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长寿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A)含答案
《重庆市长寿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A)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长寿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A)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重庆市长寿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A)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旧体诗的现代性是在与古代性的比照中呈现自身质性的,其要义在于文化和精神的持续融旧出新,即对于时代生活动态,尤其精神文化动态的热诚反映与介入。这样的现代性,并非今世才有,而是自古有之。变风变雅、屈宋楚骚、“建安风骨”、陶谢田园山水诗、“四杰新体”“盛唐气象”、 南渡词等的与时而出,皆为明证。近现当代诗家黄遵宪、于右任、吴芳吉、郁达夫、聂绀弩等人的诸多名篇更能启示今人:拥抱火热现实生活并与时代精神声应气求,旧体诗不仅可以做到,还可以做
2、得气韵饱满。如于右任1938 年创作的11首散曲、郁达夫1942年创作的12首乱离杂诗,时世变端、民族大义、人类公理、苍生血泪、身家遭际等等,靡不交织于字里行间,至今读之,犹不能不为之动容。但在现当代诗歌文化的大坐标上考察,又必须看到近百年来的旧体诗创作,整体上的现代性养成还不够充分。当今社会生活的现代性,主要以劳动方式专业化、产品交换市场化、生活环境城市化、信息沟通全球化为基本特征。如果当代旧体诗与此疏隔或相关甚少,它就难以赢得广大的读者,难以具有与白话自由体诗平起平坐的“诗席”。几个基本的事实不应回避或遮蔽:能够为时代“写心摄魂”的现代性旧体诗力作,仍是凤毛麟角;当现实生活发生重要、重大事
3、情时,旧体诗的在场感、介入度往往不如新诗及时和有力:在表现当代人类心理情感的细微性、复杂性方面,一首情辞俱佳的白话诗乃至流行歌词,可能较旧体诗更为“直指人心”;现当代旧体诗坛迄今仍未能产生它的“李杜苏辛”;现当代旧体诗库还未能诞生震古烁今、堪与离骚古诗十九首“三吏三别”等相媲美的经典作品。“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刘勰文心雕龙时序),与时代相偕行,在继承中求拓新,不断增扩和提升自身的现代性,乃是古今中外诗歌以及一切文艺体式历史经验的最大公约数。白话诗的形式定型即实现文本的民族化,与旧体诗的自臻新境即获得气骨的现代性,都是一个艰难的、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后者。所谓旧体诗气骨的现代性,不仅指向
4、诗作精神情感与当下文化情境的多维度交结,还指向诗作形式要素的必要改良和遣词造句方面对于古今语词的兼重并采。相对于形式改良,改变诗语的重古轻今乃至荣古虐今现状,对于当代旧体诗坛更为紧要。众所周知,“旧体诗” 是约定俗成的名称,指的是以文言为主要语料的各类诗歌。在现代以前,它的多次承变不仅体现在体式方面,也体现在诗语方面。尽管从总体上说,旧体诗语词的稳定性大于变革性,但纵向观察数千年诗史,仍可看到不同时代诗家对于新兴语词积极主动的取用。从寒山、王绩、杜甫、韩愈到王安石、陆游、杨万里、黄遵宪等历代诗家诸作,皆有迹可寻;元曲用语的俗白鲜活,更是诗语可以拾材于市井乡野的显例。这样的变迁,是旧体诗不同历史
5、时期现代性的另一个表征。(摘编自刘炜评旧体诗的现代性问题)材料二:旧体诗,之所以“不易学”,一个重要的原因即是对字数、韵律、对仗、平仄等的讲究,对当代人而言,要做到“带着镣铐跳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在一定意义上无形中限制了旧体诗的发展。但是,如果不过分屈服于这种旧体诗的既成“规范”和“程式”,而是大胆创新,为我所用,那么这种既成的“规范”和“程式”,不但不是“镣铐”,反而成为了诗人表达情感的一种利器。就体式而言,王蒙旧体诗所用最多的是律、绝,还有古体和日本俳句等,特别是他的古体诗,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与传统的旧体诗相比,王蒙不刻意追求外在的体式的谨严,不刻意讲究对仗的工稳,不“掉书袋”,更不
6、为了追求所谓的典雅古奥,故意诘屈聱牙,运用生僻难懂字眼,而是多以日常口语、俚语入诗,不避俗语俗字。王蒙的旧体诗,旧瓶装新酒,老调翻新曲,赋予了旧体诗这一“旧套”一种新鲜感、现代感,丰富和拓展了旧体诗的表现力和审美空间,为旧体诗的当代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尹贤先生说:“新旧诗体都面临着革新和提高的任务。”我想这是有道理的。特别是旧体诗更是如此。生活才是一切艺术形式的最终源泉。没有生活就没有艺术,更谈不上创新。任何文体在其深层意义上都是一种“规范”,既是一定时代的产物,也是时代发展的结果和表现形式。王蒙的旧体诗,正如王蒙其人,以其开阔的胸怀接纳、欣赏一切既成规范,师古不泥古,尊古而不媚古,古为今用
7、,古为我用,就其内在精神而言,非但不“旧”,而且相当富有现代感:现代的思想、现代的意识、现代的情感。“规范” 既是一种文体成熟稳定的表现,同时也是一种约束、限制、惰性甚至难以创新的力量。(摘编自郭鹏当前古典诗歌的创作与批评)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旧体诗的现代性自古有之,“建安风骨”“盛唐气象”都做到了诗作形式要素的改良和古今语词的并重吸收,同时热诚反映了时代的精神文化动态。B.当代旧体诗要想赢得广大读者并拥有与白话自由体诗平起平坐的“诗席”,其创作与其现代性的养成之间关系越密切,越有可能。C.古今中外诗歌都在不断提升自身的现代性,在实现文本的民族化
8、过程中,我国白话诗也和旧体诗一样,经历了一个艰难漫长的过程。D.字数、韵律、对仗等各种规范对旧体诗的发展,看似是阻碍和束缚,其实也可以成为表情达意的利器,关键是看现当代人如何运用。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表现现实生活的重大场面时,旧体诗的在场感、介入度相对较差,因此,它无法展现火热的生活和时代的精神。B.寒山、杜甫等积极取用新兴词语,元曲诗语俗白兼用,甚至取材于市井生活,对旧体诗坛来说,大胆改变诗语的重古亲今现状比形式的改良更为重要。C.于右任1938年创作的11首散曲、郁达夫1942年创作的12首乱离杂诗虽是旧体诗中的佼佼者,但其表现力和影响力仍不如当时的新
9、诗。D.旧体诗要增强表现力,及拓宽诗歌的深度和广度,可以将现实生活及日常用语融入旧体诗中,赋予旧体诗现代感。3.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旧体诗现代性的诗句是( )(3分)A.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女装。B.挤进车门勇难当,前呼后拥其堂皇。C.万壑千山郁葱茏,黔南天眼向太空。D.白头两伉俪,堂上灯花卜。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5.如何推动旧体诗的“革新和提高”?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题。牵风记(节选)徐怀中“野政文工团”派出一个小分队,来九团慰问演出。思想内容没得说,可是出来进去总是那么几个熟悉面孔,太乏味
10、了!台下开始发难:“不看!不看!不看!” 最初只有少数人起哄,像是受到恶性传染,到处尖声刺耳地打起了口哨。 报幕人从大幕中缝处钻出来,他每次出现,观众都以为演出将会做出重新调整。台下又狂呼乱喊起来:“出来一个坤角儿!出来一个坤角儿!” 宣传队队长亲自到大幕前讲话,面目严肃到不可能更加严肃:“我可以负责地向你们声明,我们这里没有什么坤角儿,绝对没有!” “有!”“有!”台下齐声揭露。 小分队里确实有两位女演员,可是今晚排定的节目单里没有女角,分派她们俩反串鬼子兵。 团长齐竞接到报告,风风火火地赶来了。 有人认出了团长,彼此提醒:“一号!”“一号!” 前面几排观众端端正正坐好了,远处的人似乎觉察出
11、有什么不对头,也都不敢再出声了。齐竞这才开始队前训话:“丢人现眼!给八路军丢人现眼!给虎团 全团将士丢人现眼!” 全场空气像是凝结在一处,紧张极了,大家都听到自己的心咚咚地跳。齐竞转身向当值的现场总指挥挥手说:“解散!各单位带回!” 老乡们叹息说,可惜一台好节目,就这样吹灯拔蜡了。“请等一下!请等一下!”传来一个女孩子的呼喊声。 “虎团”团长齐竞远远看到,那个女孩子站在场地最后,一只手抱着长长的一个什么物件。她很有自信的样子,脸上总挂着那么一丝天然的微笑。 女孩仰起脸,向高居于舞台台口的齐竞提出交涉:“首长同志,你好!碰巧我带着古琴,就由我为大家弹奏一支曲子可以吗?” 一个花季少女怀抱古琴,突
12、然出现在队列前,齐竞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陪同女孩子的地方干部上前说明,她是从北平来的女学生,名叫汪可逾。路经此地,正好赶上“虎团”在开晚会。 齐竞脸上顿时感觉热辣辣的,这一下,让沦陷区来的女学生看笑话了!应该欣然接受,还是婉言谢绝呢?他心想,作为现场的最高指挥员,决不可冷冰冰地板起面孔,对着如此天真烂漫的一种想法,劈头一瓢冷水浇下来。 “欢迎欢迎!请到台上来!请到台上来!”齐竞正式发出邀请。 汪可逾登上舞台,她已经高兴得迫不及待解开琴囊,取出了古琴。 “啊哟天哪!这不是一张宋代古琴吗?”齐竞随口吟诵出了白居易废琴诗句:“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女学生也来了兴致,
13、以白居易的另一首诗做回应:“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老乡们也都重新围拢上来,等待恢复演出。自然是由齐竞担任了报幕员:“安静!安静!现在请小汪同学为大家演奏一支古琴曲,好不好啊?” “好!” 只见汪姑娘缓缓抬起右臂腕,纤纤素手弹出了一个散音空弦音。她的这张宋琴共鸣极佳,洪亮一如铜钟。 离开舞台一段距离,便可以隐约听到远处接连不断的炮声。台下观众早把战火纷飞隆隆炮声掷诸脑后了,一支古琴曲营造出了超乎音响感受的一种空幻氛围,清风明月,万籁俱寂,全场军民泰然心悦,陶醉不已。 二十世纪末,军事科学院一个战史编写小组重访太行山根据地。抗战初期许多著名战例,便发生在这一带,日军发
14、起规模空前的一九四二年五月大“扫荡”,此地也正是遭受祸害的中心地区。当地七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全都作为亲历者接受了采访。 让来访者大失所望,老人们对当年战斗中许多生动感人的细节记忆很模糊,掏不出他们几句话了。而未成年的一个北平女学生,以她尚不娴熟的技艺弹奏了几支古琴曲,老人们却至今难以忘怀,连种种细节都能讲得出来。那位汪姑娘怎样席地而坐,怎样将古琴架在双腿上,又怎样缓缓抬起右腕,以右手中指尖弹拨出一个空弦音。 那天独立第九旅举办的军民同乐晚会,远远超出了娱乐的涵义,令战史编写组各位将校难以置信。 而事实上,那个夜晚军情正是十万火急。日军已经完成隐蔽合围部署,并组成了“挺进杀入支队”,企图对太行区
15、领导机关来一个迅雷不及掩耳的向心奔袭。我军则采取“敌进我进”战术,适时向日军后方交通线和据点发起猛烈攻击,迫敌回援,变被动为主动。敌我双方作战指挥的电报讯号往返交错,在茫茫夜空织成了一张无形的网。汪姑娘的古琴曲,悠悠然穿过那张炽热的电讯网,随疾风流云远远传向四方。 齐竞接到指挥部加急电报,来不及先向汪姑娘打一声招呼,让她终止演奏,而是直接向全场宣布:“全体起立!出发!” 转眼之间,台上已经空空的了,幕布一收,再看不出这里有过什么舞台的痕迹。“一号”和他的两名警卫员已经上马了,团民运科科长跑来报告,说那个北平女学生向他报名参军,非跟着部队走不可。齐竞一听就急了:“你有脑子没有?她拿着边区政府的介
16、绍信,要去太行二中,你半路把人给拐跑了,怎么交代?”远远看见,小汪深一脚浅一脚向这边跟跑过来,他指头戳着民运科科长的鼻子尖喝令:“甩掉她!听清楚了,甩掉她!” 齐竞一抖缰绳飞奔而去,两名骑兵通信员紧随其后,消失在黑暗中。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慰问演出的演员人数少,都是老面孔,加上没有女演员,导致战士对节目失去兴致,又是起哄又是狂呼乱喊。 B.汪可逾毛遂自荐去上台表演,但她的技艺其实“尚不娴熟”,由此可见,她个性积极主动但缺少自知之明。 C.齐竞对民运科科长的喝令简短而有力,既体现其军人身份,又暗示出军情紧急,同时也有对汪可逾随意参军的埋
17、怨和愤怒。 D.老人们对于当年战斗中的感人细节记忆很模糊,而对汪可逾的表演印象深刻,说明那场军民同乐的晚会对于百姓们来说,具有超越娱乐的特殊意义。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使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述了女孩汪可逾在军民同乐晚会上演奏古琴的故事,叙事视角转变更为灵活。 B.文中倒叙二十世纪末,战史编写小组重访太行山采访的内容,突出了汪可逾琴声的感染力,有利于展现主题。 C.小说对团长齐竞的语言描写生动传神,特别是队前训话和吟诵诗句两处,前者威严,后者文雅,形象对比鲜明,出人意料。 D.本文描写汪可逾的音乐演奏很有艺术特色,比如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采
18、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写出古琴音强大的感染力。 8.本文细致描摹了团长齐竞丰富的内心世界。从看见女孩汪可逾,到听完演奏,团长齐竞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简要概括。(4分) 9.本文在真实的历史背景下讲述虚构的故事,这样的叙述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年甫冠,中进士甲科,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
19、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修起居注,判礼部。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
20、死,不意陛下开纳。”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帝大感动曰:“送中书。”未几,诏英宗判宗正,辞不就,遂立为皇子,又称疾不入。光言:“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英宗遂受命。(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
21、B.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C.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D.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左氏春秋即春秋,被人们奉为儒家经典,与诗书礼易并称“五经”。B.起居注,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汉以后,几乎历代都有起居注,流传下来的很少。C.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中国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D.中书,此处指中书
22、省。宋仍沿用唐三省六部制,但其长官名为中书令,已有名无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司马光强识好学,聪慧过人。他七岁时,就凛然像个成人,听别人讲左氏春秋,回家后讲给家人,都能说出其中的大意。B司马光崇尚俭朴,不喜华靡。刚满二十岁时,考中进士,参加朝廷安排的闻喜宴惟独他不戴花,在同列的劝说下才戴上一枝。C司马光勇于担当,敢于负责。郭恩因轻敌冒进连累庞籍获罪,司马光就三次上书皇帝,表示自己愿意承担责任,朝廷没有同意。D司马光直言敢谏,不惧生死。他自认向皇帝进言立嗣是必死的罪名,仍继范镇之后向皇帝进谏,后来又当面向皇帝进言。13.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市 长寿区 2022 2023 学年 高一上 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35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