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2年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2年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眼下,黄洋界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开得正艳,一片片,一层层,一簇簇,或远或近,或高或低,恰到好处地缀饰在翠绿的大山中。它们怀着向往蓝天的坚定信念,积攒着自己的力量,不屈不挠地绽放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生机盎然。放眼望去,云雾浓时,山间花海若隐若现;云雾散去,便是一片片壮观的杜鹃花海,一眼望不到边际。那么耀眼,那么烂mn。nng视小路,似乎看到了当年红军在路上行走的身影。先辈们用草鞋踏平了险峻和坎坷,先辈们用草鞋踏出了今天的幸福之路。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缀饰zhu 积攒znB.
2、 缀饰zhu 积攒zhnC. 缀饰zu 积攒znD. 缀饰zu 积攒zhn2. 根据选文中所给拼音填写汉字,正确的一项是( )A. 熳、凝B. 漫、凝C. 漫、宁D. 幔、凝3. “不屈不挠”中“挠”的意思是( )A. 阻碍B. 搅扰C. 弯曲;屈服D. 搔;抓4. 把短文中画线的复句改为单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先辈们用草鞋踏平了险峻和坎坷,用草鞋踏出了今天幸福之路。B. 先辈们用草鞋踏平了险峻和坎坷,踏出了今天的幸福之路。C. 先辈们用草鞋踏平了险峻和坎坷,也踏出了今天的幸福之路。D. 先辈们用草鞋踏平了险峻和坎坷之后踏出了今天的幸福之路。【答案】1. A2. B3. C4. D【解析
3、】【1题详解】考查字音。缀饰:点缀装饰。“缀”读zhu。积攒:一点一点地聚集。“攒”读zn。故选A。【2题详解】考查字形。烂漫(mn):颜色鲜艳美丽,光彩四射的样子。注意“漫”字形。凝(nng)视:聚精会神地看。注意“凝”字形。故选B。【3题详解】考查词义。不屈不挠:形容不畏困难十分顽强,或在恶势力面前坚决不屈服。屈、挠:弯曲,比喻屈服。故选C。【4题详解】考查复句单句的转换。单句,只有一个主语部分和一个谓语部分;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组成,组成复句的单句叫分句。A.“先辈们用草鞋踏平了险峻和坎坷”与“(先辈们)用草鞋踏出了今天的幸福之路”有两个单句,是复句;B.“先辈们用草鞋踏平了险峻
4、和坎坷”与“(先辈们)踏出了今天的幸福之路”有两个单句,是复句;C.“先辈们用草鞋踏平了险峻和坎坷”与“(先辈们)也踏出了今天的幸福之路”有两个单句,是复句;D.单句。主语是“先辈们”,“用草鞋踏平了险峻和坎坷之后”是状语,“踏出”是谓语,“今天的幸福之路”是宾语;故选D。5. 古诗文默写填空。(1)落红不是无情物,_。(龚自珍己亥杂诗)(2)_,_。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晏殊的浣溪沙中对仗工整,被誉为“天然奇偶”的名句式“_,_”。(4)望岳一诗中“_,_”两句,表现了诗人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答案】 化作春泥更护花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
5、比邻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化作、知己、奈何、燕、凌、览”等字词容易写错。二、阅读(45分)(一)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
6、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6. 古汉语中有很多“一词多义”的现象,参照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
7、解释,为下列句“寻”字选择正确答案,只填序号。古代的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寻找。重温。使用。副词。随即,不久。连续,不断而来。(1)寻向所志( ) (2)寻病终( )7.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桃花源记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它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发现桃林、做客桃源、寻找桃源的全过程。B. 文章叙事简练、惜墨如金。“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一句中,仅一个“即”字,就把急于快速找到桃花源的迫切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独到的文字功夫真是令人称奇。C. 陶渊明爱菊,却以“桃花源记”命题此文,是因为“桃”这个物象具有更丰富的内涵。比如寿桃,寓意长寿;桃木,可除灾避祸,寓意吉祥平安等等。D. 文
8、章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共同心声,也暗含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和不满。8. 某平台有这样一个点击率很高的文题:“冬奥的北京世外桃源”。请你结合本文内容分析此文题的好。【答案】6. 7. A8. 文题好在道出冬奥时期的北京如桃花源一般美好。如:像桃花源一样自然环境优美,社会环境安宁和平,人们生活安居乐业,民风淳朴,热情好客,没有战乱,当时也没有疫情。(答出两点即可)【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句意:寻找渔人先前作的记号。寻:寻找;选。(2)句意:不久后就病死了。寻:不久。选。【7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A.文章的第二段写发现桃花源,第三段写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9、第四五段写寻找桃花源;本项表述缺少“离开桃花源”的内容;故选A。【8题详解】考查拓展延伸,本题要分析本文展现的“桃花源”的美好。“冬奥的北京世外桃源”,将办冬奥会的北京为“世外桃源”,体现冬奥时期的北京如桃花源一般美好。根据第二段“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知,桃花源自然条件好,资源丰富,百姓安居乐业;根据第三段“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可知,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善良;根据“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可知,
10、桃花源是宁静安乐、社会安宁和平的世外桃源,没有战乱的纷扰,体现了当时北京没有疫情,防控做得到位;。意对即可。【点睛】参考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有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他继续向前行船,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面隐隐约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向前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
11、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全都与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详细地作了回答。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世道,他们居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
12、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渔人出来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沿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武陵,就去拜见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遣人员跟随他前往,寻找渔人先前作的记号,竟然迷路了,后来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是一个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了这个消息,非常愉快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没有实现,不久后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二)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3、余近日以军务倥偬,寝食不安。吾家本诗礼门阀,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偶遇事冗,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朴;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注】倥偬:事多,繁忙。门阀:名门贵室。事冗:事物繁忙复杂。9. 文中划线的语句,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 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B. 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C. 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D. 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1
14、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11. 在学习态度上,与送东阳马生序对比,两文的作者的共同点是_12. 文中多种读书方法值得借鉴,试概括出一种并结合原文说明。【答案】9. C10. 像这样坚持了多年,从未间断,也没有感到辛苦(也没什么感到苦的)。11. 勤奋好学12. 示例:定量读书法,如“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圈点批注法,如“用朱笔圈批”;定时读书法,如“决不肯今日耽搁”“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解析】【9题详解】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15、语句“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意思是:看过之后,用红笔圈点批注,每天必须了结这些学习内容才感到良好。根据句意,正确的句读是: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如是(像这样)、尝(曾经)、亦(也)”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11题详解】考查学生的对比阅读分析能力。送东阳马生序这篇赠序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结合其中的“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可知,宋濂读书的勤奋和刻苦。从本文“余虽在
16、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偶遇事冗,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等内容可以看出,作者在学习上是勤奋刻苦且持之以恒的。据此可概括出两文的作者在学习态度上的共同点是“勤奋好学”。【12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中的“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决不肯今日耽搁”“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即在固定时间,给自己布置固定的任务来完成读书,可以得出定量、定时读书法;文中“用朱笔圈批”可知,阅读时要注意勾画重点语句,做好批注,可以得出圈点批注法等。据此理解作答即可。【点睛】参考译文:我近来因为军务繁
17、忙,睡觉吃饭都不安稳。我们家本来就是世代读书讲究礼教的名门贵室,勤劳与朴实是我处世立身之道,有恒二字又是勤劳俭朴的根源。我虽在军营里,还每天写一页字,看二十页书。看过之后,用红笔圈点批注,每天必须了结这些学习内容才感到安心。偶尔遇到事务繁忙,即使第二天补写补看也觉得心里不舒服,所以必须忙里偷闲来做这件事。然而这个办法还是下策,所以必定早起数小时来做这些事。决不肯今日耽搁,说有明天可以补上;也不肯以明天有事,今天预先去做。像这样坚持几年,不曾间断,也不感到什么苦。(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二十四节气的来历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诞生于数千年前,不仅融天文、地理、历法、气象、农事、养生等多门学问于
18、一体,而且还蕴含着以德修身的深刻内涵,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到中华民族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指导人们进行农事活动。节气表明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也就是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中国古代先民们是如何测定节气的呢?这要从我们非常热悉的计时工具“表”和“圭”说起。表,最早诞生于中国。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们在地面上立一根八尺长的竹竿来测量日影,这根竹竿最初就称为“表”。“圭”本是指测量土地的标准尺子,后来把测量日影的工具也称为“圭”。圭和表的结合,就构成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天文仪器“圭表”。1276年,元代杰出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在河南登封建造了一座观星台,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天文台。整个观星台就相当于一个量日影的
19、圭表。古人利用圭表观测天象,将每年白天最短的那天,叫“日短至”,又称“冬至”;白天时间最长的那天,叫“日长至”,又称“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昼夜时间长短相等,把这天分别称为“春分”和“秋分”。在此基础上,诞生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用今天的天文学知识来解释,地球的公转面积平面投影到太阳系模型上形成的坐标系,为黄道坐标系,黄经,将这个坐标系的横轴,必春分为起点,自西向东度量,分360度,共有二十四个等份,每份15度,为一个节气,基本规律是: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是6日和21日,下半年是8日和23日。古人将每月的第一个节气称为“节”,每月的第二个节气称为“气”。“节”和“气”交替
20、出现,各历时15天左右,如:在4月份有清明和谷雨两个节气。二十四节气中,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8个节气;反映气候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二十四节气是传统历法的关键和核心。二十四节气是中华祖先馈赠给每一位子孙后代的珍贵礼物,拥抱它,就是拥抱我们自己的生命质量与智慧命运。13. 第段划线句子中“现存”一词是否可以删去?说明理由。14. 指出第段画线句子运用到的说明方法,并说一说其作用。15. 下
21、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介绍了“表”、“圭”等事物,语言平实,直截了当,不描写,不夸张,给读者以理性认识,所以本文是一篇语言平实的事物说明文。B. 选文按照时间顺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地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的来历。C. 第段具体阐述了节气带来的影响与作用。D. 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四季的变化、温度的变化、天气现象和物候现象,离不开我国劳动人民的坚韧不拔的意志以及勤劳智慧。【答案】13. 不可以,“现存”说明这座“观星台”是目前保留下来的最早的,限定了时间和范围,删去就与事实不符,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14. 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具体)地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的划分
22、依据(基本规律)。15. D【解析】【13题详解】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答题格式:说明词语的意思,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第段划线句子“1276年,元代杰出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在河南登封建造了一座观星台,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天文台”中的“现存”,是从时间和范围上加以限定,是说郭守敬在河南登封建造的这座“观星台”是目前保留下来的最早的古代天文台,若去掉,就成了是中国最早的古代天文台。显然与客观事实不符。“现存”一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4题详解】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23、: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更准确、更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第段画线句子“必春分为起点,自西向东度量,分360度,共有二十四个等份,每份15度,为一个节气,基本规律是: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是6日和21日,下半年是8日和23日”使用“360度”“二十四”“15度”“一两天”等数字,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具体地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的划分的基本规律。【15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这是一篇语言平实的事理说明文,不是“事物说明文”;B.选文按照“逻辑顺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地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吉林省 长春市 双阳区 中考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35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