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仿真模拟卷四(含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仿真模拟卷四(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仿真模拟卷四(含答案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仿真模拟卷(四)一、选择题。2014 年 6 月 25 日,在日出前可以看到金星与月亮相依相伴,即“金星合月”现象。读太阳系部分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1. 天亮前后,东方地平线上有时会出现一颗特别明亮的“晨星”,人们叫它“启明星”;而在黄昏时分,西方余晖中有时会出现一颗非常明亮的“昏星”,人们叫它“长庚星”,这两颗星其实都指金星。图中被人们称作“启明星”的是( )A. a B. b C. c D. d2. 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下列有关其特殊性的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 质量和体积小 B. 与太阳的距离适中C. 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 D. 温度条件比 d 行星好【答案】1. C 2. B
2、【解析】试题分析:2.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因此地球的温度条件适宜生物生存,这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重要原因之一,D 对。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A 错。大小行星绕日公转方向相同,C 错。故选D。考点:地球的宇宙环境及生命存在的条件雁荡山形成于 1.2 亿年前,是一座典型的白垩纪流纹质古火山。雁荡山以锐峰、叠嶂、怪洞、石门、飞瀑称绝。据此完成下列问题。3. 该处岩石应属于( )A. 变质岩 B. 喷出岩 C. 侵入岩 D. 沉积岩4. 雁荡山以锐峰、叠嶂、怪洞、石门、飞瀑称绝,可推断( )A. 山为地垒 B. 峰为冰蚀 C. 嶂为背斜 D. 瀑为水蚀5. 该时期,地球上应该刚出现( )A. 两栖动物
3、 B. 人类 C. 被子植物 D. 孢子植物【答案】3. B 4. D 5. C【解析】3. 雁荡山古火山来源于板块运动:在中生代时期,太平洋板块(称古太平洋)向亚洲大陆板块俯冲过程中,挤压摩擦产生热能,使上地壳和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岩浆。当有断裂通往地表时,岩浆就沿着这一通道上升到地表,火山就喷发了。在经历火山爆发、塌陷、复活、隆起的过程后,岩浆复盖在原始地貌上,岩浆中的流纹岩成为了雁荡山的主要地质。所以雁荡山的岩石属于喷出岩,故选 B。4. 由材料及上题分析,雁荡山是火山喷发形成的,属于火山,不是断层形成,A 错。该地纬度较低,海拔不高,冰川活动少,不会为冰蚀,B 错。背斜是褶皱构造,由材料
4、可知该地内力作用以火山活动为主,C 错。瀑布是流水侵蚀作用的表现,D 对。故选 D。5. 雁荡山形成于 1.2 亿年前,是一座典型的白垩纪流纹质古火山。该时期,地球上应该刚出现被子植物,故选 C。2017 年 8 月 8 日晚,九寨沟地震发生后,网上立即就出现了“地震人口热力大数据” 。大数据准确地估算出了震中附近的人口总数:震中 20 千米范围内人口数约 2.1 万,50 千米范围内约6.3 万,100 千米范围内约 30 万。人口热力图就是利用获取的手机数据,定位该区域的用户数量,通过用户数量渲染地图颜色,实时展示该地区人的密度。热力图便于观察一个地方的人口密集数量及实时的人流量情况。完成
5、下列问题。6. 人口热力图使用的技术有( )A. GPS GIS B. GIS RS C. GPS RS D. GPRS RS7. 通过对热力图提供的大数据进行分析,不能( )A. 助力地震应急救援决策B. 核定景区最大承载量C. 助力交通部门决策【答案】6. A 7. C【解析】6. 读材料分析可知,人口热力图就是利用获取的手机数据,定位该区域的用户数量,通过用户数量渲染地图颜色,实时展示该地区人的密度。由此判断,该过程是基于手机定位来统计数据的,定位需要 GPS 系统,然后根据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分析所需技术为 GIS 技术,故答案选 A。7. 由材料可知,热力图便于观察一个地方的人口密集
6、数量及实时的人流量情况。因此可知通过某区域的人口流动量。来评估区域商业价值,A 能;将地震前后的热力图进行对比,可以快速找到哪些地方受地震破坏严重的程度,为地震应急救援提供最及时的分析和决策依据,B 能;同时也能够检测交通流量,助力交通部门决策,D 能;但是景区的承载量主要是由环境来决定的,不能通过热力图来核定,C 不能,故答案选 C。下图为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8. 图中甲地的气候类型及此时的盛行风向分别为( )A. 地中海气候 西北风 B. 地中海气候 西南风C. 温带海洋性气候 西北风 D. 温带海洋性气候 西南风9. 关于此时图中乙、丙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7、乙地处于冷锋过境前 乙地多连续性降水 丙地处于暖锋过境后 丙地多连续性降水A. B. C. D. 【答案】8. A 9.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中海气候的分布规律以及风向的判断,气旋特点及天气状况,做题时要注意南半球,熟悉锋面气旋。8. 根据图中的纬度及海陆位置判断,甲地位于南纬 之间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根据甲地的等压线分布画出风向,首先垂直与等压线画水平气压梯度力,然后南半球向左偏,为西北风。 对。9. 南半球气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根据气流运动方向可判断,图中乙地附近为冷锋,丙地附近为暖锋。乙地处于冷锋过境前,天气晴朗;丙地处于暖锋过境后,天气晴朗。下图为印度洋某海域上升流(洋流)示
8、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0. 图中上升流( )使沿岸海区海水蒸发量增大 使沿岸地区降水量增加 使沿岸海区海洋生物生产力增大 其形成主要受离岸风影响A. B. C. D. 11. 下列对所提供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图示区域位于印度洋板块B. 该季节一货轮从非洲东海岸航行至印度西海岸一路逆水C. 图中表层流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D. 该海域洋流系统与世界大洋表层洋流分布模式相吻合【答案】10. C 11. C【解析】试题分析:10. 该题主要考察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根据图中非洲东海岸甲处洋流的方向,判断此时印度洋北部盛行西南季风。甲处洋流是受离岸风影响形成,表层海水被吹走,底层海
9、水上泛,形成上升流,为寒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的的作用,故 AB 错;冷水上泛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使得营养物质增多,浮游生物增多,鱼的饵料增多,沿岸海区海洋生物生产力增大 ,形成渔场,故选 C 项。考点:洋流的分布,季风洋流,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2. 该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中此森林集中分布的海拔最可能是( )A. 1 8001 900 米 B. 1 9002 000 米C. 2 0002 100 米 D. 2 1002 200 米13. 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 )喜光 抗风 喜湿 耐寒 喜阴 耐贫瘠A. B. C
10、. D. 14. 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主要原因是( )A. 土壤肥力增强 B. 封山育林 C. 降水增加 D. 气候变暖【答案】12. A 13. C 14. D【解析】试题分析:12. 读图,根据曲线形态,该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中,根据森林分布百分比,此森林集中分布处的海拔最可能是 18001900 米,A 对。B、C、D 错。13. 该森林植被在阴坡、迎风坡占的百分比最高,迎风坡降水多,说明植被的生长习性是喜阴、喜湿,B 对。不喜光,喜湿,说明不耐旱,A、C 错。海拔不高,说明不耐寒,D 对。14. 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说明苔原
11、带的气温在升高,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D 对。光照增强不是植被增长的原因,A 错。水土流失加重、降水减少应植被减少,B、C 错。【考点定位】读图能力,森林分布的高度、生长习性、范围扩大的原因。 【名师点睛】利用图示信息,判断森林集中分布区,对应横轴的海拔高度。根据图例,判断集中度最高的是阴坡、迎风坡,说明森林喜阴、喜湿的习性。植被分布范围的变化,反映了自然环境中气候条件的变化。读 2013 年俄罗斯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5. 关于俄罗斯国内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东部地区以人口迁出为主,西部地区以人口迁入为主B. 中央区人口迁入数和迁出数都是最多的C. 东部地区的人口都
12、迁入中央区和西北区D. 伏尔加沿岸区人口迁移数量大于西北区16. 引起俄罗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 东部地区地形崎岖,气候寒冷 B. 东部地区资源丰富,交通便利C. 西部地区资源缺乏,人口密度小 D. 俄罗斯鼓励人口向西部地区迁移【答案】15. D 16. A【解析】试题分析:15. 读图可知,东部的远东和西伯利亚区迁入数大于迁出数,以迁入为主,西部的中央区以及北高加索区迁出数量大于迁入数量,以迁出为主,A 错。中央区的迁入数为 1760,而伏尔加沿岸区迁入数为 2212,B 错。东部地区的人口都迁入中央区、西北区和南方区,C 错。伏尔加沿岸区迁移人数为 3775,而西北区为 2819
13、,伏尔加沿岸区大于西北区,D 对。故选 D。16. 读图结合上题分析,东部地区主要为迁入区,而西部人口以迁出为主,东部地区资源丰富,俄罗斯为了开发东部的自然资源,政策扶植人口向东部地区迁移,B 对。【考点定位】地理图表阅读判断能力 人口迁移的因素【名师点睛】【名师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都属于人口移动,根本区别在于居住地是否发生长期改变。2、经济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3、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例如,美国部分老年人在退休以后由东北部“冷冻地带”向西部、南部“阳光地带”迁移,主
14、要受气候条件影响;随着大庆油田、攀枝花铁矿、金昌镍矿等的开发,吸引大量人口迁人,主要受矿产资源的影响;近代山东、河北大量人口闯关东,主要受土地条件的影响。(2)生态环境变化:受工程建设、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导致生态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在局部地区、特殊时期往往成为引起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例如:512 坟川大地震后,北川县部分人口外迁山东;三峡工程建设使大量库区人口外迁;西北地区随着土地荒漠化的发展,出现沙进人退的现象。(3)政治因素:在特殊时期可能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例如,我国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吸引东部部分人口到西部地区工作;海湾战争期间,大量伊拉克居民迁往其他国家。(4)社会因素:交通和通信
15、事业的发展,减少了人口迁移的阻力,促进了人口迁移。文化教育和婚姻往往成为青年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家庭对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的迁移常起重要作用。读美国三个城市的居住地与市中心不同距离的就业人口比例表(%),完成下列问题。城市距离 波特兰 芝加哥 洛杉矶5 千米内 30 19 5515 千米 51 17 1715 千米外 19 64 7817. 据表判断,三个城市的规模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A. 洛杉矶 芝加哥 波特兰 B. 波特兰 芝加哥 洛杉矶C. 芝加哥 波特兰 洛杉矶 D. 洛杉矶 波特兰 芝加哥18. 关于三个城市的交通状况,据表分析错误的是( )A. 波特兰更有利于公共交通的运行B. 洛
16、杉矶为步行出行造成障碍C. 芝加哥延长了人们的开车距离D. 洛杉矶可减少交通拥堵【答案】17. A 18. D【解析】17. 从表中看波特兰有 81%的就业人口居住在距市中心 15 千米内,芝加哥有 36%,而洛杉矶只有 22%,说明波特兰城市规模最小,洛杉矶规模最大,A 正确。18. 从表中看波特兰有 81%的就业人口居住在距市中心 15 千米以内,人口相对集中,更有利于公共交通的运行,A 正确; 洛杉矶有 78%的就业人口居住在距市中心 15 千米以外的区域,距离较远,不利于步行出行,人们通勤距离远,可能会增加交通拥堵,B 正确,D 不正确;芝加哥有 64%的就业人口居住在距市中心 1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2018 高考 地理 二轮 复习 仿真 模拟 卷四含 答案 解析
![提示](https://www.77wenk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3621.html