河决内黄,水暴至, 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
28、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 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
29、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虏掠”。 善以少击众。欲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尝问用兵之术,飞曰:“仁、智、信、勇、严,阙一不可。”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耗敝极矣。”荆湖平,募民营田,又为屯田,岁省漕运之半。帝手书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事赐之。飞跋其后,独指操为奸贼而鄙之,尤桧所恶也。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好贤礼士,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然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
30、人,卒以此得祸。 (选自宋史岳飞传,有删节)(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 A.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 B.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 C.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 D.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_ A.岳飞的父亲常常节省粮食周济穷人,有时耕种别人的土地,别人就干脆把土地割让给
31、他耕种。 B.岳飞天生有惊人的力量,刚满二十岁,就能拉开三百斤的大弓和八石重的硬弩。 C.岳飞擅长用少数人攻击多数人,与人商定计谋后再战斗,而且喜欢突然袭击敌人。 D.岳飞治军严明,有一个士兵拿了老百姓的一缕麻来捆绑草料,结果岳飞将他斩首示众。(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母姚抱飞坐瓮中,冲涛及岸得免,人异之。 子云尝习注坡,马踬,怒而鞭之。11.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乙】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刘禹锡
32、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岐。重临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士师。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注释:十年前他和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革新活动,被贬放湖湘远郡。两人同出长安南行,到衡阳分手,诗即为此而作。黄丞相西汉时有个贤相黄霸,受汉宣帝信任,曾两度出任地近长安的颍川太守,结果清名满天下。柳士师柳下惠为“士师”(狱官),因“直道事人”三次遭贬黜。(1) 下列对两首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_ A.【甲】诗首联写出了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的遭遇。 B.【乙】诗尾联“桂江”“连山”并无相连,但山水相望、思念相牵。寄离情于山水,同怅望以写哀,词尽篇中
33、,而意余言外。 C.【甲】诗以“沉舟”“病树”自比,充满哲理,尽显慷慨昂扬的气概。【乙】诗用虚实结合表达不渝的情谊。 D.【甲】【乙】两诗都表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对仕宦升沉的豁达乐观的胸襟。(2) 【乙】诗颈联一个“并”字,一个“尽”字,写得十分传神,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 【甲】【乙】两诗的颔联运用了相同的表现手法,但要表达的感情却不同,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12.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客见赵王曰:“臣闻王之使人买马也,有之乎?”王曰:“有之。”“何故至今不遣?”王曰:“未得相马之工也。”对曰:“王何不遣建信君乎?”王曰:“建信君有国事,又不知相马。”曰:“王何不遣纪姬
34、乎?”王曰:“纪姬,妇人也,不知相马。”对曰:“买马而善,何补于国?”王曰:“无补于国。”“买马而恶,何危于国。”王曰:“无危于国。”对曰:“ 然而王之买马也,必将待工。今治天下,举错非也,国家为虚戾,而社稷不血食,然而王不待工而与建信君,何也?”赵王未之应也。 客曰:“郭偃之法,有所谓柔痈者,王知之乎?”王曰:“未之闻也。”“所谓柔痈者,便辟左右之近者,及夫人优爱孺子也。此皆能乘王之醉昏,而求所欲于王者也。是能得之乎内,则大臣为之枉法于外矣。故日月晖于外其贼在于内谨备其所憎而祸在于所爱。 (选自战国策赵策)【注】赵王:即赵孝成王,虚戾:废墟,形容田舍荒芜,人民灭绝。血食:祭祀祖先的食品。郭偃
35、:春秋时期晋文公的首席大夫,一手主导当时晋国社会的改革。柔痈:比喻媚君祸国之人。便辟:亲近宠爱者。(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未得相马之工也相:察看,判断B.必将待工待:等待C.举错非也错:错误D.则大臣为之枉法于外矣枉:违反(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 故日月晖于外其贼在于内谨备其所憎而祸在于所爱 A.故日月/晖于外其贼/在于内谨/备其所憎而祸/在于所爱 B.故日月晖于外/其贼在于内/谨备其所憎/而祸在于所爱 C.故日月晖于外/其贼在于内谨/备其所憎/而祸在于所爱 D.故日月晖/于外其贼/在于内谨/备其所憎/而祸在于所爱(3) 下列对本文
36、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说客认为选马要等相马之人,那么治理国家更需要物色贤明的大臣。 B.赵王没有让建信君去相马,是因为他不懂相马,而且要处理国家大事。 C.赵王宠幸的人如果能在宫中轻易满足欲望,那么他们更会在外面贪赃枉法。 D.说客想要提醒赵王,媚君祸国的人往往就是君王所亲近、所溺爱的人。(4) 将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然则买马善而若恶,皆无危、补于国。13.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魏舒,宇阳元,任城樊人也。少孤,为外家宁氏所养。宁氏起宅(相宅者)云:“当出贵甥。”外祖母以魏氏甥小而慧,意谓应之。舒曰:“当为外氏成此宅相。”久乃别居。身长八尺二寸姿望秀伟饮
37、酒石余而迟钝质朴不为乡亲所重。从叔父吏部郸衡,有名当世,亦不之知,使守水准,每叹曰:“舒堪数百户长,我愿毕矣!”舒亦不以介意。 不修常人之节,不为皎历之事,每欲容才长物,终不显人之短。性好骑射,著韦衣。入山泽,以渔猎为事。唯太原王又谓舒曰:“卿终当为台辅,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饥寒,吾当助卿营之。”常振共匮乏,舒受而不辞。 年四十奈,郡上计擦“察孝廉”。宗党以舒无学业,恐不第,劝令不就,可为高名耳。舒曰:“ !”于是自课。百日习一经,因而对策升第。入为尚书邺。时欲沙汰郎官。非其才者罢之。舒曰:“吾即其人也。”楼被而出。同僚亲无清论者威有愧色,谈者称之。 (选自晋书。魏舒传,有删减)【注释】韦衣:皮制
38、的上衣,古时多为山野之民所服。上计擦:古代佐理州郡上计事务的官吏。察孝康:选官制度,上级官员对下级官员在孝廉方面的考察。濮被:用包袱襄束衣被;卷盖铺。(1)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我愿毕矣毕:完毕、结束B.常振其匮乏振:振作C.于是自课课: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学习D.非其才者罢之罢:罢免(2) 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 身长入尺二寸姿望秀伟饮酒石余而迟钝质朴不为乡亲所重 A.身长/八尺二寸姿望/秀伟饮酒石余/而迟钝质朴/不为乡亲所重 B.身长八尺二寸/姿望秀伟/饮酒石余而迟钝/质朴不为/乡亲所重 C.身长八尺二寸/姿望秀伟/饮酒石余/而迟钝质朴/不为乡
39、亲所重 D.身长/八尺二寸/姿望秀伟/饮酒石余而/迟钝质朴/不为乡亲所重(3)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_ A.魏舒幼年丧父,被外祖父宁家抚养成人,外祖母认为他长大后能成为尊贵之人。 B.魏舒不修常人之节,不做沽名钓誉之事,总是宽容他人,始终不揭别人的短处。 C.太原王见魏舒没能让妻儿免于饥寒,经常帮助他,魏舒没有推辞就接受了。 D.魏舒努力学习,一百天学习了一门儒家经典,因为出对了计策就升官了。(4) 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试而不中,其负在我,安可窃不就之高双为己荣乎!14.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
40、勾践复问范蠡,蠡曰“可矣”。乃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吴王已盟黄池,乃使人厚礼以请成越。越自度亦未能灭吴,乃与吴平。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 吴王使公孙雄肉袒膝行而前,请成越王。勾践不忍,欲许之。范蠡曰:“今天以吴赐越,其越可逆天乎?且谋之二十二年,一旦而弃之,可乎?”勾践曰:“吾欲听子言,吾不忍其使者。”范蠡乃鼓进兵,曰:“王已属政于执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吴使者泣而去。勾践怜之,乃使人谓吴王曰:“吾置王甬东,君百家。”吴王谢曰:“吾老矣,不能事君王!”遂自杀。 勾践已平吴,乃以兵北渡准,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致贡于周。周元王使人赐勾践胙,命为伯。勾践已去渡
41、淮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于宋与鲁泗东方百里。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 【注】平:讲和。执事:范蠡自称。不:同“否”。胙:祭祀用的肉。(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吴王已盟黄池盟:缔约联合B.乃使人厚礼以请成越成:讲和C.吴士民罢弊罢:停止D.吴王使公孙雄肉袒膝行而前膝:用膝盖(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 勾践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于宋与鲁泗东方百里 A.勾践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于宋与鲁/泗东方百里 B.勾践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于宋/与鲁泗东方百里 C.勾践已去/渡
42、淮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于宋与鲁/泗东方百里 D.勾践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于宋/与鲁泗东方百里(3)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越王乘吴王去北部会合诸侯时,进攻吴国,吴国大败,吴国太子也被杀了。 B.吴王已经与诸侯订立盟约,便派人向越国求和,越王审时度势便答应了。 C.后来越国又攻打吴国,吴国又战败,吴王立刻又向越王求和,越王马上拒绝。 D.越王后来不忍心杀死吴王,便许诺给他一个好的安置,吴王谢绝,而后自尽。(4) 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吴师败,越遂复栖吴王于姑苏之山。15. 文言文阅读。 景清倜傥尚大节,领乡荐,游国学。 。生旦往索。
43、曰:“吾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生忿,讼于祭酒。清即持所假书,往见,曰:“此清灯窗所业书。”即诵辄卷。祭酒问生,生不能诵一词。祭酒叱生退。清出,即以书还生,曰:“吾以子珍秘太甚,特此相戏耳。” (节选自泽山杂记)【注释】倜傥:洒脱,不拘束。领乡荐;科举制度在各省举行的考试叫乡试,乡试考中的称为举人,也叫领乡荐。秘书:少见的珍贵书。祭酒;国子监的主管官员。(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清即持所假书 _ 即以书还生 _ (2) 文中划线句子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_ A.时同舍生/有秘书清求而不与/固请/约明日即还书 B.时同舍生/有秘书/清求而不与/固请约明日即还书 C.时同舍生有秘书/清求
44、而不与/固请/约明日即还书 D.时同舍生有秘书/清求而不/与固请/约明日即还书(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吾以子珍秘太甚,特此相戏耳。(4) 同样是无书可读,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余”和本文的景清在解决这一问题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5) 读了本文,说说你是否赞成景清的做法?为什么?16.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诸葛亮围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应亮。帝遣真督诸军军郿,遣张郃击亮将马谡,大破之。安定民杨条等略吏民保月支城,真进军围之。条谓其众曰:“大将军自来,吾原早降耳。”遂自缚出。三郡皆平。真以亮惩于祁山,后出必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 增邑,并前二千
45、九百户。四年朝洛阳迁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真以“蜀连出侵边境,宜遂伐之,数道并入,可大克也。”帝从其计。真当发西讨,帝亲临送。真以八月发长安,从子午道南入。司马宣王溯汉水,当会南郑。诸军或从斜谷道,或从武威入。会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栈道断绝,诏真还军。真每征行,与将士同劳苦,军赏不足,辄以家财班赐,士卒皆愿为用。真病还洛阳,帝自幸其第省疾。真薨,谥曰元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注:真,指曹真,魏国名将。郿:郿县。司马宣王:司马懿。(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帝遣真督诸军军郿军:屯兵B.亮惩于祁山惩:失败C.从子午道南入南:向南D.帝自幸其第省疾省:减少(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 四年朝洛阳迁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A.四年朝/洛阳迁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B.四年朝/洛阳迁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C.四年/朝洛阳/迁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D.四年/朝洛阳/迁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3)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诸葛亮神机妙算,兵出祁山,所向披靡,安定民杨条自缚投降。 B.曹真与司马懿两路大军协同伐蜀,但遭遇恶劣天气,无功而返。 C.魏明帝对曹真的军事才能十分欣赏,多有赏赐,并且言听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34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