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6分)1.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新闻是我们观察社会的窗口,将我们的视线延伸到了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比如,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我们似乎回到了战争岁月,感受到了百万大军的锐不可当;在“飞天”凌空中,我们随现场的观众一起翘首屏息,见证吕伟在跳水比赛中夺冠的精彩时刻;在一着惊海天中,我们领略到中国飞行员xin熟的技艺,感动于他们对事业dn精竭虑的付出。锐不可当( )翘( )首xin( )熟dn( )精竭虑【答案】 dng qio 娴 殚【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锐不可当:读音ru b k
2、 dng;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翘首:读音qio shu;指抬起头来(望);娴熟:读音xin sh;指老练、狡诈、博识、熟练或灵活;殚精竭虑:读音dn jng ji l;形容用尽心思。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_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2)我一直_于科学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3)云,能够帮助我们_阴晴风雨,预知天气变化。(4)你把我的_引向远古,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A. 烘托 沉迷 识别 思念B. 衬托 沉醉 辨别 思绪C. 烘托 沉醉 识别 思绪D. 衬托 沉迷 辨别 思念
3、【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根据语境应用“烘托”。沉醉:陶醉,沉浸在其中。沉迷:深深地迷惑或迷恋。沉醉是说一种享受,沉迷有点贬义的味道,通常是说陷在不好的事物里。所以根据语境应用“沉醉”。识别:辨认,区分。辨别:对不同的事物在认识上加以区别。这里强调归类和定性,说的是区分,所以应用“识别”。思绪:思考的轨迹;念头。思念:怀念;想念。语境强调的是思考的轨迹,所以用“思绪”。3. 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4、。新的赶考路上,年轻干部要锲而不舍、(A孜孜不倦 B持之以恒),埋头苦干、奋勇前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接续为民奋斗。要以坚定不移的“为民初心”、永不停歇的“服务脚步”、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怀”,始终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不断创造更加辉煌的新业绩,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A. 语段中“江山就是人民”“奋勇前进”“坚定不移”,分别是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并列短语。B. 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是“孜孜不倦”。C. 句“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中的逗号改为顿号。D. 句中“创造”“更加”“绚丽”的词性分别是动词、副词、形容词。【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用基础。B.孜孜不倦,指工作
5、或学习勤奋刻苦不知疲倦,形容勤勉不懈怠的一种状态。持之以恒,意思是长久坚持下去。这里是用来形容年轻干部在工作上要有恒心,能吃苦耐劳,故用“持之以恒”更合适;故选B。文学常识、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6分)4. 下列选项中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鲁迅,原名周树人,他所写的藤野先生选自呐喊。B. 苏轼,宋代文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辙、黄庭坚被誉为唐宋八大家。C. 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斯蒂芬茨威格写的。D. 黄鹤楼这首诗既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之情。【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对于课本上的课文,
6、尤其是所收录的名作家的文章,不仅要知道文章的作者、出处、作者的相关常识,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且要懂得通过课内的文章学到相关的语文知识的道理。A项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B项“黄庭坚”改为“欧阳修”;D项黄鹤楼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5.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他为我开列了为时共需九十二天的旅程中的各个项目。他答应让我骑马到保安去,并且给我安排好第二天早晨就动身,国为我可以跟着回到临时首都去的一部分通讯部队同行。他同意打一个电报给他们,告诉他们我就要来到。(1)本段文字选自_,文中的“他”指的是_。(2)请结合作品,概括出“我”对“他”的整体印象。【答案】(1) 红星照耀中
7、国 周恩来(2)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他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的知识分子。【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名著的文学常识。根据“他为我开列了为时共需九十二天的旅程中的各个项目。他答应让我骑马到保安去”等内容来看,本段文字出自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是美国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根据原著可知,斯诺在进入安塞途中被白匪追逐,随后到白家坪见到了周恩来同志。周恩来安排他九十二天的采访红区旅程及项目。因此文中的“他”指的是周恩来。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
8、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红星照耀中国中写到周恩来的主要是在第二篇“去红都的路上”中的“造反者”,从文中“但是从周恩来自己身上,我后来还了解到更多的情况。他使我感到兴趣,还有一个特别的原因。他显然是中国人中间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可知,斯诺认为周恩来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从文中“周恩
9、来给我的印象是,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可知,斯诺认为周恩来是一个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的人。6. 默写填空。(1)_,_。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2)_,_。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3)重岩叠嶂,隐天蔽日,_,_。(郦道元三峡)(4)崔颢在黄鹤楼中以时间和空间的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抒发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的两句是“_,_”。(5)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景物比作自身,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的一句是:“_,_”。(6)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使用了直抒胸臆手法,表达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的喜悦之情
10、的一句是:“_,_”。【答案】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 最爱湖东行不足 . 绿杨阴里白沙堤【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古诗文背诵默写能力。(1)(4)题,是直接默写;(5)小题,应抓住“崔颢在黄鹤楼”“抒发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理解即可。(6)小题,抓住“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表达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的喜悦之情”理解即可。注意“皋”“薄”“暮”“徙”“曦”“鹤”“返”“载”“悠”“蓬”“塞”“雁”“堤”的正确书写。二、古诗文阅读(19分)(一)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甲次
11、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乙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7.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诗颔联意为“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B. 甲诗颈联“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C. 乙诗描写了早春的明媚风光,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D. 乙诗尾联“最爱”一词直抒胸臆,作者对初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8. 请分别描
12、绘两诗颈联的画面。【答案】7. C8. 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繁乱的春花渐渐要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没过马蹄。【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ABD正确;C.有误,“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理解不正确。乙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回答时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示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残夜还没消退,海上已升起
13、一轮红日;旧岁尚未过去,江上的春意已经来临。“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二)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
14、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再至。朝廷从之。(选自宋史苏轼传)注释涂潦:泥沼雨水。侪chi同辈或同类的人。畚锸:bn ch箕畚和铁锹。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9. 解释加点词意思。(1)相与步于中庭(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轼诣武卫营(4)卒全其城10. 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两处。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11.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富民出,民皆动
15、摇,吾谁与守?12. 甲文表现了苏轼安闲自适的心境,还流露出他怎样的情绪?乙文记述了苏轼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答案】9. (1)漫步(2)只是(3)到去(4)最终10. 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11. (1)(月光下)庭院的地面像积满了水一样清澈透明,水里(好像)还有水藻、荇菜交相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2)富人出城了,百姓都人心躁动不安,我和谁守城呢?12. 宦途失意的苦闷。勤于政事,爱护百姓。【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时要注意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
16、意: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步,动词,散步;(2)句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但,只;(3)句意:苏轼到武卫营去。诣,动词,到去;(4)句意:终于保卫了徐州城。卒,最终。【10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疏通文意,然后结合意思进行断句。划线句子意思是: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你们虽然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效力。据此断句为: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1)这句话是一个省
17、略句,应为“庭下(月光)如积水空明”。重点词:空明:形容水的澄澈;交横:交错纵横;盖:大概是。(2)重点词:皆,都;“吾谁与守”是倒装句,应为“吾与谁守”。【12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和对人物形象地把握。甲文中当时,作者正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任职。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结尾“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表达了作者复杂而微妙的心境:有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乙文中从“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
18、虞水之再至”等句子中可以看出作为父母官的苏轼爱护百姓,对自己的工作尽职尽责,勤于政事。【点睛】参考译文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交错纵横,大概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乙苏轼调任徐州。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洪水在梁山泊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水不断上涨
19、不久就要泄进城里,城墙即将被冲毁,城里的富人争着逃出城去避难。苏轼说:“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谁和我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堤的水毁了城墙。”于是将富人们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去,把卒长叫出来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你们虽然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效力。”卒长说:“太守您尚且不逃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应该为您效力。”于是卒长率领他的士兵拿着畚锸出营,修筑东南方向的长堤,堤坝从戏马台起,末尾与城墙相连。苏轼天天住在城上,即使经过家门也不入,派官吏们分别在城墙各处守卫,终于保卫了徐州城。他又请求调发当年的役人增筑旧城,又用木筑堤岸,以防水第二次来。朝廷同意他的做法。
20、三、现代文阅读(25分)(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21年2月2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的庄严宣告,传遍了万水千山:“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节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2月27日)【材料二】张桂梅是脱贫攻坚中涌现出来的教育扶贫先进典型。1996年,张桂梅从大理调到华坪任教,教
21、学过程中,女孩辍学、退学的情况时有发生,数量远远高于男孩。几年下来,张桂梅下定决心,要解决山区贫困女孩的读书问题。从2002年开始,她就怀揣着创办一所专供贫困女孩就读的免费高中这一梦想,四处奔走呼吁。经过多年的努力,2008年9月,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成立并招收第一届学生。10多年来,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先后有1800余名女孩考上大学,走出大山。而作为校长的张桂梅,两袖清风,孑然一身,无车无房无财产,身患肿瘤,肺纤维化、小脑萎缩等10余种疾病(来源新华网昆明2021年2月25日)【材料三】从只想跳出“农门”到年薪20万,再回乡种田,“80后”小伙胡彬表示“农村处处是宝藏”。2014年,他携妻子回到家乡
22、,带着80万元启动资金流转村里土地,自己当老板,从事红薯粉、藕粉加工产业。2017年,国家出台小作坊食品许可证制度,他敏锐地察觉到机遇来了,于是着手成立湘潭县白石农夫合作社,添置现代加工设备,注册白石农夫商标。在他的事业发展过程中,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他联系专家来现场指导加工技术,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农户+合作社+公司”的经营模式,协调周边农户。现在,合作社红薯粉日产量已由原来一天400公斤翻了一番,达到800公斤,产品扩展至红薯粉、紫薯粉、红薯淀粉、藕粉等多个品类,年产值150多万元,与长株潭15家店铺、多家淘宝店铺实现了稳定合作,带动500余户农民共同发展。社员依据不同合作方式,每亩地收益
23、在3000元至5000元。他所帮扶的8户18名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实现了脱贫增收。(来源:湘潭在线 2021年5月12日)13. 对上述三则材料的概括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讲述了我国脱贫攻坚战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全面胜利。B. 材料二张桂梅的事迹告诉我们:脱贫不仅是解决物质上的需求,还需关注精神世界。C. 材料三仅介绍了胡彬紧抓机遇,借助现代经营模式使自己致富的故事。D. 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我国扶贫攻坚战中取得的成绩。14. 张桂梅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请根据材料二,为她补写一则颁奖辞。(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30字)颁奖词:他乡的生活提纯着您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辽宁省 大连市 旅顺 2022 2023 学年 年级 上期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36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