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1单元第1讲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__以黄土高原为例 学案(含答案)
《2023年江苏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1单元第1讲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__以黄土高原为例 学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江苏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1单元第1讲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__以黄土高原为例 学案(含答案)(3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细化课标探究线索素养要求 1.理解生态脆弱区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危害。2.掌握生态脆弱区环境问题的治理保护措施。1.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地图,定位区域地理位置,分析区域环境特征。2.综合思维:抓住区域环境特征,分析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分析生态问题的成因及危害。3.人地协调观:科学合理指导人类活动,促进区域生态治理及可持续发展。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1黄土高原概况(1)范围:太行山脉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2)地貌特征:厚层黄土覆盖(风力沉积),河谷发育,地表破碎(流水侵蚀)。2水土流失的危害(1)耕地土层变薄,养分流失,质量下降,
2、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2)生态环境恶化,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3)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使下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悬河。二、水土流失的成因1自然原因原因表现地理位置特殊从平原向山地高原、从湿润区向干旱区、从森林向草原、从农业区向牧业区的过渡地带黄土质地特殊钙质胶结的粉砂质土状沉积物组成,干燥时坚实,遇水易分散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地质灾害频繁滑坡、塌陷、泥石流等时有发生2.人为原因(1)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轮荒耕作制度、生产建设中的不合理土地利用。(2)破坏植物:农业垦荒(为主),历史上营造宫殿、伐木烧薪、战争等。三、水土流失的治理1治理策略(3)以综合治理
3、为手段:原则目的2具体措施(1)工程措施:固沟、护坡、保塬。(2)农业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平整土地、栽培种植、田间管理、增施肥料、轮作套种等。技术措施:选育良种、发展地膜、喷灌和滴灌技术、科学施肥等。(3)生物措施:地区措施目的不宜耕种的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恢复地表植被有条件地区大力植树种草,实行乔、灌、草结合防止暴雨对表层土的冲击,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团粒结构,提高抗侵蚀能力特别提醒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三类措施之间的作用和功效是不同的,工程措施见效快,生物措施是根本,农业技术措施是关键。一、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认识荒漠化特别提醒数字法记忆荒漠化的概念 (1)“三区”干旱区、半干旱区、
4、半湿润区。、(2)“三退”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3)“三化”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4)“二因”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人为因素)。2.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西北地区的地域差异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2)荒漠化的成因自然因素: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人为因素特别提醒世界荒漠带形成的四种原因 (1)撒哈拉、澳大利亚和西亚等地区的荒漠是在热带沙漠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其成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的控制。(2)阿塔卡马荒漠、索马里半岛的荒漠等,其形成与寒流的影响有关。(3)中亚、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是在温带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形成的,
5、其原因是深居大陆内部,受海洋影响小。(4)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亚荒漠,也是在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条件下形成的,但其形成是由于安第斯山的阻挡,受不到西风的影响,因而降水稀少造成的。3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1)荒漠化的危害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当地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2)防治内容(3)防治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坚持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4)防治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二、我国西
6、北、华北地区的次生盐碱化问题次生盐碱化的成因自然原因地形:地势低平,地下水位埋藏较浅的地区;气候: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土壤:表层土壤疏松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渗漏严重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次生盐碱化的危害土地生产力下降,耕地减少;土壤板结,含盐量高,土壤肥力下降;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灌井排;合理灌溉,禁止大水漫灌;农田覆盖,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开挖排碱水沟三、我国西南地区的石漠化问题石漠化的成因自然原因地形:地形崎岖,坡度陡峻, 喀斯特地貌发育;气候:降水多且集中,多暴雨,对山体冲刷严重;土层:山坡土层浅薄,抗侵蚀能力弱;植被:植被覆盖率低人
7、为原因破坏植被;陡坡开荒石漠化的危害丧失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治理措施退耕还林还草;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生态移民等四、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1森林的现状及作用(1)分布及现状分布:森林的现状:急剧减少,多数地方的原始森林破坏殆尽。(2)森林的作用经济价值:重要的自然资源。生态价值: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具有强大的生态作用和环保功效。(3)森林破坏的后果导致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2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1)深刻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有“地球之肺”之称。(2)促进全球水循环,调
8、节全球水平衡。(3)世界生物基因宝库。3雨林生态的脆弱性(1)雨林的生态优势(2)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表现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土壤很贫瘠。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地上植被最容易遭到破坏。雨林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而丧失,雨林生态系统很难恢复。4亚马孙雨林被毁的原因、开发计划、影响与保护(1)雨林被毁的原因(2)开发计划与影响(3)雨林的保护措施轻巧记忆“七字法”记忆森林的生态功能 森林的生态功能可简化记忆为“水气净美物尘沙”七个字“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气”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净”净化空气。,“美”美化环境。“物”繁衍物种和维护
9、生物多样性。“尘”吸烟除尘。“沙”防风固沙。五、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1湿地概述(1)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被浅水覆盖的土地。(2)类型:自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3)湿地的功能功能美称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资源“资源的宝库”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生命的摇篮”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天然空调机”涵养水源,调蓄洪水“天然水库”净化水中污染物质“地球之肾”为各种野生动物生长、栖息、繁殖提供条件“鸟类的乐园”2.湿地资源问题(1)表现(2)原因自然原因: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如沉积物的长期积累会自然充满湖
10、泊,失去湿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人为原因: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湖沼消亡的过程。湿地消亡的人为因素见下表:人为因素类型导致的结果土壤侵蚀导致入湖泥沙量大增围湖(海)造陆使湖沼和海滨滩涂面积剧减,乃至消失环境污染造成入湖营养物增加,使湖沼内藻类与水草丛生,也就是人为加速了富营养化过程大量引水灌溉使水量减少,有些湖沼在几十年内就明显缩小、变浅,直至完全干涸河流的截流改向3.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为例19世纪初洞庭湖水系图20世纪中期洞庭湖水系图(1)洞庭湖湿地对长江流域的重要价值维持生物多样性;旅游观赏价值;调蓄洪水;航运;提供农副产品。(2)洞庭湖面积萎缩的原因影响
11、:湖泊调蓄功能下降;水旱灾害频繁;生态系统破坏。(3)湿地保护措施长江流域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湖;移民建镇还湖;平垸行洪;疏浚河道。水土流失的治理(2020全国卷)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据此完成(1)(3)题。(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A增加耕地面积B防治水土流失C改善人居环境 D提高作物产量(2)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A优化农业结构 B方便田间耕作C健全公共服务 D提高耕地肥力(3
12、)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居住用地紧张生态环境脆弱坡耕地比例大农业生产精耕细作A BC D思维流程第一步:提取信息治沟造地是以传统的打坝淤地为基础的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图中显示的土地整治模式包括调整农业结构、复垦空废宅基地、易地移民搬迁、健全公共服务、防洪坝系建设、坡面退耕还林、沟道覆土造地,支渠排水灌溉等措施。第二步:调用知识黄土高原的沟壑丘陵区水土流失问题突出,生态环境脆弱,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及农业技术措施进行综合治理。第三步:综合判断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治沟造地综合整治措施中,“沟道覆土造地,复垦空废宅基地”可增大耕地面积;“坡面退耕还林,调整
13、农业结构”,可以防治水土流失,提高农作物产量;“易地移民搬迁,健全公共服务”可改善人居环境,因此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综合整治突出了人居环境的改善。第(2)题,治沟造地中的“沟道覆土造地”“支渠排水灌溉”“防洪坝系建设”,可使沟谷中的土地变得平整,利于机械化操作实施,方便田间耕作。第(3)题,治沟造地是针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整治措施,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形起伏大、雨季洪水集中、生态环境脆弱,长期以来农业生产较为落后粗放。陡坡开垦等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当地耕地紧张、人地矛盾突出,生态环境脆弱、坡耕地比例大是该地开展治沟造地的主要背景。尝试解答(1)C(2)B(3)C水土流失问题的分析
14、思路1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1)抓自然因素,分析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自然因素是水土流失的潜在因素。自然因素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气候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且多暴雨,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地形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在一定范围内,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植被与植被的覆盖程度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降水和径流的能力就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土壤与土质的疏密程度有关。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严重(2)抓关键因素,分析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地表植被遭到破坏是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关键因素,应重点分析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质疏松的人类活动。生活能源短
15、缺,大量砍伐树木用作薪柴。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毁林开荒、耕作方式不当、管理粗放。开矿、开采石料、修路、建房屋、修水利设施等开发建设不当。2水土流失的危害分析主要抓住以下三点:耕地质量土层变薄、养分流失、质量下降、农业单产降低河流泥沙河流泥沙含量剧增、河湖淤积,加剧洪涝威胁自然灾害诱发和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3.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分析(1)不同地段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工程措施沟谷集中区主要是采取土石方及混凝土工程等措施将所发生的水土流失状况控制、固定住,使其不再继续发生和恶化生物措施不适宜耕种的土地主要是采取种树种草、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植被绿化的方法进行治理农业技术措施耕作区主要是应用农业生产耕
16、作中的农业技术手段,如土壤培肥、品种改良、塬面改造、间作轮作、套种耕作、提高复种指数等(2)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4我国西南地区水土流失造成石漠化(1)原因:山高坡陡,降雨集中,冲刷力强,加上喀斯特地区成土速度缓慢,土层瘠薄、不易留存;人口增长过快,乱砍滥伐和土地不合理利用。(2)危害:地表土层流失殆尽,岩石大面积裸露,土地生产力严重下降,地表无土、无水、无林,形成石质荒漠化。(3)治理措施:保土蓄水,植树造林,生态移民等。考向一结合统计分析,考查水土流失问题的发生发展特点(2020潍坊市三模)安定区地处甘肃省中部偏南,干旱少雨,曾经水土流失严重。某研究团队对安定区19572012年年降水
17、量与汛期降水量、年径流量与年输沙量进行了统计研究,并绘制了年际变化图。据此完成12题。图1图2119572012年安定区()A年输沙量缓慢增长 B降水年际变化较大C气候变干趋势明显 D年径流量变化呈增大趋势2推测安定区年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当地()A土地利用类型变化 B年降水量变化C对未利用土地保护 D汛期降水量变化1B2.A第1题,据图2判断,19572012年安定区年输沙量缓慢减少,A错误;据图1判断,19572012年安定区降水年际变化较大,多数年际变化在200 mm左右,甚至达到300 mm,B正确;据图1判断,年降水量总量下降趋势不明显,变干趋势不明显,C错误;据图2判断,
18、19572012年安定区年径流量变化呈减小趋势,D错误,故选B。第2题,安定区地处甘肃省中部偏南,干旱少雨,曾经水土流失严重。图中安定区年径流量变小和输沙量变小,说明水土流失减弱,为治理水土流失,该地区应该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导致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化,植被增加,下渗增加,从而导致年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A正确;“曾经水土流失严重”说明现在是经过治理导致年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年降水量变化、对未利用土地保护、汛期降水量变化和水土流失治理关系不大,对年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影响较小,B、C、D错误。故选A。考向二分析区域环境特征,考查水土流失的治理黄河中游河(口)龙(门)区间干流河段长725千米,流
19、域面积11万平方千米,是黄土高原的主要组成部分,流域面积在1 000平方千米以上的较大支流有21条,打坝淤地是该区域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将流域现存大型淤地坝数量和大型淤地坝布设潜力的比值称为淤地坝布设强度。下图示意河龙区间淤地坝布设强度与限制区分布。据此完成35题。3河龙区间水土流失严重主要是由于()A年降水量丰富 B河网密度大C土壤易受侵蚀 D植被类型单一4河龙区间淤地坝布设强度总体为()A中部地区最高 B由东向西增大C南部高于北部 D随河流密度增大5对于淤地坝布设强度较高的地区,淤地坝工作的重点是()A合理规划 B加固除险C开发耕地 D植树造林3C4.A5.B第3题,黄河中游河龙区间流
20、经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遇水容易发生塌陷,土壤易受侵蚀,所以,水土流失严重,C正确;该地年降水量在400500 mm,年降水量不是导致河龙区间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A错误;河网密度大、植被类型单一均不是导致河龙区间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B、D错误。故选C。第4题,结合图例读图可知,河龙区间淤地坝布设强度总体为中部地区最高,A正确;由东向西先增大,后减小,B错误;淤地坝布设强度中部高,南北低,并不是南部高于北部,C错误;并不是随河流密度增大而增大,D错误。故选A。第5题,淤地坝布设强度较高的地区,淤地坝工作的重点是加固除险,避免因打坝淤地蓄水而造成安全隐患,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
21、财产安全,B正确。A、C、D错误。故选B。荒漠化的防治(2020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毛乌素沙地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上述景观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可发生转化。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湖沼面积减小。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某科研团队调查1万年以来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湖沼沉积和风沙沉积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图2示意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气温、降水的变化。图1图2(1)分别简述图1所示、三个阶段湖沼面积和风沙活动的变化特征,并归纳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的关系。(2)说明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
22、(3)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湖沼面积减小,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4)近些年来,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有人认为“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思维流程第一步:提取信息毛乌素沙地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上述景观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可发生转化。19952013 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湖沼面积减小。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图中显示了、三个阶段湖沼面积和风沙活动的变化状况。图中示意毛乌素沙地19952013 年气温变化不大,但降水增多。第二步:调用知识毛乌素沙地位于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气候较为干旱,外力作用中以风力作用为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年江苏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1单元第1讲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_以黄土高原为例 学案含答案 2023 江苏省 高考 地理 一轮 复习 11 单元 区域 水土流失 及其 治理 _ 黄土高原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35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